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梅原乡:万里茶道起点的客家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梅村古镇美食推荐 下梅原乡:万里茶道起点的客家村

下梅原乡:万里茶道起点的客家村

2024-06-26 21: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者|李建雄

来源|时代文艺创作

几天前,我带着妻子重访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下梅村,我对下梅村有着特殊的情感。

下梅村坐落在武夷山市东部,距市区6公里,南依武夷山风景区,梅溪从宋代著名词人柳永家乡白水顺流而下,犹如绿色丝绸绕过村庄。当溪把村落分南北两畔,由多座小桥串联在一起,两畔的路为鹅卵石和青石板辅就,房屋多为明清建筑,至今保存着70余幢明清时代的古民居。古民居、凉亭、古街等构成了别具特色的江南水乡风景。村落中祠堂、古井、老街、旧巷与民谣、山歌、龙舞、庙会交融出村落独特的魅力。

村子东边临水而居的自然村叫着溪畔,有一处建筑叫“万寿宫”,是在300年前由江西广昌、永丰一带客家人的一支迁徙到下梅村,早在明朝,客家人就在此处盖有江西会馆,是生意人喝茶聊天、交流议事的会所,清朝鼎盛时期,下梅村做为万里茶道起点之一,茶马古道的运河码头,下梅村的茶叶生意十分兴隆,由邹、方、李、吴、程几大家族牵头在溪畔盖“万寿宫”,供奉许真君,护佑生意人风调雨顺、生意兴隆。万寿宫还供奉有观世音、财神等菩萨。

下梅是一个行政村,聚集着3000的人口,有76个姓氏。这里曾有年产几百万吨煤的煤矿,有地质勘探队,有国有林场,还有一所中小学,居民户口有200多人,所以这里还曾设有居民粮食供应点。

我曾在这里度过最美好的8年时光,在这里我经历了童年、少年、青年三个人生中最可宝贵的阶段。我徜徉在当溪岸边,看着古老苍桑的邹氏祠堂,聆听潺潺的当溪流水,行走在青石板的巷子小路上,偶遇似曾相似的面孔,仿佛又听到母亲用乳名呼唤着我:小雄,吃饭喽。眼前情景让我又一次怀念起我的父亲母亲来。

父母的一生既平凡又传奇。算来至今母亲辞世30年,父亲也辞世9年了。

父亲和母亲都是广东客家人。父亲1927年3月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祖籍广东普宁。父亲的袓辈就下南洋到马来西亚谋生,家境还算殷实。

父亲年青时比较叛逆,容易接受新思想。在他20多岁的时候,参加了当地的马来西亚共产党,后被英国殖民当局逮捕,关在怡保集中营近1年之后,被当局驱逐出境。中国政府接收经业务培训后安排在崇安县(今武夷山市)人民银行工作。

母亲是广东揭阳县人,和父亲同龄。当年,母亲的家境富裕。外袓父是做生意,家里有两个兄弟宠着。母亲天性聪慧,兴趣广泛,毕业于女子师范学校。后来外袓母生病,母亲一直在家侍候到老。外袓母离世后母亲已年过30了,经人介绍就与父亲成了家,远嫁福建省崇安县。

小时候听母亲跟我们讲她和两个舅舅的故事。母亲在家里最受宠爱,母亲的酒量很好,外袓父在外做生意回来,常常让母亲陪他一起喝酒,而两个舅舅就没有这个福气了,但母亲会偷外袓父的酒给两个舅舅喝。母亲会绘画,有时没有下酒菜,母亲就画鸡、鸭、鱼、蛋等贴在墙上,让两个舅舅看菜下酒,两个舅舅为画惊叹,多看几眼,母亲就会娇嗔的说两个舅舅吃得那么咸,吃象难看。母亲的手工、女红都做得特别好,我家至今还收藏着一幅母亲的剌绣作品。

父亲工作认真,任劳任怨,性格耿直,朋友戏称他为“马共”(意为马来西亚共产党),我也被他们叫“小马共”。

我们家原来在崇安县城,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日子过得还很安逸。后来到了“文革”期间,因为父亲的海外关,父亲先是进了“学习班”,后来陆续被“下放”到多个特别艰苦的乡村参加生产劳动。母亲也受到牵连,在一次“批斗”之后,下放到下梅村粮食供应点工作,我们一家虽然同在一个县,但是全家一年却团聚不到三、五次。我和妹妹则跟着母亲到下梅村。初到乡下,仿佛置身于世外桃园,我们兄妹对乡下的一切都感觉新鲜好奇,很快的就与当地孩子们打成一片,那个年代对大人是苦,而我们小孩感觉到是因祸得福,在古朴的乡村中自由成长,找到了快乐。

那年,我8岁,妹妹4岁。妈妈因为要忙于自己的工作,照顾不到我们,我们玩得象野人,野蛮生长。我和妹妹自己都有自己的圈子,我们上山玩耍下河游泳,采野果砍柴挖笋,抓鱼摸虾。最有意思的是采杨梅,背着竹篓,到大山深处,采野杨梅,先是吃个饱,再带一篓回家,往往到家时杨梅所剩无几。记得有一次,我吞食了一只杨梅核,母亲一本正经的对我说:“这下好了,明年咱们就不用上山采杨梅了”。“为什么?”我好奇的问,母亲笑咪咪的说:“因为明天你的头上就会长出杨梅树啦”,母亲的话让我既是紧张又是兴奋,期待了很久也没见到头上长出杨梅树。

有关母亲的文艺范,还有一件事让我刻骨铭心。记得那年我9岁,妹妹5岁,母亲带着我们去看有大半年未见的父亲。那时没有车,只能走路,来回的路程有近30公里,回来的路上,我和妹妹实在走不动了。母亲摘了几朵野花,抛到路边的小溪里,让我和妹妹追着花儿跑,我和妹妹高兴的撒着欢儿跑着,忘记了疲劳,一路上母亲给我们讲了好多好多的故事。

那个年代,工作的频繁调动是很正常的,一句:“工作需要”,就有可能让你调到离家几十里地的地方,一家人几周几个月,甚至半年都难得见一次面。往往是前一天领导找你谈话,第二天就搬家前往新的工作地,那时崇安县的9个乡镇我们都呆过。我的母亲没有产假,也没有哺乳期,我和妹妹分别都有自己的奶妈。记得有一次我一年多才见到刚从“学习班”回来的父亲,瘦弱且憔悴得可怕,以至于我躲避着不敢面对父亲,更不敢叫爸爸,父亲给的2分、5分的硬币和红红绿绿的水果糖也吸引不了我,在一次痛打之后,才怯懦的叫了一声爸爸。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父亲心里该是有多么的痛苦和伤心啊。

父亲瘦小,但神情严肃,性格沉默,不怒自威。可能是经历太多的挫折造成了他沉默的性格。当时不懂事,还以为父亲不爱我们。当我们淘气,做坏事错事时,父亲打起我和哥哥来,下手非常狠。现在想起来,父亲是把对我们的爱放在心里,针对当时的情况,是要我们吸取教训,因为我们的家庭来不得半点的错误,我们家是慈母严父,父亲把对我们的爱是放在心里的。

虽然父亲对我们的管束很严厉,我们常常很怕父亲回家,但又盼着父亲回家。因为父亲回家总是带着我和妹妹喜欢的书和画。记得父亲在七十年代就给我买了彩色小人书《小鳗鱼游大海》,孙悟空的漫画书《等明天》等等。后来我能认字读书了,就给我买了《十万个为什么》等我喜欢的书,我三年级就有了一木箱满满的属于自己的藏书。我就用这箱书不断的跟同学们还有大人们交换着看书,一箱书至少换了别人10箱书的阅读。

父亲还做了一件对我和我的小家庭来讲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事情,因为这件事,后来帮我们的小家度过了下岗、失业的难关。1976年,父亲估计我也要走上山下乡插队的道路,就叫我跟着报纸学写美术字,还买了很多美术字的字贴让我练习,并且严格的监督着我练习,每天都要交美术字的作业。父亲说将来我插队到大队,因为会写美术字,文笔又好,可以留在大队部帮大队部出宣传栏、写汇报材料等,就不要下田劳动。经过半年的强化训练,我能写一手好看的美术字了。在八、九十年代,那时还没有电脑打字,我写的一手好字经常能接一些制作广告灯箱的活,赚些钱补贴家用,解决了家庭生活困难问题。

父亲在南洋就是美食家。会做很多拿手好菜,逢年过节都会露一手。比如南洋的咖喱饭、糖醋排骨、荔枝肉、糖醋鱼等。有一次我和同学上山砍柴,带的饭居然是油条、豆浆和蛋炒饭,那可是七十年代呢。母亲的手也很巧,会做很多好吃的。我记忆中我最爱吃的是广东梅菜干、南瓜糕,冰南芋糕。母亲做的梅菜干是先晒干,然后又浸泡在米汤中,再晒干,用它来蒸五花肉,好吃极了。一个个食品在母亲手中,做成了艺术品,又好看又好吃。

母亲在村子里因为性格温柔,乐于助人,因为是粮站的工作,不时有供应面粉、面条和农副食品,深得村里面人的喜欢。有一次,母亲去河边洗衣服回家,一位农民赶菜园子里吃菜的猪,丢石头时砸中了母亲的腿,那位闯祸的农民没有道歉就径直走了。母亲一声不吭,一拐一拐的回到家。我领着一群孩子要前往理论,被母亲拦下了。母亲只是轻轻说了一句,他也不是故意的。后来有一天晚上,我被毒蛇咬伤,母亲到生产队的夜校去求救,就是那个农民连夜上山帮我采青草药,连续半个月疗程,帮我治愈了。

我有个同学,家里靠打柴为生。母亲得知后,就叫我让他有空就担柴来,只要他卖柴,我们家就向他买柴,这个同学现在还会跟我聊起这件事。

父亲母亲都爱喝茶,身处茶乡,生活中自然少不得有好茶。自上世纪七十年代直到父亲2013年去世,他喝的茶都是向天心村的老朋友黄家兄弟买的。现在黄家兄弟都已是武夷山茶界的名人了。

父亲泡茶方法让当地人感到很神奇,那时因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泡功夫茶,他常常是抓一大把茶叶丢在大搪瓷杯里,冲满开水盖上盖子就去忙其它事情。想喝茶了,就把搪瓷杯里的浓茶往玻璃杯倒适量,再兑上热开水就可以喝了。其中浓淡冷热全凭自己喜好。我们要喝水时,他会把茶调得淡一些。他对我们说,这浓浓的茶,就叫“茶娘”。茶娘冬天兑热开水,茶暖且香;夏天兑凉白开,茶凉且甘。大人宜浓,小孩宜淡。但我们大冬天的往往还是爱喝冷茶,特别香甜舒爽解渴。武夷山的冷茶,有幽幽的清香,甜甜的回甘。喝过之后,口齿留香弥久,别具韵味。

有着“茶娘”的庇护,我们一家都很健康且幸福。父亲也早已将搪瓷牙杯换成了紫砂壶,但泡茶方式却未曾改变。

父亲每年都要给马来西亚的家里、以及分散在东南亚的新加坡、泰国和台湾地区的兄弟姐妹、亲朋好友邮寄武夷山的大红袍,并告诉他们“茶娘”的泡茶方法。他对晚年的生活非常满意,他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就好比是喝着茶娘,香甜舒爽解渴、幽幽的清香,甜甜的回甘。

作者简介

在这个超级个体的时代,他自诩为一只好奇的猫,涉猎文学、法律、经济、社会,但处处碰壁,无所建树。又号称连续创业者,是三家公司的创始人,虽负债百万,仍屡败屡战。工作数十年,从深井似的体制内到江湖般的国企;接触互联网十数载,跨国家级媒体的网络舆情分析师、内参主编到矩阵粉丝500万的自媒体。

他已人过中年,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山没穷尽水仍潺流。信奉人低为王,喜欢身处低位,哪怕摔跤了,都可以睡上一觉。现在只想沉入社会底层,随手街拍,用短视频还原现今的真实生活,社会万象。云淡风轻,和同频的人喝喝武夷岩茶,聊聊简慢生活,分享职场、读书、人生体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