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芯片组适合家用办公?梅捷狂龙 H510M介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梅捷狂龙a10四核有核显吗 什么芯片组适合家用办公?梅捷狂龙 H510M介绍

什么芯片组适合家用办公?梅捷狂龙 H510M介绍

2024-06-18 19: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随着次时代性能的英特尔第11代桌面级酷睿处理器的正式发布,对应的500系列主板也陆续上市。这次,英特尔和过去一样更新了Z590、B560和H510三个芯片组。那么,500系列芯片组中那个能够满足大部分日常用户需求,性价比比较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我们需要先知道,不同的芯片组他们都有什么不同之处。芯片组来说,主要的区别在于接口数量、扩展性和超频功能。

    根据上图可以知道,对于Z590和B560的芯片组来说,主要区别有四点

     PCIe4.0的接口模式支持的区别。Z590针对外设较多的发烧级DIY玩家来说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切换PCIe接口的速率搭配。

     CPU、内存超频功能。Z590支持CPU和内存超频功能,如果电脑发烧友在购买了高端的超频硬件时,就可以通过设置提高电脑的速度。不过这个设置有一定的风险,超频的CPU也会取消免费质保的资格,对于主流普通用户来说需求不大。

     更多的外设通道数。高端的Z590芯片组支持6个NVME固态硬盘,27个USB接口,而B560芯片组只能用3个满速NVME固态硬盘和24个USB接口,支持相对少一些。

     英特尔磁盘阵列加速技术。针对使用Raid技术的高级玩家专用的加速技术

    从这两个芯片组的区别可以看出,Z590更多是适合发烧级用户,而普通用户一般比较少会对电脑进行极限超频,而是正常稳定使用。也不会安装数十个USB设备,一般就是插键鼠、耳机、优盘、音响、读卡器等基本设备,这些设备只要6个接口就足够了。Raid也是一些相对发烧的玩家才会需要的功能。而这些基础的功能,其实入门级的H510芯片组就已经能够满足,这里我们拿梅捷狂龙 H510M作为例子说明一下。

    超频方面,梅捷狂龙H510M和B560芯片组均不支持CPU超频。虽然B560有开放内存超频功能,但是内存超频需要额外的成本购买更高规格的内存,或者有可能会增加系统的不稳定性,所以对于主流家用电脑来说,H510就已经能满足需求了。而且,梅捷狂龙H510M虽然是H510芯片组,但供电依然采用了高规格的7+2强化供电模组,VCORE部分更是采用了高规格的两上两下Mos设计,实测可以发挥i7-11700的性能!

    在扩展性方面,梅捷狂龙H510M采用了6+2+2一共支持10个USB接口。3个Sata加一个NVME自动切换接口可以让用户安装多个硬盘,特殊需求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PCIeX1接口进行扩展。这样的规格对于办公用户来说是非常实用的。

    针对办公用户的需求,梅捷狂龙 H510M在内存上使用了2DIMM的双通道内存配置方案,最高支持64G大容量内存。另外,梅捷狂龙针对电脑老化问题进行了强化稳定性的设计,采用了双内存稳压电容的设置,通过强化的布线,让电脑在长期使用之后,也能保证稳定的内存供电能力,强化电脑的工况稳定性。

    除此之外,梅捷狂龙H510M还针对办公用户常用核心显卡的情况,在核显部分采用了高规格的倍相1上2下的供电设计,让核显的性能可以充分发挥!可以说这个细节非常重要了。

    如果,你想要一款功能实用,扩展性也能满足需求的高性价比主板,那么梅捷狂龙 H510M就是个很精致的选择。

    目前梅捷狂龙H510M正在京东举行新品Plus会员专享优惠价,仅售559元,欢迎大家选购哦~

梅捷SY-狂龙 H510M 强化供电模组,内置千兆网卡,双稳压电容

梅捷SY-狂龙 H510M 强化供电模组,内置千兆网卡,双稳压电容

[经销商] 京东商城

[产品售价] 559元

进入购买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什么芯片组适合家用办公?梅捷狂龙 H510M介绍https://diy.zol.com.cn/766/7667218.html

纠错与问题建议标签:主板 https://diy.zol.com.cn/766/7667218.html diy.zol.com.cn true 中关村在线 https://diy.zol.com.cn/766/7667218.html report 2553     随着次时代性能的英特尔第11代桌面级酷睿处理器的正式发布,对应的500系列主板也陆续上市。这次,英特尔和过去一样更新了Z590、B560和H510三个芯片组。那么,500系列芯片组中那个能够满足大部分日常用户需求,性价比比较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首先我们需...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