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森林悬崖上的树

2024-03-14 17: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临近深谷的悬岩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选自《诗刊》1979年9月号

重读《悬岩边的树》

卢桢

《悬岩边的树》写于1970年那个特殊的政治环境下,诗人曾卓在农村劳动时,意外发现一棵弯弯曲曲的树生长在悬崖边,这一富于诗意的画面立刻触动他的心弦,一首12行的短诗由此诞生。诗歌节奏缓而不慢,调子低而不沉,作为核心意象的树处于孤独的危境,不免显得寂寞无助。结合时代语境,一种不可选择的力量将个体抛入存在的深渊,“树”自然可以被理解为知识分子不幸遭遇和不屈形象的现实写照。与那些展示伤痕、咀嚼苦难的文本相异的是,曾卓笔下的这棵树处境是艰险的,但它的精神内核又潜藏着极大的动能,包含着经历沧桑者的睿智思考。由孤独体验而生发出的认识命运、把握自我主体性的存在观念,开始在诗人心中萌生,于是我们看到,诗人将“跌进深谷”和“展翅飞翔”两个截然不同的极端状态有机融合,于悖论中赋予孤独以崇高的意义,从对自我存在的观照与解析,进入价值层面的终极关怀。由此,这首诗融合了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与现实主义的人文观照,又绝非审美泛化意义上“两结合”。“悬岩边的树”之精神选择不仅属于其个人,而且具有一种整体性的话语指向,这是对集权政治下卑微个体生存的总体性隐喻,并不断唤起我们对知识分子独立思想和高洁人格的缅想与思考。在艺术上,这首诗扬弃了那个时代多数诗人惯用的浪漫式主观抒情,而偏重更为沉静的精神内省,注重为意象赋予多维立体的精神层次,从而使诗歌的情感在隐显之间张弛有度、深沉有力。

信息来源

《诗刊》2017年1月号上半月刊“经典重读”栏目

打造托县最强自媒体平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