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泰院夺命之夜」,凶手到底是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梨泰院事件到底谁才是凶手 「梨泰院夺命之夜」,凶手到底是谁?

「梨泰院夺命之夜」,凶手到底是谁?

2023-06-03 08: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0月29日晚,韩国网红打卡地梨泰院久违地迎来了十多万为庆祝万圣节而精心乔装的年轻人——这也是韩国政府解除社交疏离限制的首次万圣节狂欢。

钢铁侠和无脸人击掌,穿着龙袍的皇帝和狮院女孩合照,僵尸与吸血鬼谈笑风生……

渴望自由的年轻人试图从日常生活秩序中剥离,在夸张的装扮后尽情绽放真实的自己。

然而,一场令全世界震惊的大规模踩踏事故却让这个万圣节蒙上了血色阴影。

截至目前,该事故已造成156人死亡(男性55人、女性101人)、152人受伤,遇难者中有4名中国公民——这是迄今为止在韩国伤亡最严重的踩踏事故。

不少网友在「梨泰院」新闻下留言称,回想起同样令人震惊痛心的上海外滩事故:

2014年12月31日23点35分,外滩陈毅广场的人行通道阶梯处有人跌倒,继而导致多人摔倒、叠压,最终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

而远处还不知情的人群,正兴奋地倒数「3——2——1——」迎接新年,这边此起彼伏的警笛声与绝望的哭喊声不绝于耳,让人心碎。

追根究底,为什么踩踏事件会发生?

新年之殇

河北卫视《穿越经典》栏目组制作的《新年之殇》调查节目,通过梳理外滩事件发生的五大原因,为观众们揭示:

包括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和方式等在内的上层设计,如若无法适应现代化语境中大量而多元的人口涌入城市造成的巨变,终将造成城市公共空间的巨大隐患。

01

“往后退!往后退!”

时间倒回至2014年12月31日的夜晚。

当天23点34分,陈毅广场与观景平台相连的台阶底层突然有人被挤倒,而外层的人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仍然不断向前拥挤。

里层被挤倒的人越来越多,堆叠在一起。

23点40分,几个站在高处的年轻人带头大喊“往后退!往后退!”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呼喊,嘶声力竭的人声传递,让向前拥挤的趋势逐渐减缓。

23点50分,事发地人群疏散,民警交警在现场用手拉手的方式形成人墙,为伤员圈出空地,紧急开展急救工作。

随后几十天,登记、援助、追责、通告,事件逐步告一段落,但生命消逝的痛苦无法减轻。

人们想要知道——

到底是什么引发了踩踏?

这仅仅只是一次偶然吗?

02

“外地的人就更不知道了”

从2012年元旦开始,外滩倒计时灯光秀就成为了上海跨年的招牌活动,连续三年吸引了无数来自外地的居民、游客和大学生。

而观看灯光秀的最佳位置,就是和陈毅广场相连的外滩观景平台。

2014年12月31日晚,人群再次聚集在这里,期待着五光十色的灯光秀。

然而,这一次的灯光秀却换了地方。

那年11月,上海旅游局担心参观外滩人数太多可能造成意外。于是在12月,黄浦区政府接手项目后决定改在外滩源举办灯光秀。

虽然是出于防止意外的目的,但政府部门策划活动时显然没有考虑到另一个更深层的因素——

在现代化语境中,向大城市涌来的外来人口及其对城市的深刻影响。

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浪潮席卷,大量外来人口涌向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中心商业区也不断扩张。人们熟悉的外滩,被延伸为外滩源、北外滩、南外滩,城市规划含混不清。

踩踏事件调查组专家闪淳昌说:

我接触过很多上海的同志,上海的同志都不知道外滩和外滩源有什么区别,外地的人就更不知道了。

然而,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却对外来人口结构缺乏应有认知,对新年倒计时活动变更风险未作相关评估,在策划时根本没有提及。

部门甚至将活动地点变更这一新闻的发布时间推迟至12月30日,也就是“第二天的事,前一天才说”,并且只在上海本地媒体发布变更消息,且只宣传活动亮点,而未强调地点变更信息。

随后,完全没有考虑群众接受有效性的政府部门,将警力转移到外滩源——外滩的警力从往年的几千人变成几百人。

就这样,对变更信息并不知情的大量群众仍然来到了外滩观景平台,却发现没有灯光秀,转而从台阶往陈毅广场走。

而下面陈毅广场的群众依旧被不存在的“外滩灯光秀”引诱着往上,向下和向上的人流在台阶处形成对冲。

忽然,有人跌倒了……

不管是策划层面还是宣传层面的过失,除了相关人员玩忽职守等主观因素,更深层的原因是有关部门缺乏与公众的沟通。

已经成熟且带有惯性的上层设计,从本质上缺乏对现代化巨变的敏锐感知。

03

“人实在是太多了”

本次梨泰院的踩踏事件,发生在一段坡路。

无独有偶,上海踩踏事件两波人群冲撞的地点也正是在一处有高差的台阶。

台阶宽6.2米,有17级阶梯,连接着5000平方米的陈毅广场和比广场高出3-4米的外滩观景平台。

这样的阶梯式设计,其实通常不会出现在大型广场。

有设计师认为,“外滩景观设计中的台阶是天然致命缺陷”。

大型广场如果出现3米及以上的高度落差,落差处只要稍有拥挤就极易导致人员摔倒,从而引发踩踏事故。

“人实在是太多了。人多,恐怕才是发生踩踏悲剧的最大因素”,《新年之殇》中的讲述人这样说道。

现代城市的出现,意味着人口聚集。

城市规划设计的每个细节,尤其是公共空间的细节,必须要准备好应对“人实在是太多了”的状况。

从大小、台阶、坡道再到出入口、围栏,设计师必须要为巨大的人流量服务,在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更是如此。

外滩事故发生当晚的23点30分,31万人聚集在陈毅广场,而整个广场的警力却只有80人,尤其需要维持秩序的阶梯处只有13人。

当晚22点,上海市公安局检测到外滩风景区人员数量过多,要求黄浦公安分局进行安全评估,如有需求及时提出。

但黄浦区公安分局回复:不需要支援。

22点37分,位于北侧阶梯的7位民警构成的单向警戒带被冲散,人群乱成了一团。

对于广场阶梯的忽视,其实深埋在我国的公共空间传统中。

调查组专家闪淳昌在提到人口密度临界值时指出:

咱们国家现在没有定这个标准,但是根据国外的来讲,就是一个平方米如果达到4到6人,就是临界值了。

为何我国没有公共空间人口密度的标准?

实际上,追根溯源正是因为我国几千年来“城市户外公共生活的匮乏”,我们的城市并不是为大型的公共集会而服务的。

这种情况一直到持续到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现代化浪潮席卷而来,城市广场建设兴起,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产生了深刻变革。

然而,当时的城市建设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出现了城市设计、规划学术研究与应用相对滞后的状况。

上海踩踏事件表明,不管是城市设计、建设还是警方的预判、应对,都还没有准备好迎接正处在现代化转型之中的大城市,以及所带来的大型集会挑战。

直到今天,人们仍在学习如何参与、设计和管理公共空间。

04

“这么挤,有什么好看的?”

梨泰院踩踏事件发生后,“别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小学时候老师就说不要去人多的地方”、“这么挤,有什么好看的” 等类似话语,以或劝说、或嘲讽的口吻大量出现在网上。

实际上,每次踩踏事件之后,都可以看到诸如此类的言论。

但是,人员密集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

人越来越多,人也越来越多元。

年轻人会为了万圣节在网红地汇集,有共同爱好的人会为了兴趣而在一个空间聚集,爱音乐的人会为了音乐节在表演场馆欢聚……

生活要继续,聚会也要继续。而我国尚且处在现代化中的城市,也将持续不断地吸引大量人口涌入。

《新年之殇》最后对几年来发生的踩踏事件做了简单的回顾。

可以发现,这些音乐节、宗教仪式、重大节日活动等场景,都有一定概率发生踩踏事故——

只是人员聚集的构成、目的和方式会产生变化而已。

的确,现在愈发多样化的个体,已经给城市赋予了无限的可能。

公共空间愈发不易管理,但是城市的规划设计,不应该产生让人们害怕可能产生群聚的公共空间,而应该为人们的有序生活提供便利。

从节目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虽然同样是发生踩踏事故,但现代化越完善的城市伤亡率越小。

与其想着躲避、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

正片观看来扫我

新年之殇丨2014

(1集 × 25分钟)

撰文 - 稻来君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疑问请联络

[email protecte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