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小鸽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梵高真名 寻找小鸽子

寻找小鸽子

2024-06-21 00: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拉歇尔在一间咖啡室里坐在文森特的腿上。 "你不和我一起上楼吗,疯浪子?"她说。 "不。" "为什么不?" "我没有五法郎。" "那你肯把你的耳朵给我吗?" "好。"——摘自传奇宇宙《渴望生活》

如果你是一名高阶梵高迷,如果你对传说中最接近真相的2012版《梵高传》带来的巨婴梵高(以及非常讨厌的真话鲨鱼)感到不爽,那么恭喜,这部新书中有啪啪打脸的干货啦!

2012版传记内容来自两位作者对于已知历史资料的充分整理和全面了解,而2015版《梵高的耳朵》来自作者实地全新调查结果,所以毫无疑问地,后者可以借助三次元优势推倒前者的二次元结论。

并不。

人家作者才不是为了这种目的写作一本新书呢。炒鸡感谢有出版社引进了这本新书,野鸡梵高砖家兼英语渣渣鲨又多了一本学习资料(。・`ω´・)

本书可配合同名纪录片食用,有作者阿姨本体出镜。

梵高耳朵的秘密 (2016)7.72016 / 英国 / 纪录片 / Jack Macinnes / 杰里米·帕克斯曼 Bernadette Murphy

太长不看版

本书作者通过独特的调查方式,发现了一些百年未被验证的最新真相,对于传统认知中梵高在阿尔时代的传言进行了一番公开处刑,抛出以下三个重要新发现:

一. 梵高割掉整只耳,只留一点耳垂。

二. 梵高直到离开阿尔时也没有达到被全镇抵制的程度。该“常识”出自一个地产商背后搞鬼的假联名信,被后世傻逼学者引用,不断放大,变成了假常识。

三. 小鸽子原型找到了。

对梵疯疯没有太强烈八卦欲望的盆友看完以上三条就可以离开了。还没走的你一定是特别的(・_・")/\(・_・"),请和丧鲨一起进入2015版的全新宇宙,跟随作者的研究脚步揭开127年前精神病患者的黑暗深邃隐秘细节。( ー̀дー́ )ง

新世纪的普罗旺斯,梵高文化旅游产业链在上!整个阿尔勒都在吃梵高牌血馒头。吃了百多年,并会继续吃下去。各种款式,各种口味,世界各地文艺青年最稀饭了。

作者长期居住在普罗旺斯,因为一些机缘巧合,开始研究梵高在此地生平记录的一些不合理问题,绝非迷妹式脑残粉。以下阿鲨记录了本书提供的梵高新姿势,按照阅读顺序罗列,鲨鱼将会在记录中省略多数梵高传记中记载大同小异的常识性内容,重点放在个人学习到的有趣新内容,并且,只写结论,推导过程请阅读原书。

我们都知道的一件事,书信体大文豪梵高的巨著《亲爱的提奥》是一本书信精选集。早期翻译整理的梵高书信,都略去了文桑的“负面细节”,比如日常逛窑子什么的。但是这些东西他和弟弟是光明正大地在信里讨论,比如嫖资紧张。毕竟当时是合法,其实现在在荷兰还是合法的……

19世纪的报纸业很像八卦大妈,什么破事都水出来报道,大量写各种日常繁杂琐事。然而那次对于梵高割耳报道却非常少,原因是附近有其他大新闻:赶上当地持续降雨大洪水,梵高割耳这个小新闻被汪峰掉了。

他的名字一如既往的很少被拼对。

本书中包含了一张新发现的黄房子照片,拍摄于1944年二战时黄房子被炸毁后,因为外墙被炸掉了,可以成功的看到房子内部的样子。

好多花墙纸(・∀・)?

这究竟是不是梵高当时居住的样子呢,也无法绝对确定,已经过去了50年,这个时候,梵高大名已经蜚声海外,连《渴望生活》这本书都出了十年,黄房子,算得上是旅游景点了。

作者阿姨作为一名技术宅,处理自家的家谱,练成一套纯熟的间接调查法,通过查询过往当地历史档案中的民事记录寻找相关联系人,好腻害的。于是她为了研究这个出名的精神病画家,就把当年的全阿尔的人事记录翻了个底朝天!(゚д゚lll)谁给她这么大权利?哦,其他国家的国情……

然后故事pov一转,进入完全不可爱的梵高的一生了。本书对文森特阿尔时代之前的生活讲述和解读有些过于简单,但这是篇幅的锅,说来也是没办法的,她所研究的重点在阿尔时代。

伪粉恨之入骨的2012梵高传,阿鲨已经看了四遍,本书中的多数描述让我非常熟悉,而且甚至有些亲切(鬼去)的赶脚,《耳朵》对于梵高的生平的认识和《梵高传》其实非常类似,是一个曾经真实存在过的、脑子明显就是有问题的怪家伙。

不是传奇偶像。

但,有部分细节,我个人感到作者理解有误,如对表姐凯沃斯求婚这事根据我查到的信息,当时的人们对旁系亲近婚姻没有什么芥蒂,毕竟连当时的荷兰皇家都这么干,平民还有什么可反对呢。

其次是对于画作的评价,感觉上,作者对于美术这门手艺本身缺乏具体经验,没有这条技能树,所以渣渣名作“吃土豆的人”的理解是抄博物馆和美术课本上的内容,即人云亦云的强行向“高大上”解读。因此作为一个同样会画画的人,阿鲨更支持梵高传的解读:手残画渣的自嗨大作。

小跑题,多说点,鲨鲨同样也经历过画渣时代,算起来无论文学还是美术音乐或者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者,在实际技术水平不够好的时候,绘画者自认为做出很赞的作品,多半却纯属投入个人情感之后的无理性幻觉,外人如耿直的拉帕德投来降维打击,死倔的绘画者本人的精神AT力场也足以反弹。这种情况是普遍的,画者提升水准多年之后再看,自己就认识到了。

还认识不到事业就没救了。比如文桑。

小知识点(・3・) 大土豪提奥最初奶疯哥每月的资助是他一个月收入的14.5%,不是一半。后来寄生虫文森特越要越多。口怕。

进入阿尔时代,本书的高端品质开始绽放。

文森特为什么要到阿尔,而不是其他任何一个城市,至今是一个无法解答的谜题。

我感觉也许答案是更简单的:随机选择。像一片落叶不确定飘向何方,万千条概率选择,人生蠕虫只能踏上一条通道,没有回头重选,因为回头本身,就意味着前进方向。

欧文斯通承认他的渴望生活小说是根据梵高生平重新编造的,然而大众并不关心他怎么承认。《渴望生活》出版于大萧条时期,读者和书中塑造的“传奇梵高”心心相惜_(:з」∠)_

这本书称赞雷医生医术高明。(鲨鱼疑问:在梵高传中,雷此时刚做实习,而且他学的是妇产科,碰巧抽中了圣诞节期间值班的签,给梵高治病明显不对症喂。)

书中用当地气象历史记录来推测出梵高抵达阿尔的日期,真是太厉害了。

文森特日常衣着打扮很好,只有脑残发作的时候才会转换为犀利哥混搭风。

综合多部传记所记录的当时人们描述的文森特,阿鲨得出了文桑的生活肖像:日常暴怒,全无待人常识,绝不正能量的热情和激情,拥有和所有人吵翻天的超能力。异常地频繁眨眼,眼神发直,看移动物体不用眼球跟随而是直愣转头。猛吸烟酗酒,语速快兼口吃,荷英法三国语言乱蹦,缺牙嘴漏气嘶嘶响。动作急促,来去匆匆,步伐诡异。绘画状态:先望天冥想,再高速下笔,再冥想,再下笔。

可以肯定没有哪部电影真正演好这个形象。

《粉红色的桃树(又名《纪念莫夫》)》恐怕不是真诚地纪念安东莫夫,而是在莫夫死后几周才假托此意照着文森特之前的另一幅内容一样的画又换色彩临摹了一遍并寄给莫夫亲属并期待表扬……人渣文桑,你还能再假一点吗。咬牙切齿.jpg

穆里耶彼得森同学是一个有相机的大土豪,他和梵高一起工作的时候可能带着相机,因此,他可能拥有成年梵高的照片?(。・ω・。) (目前世界上一张都没有,因为梵高自命为一个画家,居然拒绝拍照,唯一的成年照片还是个背影)。但这些照片在彼得森儿媳过世后被拍卖掉了ヘ(_ _ヘ),没有人知道它们流落于何处。

有一个传的很广的说法,包括在很多中文的书籍里都这么写,梵高割耳是受到看斗牛割耳的启发,意思是“高更巨巨我认输,耳朵给你表衷心。”

本书调查结果:

阿尔有竞技场,有斗牛演出,梵高看过。但他看的是另外一种普罗旺斯斗牛比赛,没有割耳这项,该传说解读无法成立。(鲨鲨加戏:批量打脸最喜欢看了,谢谢作者太太。)

阿尔当时有很多其他艺术家,梵高过的一点不孤独,而且他超级diss其他所有画家:我才是缺少伯乐的超级天才,你们这些年轻人啊都是大辣鸡。

19世纪卫生条件不好,但阿尔是一个长寿镇。

《渴望生活》中带有魔法攻击成分的西北风的学名,在这本书里翻译为密史脱拉风,简单说就是忽然乱刮起来的大风,科学原理请询问气象学家。

梵高在阿尔的后期形象是剃光胡子头发,白衣。和所有电影中蓝衣红胡子的标准模板差异有点大。

当时的妓女虽然是合法的,但并不像许多电影中表现的那样光鲜艳丽,民众对此非常反感。合法工作的妓女年龄是21+,普遍是30+,难怪姐控文斯会喜欢光顾,《渴》版小鸽子不可能存在。

妓院必须由25岁以上的女性经营。只有老鸨,没有皮条男。当时立法防止性犯罪做得还是不差吧……?

价格单:梵高桑去嫖一次要两到三法郎。(楼顶小鸽子!你给文桑的价肿么辣么黑?)

“小鸽子”的真实身份

是这本书的重点也是作者除了割耳朵的姿势之外的一件最重要新发现,推理过程和调查过程省略,这里直接写下结论。

拉歇尔是化名,真名叫“加比”。(稍后详述)

鲨鱼的阅读进入搬家黄房子的阶段了,大量的历史数据,本书是通过官方记录来了解情况,这些部分给我一种……非常不适的感觉,一切都是关于交易的,钱钱钱,官司,利益,如我们所知的那样,19世纪和现在也没有什么不同,没有任何幻想和浪漫,没有虚构的传奇,文森特甚至称不上真正的孤独,每天都要处理这么多事情,哪有时间发孤独病?

《夜间咖啡馆》确实是火车站咖啡馆。

萨勒斯牧师在文斯割耳之前就彼此认识。

这部作品里的高更形象没有《梵高传》那么糟糕,但两个人仍是戏精争霸般的别扭,这一点和梵高传一致,没有美化出友谊,只有算计和利益上的合作。具体到一些细节,同样的行为可以进行不同的解读,然而哪个是真相,没有人真的知道。

黄房子并不是纯黄色的。

从书中摘录一段描述:从外观来看,黄房子是五颜六色的:窗框、百叶窗和厨房门漆成了明亮的绿色,外立面则是鲜艳的奶油黄。房子有两个入口:左边有一扇通向厨房的小门,大门则通向门廊。室内的墙壁粉刷得雪白,地上铺着无釉的红砖。一小段熟铁制的扶手将楼梯引向楼上的卧室。

梵高在黄房子雇佣了一个清洁女工,但从来没有写下名字,她的特征是年长,有许多孩子,说实话这不是梵高喜欢的类型吗?(⁄ ⁄•⁄ω⁄•⁄ ⁄)

作者通过人口普查表找到了这位清洁女工,事实相当平凡而无趣,难怪梵高甚至没有提起她的名字。

在电影《梵高和高更》中,这个清洁女工被小鸽子拉歇尔取代了。

梵高在阿尔时代可能根本喝不到苦艾酒,因为当地没有生产这种酒的酒坊。

多年后,野生巨巨高更和维权弟媳乔安娜在撕这个主题:高更画风是否影响到文森特。这显然涉及到两人的画作名利高低的问题,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表示看戏。

接下来,书中对梵高高更二老的3个月撕逼大战进行了更丰富的描述。毫无疑问,这两人根本没有友谊,大众一致认可,高更的pov讲述中有大量杜撰和故意瞎编脱责成分,脑残粉文斯持刀威胁他的经典段子也许不存在。

作者再次重申经过调查阿尔当时也许没有苦艾酒,梵高也许很少喝苦艾酒,他自己的信中也很少提到这种酒,都是高更扣给他的大帽子。

那么现在整套苦艾酒的梵高文化营销策略可能全部崩塌?

在圣诞节之前的那几天,两位未来大佬必定爆发过一场没有留下记录的矛盾,此后的那个圣诞惊魂夜,艺术史上赚钱最多的耳朵割下了。

接下来,故事回到现代,如同名记录片所描述的,作者通过一系列疑案追索,发现了欧文斯通1930年采访雷医生时,医生画下的割耳图解─欧文斯通当时知道割下的是整只耳朵,笔记里也是如实记录的。(《渴》写下的却是割耳垂的版本,因为《渴》是另一个宇宙发生的故事。)

书中很快又对雷医生医术夸赞了一番,这又与2012梵高传中的描述不同_(:з」∠)_没有衡量准绳的东西还真不好判断倾向性,但至少有一点,雷当时是作为一名实习妇产科,从各种意义上阿尔这所县城的医院都难以给梵高提供完美治疗。为什么作者要对医生这么高度评价呢,是否可以居心叵测的猜测,因为这本书最重要的全新发现,来自这位医生的草图,必须夸一番╮(╯-╰")╭

直接从原书中摘录这段:

照雷伊医生的说法,受伤的那只耳朵,那时已经是标本了,放在了他办公室的一个罐子里,后来被一个员工扔了。引自杜瓦托与勒罗伊,及贝利《阿尔勒戏剧事件》。

这忽然让鲨想起前几年网上传过的一篇白痴报道《梵高的耳朵被找到了》,该垃圾新闻鬼扯梵高的耳骨被找到,甚至还配了一张图。

耳朵是软组织,哪来的骨头?(╯°Д°)╯︵┴┴是怎么从墙外搬运成这样了呢,蜜汁尴尬。

当时的报道中,警察在一楼厨房里发现了剃刀,所以文森特是在一楼割耳,可能是画室,也许直接在厨房,总之不在二楼的卧室里,多数电影关于这一段都拍错了。

文森特此后一直想方设法用帽子和各种东西掩盖住残耳,所以他身边的多数非亲密人士根本就没有见过那里是什么样子,难怪会出现各种以讹传讹。耳垂的版本,最初可能是他自己这么告诉保罗西涅克的。

接着就到了本书作者的另一重要发现:著名的阿尔居民的请愿书是,哒哒哒(づ ●─● )づ有组织有预谋的基于商业利益需要的房地产中介赶走租户的行动!

有一些签名的情愿者甚至是不会写字的文盲。

疯子画家骚扰妇女的流言只在这份报告中出现,但却从此以后出现在所有研究梵高的传记和纪录片中,被作为既定事实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的提及,放大(# ` n´ )。这样的激进记录实在是太亮眼了,怎么能不被提及呢。很像是网络事件被无限放大的百年慢节奏版本。

割耳之后文森特变成了一只“魔女嘉莉”,一步步走向深渊。

回顾历史站在上帝视角看这过程,用键盘理性去谴责100多年前的小镇居民,这好像也没有意义,如果我附近住着这样一个家伙,大概,也,也会去签名吧……说不定签了还给好处呢。

该调查结果与文森特自己的书信符合了

终于,疯画家搬去了圣雷米,作者可接触范围内的调查至此为终。故事又回到了传奇中小鸽子的身份上。

雷切尔/拉歇尔/瑞秋的后代被找到了。

她不是妓女,她只是给包括妓院在内的多家机构打工的一名清洁工,本身有良好的声望。

这段内容的查证过程在同名纪录片中有详细,此处不赘述。作者给出的赠耳思路推测:文森特在精神病的救赎渴望中,把耳朵送给她作为救世主幻想的补足,因为拉歇尔1888年1月曾经被疯狗咬伤,去巴黎找巴斯德治疗狂犬病,梵高可能知道这件事情,并且和她有交流,在宗教疯子看来,这是一个需要被他拯救的穷苦的人。

在2012版的梵高传中,记述的是文森特把耳朵给一个随机的工作人员,让其转交给妓院楼上嫖着高更。这听起来像是一个更简单更冷漠的解释,因此似乎更合理。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在他其后的信里提到,他后来又去找了那个送耳朵的姑娘,这个拉歇尔也许不是随机人物。究竟哪一方是真的呢?或者仍然都不是真的?我不知道,你也一样。

此书评够长了,在这里藏个小剧透,阿鲨的《北溟往事》中( ˙˘˙ )小鸽子的真实身份是犹格索托斯的人格化投影,要到宇外篇开启回忆杀,才解密。看不懂以上这句乱入就不要理会它啦,我们继续走《耳朵》。

终于进行到梵高自杀的环节,只是,作者在这里的表现欠佳……和之前侦探般的调查研究求证态度大相径庭。此后对于梵高剩余生平的描述非常简略,和其他类似传记无异。毕竟,梵高之死是另一个城镇的事情了,超越了作者可触及调查范围。

书中先引用了可耐的戏精妹纸艾德琳·拉乌的描述版本,然后提到2012版传记,最后再坚定不移地站在“官方” 即梵高博物馆的立场上,用两个非常站不住脚的过往资料为自杀论找理由。

直接引用原文:

除了本章开篇所引的艾德琳·拉乌对于 7 月 27 日事件所作的证词以外,还有别的说法证明梵高是自杀的。在他死前,警方曾去拉乌客栈询问梵高,当问及是否有人参与到事件中时,梵高明确表示,他想要自行了断。4 另外,奥维尔小镇圣母院的牧师在最后时分发现死因后—自杀与教会的信仰不符—拒绝为梵高的葬礼主持宗教仪式。

(ノꐦ ๑´Д`๑)ノ彡┻━┻差评!这是什么狗屁理由?

梵高博物馆是支持了她的耳朵调查重要发现并且上墙展览的,作者必须表忠心。再说,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能证实梵高非自杀论,恐怕以后也不会出现,所以还是支持主流观点比较安全。是这样的吧,总是这样的。

但。抛开本书扯一扯……( •́ .̫ •̀ )

梵高博物馆作为研究梵高最专业最权威最官方的机构,他们的话,个人评常理分析,结论却不可尽信全信。梵高的遗产捐赠给一个官方组织了(听说约定合同中本家族还是会永久收益),不过一个真实的人生中的失落片段,也需要有一个“官方版”定论吗。对百分之百确凿无疑有证据的内容,官方能承认。而对于证据存疑的内容,一个组织总会向有利于本身利益(梵高产业链持续稳定健康繁荣发展)的方向进行认定。自杀是梵高成名的基础。古今中外任何地方都是这样的,没有什么值得奇怪。如果你是负责人,你也一样。

那么真相是什么,谁知道,谁真的知道ಥ_ಥ。没有人能,一切都淹没在时间的迷雾里了。回到当初,那其实只是一个精神病人坑害自己殃及亲属的平常故事,以前曾经有无数个,以后还会有无数个。只有这个出名了。

阅读走到最后两章了。再次看到了文斯最后一次去巴黎看望侄子的那段(T ^ T),这次拜访很可能和文桑最后的崩坏(如果是自杀)有关。真想知道提奥夫妇当晚究竟大吵了什么内容,虽说从一般常理上他们吵的核心话题很容易猜测出来:

啃弟渣男又来要钱了,依旧毫无社交常识和礼貌:我卖出一张画了,生活费加钱加钱!(´△`)

乔安娜终于忍不了:老公你决定吧,要老婆孩子还是要你哥!(๑ò︵ò๑)

提奥:我全都要!(´-ι_-`)

三人开始滚键盘。

渣男文森特回去之后恢复贤者状态,开始无限自我悔过:我的错,又是我的错,全都是我的错。我死了你们就安心了,我决定去死去死……(╥﹏╥)

后来,哥死了。

再后来,弟死了。

留下孤儿寡母,和一堆破画。

拉扯着不满2岁的文森特,乔安娜挑起生活的全部重担。

梵高迷们不远万里跑去哭的梵高兄弟墓地,并不是最初埋的地方。1905年文森特的棺材重新迁到的另外一个位置,原因仅仅是公墓的土地特许权到期。1914年,乔安娜在出版完书信集之后,把亡夫棺材从老远的乌克勒支迁移到了啃弟男身边。

不知这些情况却大老远跑去哭哭啼啼自嗨写满篇错漏感想的游客们,得知此事实后感觉如何?

大概没区别吧,偶像在心里,不在意事实。

破鲨鱼好像又在对空开群嘲了_(:з」∠)_

梵高的生平越深究越平淡,他的人生并不能说普通,然而作为一名并非罕见的精神病患者,类似的故事又实在太多了。同型人物基本哪个村县里都会隔几年出一个,大城市里同时有一堆。千千万万个疯狂的逗比,只需要一个代表被大众改良成虚拟偶像,无数文青的隔空真爱。

“奥弗的烈日照耀着麦田里的小公墓的时候,泰奥舒畅地安息在文森特的向日葵的华茂的花影之中。”-摘自《渴望生活》

假的,都是假的,这个宇宙都是假的。

1961

1966

1969

1978

1980

1999

2003

鲨看过有影像记录的最近半个世纪来的多部纪录片,发现梵高兄弟墓地上的植物一直就是常春藤,从来没有种过向日葵,只有临时插的。那东西太大了,直接种植出来可能会影响参观气氛吧。

植物深深扎根在泥土里,下面应该就是棺木,他们的骨头还在那里吗,提取基因信息还来得及吗……又剧透了。

本书的最后一章用非常传统的方式总结了全书各个知识点,对于这些知识点的真伪,希望读者通过不断多方对比学习自行判断。于是鲨鲨的梵高宇宙collection又多了一个原初代分支。读了如此混乱邪恶书评的你,是否也获得某些收获( ー̀дー́ )ง

梵高多元宇宙游《梵高的耳朵》小站结束。

丹鲨诚品,你值得被坑_(•̀ω•́ 」∠)_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