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应用技术规程 T/CECS 715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梁钢筋制作规范 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应用技术规程 T/CECS 715

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应用技术规程 T/CECS 715

2024-07-11 16: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应用技术规程 T/CECS 715-2020 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应用技术规程 T/CECS 715-2020 1 总 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2 符 号 3 材 料 4 钢筋桁架 4.1 制作和尺寸 4.2 质量检验 5 结构设计 5.1 一般规定 5.2 构件设计 5.3 板缝节点设计 5.4 支座节点设计 6 桁架预制板制作、运输与堆放 6.1 一般规定 6.2 模 具 6.3 桁架预制板制作 6.4 桁架预制板运输与堆放 6.5 质量检查与验收 7 施工与验收 7.1 一般规定 7.2 桁架预制板安装准备 7.3 桁架预制板安装与连接 7.4 混凝土浇筑 7.5 质量验收 附录A 钢筋桁架力学性能试件及测试方法 附录B 桁架预制板短暂设计状况验算 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条文说明 1 总 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3 材 料 4 钢筋桁架 4.1 制作和尺寸 4.2 质量检验 5 结构设计 5.1 一般规定 5.2 构件设计 5.3 板缝节点设计 5.4 支座节点设计 6 桁架预制板制作、运输与堆放 6.1 一般规定 6.2 模 具 6.3 桁架预制板制作 6.4 桁架预制板运输与堆放 6.5 质量检查与验收 7 施工与验收 7.1 一般规定 7.2 桁架预制板安装准备 7.3 桁架预制板安装与连接 7.4 混凝土浇筑 7.5 质量验收 附录A 钢筋桁架力学性能试件及测试方法 附录B 桁架预制板短暂设计状况验算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composite slabs with lattice girdersT/CECS 715-2020主编单位: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施行日期:2020年12月1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告第633号关于发布《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应用技术规程》的公告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协字[2017]031号)的要求,由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的《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应用技术规程》,经本协会混凝土结构专业委员会组织审查,现批准发布,编号为T/CECS 715-2020,自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20年6月28日

前言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协字[2017]031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共分为7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材料,钢筋桁架,结构设计,桁架预制板制作、运输与堆放,施工与验收等。     请注意本规程的某些内容可能直接或间接涉及专利,本规程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混凝土结构专业委员会归口管理,由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地址: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北京东路1号龙信大厦501,邮编:226100;电子邮箱:longxintc@126.com)。     主编单位: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同济大学          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华润置地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华通设计顾问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新世纪预制构件有限公司          邯郸一三高研科技有限公司          金强(福建)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智慧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要起草人:程志军  田春雨  李然  赵勇  赵作周 谢旺兰  李伟兴  樊骅  恽燕春  方松青 黄新  柳海  张周强  孟宪宏  黄远超 赵德鹏  郭海山  高志强  王平山  崔家春 徐大欣  赵楠  黄国栋  常洪波  吕胜利 章雪峰  范波  王煦  曹爽  任超洋 董惟群     主要审查人:艾永祥  钱稼茹  朱兆晴  毕琼  马荣全 杨思忠  左勇志  栗新  谷明旺

1  总    则

1.0.1  为规范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应用的技术要求,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和8度地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的设计、制作、施工及验收。

1.0.3  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的设计、制作、施工及验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  concrete composite slab with lattice girders     下部采用钢筋桁架预制板、上部采用现场后浇混凝土形成的叠合板,用于楼板、屋面板。简称桁架叠合板。

2.1.2  钢筋桁架预制混凝土板  concrete precast slab with lat-tice girders     以钢筋桁架作为加劲肋的预制混凝土板。简称桁架预制板。

2.1.3  钢筋桁架  lattice girder     由一根上弦钢筋、两根下弦钢筋和两侧腹杆钢筋经焊接成形的钢筋骨架。

2.1.4  后浇带式整体接缝  monolithic connection with post pou-ring strip     桁架叠合板中,相邻桁架预制板之间采用后浇带连接,且板底纵向钢筋在后浇带内搭接,能可靠连续传递内力的一种接缝形式。

2.1.5  密拼式整体接缝  monolithic connection without gap     桁架叠合板中,相邻桁架预制板之间采用密拼形式,通过在叠合面上配置间接搭接钢筋等措施,能可靠连续传递内力的一种接缝形式。

2.1.6  密拼式分离接缝  separated connection without gap     桁架叠合板中,相邻桁架预制板之间采用密拼形式,且无内力传递需求的一种接缝形式。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  concrete composite slab with lattice girders     下部采用钢筋桁架预制板、上部采用现场后浇混凝土形成的叠合板,用于楼板、屋面板。简称桁架叠合板。

2.1.2  钢筋桁架预制混凝土板  concrete precast slab with lat-tice girders     以钢筋桁架作为加劲肋的预制混凝土板。简称桁架预制板。

2.1.3  钢筋桁架  lattice girder     由一根上弦钢筋、两根下弦钢筋和两侧腹杆钢筋经焊接成形的钢筋骨架。

2.1.4  后浇带式整体接缝  monolithic connection with post pou-ring strip     桁架叠合板中,相邻桁架预制板之间采用后浇带连接,且板底纵向钢筋在后浇带内搭接,能可靠连续传递内力的一种接缝形式。

2.1.5  密拼式整体接缝  monolithic connection without gap     桁架叠合板中,相邻桁架预制板之间采用密拼形式,通过在叠合面上配置间接搭接钢筋等措施,能可靠连续传递内力的一种接缝形式。

2.1.6  密拼式分离接缝  separated connection without gap     桁架叠合板中,相邻桁架预制板之间采用密拼形式,且无内力传递需求的一种接缝形式。

2.2  符    号

2.2.1  材料性能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y——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2.2.2  几何参数     B一一钢筋桁架的设计宽度,指下弦钢筋外表面间距;     H1——钢筋桁架的设计高度,指上、下弦钢筋外表面间距;     Ps——腹杆钢筋与上、下弦钢筋相邻焊点的中心间距;     d——钢筋公称直径(简称钢筋直径);     h、h1、h2——桁架叠合板、桁架预制板、后浇叠合层厚度;     la——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lab——纵向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     ll——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     α、β——腹杆钢筋垂直桁架方向和平行桁架方向的倾角。

3  材    料

3.0.1  桁架叠合板所用混凝土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的有关规定。桁架预制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3.0.2  桁架预制板所用混凝土中的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且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

3.0.3  桁架叠合板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HRB400、HRB500钢筋,也可采用CRB550、CRB600H钢筋。钢筋桁架的上弦钢筋与下弦钢筋可采用HRB400、HRB500、CRB550或CRB600H钢筋;腹杆钢筋宜采用HPB300、HRB400、HRB500、CRB550或CRB600H钢筋,也可采用CPB550钢筋。

3.0.4  桁架叠合板中钢筋的公称直径宜符合表3.0.4的规定。

3.0.5  桁架叠合板中钢筋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热轧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     2  冷轧带肋钢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5的有关规定。     3  CPB550钢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的有关规定。

3.0.6  密拼式接缝嵌缝用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3.0.6的规定。

3.0.7  预埋件锚板、锚筋及吊环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

4  钢筋桁架

4.1  制作和尺寸

4.1.1  钢筋桁架宜采用专用自动化机械设备制作。腹杆钢筋与上、下弦钢筋的焊点应采用电阻点焊方式焊接。

4.1.2  钢筋桁架的尺寸(图4.1.2)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桁架的设计高度H1不宜小于70mm,不宜大于400mm,且宜以10mm为模数。     2  钢筋桁架的设计宽度B不宜小于60mm,不宜大于110mm,且宜以10mm为模数。     3  腹杆钢筋与上、下弦钢筋相邻焊点的中心间距Ps宜取200mm,且不宜大于200mm。

4.1.3  腹杆钢筋在上、下弦钢筋焊点处的弯弧内直径D不应小于4d3(d3为腹杆钢筋直径)(图4.1.3)。

4  钢筋桁架

4.1  制作和尺寸

4.1.1  钢筋桁架宜采用专用自动化机械设备制作。腹杆钢筋与上、下弦钢筋的焊点应采用电阻点焊方式焊接。

4.1.2  钢筋桁架的尺寸(图4.1.2)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桁架的设计高度H1不宜小于70mm,不宜大于400mm,且宜以10mm为模数。     2  钢筋桁架的设计宽度B不宜小于60mm,不宜大于110mm,且宜以10mm为模数。     3  腹杆钢筋与上、下弦钢筋相邻焊点的中心间距Ps宜取200mm,且不宜大于200mm。

4.1.3  腹杆钢筋在上、下弦钢筋焊点处的弯弧内直径D不应小于4d3(d3为腹杆钢筋直径)(图4.1.3)。

4.2  质量检验

4.2.1  钢筋桁架原材钢筋进厂时应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并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和《混凝土结构成型钢筋应用技术规程》JGJ 366的有关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厂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检验报告。

4.2.2  钢筋桁架的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桁架应按批进行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检验,同一检验批的首件必检,加工过程中应进行抽检,抽检次数不应少于2次,每次应抽检1榀;外观质量应符合本规程第4.2.3条的规定,尺寸偏差应符合本规程第4.2.4条的规定;当抽检合格率不为100%时,应全数检查,并剔除不合格品。     2  钢筋桁架应按批进行力学性能检验,每批应随机抽取1榀钢筋桁架进行试验;力学性能检验试件制作及测试方法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拉伸、弯曲试验检验结果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5和《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的有关规定,焊点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腹杆钢筋屈服承载力的60%,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的有关规定。     3  一个检验批应为同一设备、同一台班加工的同一规格的钢筋桁架,且总重量不应大于30t,不足30t按一批计。

4.2.3  钢筋桁架的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除毛刺、表面浮锈和因钢筋调直造成的表面轻微损伤外,钢筋桁架表面不应有影响使用的缺陷。     2  钢筋桁架上弦焊点不得开焊;下弦焊点开焊数量不应超过下弦焊点总数的4%,且不应连续开焊,端部焊点不应开焊。     3  焊点处熔化金属应均匀,不应脱落、漏焊,且应无裂纹、多孔性缺陷和明显的烧伤现象。

4.2.4  钢筋桁架的尺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2.4的规定。

5  结构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1  在结构转换层、平面凹凸不规则或楼板局部不连续等薄弱部位,以及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板采用桁架叠合板时,可适当增大后浇叠合层厚度并加强叠合板与支承结构的连接,也可将桁架预制板仅作为模板使用。

5.1.2  符合本规程的设计方法与构造措施的规定时,结构整体分析中桁架叠合板可采用与现浇混凝土板相同的方法进行模拟。

5.1.3  桁架叠合板应根据区格平面尺寸和桁架预制板生产、运输及吊装能力进行布置,并宜进行标准化设计。

5.1.4  区格内四边支承的桁架叠合板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区格长宽比大于2时,宜按单向板设计;区格长宽比不大于2时,宜按双向板设计。     2  当按单向板设计并设置接缝时,宜采用密拼式分离接缝并平行于短边方向布置;当按双向板设计并设置接缝时,应采用后浇带式整体接缝或密拼式整体接缝。

5  结构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1  在结构转换层、平面凹凸不规则或楼板局部不连续等薄弱部位,以及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板采用桁架叠合板时,可适当增大后浇叠合层厚度并加强叠合板与支承结构的连接,也可将桁架预制板仅作为模板使用。

5.1.2  符合本规程的设计方法与构造措施的规定时,结构整体分析中桁架叠合板可采用与现浇混凝土板相同的方法进行模拟。

5.1.3  桁架叠合板应根据区格平面尺寸和桁架预制板生产、运输及吊装能力进行布置,并宜进行标准化设计。

5.1.4  区格内四边支承的桁架叠合板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区格长宽比大于2时,宜按单向板设计;区格长宽比不大于2时,宜按双向板设计。     2  当按单向板设计并设置接缝时,宜采用密拼式分离接缝并平行于短边方向布置;当按双向板设计并设置接缝时,应采用后浇带式整体接缝或密拼式整体接缝。

5.2  构件设计

5.2.1  桁架预制板的厚度不宜小于60mm,且不应小于5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

5.2.2  桁架预制板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

5.2.3  桁架叠合板中的纵向钢筋宜采用钢筋焊接网。当采用钢筋焊接网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的有关规定。

5.2.4  桁架预制板板边第一道纵向钢筋中线至板边的距离不宜大于50mm。

5.2.5  钢筋桁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桁架宜沿桁架预制板的长边方向布置。     2  钢筋桁架上弦钢筋至桁架预制板板边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300mm。相邻钢筋桁架上弦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600mm(图5.2.5-1)。

    3  钢筋桁架下弦钢筋下表面至桁架预制板上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35mm。钢筋桁架上弦钢筋上表面至桁架预制板上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35mm(图5.2.5-2)。

    4  在持久设计状况下,钢筋桁架上弦钢筋参与受力计算时,上弦钢筋宜与桁架叠合板内同方向受力钢筋位于同一平面。     5  当采用密拼式整体接缝时,钢筋桁架的布置尚应符合本规程第5.3.2条第4款的规定。

5.2.6  当桁架叠合板开洞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洞口大小、位置及洞口周边加强措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桁架预制板中钢筋桁架宜避开楼板开洞位置。

5.2.7  桁架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土之间的结合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桁架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     2  采用后浇带式整体接缝时,接缝处桁架预制板板侧与后浇混凝土之间的结合面宜设置粗糙面。     3  板端支座处桁架预制板侧面宜设置粗糙面。     4  粗糙面面积不宜小于结合面的80%,凹凸深度不应小于4mm。

5.2.8  桁架预制板的吊点数量及布置应根据桁架预制板尺寸、重量及起吊方式通过计算确定,吊点宜对称布置且不应少于4个。

5.2.9  桁架预制板宜将钢筋桁架兼作吊点。钢筋桁架兼作吊点时,吊点承载力标准值可按表5.2.9采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吊点应选择在上弦钢筋焊点所在位置,焊点不应脱焊;吊点位置应设置明显标识。     2  起吊时,吊钩应穿过上弦钢筋和两侧腹杆钢筋,吊索与桁架预制板水平夹角不应小于60°。     3  当钢筋桁架下弦钢筋位于板内纵向钢筋上方时,应在吊点位置钢筋桁架下弦钢筋上方设置至少2根附加钢筋,附加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在吊点两侧的长度不宜小于150mm(图5.2.9)。     4  起吊时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不应低于20MPa。     5  施工安全系数Kc不应小于4.0。     6  当不符合本条第1款~第4款的规定时,吊点的承载力应通过试验确定。

5.2.10  桁架预制板应进行短暂设计状况下的承载力、挠度及抗裂验算,并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的有关规定。

5.2.11  施工阶段桁架预制板下方临时支撑布置应满足本规程附录B的有关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桁架预制板两端应支承于支座构件或临时支撑上。     2  当桁架预制板跨中不加临时支撑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对桁架叠合板进行二阶段受力计算。

5.2.12  桁架叠合板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

5.2.13  桁架叠合板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桁架预制板与后浇叠合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相同时,应按受压区位置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计算受弯承载力。     2  整体接缝处的受弯承载力不应低于接缝处的设计弯矩。

5.3  板缝节点设计

5.3.1  桁架预制板之间采用后浇带式整体接缝连接时,后浇带宽度不宜小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可在后浇带中焊接或搭接连接。     2  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在后浇带中焊接连接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的有关规定。     3  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在后浇带中搭接连接时(图5.3.1),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缝处板底外伸钢筋的锚固长度la、搭接长度ll和端部弯钩构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         2)桁架预制板板底外伸钢筋可为直线形(图5.3.1a),也可采用端部带90°或135°弯钩的锚固形式(图5.3.1b、图5.3.1c);当外伸钢筋端部带弯钩时,接缝处的直线段钢筋搭接长度可取为钢筋的锚固长度la,且在确定la时,锚固长度修正系数不应小于1.0。         3)设计后浇带宽度lh时,应计入钢筋下料长度、构件安装位置等施工偏差的影响,每侧预留的施工偏差不应小于10mm。     4  接缝处顺缝板底纵筋Asa的配筋率不应小于板缝两侧预制板板底配筋率的较大值。

5.3.2  桁架预制板之间采用密拼式整体接缝连接时(图5.3.2),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宜小于桁架预制板厚度的1.3倍,且不应小于75mm。     2  接缝处应设置垂直于接缝的搭接钢筋,搭接钢筋总受拉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桁架预制板底纵向钢筋总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直径不应小于8mm,且不应大于14mm;接缝处搭接钢筋与桁架预制板底板纵向钢筋对应布置,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6la(la为按较小直径钢筋计算的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且搭接长度应从距离接缝最近一道钢筋桁架的腹杆钢筋与下弦钢筋交点起算。     3  垂直于搭接钢筋的方向应布置横向分布钢筋,在搭接范围内不宜少于2根,且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     4  接缝处的钢筋桁架应平行于接缝布置,在一侧纵向钢筋的搭接范围内,应设置不少于2道钢筋桁架,上弦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桁架叠合板板厚的2倍,且不宜大于400mm;靠近接缝的桁架上弦钢筋到桁架预制板接缝边的距离不宜大于桁架叠合板板厚,且不宜大于200mm。     5  接缝两侧钢筋桁架的腹杆钢筋尚应符合本规程第5.3.3条的规定。

5.3.3  密拼式整体接缝两侧钢筋桁架的腹杆钢筋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规定(图5.3.3):

    式中:Fa——接缝处纵向钢筋的拉力设计值(N),取桁架预制板纵筋和接缝处搭接钢筋受拉力的较小值,即Fa=min(fyAs1,fyAs2);        As1、As2——分别为桁架预制板纵筋、接缝处搭接钢筋的面积(mm2);        Asv——单根钢筋桁架的腹杆钢筋面积(mm2);

       n——接缝一侧搭接钢筋搭接范围内的钢筋桁架数量。

5.3.4  当采用密拼式整体接缝时,接缝处搭接钢筋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作用下的应力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规定:

    式中:σsq——接缝处搭接钢筋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作用下的应力(MPa);        fyk——接缝处拷接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MPa);        Mq——接缝处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N·mm);        h20——后浇层混凝土的有效高度(mm)。

5.3.5  桁架叠合板的密拼式整体接缝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截面高度取叠合层混凝土厚度,受拉钢筋取接缝处的搭接钢筋。

5.3.6  桁架预制板之间采用密拼式分离接缝连接时(图5.3.6),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接缝处紧贴桁架预制板顶面宜设置垂直于接缝的附加钢筋,附加钢筋伸入两侧后浇混凝土叠合板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附加钢筋直径的15倍。     2  附加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桁架预制板中与附加钢筋同方向钢筋面积,附加钢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     3  垂直于附加钢筋的方向应布置横向分布钢筋,在搭接范围内不宜少于3根,横向分布钢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

5.3.7  桁架预制板的密拼式接缝,可采用底面倒角和倾斜面形成连续斜坡、底面设槽口和顶面设倒角、底面和顶面均设倒角等做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接缝处采用底面倒角和侧面倾斜面形成两道连续斜坡的做法时(图5.3.7a),底面倒角尺寸不宜小于10mm×10mm,倾斜面的坡度不宜小于1:8;接缝应采用无机材料嵌填封闭,

无机材料宜采用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的性能应符合本规程第3.0.6条的规定。     2  当接缝处采用底面设槽口和顶面设倒角的做法时(图5.3.7b),底面槽口深度宜取5mm、长度宜取30mm,顶面倒角尺寸不宜小于15mm×15mm;底面槽口处宜粘贴网格布。     3  当接缝处采用底面和顶面均设倒角的做法时(图5.3.7c),底面倒角尺寸不宜小于10mm×10mm,顶面倒角尺寸不宜小于15mm×15mm。

5.4  支座节点设计

5.4.1  桁架叠合板板端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板端截面承担负弯矩作用时,截面高度可取为桁架叠合板厚度。     2  板端截面承担正弯矩作用且板端构造符合本规程第5.4.6条规定时,支座处桁架预制板的纵筋搭接钢筋可作为受拉纵筋,有效截面高度应取搭接钢筋中心线到叠合层上表面的距离。

5.4.2  桁架叠合板板端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公式规定:

    式中:VS——板端剪力设计值(N);        VR——板端受剪承载力设计值(N);        Ac2——桁架叠合板后浇混凝土叠合层截面面积(mm2);        Asd——垂直穿过桁架叠合板板端竖向接缝的所有钢筋面积(mm2),包括叠合层内的纵向钢筋、支座处的搭接钢筋。

5.4.3  桁架叠合板板面纵向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中节点支座,板面钢筋应贯通。     2  对于端节点支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伸入支座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la);当截面尺寸不满足直线锚固要求时,可采用90°弯折锚固措施,此时,包括弯弧在内的钢筋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ζalab(lab为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弯折平面内包含弯弧的钢筋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5倍。         2)当支座为梁或顶层剪力墙时,ζa应取为0.6;当支座为中间层剪力墙时,ζa应取为0.4。

5.4.4  当钢筋桁架上弦钢筋参与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应在上弦钢筋设置支座处桁架上弦筋搭接钢筋(图5.4.4),并应伸入板端支座。搭接钢筋应按与同向板面纵向钢筋受拉承载力相等的原则布置,且搭接钢筋与钢筋桁架上弦钢筋在叠合层中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ll,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ll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搭接钢筋在支座内的构造应符合本规程第5.4.3条的规定。

5.4.5  桁架预制板纵向钢筋伸入支座时,应在支承梁或墙的后浇混凝土中锚固(图5.4.5),

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s。当板端支座承担负弯矩时,ls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且宜伸至支座中心线;当节点区承受正弯矩时,ls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

5.4.6  桁架预制板纵向钢筋不伸入支座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桁架预制板厚度的1.3倍,且不应小于75mm。     2  支座处应设置垂直于板端的桁架预制板纵筋搭接钢筋,搭接钢筋截面积应按本规程第5.4.1条的要求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桁架预制板内跨中同方向受力钢筋面积的1/3,搭接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搭接钢筋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与搭接钢筋平行的桁架预制板内同向受力钢筋的强度等级。     3  对于端节点支座,搭接钢筋伸入后浇叠合层锚固长度ls不应小于1.2la,并应在支承梁或墙的后浇混凝土中锚固,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s;当板端支座承担负弯矩时,支座内锚固长度l′s不应小于15d且宜伸至支座中心线;当节点区承受正弯矩时,支座内锚固长度l′s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图5.4.6a)。对于中节点支座,搭接钢筋在节点区应贯通,且每侧伸入后浇叠合层锚固长度ls不应小于1.2la(图5.4.6b)。     4  垂直于搭接钢筋的方向应布置横向分布钢筋,在一侧纵向钢筋的搭接范围内应设置不少于2道横向分布钢筋,且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     5  当搭接钢筋紧贴叠合面时,板端顶面应设置倒角,倒角尺寸不宜小于15mm×15mm。

6  桁架预制板制作、运输与堆放

6.1  一般规定

6.1.1  桁架预制板生产企业应具有固定的生产场所,生产设备、设施及生产工艺应符合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特点和质量要求,并应符合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要求。桁架预制板生产企业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并确保有效实施。

6.1.2  桁架预制板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宜建立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 33000规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且宜通过三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

6.1.3  桁架预制板制作前,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生产企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设计文件交底和图纸会审。当设计文件深度不足以指导生产时,应根据批准的设计文件、拟定的生产工艺、运输吊装方案等编制构件加工详图。

6.1.4  桁架预制板制作前,应制定生产方案。生产方案宜包括生产计划、生产工艺、模具方案及计划、质量与安全控制措施、成品保护、运输与堆放等内容。

6.1.5  宜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生产企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桁架预制板首件验收。

6  桁架预制板制作、运输与堆放

6.1  一般规定

6.1.1  桁架预制板生产企业应具有固定的生产场所,生产设备、设施及生产工艺应符合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特点和质量要求,并应符合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要求。桁架预制板生产企业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并确保有效实施。

6.1.2  桁架预制板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宜建立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 33000规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且宜通过三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

6.1.3  桁架预制板制作前,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生产企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设计文件交底和图纸会审。当设计文件深度不足以指导生产时,应根据批准的设计文件、拟定的生产工艺、运输吊装方案等编制构件加工详图。

6.1.4  桁架预制板制作前,应制定生产方案。生产方案宜包括生产计划、生产工艺、模具方案及计划、质量与安全控制措施、成品保护、运输与堆放等内容。

6.1.5  宜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生产企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桁架预制板首件验收。

6.2  模  具

6.2.1  模具配置方案应与桁架预制板的形式、生产计划、生产工艺相适应。

6.2.2  桁架预制板模具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平整度,并应符合桁架预制板尺寸精度的规定。模具应便于拼装和拆卸,并应满足周转次数、钢筋安装与定位、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定位、脱模等的要求。

6.2.3  模具外观质量及其拼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模具拼装应连接牢固、接缝紧密并保持清洁。     2  模具与混凝土的接触面不应有锈渍,且不应有氧化层脱落等现象。     3  涂刷脱模剂、缓凝剂时应均匀、无漏刷、无堆积;脱模剂、缓凝剂不得沾污钢筋表面,且不得影响桁架预制板外观质量;脱模剂宜采用水溶性隔离剂。     4  清水混凝土桁架预制板的模具应满足清水表面设计精度的要求。

6.2.4  模具拼装完成后,尺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2.4的规定。

6.3  桁架预制板制作

Ⅰ  钢    筋 6.3.1  钢筋宜采用自动化机械设备加工,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的有关规定。

6.3.2  钢筋应安装牢固。入模后的钢筋发生变形、歪斜应及时扶正修理。严禁在入模后的钢筋上踩踏或行走,不得在钢筋上放置杂物。

6.3.3  应采取专门措施保证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Ⅱ  混凝土 6.3.4  混凝土工作性能指标应根据桁架预制板的生产工艺确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的有关规定。

6.3.5  混凝土应采用有自动计量装置的强制式搅拌机进行生产,搅拌机应具有生产数据逐盘记录和实时查询功能。

6.3.6  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并均匀摊铺,倾落高度不宜大于600mm。     2  应采取措施保证模具、钢筋、预埋件等不发生变形或移位,若有变形或移位应及时纠正;应对外露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进行保护。     3  投料完成后,宜采用振动平台振捣成型。     4  振捣完成后应及时量测混凝土浇筑厚度,当浇筑厚度超过允许偏差时应做相应处理。     5  混凝土从出机到浇筑完成的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的有关规定。

6.3.7  桁架预制板的养护应根据生产计划选择自然养护、自然养护加养护剂或加热养护等方式。当采用加热养护时,应建立加热养护制度,加热养护制度应通过试验确定;宜采用加热养护温度自动控制装置,最高养护温度不宜超过70℃。

6.3.8  桁架预制板顶面粗糙面成型宜采用拉毛工艺,侧面粗糙面成型宜采用露骨料工艺,也可采用其他可靠工艺成型。

Ⅲ  脱模与标识 6.3.9  桁架预制板吊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桁架预制板的尺寸、重量和起重设备作业半径等因素选择吊具和起重设备。所采用的吊具、起重设备及操作,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及应用技术手册的规定。     2  脱模起吊时吊点位置与数量的确定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的有关规定;钢筋桁架兼作吊点时,应符合本规程第5.2.9条的规定。     3  吊具应连接可靠,起重设备的主钩位置、吊具及桁架预制板重心应在竖直方向上重合。     4  吊索水平夹角不宜小于60°,且不应小于45°。     5  吊车应采用慢起、稳升、缓放的操作方式,吊运过程应保持稳定,不得偏斜、摇摆和扭转,严禁吊运构件长时间在空中悬停。     6  对尺寸较大、形状复杂的桁架预制板,应采用分配桁架等工具式吊具,并应采取避免构件变形和损伤的临时加固措施。

6.3.10  桁架预制板脱模时,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当设计无具体规定时,抗压强度不应低于15MPa。

6.3.11  桁架预制板脱模后,对不影响结构性能的局部破损或表面非受力细微裂缝,可用修补浆料进行修补。

6.3.12  桁架预制板成品质量检查后,应及时在构件上设置产品标识、吊点位置标识及桁架预制板安装方向标识。

6.3.13  产品标识宜包括工程名称、构件编号、构件规格、构件重量、生产企业、制作日期、质检员等信息。

6.4  桁架预制板运输与堆放

6.4.1  桁架预制板的运输与堆放应制定专项方案。专项方案宜包括堆放场地、固定要求、堆放支垫、运输时间、运输次序、运输线路及成品保护措施等内容。

6.4.2  桁架预制板的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     2  堆放桁架预制板时宜采用专用堆放架。     3  桁架预制板应平放,钢筋桁架应向上,严禁倒置。     4  应合理布置桁架预制板垫块,垫块位置宜与吊点位置一致。     5  桁架预制板多层叠放时,各层垫块应上下对齐,叠放层数不宜大于6层;当大于6层时,应采取防止倾覆的措施。

6.4.3  桁架预制板装车前应进行检查。吊具、专用运输架应完好、齐全;吊具与桁架预制板规格应匹配。吊装时,不应错挂、漏挂。桁架预制板吊运应符合本规程第6.3.9条的规定。

6.4.4  桁架预制板的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桁架预制板宜采用专用运输车进行运输;当采用非专用运输车时,应采取相应的加固、保护措施。     2  桁架预制板运输时应采用专用运输架。     3  桁架预制板应平放,并用夹具与专用运输架绑扎牢固;桁架预制板边角和绑扎接触部位应采用柔性垫衬材料保护;专用运输架、车厢板和桁架预制板之间应放入柔性垫衬材料。     4  桁架预制板堆放高度不应超过运输路线的限高要求。

6.4.5  桁架预制板堆放位置和次序、装车位置和次序,宜与工程施工进度及次序相协调。

6.5  质量检查与验收

6.5.1  桁架预制板的质量检查与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6.5.2  桁架预制板原材料、部品及配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设计文件及合同约定进行进厂检验。检验批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桁架预制板生产企业将采购的同一厂家同批次材料、配件及半成品用于生产不同工程的预制构件时,可统一划分检验批。     2  获得认证的产品或来源稳定且连续三批均一次检验合格的产品,进厂验收时检验批容量可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扩大一倍。扩大检验批容量后的检验中,出现不合格情况时,应按扩大前的检验批容量重新检验,且不得再次扩大检验批容量。

6.5.3  钢筋进厂时,应全数检查外观质量,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抽样做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检查数量应按进厂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6.5.4  当钢筋桁架采用外购的成型钢筋时,进厂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交货验收单;质量证明文件应至少包括出厂合格证、钢筋及钢筋桁架检验报告等。     2  钢筋桁架应按批进行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抽检,每批中应至少抽取3榀。外观质量应符合本规程第4.2.3条的规定,尺寸偏差应符合本规程第4.2.4条的规定。     3  钢筋桁架应按批进行重量偏差抽检,每批中应至少抽取3榀。量取总长度并测重,计算每米长度重量,重量偏差不应超过理论重量的±7.0%。     4  钢筋桁架应按批进行力学性能抽检,每批中每种钢筋牌号、规格均应至少抽取1个钢筋试件,总数不应少于3个;力学性能检验试件制作及测试方法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检验结果应符合本规程第4.2.2条第2款的规定;对由热轧钢筋制成的钢筋桁架,当有预制构件生产企业或监理单位的代表驻厂监督加工过程,并提供钢筋桁架试件力学性能检验报告时,可不进行力学性能检验。     5  一个检验批应为同一厂家、同一类型且同一钢筋来源的钢筋桁架,且总重量不应大于30t,不足30t按一批计。

6.5.5  桁架预制板制作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隐蔽工程检查,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钢筋桁架和纵向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间距、长度等。     2  预埋件、预留插筋的规格、数量、位置及固定措施。     3  预留孔洞的规格、数量、位置及固定措施。     4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6.5.6  桁架预制板脱模后,应进行成品质量检查,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外观质量。     2  尺寸偏差。     3  粗糙面质量。     4  预埋件、预留插筋的规格、数量、位置。     5  预留孔洞的规格、数量、位置。

6.5.7  桁架预制板的尺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当设计无具体规定时,应符合表6.5.7的规定。/p>

6.5.8  桁架预制板出厂前应进行质量检验,并形成质量证明文件。质量检验内容应包括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和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文件及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

6.5.9  桁架预制板的质量证明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出厂合格证。     2  钢筋和钢筋桁架检验报告。     3  混凝土强度检验报告。     4  合同要求的其他质量证明文件。

7  施工与验收

7.1  一般规定

7.1.1  桁架预制板吊装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应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技术交底。专项施工方案中应有保障安全的措施。

7.1.2  施工现场应根据施工平面规划设置运输道路和堆放场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现场运输道路和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     2  现场运输道路应按照预制构件运输车辆的要求设置转弯半径及道路坡度。     3  运到施工现场的桁架预制板需要堆放时,应按规格、使用部位、吊装顺序分别堆放,并应符合本规程第6.4.2条的规定。     4  堆放场地应设置在吊装设备的有效起重范围内。

7.1.3  桁架预制板卸放、吊装工作范围内不得有障碍物。

7.1.4  施工过程中,不应在桁架预制板上集中堆放大量施工材料或使桁架预制板承受较大的冲击荷载,施工材料自重及施工荷载不应超过设计允许值。

7.1.5  预埋水电管线在桁架叠合板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中交叉布置不应超过2层。

7  施工与验收

7.1  一般规定

7.1.1  桁架预制板吊装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应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技术交底。专项施工方案中应有保障安全的措施。

7.1.2  施工现场应根据施工平面规划设置运输道路和堆放场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现场运输道路和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     2  现场运输道路应按照预制构件运输车辆的要求设置转弯半径及道路坡度。     3  运到施工现场的桁架预制板需要堆放时,应按规格、使用部位、吊装顺序分别堆放,并应符合本规程第6.4.2条的规定。     4  堆放场地应设置在吊装设备的有效起重范围内。

7.1.3  桁架预制板卸放、吊装工作范围内不得有障碍物。

7.1.4  施工过程中,不应在桁架预制板上集中堆放大量施工材料或使桁架预制板承受较大的冲击荷载,施工材料自重及施工荷载不应超过设计允许值。

7.1.5  预埋水电管线在桁架叠合板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中交叉布置不应超过2层。

7.2  桁架预制板安装准备

7.2.1  安装作业前应核对桁架预制板的混凝土强度和规格,并应按施工方案中的吊装顺序对桁架预制板进行编号。

7.2.2  安装作业前应进行测量放线,并应设置构件安装定位标识。楼层纵、横控制线和标高控制点应由底层的原始点向上引测,并应根据楼层纵、横控制线和标高控制点放出桁架预制板控制线。应根据桁架预制板编号对搁置位置进行编号。测量放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的有关规定。

7.2.3  安装作业前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的有关规定,检查复核吊装设备及吊具处于安全操作状态,确认现场环境、天气、道路状况等满足吊装施工要求。

7.2.4  吊装作业区应实施隔离封闭管理,并应设置警戒线和警戒标识;对无法隔离封闭的,应采取专项防护措施。

7.3  桁架预制板安装与连接

7.3.1  每班作业时宜试吊一次,应确认起重设备与通信设施工作正常、吊具连接可靠。

7.3.2  每次起吊脱离运输车辆或堆放点时,应适当停顿,确认起吊系统安全可靠后方可继续提升。

7.3.3  桁架预制板起吊、移动、就位的全过程中,信号指挥员、司索工、起重机械司机应保持通信畅通并协调一致。信号不明时不得吊运和安装。

7.3.4  桁架预制板吊装除应符合本规程第6.3.9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当天的作业内容进行班前安全技术交底。     2  应按桁架预制板编号顺序进行吊运。     3  应垂直吊运,不得斜拉、斜吊。     4  在吊装过程中,宜设置控制桁架预制板转动的缆风绳。

7.3.5  桁架预制板吊装就位后,应对安装位置、安装标高、相邻构件平整度、高低差、接缝宽度进行校核和调整,并应采取临时固定措施;当不符合设计文件规定时,应将桁架预制板重新起吊,并通过可调节托座进行调节。

7.3.6  应在桁架预制板定位校准和临时固定调整完成后摘除吊具。

7.3.7  桁架预制板安装的临时支撑架体除应符合本规程第5.2.11条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临时支撑架体宜选用定型独立钢支柱或其他工具式支架。     2  首层支撑架体的地基应平整坚实,宜采取硬化措施。     3  支撑架体立杆下宜设置垫块;竖向连续支撑层数不宜少于2层,且上下层支撑宜对准。     4  支撑架体的高宽比不宜大于3;当高宽比大于3时,应采取加强整体稳固性的措施;支撑架体的轴向压缩变形或侧向挠度,不应大于计算高度或计算跨度的1/1000。     5  桁架预制板边缘应增设竖向支撑杆件;对泵管、布料机部位的桁架预制板底部应进行支撑加固。     6  支撑架体顶部的支托梁宜垂直于钢筋桁架方向设置;接缝处桁架预制板临时支撑架体顶部的支托梁宜垂直于接缝且应在接缝处连续设置。     7  支撑架体搭设完成后应对支撑架体标高进行校核。     8  支撑架体不得与外防护架相连接。

7.3.8  采用后浇带式整体接缝时,宜采用工具式支架和定型模板。模板与桁架预制板板侧处应采取粘贴密封条等防止漏浆的措施。

7.4  混凝土浇筑

7.4.1  桁架预制板板面钢筋、附加钢筋的牌号、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7.4.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的有关规定。

7.4.3  桁架叠合板的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桁架预制板结合面疏松部分的混凝土应剔除并清理干净。     2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对结合面及节点洒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3  浇筑时应采用振动器振捣,并应采取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的措施。     4  混凝土浇筑应布料均衡;浇筑和振捣时,应有专人对模板及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处理。     5  桁架预制板接缝处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应采取防止模板、桁架预制板、钢筋、预埋件及定位件移位的措施。     6  后浇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对桁架叠合板表面标高进行校核。

7.4.4  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时,应采取防止泵送设备超重或冲击力过大影响桁架预制板及支撑架体安全的措施。

7.4.5  桁架叠合板混凝土浇筑后12h内应进行洒水养护或覆盖养护。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应采用洒水养护,宜采用薄膜覆盖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

7.4.6  桁架叠合板临时支撑架体拆除时的叠合层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文件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的有关规定。

7.4.7  密拼式接缝嵌填施工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当设计无具体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接缝嵌填应在叠合层混凝土完成浇筑、拆除临时支撑架体后进行。     2  接缝嵌填施工前,应清理接缝间的浮浆和杂物。     3  接缝采用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嵌填时,宜按第一道嵌实、第二道抹平的工序进行施工。

7.5  质量验收

Ⅰ  一般规定 7.5.1  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施工的分项工程、检验批划分和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有关规定。

7.5.2  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用的桁架预制板、原材料、配件,应按检验批进行进场验收。

7.5.3  桁架叠合板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桁架预制板粗糙面的质量。     2  板面钢筋、附加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间距。     3  预埋件、预埋管线的规格、数量、位置。     4  桁架预制板接缝处的构造做法。     5  其他隐蔽项目。

7.5.4  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时,应提供下列文件和记录:     1  工程设计文件、桁架预制板安装施工图和加工详图。     2  桁架预制板、主要材料及配件的质量证明文件、进场验收记录和抽样复验报告。     3  桁架预制板吊装施工记录。     4  隐蔽工程验收文件。     5  后浇混凝土强度检测报告。     6  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文件。     7  其他相关文件和记录。

Ⅱ  主控项目 7.5.5  专业企业生产的桁架预制板进场时,应检查质量证明文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及质量验收记录。

7.5.6  桁架预制板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且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或安装、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7.5.7  桁架预制板安装的临时支撑架体应符合设计文件、施工方案及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的有关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方案、施工记录或设计文件。

7.5.8  桁架预制板板面钢筋、附加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7.5.9  桁架叠合板后浇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批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

7.5.10  密拼式接缝嵌缝用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本规程第3.0.6条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批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砂浆性能试验报告。

7.5.11  桁架叠合板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且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或安装、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Ⅲ  一般项目 7.5.12  桁架预制板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一般缺陷;当出现一般缺陷时,应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应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和处理记录。

7.5.13  桁架预制板的粗糙面质量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或量测。

7.5.14  桁架预制板的预埋件、预留插筋、预留孔洞等的规格、数量、位置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产品合格证。

7.5.15  桁架预制板的尺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本规程第6.5.7条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批检查,同一规格桁架预制板抽检数量不应少于该规格构件数量的5%且不少于3件。

7.5.16  桁架预制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当设计无具体规定时,应符合表7.5.16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检验批。同一检验批内,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不少于3面。

7.5.17  桁架叠合板厚度的偏差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当设计无具体规定时,厚度的允许偏差应为±5mm。     检查数量:按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检验批。同一检验批内,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不少于3面。     检验方法:尺量。

7.5.18  桁架叠合板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一般缺陷;当出现一般缺陷时,应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和处理记录。

7.5.19  桁架预制板接缝嵌填应均匀、顺直、密实、表面平滑,不应漏嵌。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附录A  钢筋桁架力学性能试件及测试方法

A.0.1  进行钢筋桁架上、下弦钢筋的拉伸和弯曲试验时,试件取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上、下弦钢筋应各截取不少于2个拉伸试验试件(图A.0.1),每个试件上不应少于1个焊点;试件长度应保证夹具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d(d为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180mm;试件的腹杆钢筋应在距焊点约25mm处切断。

    2  应在上、下弦钢筋各截取1个弯曲试验试件,试件长度应根据试验设备确定。

A.0.2  进行钢筋桁架焊点的受剪承载力试验时,应在上弦钢筋和2根下弦钢筋各截取不少于1个受剪试件(图A.0.2),每个试件上不应少于1个焊点。试件的腹杆钢筋长度不够时可接长,夹具之间的钢筋长度不应小于20d(d为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100mm。试件的上、下弦钢筋应在距焊点约100mm处切断。受剪承载力应取3个试件的试验结果平均值。

A.0.3  钢筋桁架上、下弦钢筋的拉伸、弯曲试验应分别按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28.1和《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GB/T 232的有关规定执行。

A.0.4  钢筋桁架焊点的受剪承载力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专用夹具将上弦或下弦钢筋固定在试验机上,并应将腹杆钢筋夹持端固定在试验机夹头上,腹杆钢筋应能沿轴线方向产生变形。     2  应沿腹杆钢筋轴向施加荷载。

附录B  桁架预制板短暂设计状况验算

B.0.1  桁架预制板短暂设计状况包括脱模、运输、堆放、吊运、安装和混凝土浇筑。

B.0.2  桁架预制板的短暂设计状况验算应采用荷载标准组合,其中施工阶段尚应计入荷载效应的最不利组合。

B.0.3  桁架预制板的短暂设计状况验算采用的等效荷载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脱模验算时,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应取构件自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后与脱模吸附力之和,且不宜小于构件自重标准值的1.5倍;其中,动力系数不宜小于1.2;脱模吸附力应根据实际状况取用,且不宜小于1.5kN/m2。     2  运输和吊运验算时,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应取构件自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动力系数宜取1.5。     3  堆放和安装验算时,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应取构件自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动力系数可取1.2。

B.0.4  混凝土浇筑验算时,作用在桁架预制板上的施工活荷载标准值可按实际情况计算,且取值不宜小于1.5kN/m2。

B.0.5  桁架预制板的短暂设计状况验算可采用弹性方法计算桁架预制板的内力和变形,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可简化为以吊点或临时支撑作为简支支座的单向带悬臂的简支梁或连续梁。     2  桁架预制板可按吊点所在位置划分为若干板带,所有板带应平均承担总荷载。脱膜、运输、吊运、堆放和安装阶段应分别计算平行桁架方向和垂直桁架方向的板带内力和变形;混凝土浇筑阶段应计算平行桁架方向板带的内力和变形。     3  平行桁架方向,可将宽度不大于3000mm的桁架预制板作为1个板带(图B.0.5a)。     4  垂直桁架方向,宜以垂直桁架方向的吊点连线为中心线,板带取中心线两侧一定范围内预制板(图B.0.5b)。每侧板宽宜取到板边或者相邻两个中心线的中间位置,且板带宽度不应大于桁架预制板厚度的15倍。

B.0.6  桁架预制板下方临时支撑的位置及间距应根据验算确定,相邻临时支撑之间桁架预制板的挠度不宜大于支撑间距的1/400。

B.0.7  截面验算时,平行桁架方向宜按钢筋桁架与混凝土板组成的等效组合截面计算,垂直桁架方向应按混凝土板截面计算。

B.0.8  桁架预制板正截面边缘的混凝土受压应力应符合下式规定:

    式中:σcc——各短暂设计状况下在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产生的构件正截面边缘混凝土压应力(N/mm2);        Wcc——截面混凝土受压边缘弹性抵抗矩(mm3);        Mk——各短暂设计状况下在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等效组合截面弯矩标准值(N·mm);        f′ck一一与各短暂设计状况下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相应的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表4.1.3以线性内插法确定。

B.0.9  桁架预制板正截面边缘的混凝土法向拉应力应符合下式规定:

    式中:σct——各短暂设计状况下在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产生的构件正截面边缘混凝土拉应力(N/mm2);        Wct——截面混凝土受拉边缘弹性抵抗矩(mm3);        f′tk——与各短暂设计状况下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相应的抗拉强度标准值(N/mm2),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表4.1.3以线性内插法确定。

B.0.10  对平行于桁架方向板带的截面,上弦钢筋拉应力或压应力应符合下列公式规定:

    式中:σs2——各短暂设计状况下在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的上弦钢筋拉应力或压应力(N/mm2);        W2——等效组合截面上弦钢筋弹性抵抗矩(mm3),按平截面假定计算;        fyk2——桁架上弦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N/mm2);        αE——桁架预制板内钢筋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之比;        φ2——桁架上弦钢筋的轴心受压稳定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确定;计算长度取上弦钢筋焊接节点距离;当Mk为负弯矩时,φ2取为1.0。

B.0.11  对平行于桁架方向的截面,腹杆钢筋压应力应符合下式规定:

    式中:σs3——各短暂设计状况下在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的腹杆钢筋压应力(N/mm2);        Vk——各短暂设计状况下在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等效组合截面剪力标准值(N);        φ3——腹杆钢筋的轴心受压稳定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确定;计算长度取腹杆钢筋自由段长度的70%;        A3——单肢腹杆钢筋的截面面积(mm2);        fyk3——桁架腹杆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N/mm2)。

本规程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允许时首先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28.1     《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GB/T 232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 33000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     《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 70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5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     《混凝土结构成型钢筋应用技术规程》JGJ 366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应用技术规程

T/CECS 715-2020条文说明

1  总    则

1.0.1  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具有整体性能好、抗裂性能优、刚度较大等优点,在装配式结构中应用广泛。钢筋桁架的作用主要有:在桁架预制板脱模、存放、安装及浇筑混凝土时提供必要的承载力和刚度,避免桁架预制板在短暂设计状况下的损坏;使桁架预制板和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具有良好的整体性;为接缝处搭接钢筋和桁架预制板内钢筋的搭接提供横向约束;可用作预埋吊件等。为规范钢筋桁架叠合板的设计、制作、施工及验收,制定本规程。

1.0.2  对于工业建筑,本规程适用于无特殊使用环境和条件下的普通单层或多层工业厂房建筑;当建筑处于特殊使用环境和条件,如高温高湿环境、腐蚀环境、有动力荷载等,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专项设计。     由于目前研究成果有限,本规程的适用范围未包含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地区。

1.0.3  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混凝土结构成型钢筋应用技术规程》JGJ 366、《工厂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管理标准》JG/T 565以及《钢筋混凝土用钢筋桁架》YB/T 4262中,对于混凝土叠合板、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和钢筋桁架预制板及其应用,均有相应规定。本规程在这些标准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对现有标准中的相应规定做了改进和完善。尽管本规程中部分具体构造与现行标准中的要求不完全一致,但性能要求是一致的,且符合现行标准中强制性条文及重点强调的要求。在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应用过程中,当采用本规程时,对与其他现行标准中不完全一致之处,需注意适用条件和附加要求。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2  桁架预制板用作桁架叠合板的底板。桁架预制板在制作、施工过程中独立承载,后浇叠合层混凝土浇筑后形成桁架叠合板。

2.1.3  钢筋桁架的上、下弦钢筋为连续平直钢筋,腹杆钢筋为连续弯折钢筋(图1)。在现行的相关标准中,对“钢筋桁架”的术语并不统一,例如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称之为“桁架钢筋”,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2014以及《钢筋混凝土用钢筋桁架》YB/T 4262-2011等则称之为“钢筋桁架”。经广泛征求意见,本规程确定采用“钢筋桁架”的名称。

2.1.4  后浇带式接缝可设计成为整体接缝。大量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表明,带后浇带式整体接缝的桁架叠合板,其结构性能与现浇板相当,可按现浇板设计。后浇带式整体接缝的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中已有规定,本规程中的规定与其一致。

2.1.5  密拼式接缝也可设计成为整体接缝。同济大学、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试验研究表明,密拼接缝处采用合理的构造措施后,其结构性能可与现浇板相当。在借鉴国外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试验研究成果和工程应用经验,本规程中提出了密拼式整体接缝的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

2.1.6  分离接缝通常采用密拼式做法,连接节点构造相对简单,常用于单向板板侧及非受力方向接缝处。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2  桁架预制板用作桁架叠合板的底板。桁架预制板在制作、施工过程中独立承载,后浇叠合层混凝土浇筑后形成桁架叠合板。

2.1.3  钢筋桁架的上、下弦钢筋为连续平直钢筋,腹杆钢筋为连续弯折钢筋(图1)。在现行的相关标准中,对“钢筋桁架”的术语并不统一,例如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称之为“桁架钢筋”,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2014以及《钢筋混凝土用钢筋桁架》YB/T 4262-2011等则称之为“钢筋桁架”。经广泛征求意见,本规程确定采用“钢筋桁架”的名称。

2.1.4  后浇带式接缝可设计成为整体接缝。大量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表明,带后浇带式整体接缝的桁架叠合板,其结构性能与现浇板相当,可按现浇板设计。后浇带式整体接缝的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中已有规定,本规程中的规定与其一致。

2.1.5  密拼式接缝也可设计成为整体接缝。同济大学、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试验研究表明,密拼接缝处采用合理的构造措施后,其结构性能可与现浇板相当。在借鉴国外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试验研究成果和工程应用经验,本规程中提出了密拼式整体接缝的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

2.1.6  分离接缝通常采用密拼式做法,连接节点构造相对简单,常用于单向板板侧及非受力方向接缝处。

3  材    料

3.0.3  钢筋桁架的上、下弦钢筋作为受力钢筋时,按纵向受力钢筋考虑。桁架叠合板中受力钢筋可采用冷轧带肋钢筋。冷轧带肋钢筋强度高,可有效节约钢材,冷轧带肋钢筋的断后伸长率也可以保证叠合板塑性内力重分布。桁架叠合板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不计入腹杆钢筋,因此腹杆钢筋也可采用冷拔光面钢筋CPB550。

3.0.5  冷拔光面钢筋用于钢筋桁架腹杆钢筋时,对其强度、断后伸长率、弯折性能要求较为严格,其性能要求需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的有关规定。

3.0.6  桁架叠合板密拼式接缝(包括密拼式整体接缝和密拼式分离接缝)的嵌缝材料应具备良好的抗裂、防水等性能。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由水泥、骨料和分散在水中的有机聚合物搅拌而成,由专业厂家生产,现场按比例加水搅拌后使用,属于特种预拌砂浆。嵌缝砂浆进场后应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检验。本规程参考行业标准《预拌砂浆》JG/T 230-2007及行业内常用的嵌缝砂浆性能,规定了嵌缝砂浆的物理力学性能技术指标。

4.1  制作和尺寸

4.1.1  目前,钢筋桁架已较多采用数控生产线生产,包括钢筋的调直、切割、弯折和焊接,均可在生产线上自动完成。数控钢筋桁架生产线采用专业的控制系统,程序设计稳定可靠,保证了设备运转的安全性,且具有生产效率高、操作简单便捷、产品质量稳定可靠等优点。

4.1.2  钢筋桁架设计高度和设计宽度主要根据目前国内常用的钢筋桁架生产设备能力、楼板构件的规格尺寸等确定,基本可满足各种类型的钢筋桁架叠合楼板的尺寸要求。

4.1.3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中受拉钢筋弯钩弯弧尺寸的要求,规定了腹杆钢筋弯弧尺寸要求。

4.1  制作和尺寸

4.1.1  目前,钢筋桁架已较多采用数控生产线生产,包括钢筋的调直、切割、弯折和焊接,均可在生产线上自动完成。数控钢筋桁架生产线采用专业的控制系统,程序设计稳定可靠,保证了设备运转的安全性,且具有生产效率高、操作简单便捷、产品质量稳定可靠等优点。

4.1.2  钢筋桁架设计高度和设计宽度主要根据目前国内常用的钢筋桁架生产设备能力、楼板构件的规格尺寸等确定,基本可满足各种类型的钢筋桁架叠合楼板的尺寸要求。

4.1.3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中受拉钢筋弯钩弯弧尺寸的要求,规定了腹杆钢筋弯弧尺寸要求。

4.2  质量检验

4.2.1  钢筋桁架对桁架预制板和桁架叠合板的性能非常重要,对其原材钢筋质量需严格要求。本条依据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和《混凝土结构成型钢筋应用技术规程》JGJ 366的有关规定制定。质量证明文件包括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有时两者可以合并。钢筋桁架原材钢筋进场检验可扩大检验批容量的条件,可根据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和《混凝土结构成型钢筋应用技术规程》JGJ 366的有关规定执行。4.2.2~4.2.4  参考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用成型钢筋制品》GB/T 29733、《混凝土结构成型钢筋应用技术规程》JGJ 366、《钢筋混凝土用钢筋桁架》YB/T 4262有关规定,制定钢筋桁架的加工质量检验项目及要求。     结合目前技术和应用上较为成熟的容栅传感测距技术,增加了数显卷尺用于钢筋桁架尺寸检测。使用容栅类数字检测仪器进行检测时,如数显卷尺、数显卡尺和数显塞尺,操作方式与传统设备相同,可以提升检测效率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5  结构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1  结构转换层、平面凹凸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等楼板薄弱部位,以及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板等部位的楼盖整体性和平面内刚度要求较高,采用桁架叠合楼板时,为保障结构整体性能,需采取增大后浇叠合层厚度、加强支座配筋等措施,或者将桁架预制板仅作为模板使用,不参与结构受力。

5.1.2  满足本规程的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要求时,包括钢筋桁架的布置要求、后浇层的厚度、接缝及支座的构造要求等,桁架叠合板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参与结构整体受力时与现浇混凝土板基本一致;对于一般平面规则的结构,可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进行设计;对于平面复杂或不规则的结构,需要采用弹性楼板进行分析时,楼板的模拟方法可与现浇混凝土板相同。

5.1.3  区格是指由梁或墙围成的整块楼板范围(图2)。

5.1.4  对后浇带式整体接缝和密拼式整体接缝的双向板进行的加载试验结果表明,板底塑性铰线走势与现浇双向板基本一致,但接缝对两个方向的内力分布有一定影响。与现浇板相比,带整体接缝的双向板在平行接缝方向弯矩略有增大,在垂直接缝方向弯矩略有减小,但差异均小于10%。因此,在内力计算时,可忽略整体接缝的影响,直接按照整体现浇双向板计算内力、变形,并进行配筋设计。     当区格长宽比不大于2时,如采用密拼式分离接缝,虽然桁架预制板的接缝不能传递弯矩,但是由于有整浇的后浇混凝土层,桁架叠合板整体仍表现出一定的双向板受力特征,尤其是在弹性阶段。实际上,桁架叠合板的受力状态介于单向板和双向板之间,板的配筋设计和导荷会比较复杂,而完全按照单向板或双向板设计都不太准确。因此,当区格长宽比不大于2时,推荐采用整体式接缝,并按照双向板进行设计。     当区格长宽比大于2时,桁架叠合板受力接近于单向板,由于密拼式分离接缝构造简单,生产和施工都比较方便,故推荐采用密拼式分离接缝,并按照单向板进行设计。当对整体性要求较高时,也可采用密拼式整体接缝。

5  结构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1  结构转换层、平面凹凸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等楼板薄弱部位,以及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板等部位的楼盖整体性和平面内刚度要求较高,采用桁架叠合楼板时,为保障结构整体性能,需采取增大后浇叠合层厚度、加强支座配筋等措施,或者将桁架预制板仅作为模板使用,不参与结构受力。

5.1.2  满足本规程的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要求时,包括钢筋桁架的布置要求、后浇层的厚度、接缝及支座的构造要求等,桁架叠合板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参与结构整体受力时与现浇混凝土板基本一致;对于一般平面规则的结构,可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进行设计;对于平面复杂或不规则的结构,需要采用弹性楼板进行分析时,楼板的模拟方法可与现浇混凝土板相同。

5.1.3  区格是指由梁或墙围成的整块楼板范围(图2)。

5.1.4  对后浇带式整体接缝和密拼式整体接缝的双向板进行的加载试验结果表明,板底塑性铰线走势与现浇双向板基本一致,但接缝对两个方向的内力分布有一定影响。与现浇板相比,带整体接缝的双向板在平行接缝方向弯矩略有增大,在垂直接缝方向弯矩略有减小,但差异均小于10%。因此,在内力计算时,可忽略整体接缝的影响,直接按照整体现浇双向板计算内力、变形,并进行配筋设计。     当区格长宽比不大于2时,如采用密拼式分离接缝,虽然桁架预制板的接缝不能传递弯矩,但是由于有整浇的后浇混凝土层,桁架叠合板整体仍表现出一定的双向板受力特征,尤其是在弹性阶段。实际上,桁架叠合板的受力状态介于单向板和双向板之间,板的配筋设计和导荷会比较复杂,而完全按照单向板或双向板设计都不太准确。因此,当区格长宽比不大于2时,推荐采用整体式接缝,并按照双向板进行设计。     当区格长宽比大于2时,桁架叠合板受力接近于单向板,由于密拼式分离接缝构造简单,生产和施工都比较方便,故推荐采用密拼式分离接缝,并按照单向板进行设计。当对整体性要求较高时,也可采用密拼式整体接缝。

5.2  构件设计

5.2.1  对比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的有关规定,本规程中桁架预制板最小厚度规定略有放松。但当桁架预制板厚度取50mm时,应采取措施,加强堆放、运输及吊运过程中的成品保护。

5.2.2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预制板内最外一层钢筋外皮距板下表面的距离。在钢筋桁架与预制板内钢筋不同位置关系情况下,最外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的取法如图3所示。

5.2.5  桁架预制板在短暂设计状况下,沿长边的受力更为不利,因此钢筋桁架一般沿桁架预制板的长边布置;特殊情况下,如钢筋桁架沿预制板短向布置,应重点关注桁架预制板在长向的短暂设计状况下的变形和开裂。     综合考虑桁架预制板的吊运、施工以及桁架叠合板的受力等因素,规定了下弦钢筋埋入桁架预制板的深度和上弦钢筋的露出高度。

5.2.6  钢筋桁架宜避开楼板开洞位置;当因无法避开而被截断时,应在平行于钢筋桁架布置方向的洞边两侧50mm处设置补强钢筋桁架,补强钢筋桁架端部与被切断钢筋桁架端部距离不小于相邻焊点中心距Ps(图4)。

5.2.7  相邻桁架预制板之间采用后浇带式整体接缝时,为控制接缝处的开裂,并保证接缝处的剪力传递,桁架预制板侧面宜设置粗糙面。

5.2.9  钢筋桁架兼作吊点可避免另外设置专门吊点,减少生产工序,节约成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对钢筋桁架兼作吊点的情况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钢筋桁架埋深不小于35mm且满足本条第1款~第4款规定条件下,钢筋桁架可用作吊点。表1给出了不同起吊情况(吊索与构件水平面夹角、钢筋桁架埋深、腹杆钢筋类别)下单个吊点的承载力测试平均值。

    试验结果表明,吊索与构件水平面夹角为90°时的承载力高于夹角为60°时的承载力,腹杆为带肋钢筋时的承载力高于腹杆为光面钢筋时的承载力。由于吊索角度难以精确控制,表5.2.9分别针对腹杆钢筋为带肋钢筋和光面钢筋的情况,取不同吊索角度和钢筋桁架构造时的最不利结果并取整,从而偏于安全地给出吊点的承载力标准值。将承载力标准值除以安全系数即为吊点的承载力设计值。     钢筋桁架兼作吊点的试验中,腹杆钢筋采用热轧带肋钢筋的部分试件发生了吊点对应位置的混凝土锚固破坏,因此当混凝土强度不足时,吊点的承载力需根据经验或由试验确定。当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不足20MPa但不小于15MPa时,建议钢筋桁架吊点承载力的取值不超过10kN。

5.2.10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的规定,应对桁架预制板进行短暂设计状况下的验算。

5.2.11  在施工阶段,当采用钢梁或者全预制混凝土梁、花篮梁、倒T形梁等时,桁架预制板的端部可支承于梁上,支承长度一般不小于50mm。当采用矩形叠合梁或者混凝土剪力墙作为支座时,由于梁箍筋、墙纵向钢筋的影响,桁架预制板难以直接支承在支座上,需要在板端设置临时支撑。

5.2.12  当桁架预制板粗糙面符合本规程有关规定时,桁架叠合板的刚度可按照整板计算。

5.3  板缝节点设计

5.3.1  本条第1款~第3款的规定与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基本相同,并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作了进一步的规定。第4款规定了接缝处顺缝板底纵筋配筋率要求。

5.3.2  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第6.6.5条的条文说明指出,当后浇层厚度较大(大于75mm),可将其作为整体接缝,几块预制板通过接缝和后浇层组成的叠合板可按照整体双向板进行设计。     本条规定了密拼式整体接缝的构造做法,控制条件包括后浇层厚度、搭接钢筋、分布钢筋与钢筋桁架的设置等。同济大学、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试验研究表明,本条提出的密拼式接缝构造设计可实现内力(弯矩及剪力)的连续传递,受力性能上相当于整体板。     接缝处设置垂直于接缝的搭接钢筋是保证接缝处受弯承载力和控制裂缝宽度的重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接缝平行于钢筋桁架时,桁架叠合板受弯时从接缝到第一道钢筋桁架之间的叠合面上易出现混凝土开裂,钢筋的锚固作用不可靠;因此规定搭接钢筋的搭接长度从距离接缝最近一道钢筋桁架的腹杆钢筋与下弦钢筋交点起算。     第3款的规定与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相同。试验结果表明,搭接钢筋紧贴叠合面、分布钢筋放置在搭接钢筋上方的做法与分布钢筋在下方的做法相比,承载力、刚度接近。     第4款的规定与德国规范DIN 1045-1基本一致,增加了钢筋桁架间距最大限值的要求。试验结果表明,钢筋桁架平行于接缝时,这种构造做法可保证接缝处的有效传力,并可控制接缝处的裂缝开展。     桁架叠合板的密拼式整体接缝也可采用其他的构造形式,但需进行相关的试验或分析验证,以确保其安全性与可靠性。

5.3.3  试验结果表明,当钢筋桁架平行于接缝时,在承载力极限状态下接缝附近桁架预制板与叠合层之间的结合面易发生撕裂,导致接缝附近两侧叠合面产生剪切破坏,搭接钢筋搭接范围内钢筋桁架的腹杆钢筋可以有效提供受剪承载力,起到防止叠合面撕裂的作用。     同时,搭接钢筋与桁架预制板内纵向钢筋为间接搭接,通过“混凝土斜压杆”方式传力(图5),搭接钢筋承担水平拉力Fa。由于搭接钢筋的肋挤压混凝土,产生了径向的作用力Ft作用于叠合面上,两者之间关系为:

    因此,密拼式整体接缝处叠合面不发生撕裂的条件为腹杆钢筋不首先发生屈服,即:

    式中:φ——混凝土斜压杆倾角,研究表明φ约为45°;        Ft——叠合面径向作用力。     化简后即得式(5.3.3)。在保证接缝处不产生叠合面受剪破坏以及纵向钢筋能够有效间接搭接后,方可保证接缝处能产生受弯破坏。

5.3.4  试验研究表明,密拼式整体接缝在开裂后,其裂缝宽度大于整体浇筑楼板的裂缝宽度,因此应严格控制密拼接缝处开裂时的裂缝宽度。本条通过限制接缝处搭接钢筋的应力水平来控制接缝处的开裂宽度。

5.3.6  密拼式分离接缝的构造做法与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相同。

5.3.7  当桁架预制板采用密拼式接缝连接时,如板底无吊顶且采用腻子及乳胶漆装修,接缝需要做嵌缝处理,可采用图5.3.7(a)所示的构造,桁架预制板底面设置倒角、侧面设置斜面形成连续斜坡,采用柔性抗裂砂浆(聚合物改性砂浆)分层嵌填。因砂浆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可有效防止接缝下表面开裂,且嵌填砂浆可保证接缝处搭接钢筋的耐久性。也可采用图5.3.7(b)所示的构造,板底设置槽口并粘贴网格布;为使接缝处搭接钢筋具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桁架预制板顶面边缘处需设置倒角或者直接做成正“V”字形接口。采用图5.3.7(c)所示的构造时,如板底有吊顶或者无需装修处理时,接缝可外露不嵌填。

5.4  支座节点设计

5.4.2  参照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中叠合梁端受剪承载力的规定,提出了桁架叠合板板端受剪承载力的规定和承载力设计值计算公式。由于桁架预制板板端无键槽,因此式(5.4.2-2)中仅包含后浇叠合层抗剪项和穿过桁架叠合板板端竖向接缝的钢筋销栓项。

5.4.4  按照受力钢筋间距200mm、钢筋桁架间距600mm计算,搭接率约为33%。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取为1.4,即ll为1.4la。

5.4.5  参考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规定了桁架预制板纵向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

5.4.6  清华大学和华润置地有限公司的试验研究表明,板端纵向钢筋不伸入支座并设置搭接钢筋时,在负弯矩作用下,桁架叠合板端下部受压,搭接钢筋为受拉状态并能达到屈服,可提高桁架叠合板的受弯承载力;在正弯矩作用下,桁架预制板内纵向钢筋受拉,支座接缝处混凝土开裂后承载力下降,此后搭接钢筋开始受拉,截面有效高度变化为搭接钢筋形心至桁架叠合板上表面距离(图5.4.6中h20)。在地震作用下,当结构层间侧移角很大时(如1/50),设置了搭接钢筋的支座节点即使发生了屈服,仍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和一定的承载力,可承担竖向荷载而不发生倒塌破坏。

6  桁架预制板制作、运输与堆放

6.1  一般规定

6.1.1  桁架预制板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至少包括混凝土生产设备、成型设备、养护设备和吊装设备。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制度是质量管理的前提条件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体现。质量保证体系和制度中,需重点控制与质量管理有关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发放、变更和保存等。

6.1.3  桁架预制板的设计需综合考虑制作、脱模、运输、安装的要求,采用标准化的尺寸和构造形式,减少桁架预制板种类和模具类型,使制作简单,运输和安装便捷。当设计文件深度不足以指导生产时,需要生产单位或专业公司另行制作加工详图。加工详图包括构件布置图、模具图、配筋图、预留孔洞及预埋件布置图等。

6  桁架预制板制作、运输与堆放

6.1  一般规定

6.1.1  桁架预制板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至少包括混凝土生产设备、成型设备、养护设备和吊装设备。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制度是质量管理的前提条件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体现。质量保证体系和制度中,需重点控制与质量管理有关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发放、变更和保存等。

6.1.3  桁架预制板的设计需综合考虑制作、脱模、运输、安装的要求,采用标准化的尺寸和构造形式,减少桁架预制板种类和模具类型,使制作简单,运输和安装便捷。当设计文件深度不足以指导生产时,需要生产单位或专业公司另行制作加工详图。加工详图包括构件布置图、模具图、配筋图、预留孔洞及预埋件布置图等。

6.2  模  具

6.2.1  模具设计与配置需综合考虑重复利用。桁架预制板边模配置数量需满足生产进度要求,边模在模台上可采用螺栓固定、磁盒固定、磁性边模等方式。

6.2.2  对不出筋桁架预制板的模具,鼓励采用磁性边模。磁性边模具有安装拆卸简单方便、布置灵活、重复利用率高等优势,能够很好地满足自动化流水线生产节拍及机械臂装拆边模的需要。磁性边模使用时需与模台振动方式相适应,如采用高频振动,振动状态下磁性边模吸力不足,容易造成边模偏移,影响构件尺寸的准确性,此时应采取辅助加固措施。

6.2.4  对新模具和改制后的模具,需加强尺寸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表6.2.4参考了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中表9.3.3“预制构件模具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中表11.2.3“预制构件模具尺寸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并结合目前技术和应用上较为成熟的激光测距技术和容栅传感测距技术,增加了激光测距仪和数显卷尺、数显卡尺以及数显塞尺等检测工具用于尺寸检测。     数显卷尺、数显卡尺以及数显塞尺的操作方式与传统设备相同。采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模具有关尺寸时,可利用辅助措施固定激光测距仪并配合测量。这些检测工具和方法较传统工具和方法,可以提升检测效率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6.3  桁架预制板制作

    本规程第4章适用于桁架预制板生产企业采购原材钢筋,自行加工制作钢筋桁架并生产制作桁架预制板时,钢筋桁架的制作和尺寸、质量检验要求,钢筋桁架的安装应符合本章的有关规定。桁架预制板生产企业外购钢筋桁架并生产制作桁架预制板时,钢筋桁架的进厂检验、安装应符合本章的有关规定。

Ⅰ  钢    筋 6.3.1  钢筋采用专用自动化机械设备调直、切割、弯折和焊接,可有效保证钢筋加工质量和效率。

6.3.2  钢筋安装牢固并保证位置准确,是钢筋安装的基本要求。本条中钢筋包括钢筋桁架、钢筋焊接网或纵向钢筋等。

6.3.3  保证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专门措施主要指采用各种定位件。定位件的数量、间距和固定方式,应能保证钢筋的位置偏差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Ⅱ  混凝土 6.3.6  浇筑过程中,需进行充分有效振捣,避免出现漏振造成蜂窝麻面现象。当采用振捣棒振捣时,不宜触碰模具、钢筋、预埋件、预埋线盒等,以免发生位置、尺寸等偏差。对洒落的混凝土需及时清理。

6.3.7  加热养护可加速混凝土凝结硬化,缩短脱模时间,加快模板的周转,提高生产效率。当采用加热养护时,需通过试验确定合适的养护温度曲线,对静停、升温、恒温、降温时间进行控制,避免产生混凝土收缩裂缝。

Ⅲ  脱模与标识 6.3.9  桁架预制板的吊装方式及相应吊具需根据桁架预制板构件的尺寸、重量和作业半径等进行选择和设计。当吊索与起吊桁架预制板的夹角小于60°时,需设置分配梁或分配桁架。吊运前,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方案的要求对吊具进行检查,复核吊装设备的吊装能力。

6.3.10  桁架预制板脱模时,通常先从无出筋侧模开始,先拆除固定预埋件的夹具,再拆除其他模板。脱模时,不得使用敲打方式拆模,防止损伤桁架预制板。确认螺栓、夹具全部拆卸后,将边模平行向外移除,防止边模变形。桁架预制板脱模强度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低于15MPa,以防止过早脱模造成构件出现过大变形或开裂。

6.3.11  不影响结构性能的表面非受力细微裂缝包括混凝土收缩裂缝、温度裂缝等,裂缝宽度一般不超过0.4mm。经工程实践验证,叠合层混凝土现浇施工时,混凝土浆料可有效渗入裂缝内对裂缝进行修复,不会影响楼板的整体受力性能。对局部破损,可用修补浆料进行修补。对叠合面的表面非受力细微裂缝可不做处理,或用修补浆料进行修补;对底面可在装修阶段采用修补浆料或弹性腻子进行修补。

6.4  桁架预制板运输与堆放

6.4.1  桁架预制板的堆放和运输涉及质量和安全要求,需按设计要求、工程和产品特点制定运输、堆放方案,对重点控制环节提出质量安全保证措施,对于特殊的桁架预制板构件还需制定专门的运输与堆放方案。

6.4.2  根据预制构件类型、尺寸,设计制作专用堆放架、运输架或堆放运输一体架,用于预制构件的吊运、堆放、运输,可提高预制构件装卸效率,节约场地,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桁架预制板多层水平堆放时,各层板间垫块应坚实,位置准确。各层板间的垫块需上下对齐(图6)。堆放层数应根据构件、垫块承载能力及堆垛的稳定性确定,必要时需设置防倾覆措施。

6.5  质量检查与验收

6.5.1  涉及桁架预制板质量检查与验收的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主要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混凝土结构成型钢筋应用技术规程》JGJ 366、《工厂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管理标准》JG/T 566等。

6.5.3  钢筋对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至关重要,对其质量应从严要求。     与热轧光圆钢筋、热轧带肋钢筋、余热处理钢筋性能及检验相关的国家现行标准有:《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T 1499.1、《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 1499.2和《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T 13014等。与冷加工钢筋性能及检验相关的国家现行标准有:《冷轧带肋钢筋》GB/T 13788、《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YB/T 4260、《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5和《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JGJ 19等。

6.5.5  在桁架预制板混凝土浇筑前,需按要求对钢筋桁架和纵向受力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等进行隐蔽工程质量检查,这是保证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满足要求的关键质量控制环节。

6.5.7  表6.5.7基于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的表9.7.4-1制定,考虑到桁架预制板的实际尺寸范围,对桁架预制板长度分档做了调整并细化了允许偏差;当桁架预制板采用密拼连接时,考虑到安装需求,对桁架预制板宽度应从严控制,表6.5.7对密拼时桁架预制板宽度允许偏差适当加严。采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桁架预制板有关尺寸时,可利用挡板或其他辅助措施固定激光测距仪并配合测量。

6.5.9  质量证明文件除本条规定的内容外,也可由供需双方协商补充。

7  施工与验收

7.1  一般规定

7.1.1  专项施工方案应按规定程序审批。专项施工方案应包含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桁架预制板场内转运路线、道路条件及吊装方案等;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人身安全的内容,应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的措施。

7.1.2  施工现场需根据装配化建造方式要求布置施工总平面,宜规划主体装配区、构件堆放区、材料堆放区和运输道路。桁架预制板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可根据场地平面布置,分单元合理安排堆放,便于现场吊装施工。预制构件临时堆放场地需布置在吊装机械覆盖范围内,避免二次搬运。桁架预制板在施工现场的堆放要求与在预制构件厂相同。

7.1.5  预埋水电管线敷设前,应确认桁架预制板中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位置无误、尺寸准确。接线盒预埋在桁架预制板中,宜采用深型接线盒,水电管线敷设于桁架叠合板现浇层中。敷设管线,正穿时采用刚性管线,斜穿时采用柔韧性较好的管线。避免多根管线集束预埋,可采用直径较小的管线,分散穿孔预埋。施工过程中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7  施工与验收

7.1  一般规定

7.1.1  专项施工方案应按规定程序审批。专项施工方案应包含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桁架预制板场内转运路线、道路条件及吊装方案等;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人身安全的内容,应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的措施。

7.1.2  施工现场需根据装配化建造方式要求布置施工总平面,宜规划主体装配区、构件堆放区、材料堆放区和运输道路。桁架预制板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可根据场地平面布置,分单元合理安排堆放,便于现场吊装施工。预制构件临时堆放场地需布置在吊装机械覆盖范围内,避免二次搬运。桁架预制板在施工现场的堆放要求与在预制构件厂相同。

7.1.5  预埋水电管线敷设前,应确认桁架预制板中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位置无误、尺寸准确。接线盒预埋在桁架预制板中,宜采用深型接线盒,水电管线敷设于桁架叠合板现浇层中。敷设管线,正穿时采用刚性管线,斜穿时采用柔韧性较好的管线。避免多根管线集束预埋,可采用直径较小的管线,分散穿孔预埋。施工过程中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7.2  桁架预制板安装准备

7.2.2  为了保证桁架预制板安装就位准确,吊装前应在桁架预制板和相应的安装位置上做出必要的控制标志。

7.3  桁架预制板安装与连接

7.3.2  开始起吊时,将预制构件吊离运输车辆或堆放点200mm~300mm后停止起吊,检查预制构件平衡性和吊点位置情况、起重设备的稳定性、制动系统的可靠性等,确认系统安全可靠后方可继续起吊。

7.3.3  构件吊装时,至少安排两个信号指挥员与起重机械司机沟通。起吊时以下方信号指挥员的发令为准,安装时以上方信号指挥员的发令为准。     司索工是指吊装作业中主要从事地面吊具准备、捆绑挂钩、摘钩卸载等工作的工人。司索工的工作质量与整个吊装作业安全关系极大。根据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的规定,起重机作业应设专职信号指挥员和司索工。

7.3.5  临时固定措施是装配式结构构件安装过程中承受施工荷载、保证构件定位准确的有效措施。在预制构件安装就位后,需利用其相邻构件或临时支撑措施对其进行固定。临时支撑措施应能承受结构自重、施工荷载、风荷载、吊装就位产生的冲击荷载等的作用,不得使结构构件产生永久变形。

7.3.7  支撑架体标高校核时,需考虑支撑架体自身的变形,支架的轴向压缩变形或侧向挠度需经计算确定。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对桁架预制板安装采用的临时支撑架体的要求包括强度、刚度和整体稳定性,并对临时支撑架体的检查与验收作出规定。     桁架预制板的支撑架体可选用定型独立钢支柱(图7),也可采用承插式支架(图8)。

7.4  混凝土浇筑

7.4.6  临时支撑架体的拆除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执行。临时支撑架体拆除时,要检查支撑对象即桁架预制板的连接情况,确认其已与主体结构形成稳定的受力体系后,方可拆除临时支撑架体。

7.4.7  当密拼式接缝构造采用本规程第5.3.7条第1款规定的两道连续斜坡做法时,接缝处侧面倾斜面高度范围内嵌缝宜一次性施工完毕,再进行接缝处底面倒角高度范围内嵌缝施工。

7.5  质量验收

Ⅰ  一般规定 7.5.1  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施工包含模板分项工程、钢筋分项工程、混凝土分项工程、现浇结构分项工程和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其中,模板分项工程包括模板、支架、临时支撑等内容;钢筋分项工程包括板面钢筋、附加钢筋等内容;混凝土分项工程包括后浇混凝土、养护等内容;现浇结构分项工程包括现浇混凝土部分的外观质量、尺寸偏差等内容;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包括桁架预制板、吊装、连接等内容。这些内容共同构成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中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施工的验收内容。

7.5.2  本条原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嵌缝砂浆等。嵌缝用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的物理力学性能执行本规程第3.0.6条的规定。

7.5.3  本条根据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第11.1.5条修改而成。隐蔽工程反映粗糙面、钢筋安装、预留预埋等方面的综合质量。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是为了保证叠合板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对已铺设好的钢筋应进行成品保护,不应在钢筋上行走或踩踏,不应随意扳动、切断钢筋桁架。

Ⅱ  主控项目7.5.5  根据本规程第6.5.9条规定,桁架预制板的质量证明文件应包括出厂合格证、钢筋和钢筋桁架检验报告、混凝土强度检验报告、合同要求的其他质量证明文件。根据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的有关规定,桁架预制板进场时可不做结构性能检验。

附录A  钢筋桁架力学性能试件及测试方法

A.0.1~A.0.4  钢筋桁架用钢筋的力学性能与工艺性能是保障钢筋桁架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因素,应分别符合相应标准。钢筋桁架上、下弦钢筋拉伸和弯曲试验试件和焊点的受剪承载力试验试件应从成品钢筋桁架上截取。     本规程参考行业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筋桁架》YB/T 4262-2011,制定了钢筋桁架力学性能试件及测试方法要求。焊点的受剪承载力试验中,固定上、下弦钢筋时,支点间距离应尽可能小,防止试验时产生过大的弯曲变形或发生转动。

附录B  桁架预制板短暂设计状况验算

B.0.1  本条明确了桁架预制板短暂设计状况包含的工况。

B.0.2  桁架预制板在后浇叠合层混凝土施工阶段存在活荷载不均匀分布的情况,因此在桁架预制板施工阶段验算时,应考虑荷载效应的最不利组合。

B.0.3  本条规定与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一致。

B.0.4  本条规定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一致。

B.0.5  当6点起吊时,垂直桁架方向板带宽度为吊点所在中心线到板边缘的距离与相邻中心线距离一半之和,或者吊点所在中心线与两侧相邻中心线距离一半之和。

B.0.6  参考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对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的变形要求限值,规定了桁架预制板的挠度限值。

B.0.7  桁架预制板在短暂设计状况下的内力和变形,可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并采用弹性假定计算;本规程也提供了简化计算方法,计算模型中包含钢筋桁架,直接计算钢筋桁架及混凝土板表面的应力,并按照本附录第B.0.8条~第B.0.11条的要求验算应力是否满足要求;或者忽略钢筋桁架,按照弹性板计算桁架预制板的内力和变形,并按本章的规定验算是否满足要求。     当采用图9(a)中所示4点起吊时,平行桁架方向板带受力简图及内力计算简图见图9(b)~图9(d),计算公式见式(3)~式(6)。

    式中各符号见图9标示。     验算平行桁架方向截面承载力时,截面特性宜按组合截面(图10)计算,图10的截面中和轴至板底的距离y0、惯性矩I0计算见式(7)、式(8)。

    式中:A1——钢筋桁架下弦钢筋截面积之和(mm2);        A2——钢筋桁架上弦钢筋截面积之和(mm2);        As——桁架预制板纵向钢筋截面积之和(不含钢筋桁架下弦钢筋截面积)(mm2);        L2——桁架预制板板宽(mm);        h1——桁架预制板厚度(mm);        ha——桁架预制板底至桁架上弦钢筋中心线垂直高度(mm);        hs——桁架预制板纵筋至桁架上弦钢筋中心线垂直高度(mm);        hlg——桁架上、下弦钢筋中心线垂直高度(mm);        y0——桁架预制板组合截面中性轴至板底的距离(mm);        αE——桁架预制板内钢筋与桁架预制板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之比。B.0.8~

B.0.11  参考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规定了桁架预制板的短暂设计状况的验算控制指标,包括桁架预制板的混凝土应力和开裂,钢筋桁架受拉屈服和受压屈曲、腹杆钢筋受压屈曲。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