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商丘人,您必须知道的历代名人歌颂商丘的诗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梁园文人群中最杰出的代表是谁 作为商丘人,您必须知道的历代名人歌颂商丘的诗词

作为商丘人,您必须知道的历代名人歌颂商丘的诗词

2024-07-08 07: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商字雕塑

解析:《玄鸟》一文选自《诗经·商颂》,商丘人对“玄鸟”二字有特殊的感情,但对《玄鸟》一文却未必能够熟知。此诗作者无考,大约是春秋时宋人祭祀祖先的乐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间的作品,分风、雅、颂三类,其中十五国风160篇,小雅、大雅105篇,周、鲁、商三颂40篇。程俊英《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是今天较通行的本子,此文既依据此本。

诗中的玄鸟,指的是燕子。上古时期,燕子是一种被赋予了神性的鸟类。诗中追叙部分带有神话传说及史诗性质,与《大雅·生民》相似。据《史记·宋微子世家》,司马贞《索隐》曰:“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可见,正考父搜集旧章、创造新篇的——《商颂》,其目的当包含了襄公“图霸”的需要,非单纯为了祭祀而祭祀。此篇与《长发》《殷武》等篇,均应这样来看。

《玄鸟》全篇诗骨奇秀,神气浑穆,意旨隽永,方玉润赞其可作“《三颂》压卷”。商丘是商族、商朝和商文化的发源地,是谓“三商之源”。“玄鸟”遂被后世作为商文化的意象代表,也成为商丘的城市形象之一。

《长发》和《殷武》两诗同样选自《诗经·商颂》,作者同样无考。《长发》是宋君祭祀商汤,伊尹配祀的乐歌,作者同样无考。据《楚辞·天问》记载:“初汤臣挚(伊尹),后兹永辅,何卒官汤而尊食宗绪?”可知在屈原时代,已有伊尹配祀汤庙的传说,一直到春秋商的后代宋君仍从惯例祭祀汤和伊尹。全诗以歌颂成汤为主并追述先王功业,四、五、六言互用,参差不齐而错落有致,读起来节奏抑扬,音调铿锵。

《河广》

谁谓河广?

一苇杭之。

谁谓宋远?

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

曾不容刀。

谁谓宋远?

曾不崇朝。

解析:此诗选自《诗经·卫风》,此诗作者无考。《毛诗序》云:“宋襄公母(宋桓公夫人)归于卫,思(宋)而不止,故作是诗也。”宋桓公夫人与《载驰》作者许穆夫人是姊妹。此诗是否为桓夫人所作,尚无确考。今人一般认为此诗是一位侨居卫国的宋人思归不得的诗。卫国在戴公未迁漕之前,都城在朝歌,和宋国只隔一条黄河。诗中极言黄河不广,宋国不远,似有重阻而无法归宋。

商丘玄鸟雕塑

《玄鸟》

天命玄鸟,

降而生商,

宅殷土芒芒。

古帝命武汤,

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

奄有九有。

商之先后,

受命不殆,

在武丁孙子。

武丁孙子,

武王靡不胜。

龙旗十乘,

大糦是承。

邦畿千里,

维民所止,

肇域彼四海。

四海来假,

来假祁祁,

景员维河。

殷受命咸宜,

百禄是何。

公 输

解析:《公输》一文较长,这里不再单独摘选。此文选自《墨子·公输》,作者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先祖为宋国人,后长期居住在鲁国。相传墨子做过宋国的大夫,约与孔子同时,或稍后。

墨子主张简朴节俭,反对礼乐繁饰。重质轻文,弃华而务实。主张兼爱,反对战争,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一书今存53篇,其中汇集了其弟子和后学者的记录。吴毓江撰、孙启治点校的《墨子校注》(中华书局,1993年)较为通行。

本文记述了公输般制造云梯,助楚伐宋,墨子自鲁楚,止楚攻宋的故事,也可能是墨子弟子所记。当时楚强宋弱,宋楚之间的战争多以楚国的胜利而告终。楚王恃强凌弱,欲吞并宋国。文中墨子不仅从道义上谴责公输般助楚攻宋违反了“义”,在战术演习中大败公输般,且提前派弟子守卫宋国,迫使楚王取消侵略计划。本篇具体反映了墨子反对侵略和扶助弱小的思想,是其“兼爱”“非攻”学说的生动写照。

《逍遥游》

解析:作品选自《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本文作者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漆园吏。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将他与道家学派的先驱老子并称为“老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於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大致归纳出庄子的思想特色、学术渊源及文章风格。今本《庄子》现存33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己作的,外篇和杂篇则是庄子的门徒或后学作的。

《逍遥游》是庄子作品中的名篇,为大家所熟知。尤其是开篇之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为当代文化作品提供了重要的素材。《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从思想及艺术上都可以说是《庄子》一书的代表作。文章通过描写大至高飞九万里的鹏和小至蜩与学鸠,归纳指出他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说明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同时,指出只有消灭了无我界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至高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亦即逍遥游。当然,这种绝对的自由是无法实现的。

《梁王菟园赋》

解析:作品选自《全汉赋校注》。作者枚乘(公元前?—前140年)字叔,淮阴(今属江苏)人,西汉辞赋家。初为吴王刘濞郎中,因谏阻其谋反,不听,遂离吴游梁,为梁孝王刘武的宾客。后汉景帝召拜为弘农都尉,以病去官,再次游梁。梁客皆善辞赋,乘尤突出。梁孝王死,返故乡。晚年应汉武帝征召入京,卒于途中。枚乘久为大国上宾,与英俊并游,不乐仕进,专意辞赋创作,所作《七发》是汉大赋成熟的标志。《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有赋9篇,今存《梁王菟园赋》等篇。今人费振刚等校注《全汉赋校注》(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搜集较广、校注谨严,是研究汉赋的重要参考文献。

作者运用赋家典型的笔法,夸示梁孝王菟园之广大,山水之壮观,动植物之繁多,仕女之艳丽,以及钓射淫乐生活的欢快。这些描写是有生活基础的。关于梁王菟园,在古籍中多有记载,如《史记·梁孝王世家》载:孝王因抗击吴楚七国之乱有功,又为窦太后所宠爱,故“赏赐不可胜道”,“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西京杂记》卷二载:“梁孝王好营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菟园。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又有雁池,池间有鹤洲凫渚。其诸宫观相连,延亘数十里,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王日与宫人宾客弋钓其中。”《三辅黄图》卷3亦有相似记载。这种铺陈夸示的笔法,为后来赋家所继承和发扬,为汉大赋创作方法奠定了基础。

《柳赋》

忘忧之馆,垂条之木,枝逶迟而含紫,叶萋萋而吐绿。出入风云,去来羽族。既上下而好音,亦黄衣而绛足。蜩螗厉响,蜘蛛吐丝。阶草漠漠,白日迟迟。于嗟细柳,流乱轻丝。

君王渊穆其度,御群英而玩之。小臣瞽聩,与此陈词,于嗟乐兮。于是樽盈缥玉之酒,爵献金浆之醪。庶羞千族,盈满六庖。弱丝清管,与风霜而共雕。鎗锽啾唧,萧条寂寥。俊乂英旄,列襟联袍。小臣莫效于鸿毛,空衔鲜而嗽醪。虽复河清海竭,终无增景于边撩。

解析:此文选自《全汉赋校注》,作者枚乘。当年梁孝王游于忘忧之馆,集诸游士,各使为赋,一群才华卓异、英俊杰出之士竭尽才思作赋。枚乘大概年纪最大,资历也最深,赋写得最好,所以由他首唱,就是这篇《柳赋》。此赋描写了忘忧馆旖旎的风光和梁孝王门下济济的人才,也描写了梁国君臣之相得以及游园宴饮之乐趣。

枚乘另有《七发》一作。《七发》是汉大赋成熟的标志,在汉赋发展史和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关于其主旨则众说纷纭,《文选》李善注云:“乘事梁孝王,恐孝王反,故作《七发》以谏之。”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则认为:“枚乘摛艳,首制《七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盖七窍所发,发乎嗜欲,始邪末正,所以戒膏粱之子也。”另外,还有人认为是谏止吴王刘濞谋反的。

这里我支持王增文先生观点,认为此赋作于梁国,主要目的是谏止梁孝王谋反。《七发》结构宏伟严整,运用铺陈夸张的手法,描写细致生动,语言生动而富有节奏感。它标志着汉赋体制的正式确立。自此以后,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号称“七体”,各朝作家时有摹拟。

《于狱中上书自明》

解析:此文选自《六臣注文选》卷39(中华书局,2012)。作者为西汉文学家邹阳(约前206—前129)。邹阳是齐(郡治今山东东部)人,初仕吴王刘濞,以能文善辩著称;后因谏止吴王谋反而有《上吴王书》,不被采纳,遂去吴之梁。

邹阳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肯苟合。彼时羊胜、公孙诡等欲使梁孝王求为汉嗣王,邹阳力阻,故遭嫉恨而被谗下狱。他上此书以申屈。获释放后,梁王待其为上宾。《汉书·艺文志》著录邹阳著作有7篇,今存《上吴王书》《于狱中上书自明》,《西京杂记》载其赋《酒赋》《几赋》两篇。

《于狱中上书自明》,也被叫作《狱中上梁王书》。此文是邹阳在梁国狱中给梁孝王的一封书信,是一篇书信形式的论说散文。文章以大量的忠信贤直之士蒙冤受屈的史实,反复陈述忠而见疑、贤而遭谤的历史教训,申明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偏听生奸的道理,从而为自己辩白冤屈,并劝说梁孝王要“公听并观”不为谄谀嫉妒之“浮辞”所惑。表现了邹阳“抗直不挠”、忠信贤达的高贵品质。文章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句式整齐,开六朝骈文之先声。

历史中,西汉梁孝王刘武给予了梁国文学发展,乃至汉初文学发展巨大的推动力。梁孝王刘武因参与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而立下大功,又因为他是汉景帝的弟弟、窦太后的儿子,得到了“不可胜道”的赏赐。梁孝王志得意满,在都城睢阳(今商丘)东门外建筑浩大的梁园,招揽四方文士和豪杰。羊胜、公孙诡、枚乘、邹阳、严忌、司马相如等海内名士会集于此,成为刘武的座上宾。他们在梁园撰文作赋,形成极具影响的文学群体。本期,刘万华副教授再次聚焦西汉梁国的文人志士,对他们的作品作出解读。

《酒赋》

清者为酒,浊者为醴;清者圣明,浊者顽獃。皆麴湒丘之麦,酿野田之米。仓风莫预,方金未启。嗟同物而异味,叹殊才而共侍。

流光醳醳,甘滋泥泥。醪酿既成,绿瓷既启。且筐且漉,载篘载齐。庶民以为欢,君子以为礼。其品类则沙洛渌酃。程乡若下,高公之清。关中白薄,清渚萦停。凝醳醇酎,千日一醒。

哲王临国,绰矣多暇。召皤皤之臣,聚肃肃之宾。安广座,列雕屏,绡绮为席,犀璩为镇。曳长裾,飞广袖,奋长缨。英伟之士,莞尔而即之。君王凭玉几,倚玉屏。举手一劳,四坐之士,皆若晡梁焉。乃纵酒作倡,倾碗覆觞。右曰宫申,旁亦征扬。乐只之深,不吴不狂。于是锡名饵,袪夕醉,遣朝酲。吾君寿亿万岁,常与日月争光。

解析:此赋选自《全汉赋校注》,作者为邹阳。据《西京杂记》载此赋作于梁国,时“梁孝王游于忘忧之馆,集诸游士,各使为赋”。在此次宴会上,枚乘作《柳赋》,路乔如作《鹤赋》,公孙诡作《文鹿赋》,公孙乘作《月赋》,羊胜作《屏风赋》,邹阳作《酒赋》且代韩安国作《几赋》。梁园辞赋之盛,由此可见一斑。

《酒赋》描绘了各种美酒,以及君王对群臣的赏赐。最后归结到“乐只之深,不吴不狂”、“袪夕醉,遣朝酲”,最后落脚于“君寿亿万岁,常与日月之光”。以酒为例,倡导饮酒有度,对酒也是褒贬兼有,体现出邹阳倡导的君明臣贤的儒家思想。

《酒赋》在赋史上是最早以酒名篇的,随后继作者有扬雄、王粲、曹植等,并由赋转而进入诗词领域,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几赋》

高树凌云,蟠纡烦冤,旁生附枝。王尔公输之徒,荷斧斤,援葛蔂,攀乔枝。上不测之绝顶,伐之以归。眇者督直,聋者磨砻。齐贡金斧,楚人名工,乃成斯几。离奇仿佛,似龙盘马回,凤去鸾归。君王凭之,圣德日跻。

解析:此赋选自《全汉赋校注》。《几赋》是邹阳代韩安国而作,篇幅短小,文意浅显,似随口道来,艺术价值不高。结尾略含有讽喻之意,亦有颂德之音。此几之成,“齐贡金斧,楚人名工”,显示了汉帝国的强盛。但此赋写成后,似未受到梁孝王的称许,《西京杂记》卷四载:“邹阳、安国罚酒三升,赐枚乘、路乔如绢,人五匹。”

《月赋》

月出皎兮,君子之光。鹍鸡舞于兰渚,蟋蟀鸣于西堂。君有礼乐,我有衣裳。猗嗟明月,当心而出。隐员岩而似钩,蔽修堞而分镜。既少进以增辉,遂临庭而高映。炎日匪明,晧璧非净,躔度运行,阴阳以正,文林辩囿,小臣不佞。

解析:此赋选自《全汉赋校注》,作者为公孙乘(约公元前140年前后在世)。公孙乘相对神秘一点,其字、里居、生卒年均不详。其为西汉初文士,曾为梁孝王刘武的门客,著作今存《月赋》一篇,见《西京杂记》卷四。

这篇赋是作者与枚乘、邹阳等人会集梁孝王忘忧馆,奉命而作。此赋表面是歌颂月,描写明月映照下文士的游宴雅集,实际上是借以颂扬梁孝王。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对此赋评价很高,认为:“其句法意味,真可继《三百篇》。”

《鹤赋》

白鸟朱冠,鼓翼池干。举修距而跃跃,奋皓翅之 。宛修颈而顾步,啄沙碛而相欢。岂忘赤霄之上,忽池籞而盘桓。饮清流而不举,食稻粱而未安。故知野禽野性,未脱笼樊。赖吾

王之广爱,虽禽鸟兮报恩。方腾骧而鸣舞,凭朱槛而为欢。

解析:此赋选自《全汉赋校注》,作者为路乔如(约公元前140年前后在世)。路乔如的字、里居、生卒年均不详。西汉初文士,曾为梁孝王刘武的门客。其著作今存《鹤赋》一篇,见《西京杂记》卷四。

此赋开篇用“白鸟朱冠”写出丹顶鹤红顶白顶的特点,接着用“修距”“皓翅”“修颈”勾画了鹤的其他特征,同时结合动态描写,通过“食稻粱而未安”的拟人手法,赋予鹤以思想情感。丹顶鹤栩栩如生的形象跃然纸上,一个完美的艺术形象被塑造出来。当然,此赋并非仅仅咏鹤,实际是颂扬梁孝王。但作者并未直接吹捧,而是含而不露,巧妙地通过塑造鹤的形象,进而归结“赖吾王之广爱,虽禽鸟兮报恩”,揭示全篇主题。

《文鹿赋》

麀鹿濯濯,来我槐庭。食我槐叶,怀我德声。质如缃缛,文如素綦。呦呦相召,《小雅》之诗。叹丘山之比岁,逢梁王于一时。

解析:此赋同样选自《全汉赋校注》。《文鹿赋》作者是公孙诡(公元前?—前148),其字、里居、生卒年均不详。公孙诡为西汉初谋士,曾为梁孝王刘武的门客。《史记·梁孝王世家》中记载:“公孙诡多奇邪计。初见日,王赐千金,官至中尉,号曰公孙将军。”当时梁孝王怨袁盎阻止汉景帝立己为嗣,与羊胜、公孙诡谋,使人刺杀袁盎,汉景帝追究其事,遣使捕公孙诡、羊胜等。不得已,梁孝王乃令公孙诡、羊胜等自杀。公孙诡作品今仅存《文鹿赋》一篇,见《西京杂记》卷四。

此赋所写的文鹿,其实是作者自己,广而言之也包括游宴于梁的诸文士。作者笔下的鹿“质如缃缛,文如素綦”,文质彬彬。最后表达了对梁孝王的知遇之恩。全篇表现的是明王与贤臣相知相得、其乐融融的场面,文字简洁,节奏明快,颇有感染力。

《屏风赋》

屏风鞈匝,蔽我君王。重葩累绣,沓璧连璋。饰以文锦,映以流黄。画以古列,颙颙昂昂。藩后宜之,寿考无疆。

解析:此文选自《西京杂记》卷四,作者羊胜(公元前?—前148),其字、里居、生年均不详,西汉初谋士,曾为梁孝王刘武的门客。羊胜作品今存《屏风赋》一篇。此赋极写君王屏风的华美、实用,实是赞美梁孝王门下的文人谋士具有内外兼具的品质,更是赞美孝王胸怀宽广,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祝愿藩王及藩国能“寿考无疆”。

说起汉赋,绝对不能不说《上林赋》和《子虚赋》。此两赋极铺张扬厉之能事,词藻丰富,描写工丽,散韵相间,构造了具有恢宏巨丽之美的文学意象。在各种版本的《中国文学史》中,两赋及其作者司马相如都是重点中的重点。本期,刘万华副教授将为我们重点讲解司马相如游梁国时所做的《子虚赋》,以及其姊妹篇《上林赋》,同时为我们解析太史公司马迁、诗家“仙才”曹植笔下的商丘。

《子虚赋》《上林赋》

解析:此文选自《全汉赋校注》,作者司马相如(前169—前118),字长卿,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为蜀郡成都人,初名犬子(狗儿),因为仰慕战国时代的名相蔺相如始改名相如。少时好读书击剑,后入赀为郎,为汉景帝武骑常侍。汉景帝不好辞赋,但藩国如吴王、梁孝王皆好养士,多有文人依归,并逐渐形成藩国文人群。于是司马相如托病去职,客游梁国,写下了著名的《子虚赋》。梁孝王刘武死后,司马相如归故里,任临邛令助,娶当地富人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汉武帝时,因《子虚赋》《上林赋》受到赞赏,拜为中郎将,改拜孝文园令。后病卒于家。《汉书 艺文志》称其有赋29篇,今仅存完整的赋7篇,残句或存目的有3篇,其余皆亡佚。还有《谕巴蜀檄》《难蜀父老》《封禅文》等散文,今人金国永整理《司马相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是司马相如作品较通行的整理本。

《子虚赋》始作于汉景帝时代,是司马相如早期客游梁国时所作。司马相如通过乌有先生对子虚的批评,表现出作者对诸侯及其使臣竞相侈靡、不崇德义的思想和行为的否定。“彰君恶”诸语表现出较鲜明的讽喻意图。

《子虚赋》《上林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也是汉赋中具有开拓意义和典范作用的成果。这两篇作品不作于一时。《子虚赋》作于司马相如为梁孝王宾客时,《上林赋》作于汉武帝召见之际,前后相去10年。两赋内容连属,构思一贯,结体谨严,实为一篇完整作品的上下章。作品虚构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3人,并通过他们讲述齐、楚和天子畋猎的状况,他们对此事的态度,结成作品的基本骨架。《上林赋》紧承《子虚赋》乌有先生的言论展开,写出亡是公对子虚、乌有乃至齐、楚诸侯的批评,并通过渲染上林苑游猎之盛及天子对奢侈生活的反省,艺术地展现了汉代盛世景象,表明作者对游猎活动的态度、对人民的关心。《子虚赋》《上林赋》度越前人,成为千古绝调,是汉赋的典范之作,也成为后代赋类作品的楷模。

《宋微子世家》

解析:此文选自《史记》卷38,作者为司马迁(前145?—前86?)。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乃父司马谈曾为太史令,喜黄老之学。司马迁早年漫游天下,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又从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向孔安国学《古文尚书》。后接替司马谈官太史令,得尽览史官藏书。司马迁此后的经历已是尽人皆知,这里不再累述。

作为中国的史学经典著作,《史记》版本众多。目前,“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之一的《史记》(中华书局2013年9月)为最新成果。

《宋微子世家》主要记叙了周武王访问箕子、微子封宋建国以及宋国的兴衰发展史。微子启(因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改“启”为“开”),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庶兄。始封于微(今山东梁山西北),故称微子启。公元前11世纪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分封给商纣的庶兄微子启,建都商丘(今商丘睢阳区)。宋国的地域在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3省之间,春秋时为12诸侯之一。后宋襄公企图称霸未成,国势衰弱,至战国为齐所灭。微子作为宋国的开国之君,贤达仁慈,与箕子、比干被誉为“殷之三仁”。微子死后葬于宋国都城西南,宋人建祠祭祀,代有庙食。微子成为商丘地域文化的重要元素,不仅是众多姓氏如宋、戴、皇甫等的始祖,也成为历代诗文歌咏的对象,留下了许多文史作品和民间传说。在今睢阳区西南12公里青岗寺有微子墓,明万历四十年(1612)十一月归德知府郑三俊所立的微子墓碑依然屹立墓前。

《美人赋》

解析:选自《全汉赋校注》,此赋见收《古文苑》卷三。美人者,为司马相如自称。赋中假托对梁孝王问以辩其“心正于怀”“秉志不回”,自许为远胜孔墨之徒,坐怀不乱之君子。此文与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讽赋》等在内容、结构等方面相类,似有模仿之迹。司马相如此赋笔意轻灵,字句妍秀,是汉代抒情赋的珍品。

《梁孝王世家》

解析:此文选自《史记》卷五十八。《梁孝王世家》揭示了汉景帝与窦太后、梁孝王母子兄弟之间为争夺帝位而展开的激烈斗争,同时系统地叙述了西汉梁国的兴衰史,是研究西汉梁国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传世文献。在今永城芒砀群山中,自上世纪以来陆续发现了气势恢宏的西汉梁王陵墓群,这些陵墓“斩山作廓,穿石为藏”,结构复杂,设施齐全,俨然一座地下宫殿群。墓中出土了玉衣片、壁画等精美的文物。其工程之浩大、技艺之高超,见证了西汉梁国的繁荣与富有,印证了《梁孝王世家》中所记载的内容。

睢阳区高辛镇帝喾庙

《帝喾赞》

祖自轩辕,玄嚣之裔。

生言其名,木德帝世。

抚宁天地,神圣灵察。

教弥四海,明并日月。

解析:作品选自《曹植集校注》卷一,作者曹植 (192—232),字子建,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第三子,文帝曹丕同母弟。早年以才华深得曹操钟爱,后与曹丕争夺太子中失败,过着名为藩侯、实为囚徒的生活,最后郁郁而终,年仅41岁。曹植擅长五言歌行,能辞赋,是建安时代杰出的诗人。今人整理《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较通行。

《史记·五帝本纪》中这样记载:“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诗人赞颂了帝喾的德能业绩,他受先王之命,抚宁天地,教化大行于天下,与日月共明,千古常新。

相传距今商丘古城南22公里的高辛镇为高辛故城,是帝喾高辛氏之墟,今存帝喾陵、帝喾祠等遗迹。帝喾庙始建于何时,今已无考,宋开宝六年(973)在帝喾陵旁重建,元天历时曾进行修缮。明正统七年(1442),知州顾琳再次重建。明嘉靖、万历年间又多次重建,至今还留存有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重修帝喾祠碑》一方。

《玄鸟赋》

解析:此文选自《全魏晋赋校注》。作者夏侯湛(243—291),字孝若,谯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为西晋文学家。夏侯湛富文才,美容貌,与潘岳友善,时称“连璧”。其历任太子舍人、尚书郎、野王令等职。晋惠帝即位,任散骑常侍。所作《东方朔画赞》盛赞东方朔“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后苏轼用以表述李白的性格特征,传诵不绝。在汉献帝建安时期之后,骈文盛行,他一反流俗仿《尚书·周诰》作《昆弟诰》,揭开古文与骈文争胜的序幕。其作品现存赋20余篇,多写四时景色、花草鸟兽。原有集十卷,今佚,《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辑有《夏侯常侍集》。《晋书》有传。

咏物赋占夏侯湛所存赋作的大部分,描写内容丰富。或借物以抒发直道难爽之愤,如《浮萍赋》《雀钗赋》等;或托物以言守正不移之志,如《愍桐赋》《荠赋》等。《玄鸟赋》则借赞美玄鸟的形体之美和德性之高,表现作者与时行藏、恬淡寡欲的人生哲学。又因商族有玄鸟弃卵、简狄吞燕卵而生商之始祖契的传说,故具有很强的神话色彩,可以说是商之原型形象。但赋中的玄鸟头如五彩,身如绵绣,尾如长虹,盘旋而至,飘忽而去,具有了凤凰一般的神性和高洁。作者可能是受玄学思想的影响,流露了老庄逸世隐遁的倾向。

《雪赋》

解析:此文选自《文选》卷13,作者为南朝宋谢惠连(397—433)。谢惠连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灵运族弟,南朝宋文学家,曾任彭城王刘义康法曹行参军。谢惠连自幼能文,书画并妙,尤以诗擅名于时。谢灵运每见其文,常曰:“张华重生,不能易也。”颇为推重。据说谢灵运曾于永嘉西堂作诗,竟日不成,梦中忽见谢惠连,即得佳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并说:“此语有神助,非吾语也。”《诗品》称其“才思富捷”,所作大多文辞富艳,形式华美。后人把他和谢灵运、谢朓合称“三谢”。

《雪赋》是古代咏物赋的名篇。作者虚构了梁王宴请宾客的场景,通过席间宾主倡和问答的形式,对雪进行多角度描写从酝酿降雪写到雪霁天晴,展现了素净而奇丽的画面,表达了崇尚淡泊无为的思想。全篇气势磅礴,描写生动,音韵协调,用词考究。梁孝王及梁园赋家文人群欢会宴集、诗酒风流的雅致情调,至《雪赋》而开始形成为一种上下相得、文学雅集的文化符号——梁园意象,或称之为梁园文化情结。

古城鸟瞰图

《还至梁城作》

眇默轨路长,憔悴征戍勤。

昔迈先徂师,今来后归军。

振策眷东路,倾侧不及群。

息徒顾将夕,极望梁陈分。

故国多乔木,空城凝寒云。

丘垄填郛郭,铭志灭无文。

木石扃幽闼,黍苗延高坟。

惟彼雍门子,吁嗟孟尝君。

愚贱同堙灭,尊贵谁独闻。

曷为久游客,忧念坐自殷。

解析:此诗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宋诗》卷5,作者颜延之(384—456),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颜延之少孤贫,好读书,性直而放达,于仕途每犯权要。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原有诗集,已散佚,明人汇集有《颜光禄集》。逯钦立先生《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存其诗30首,残诗5首。《宋书》《南史》有其传。

此诗又见《(顺治)归德府志》卷9,题作《至梁城》。此诗是作者行军途中经过梁城所作,诗人感时伤世,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乱离、民不聊生,不由自主地发出朝不保夕的人生慨叹——即便英雄豪杰,也终将灰飞烟灭,归于无有。这种对于现世、人生的无奈,正是当时众多人普遍的悲哀。诗作朴实无华,情感真挚,与“铺锦列绣,雕缋满眼”(《南史·颜延之传》)的评价不相一致。

《山居序》

西园多士,平台盛宾。邹马之客咸在,伐木之歌屡陈。是用追芳昔娱,神游千古,故亦一时之盛事。

解析:此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齐文》卷7,作者为南朝齐随郡王萧子隆,字云兴,齐武帝第八子,生卒年无考。据文献记载其“性和美,有文才”,历荆州刺史、侍中、中军大将军,“最以才貌见惮”,为齐明帝所害。《南史》有其传。随郡王萧子隆有集行世,今存文一篇,见收《全齐文》卷7。

西园即梁园,又称兔园、梁苑等,平台为其中一景。这篇短赋通过歌咏梁孝王营造梁园、与宾客宴游其中的盛景,而自己身处乱世,怀才不遇,两相对比,既表现了作者对梁园盛景的思慕与追求,又曲折地表达了内心的苦闷和彷徨。

《学梁王兔园赋并序》

解析:此文选自《江文通集汇注》卷2,作者江淹(444—505),字文通,考城(今商丘民权县江集)人。江淹少孤贫,勤学自立,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梁武帝天监元年(502),迁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伯。卒谥“宪”。早期作品以“英华秀发”著名。晚年因权高位重,才思减退,时人谓“江郎才尽”。《别赋》《恨赋》是江淹的代表,也是南朝抒情小赋的名篇。作品中,明代胡之骥注,李长路、赵威点校的《江文通集汇注》(中华书局1984年排印本)是通行本。

《学梁王兔园赋》是作者仿效枚乘《梁王菟园赋》而作。江淹善于摹拟之作,不仅此赋,其《效阮公诗十五首》《杂体三十首》等,均为摹拟而能够翻新之作,在六朝文学中独树一帜。赋中作者极尽梁园之奇异景色,以景抒写心中之块垒,表达了对上下相得、雅集风流的梁园文化的向往,也是其郁郁不得志的一种抒写,此赋与《恨赋》《别赋》似均为其被贬吴兴时所作。

《恨赋》《别赋》

解析:两文均选自《江文通集汇注》卷1。《恨赋》以人生有死为致恨的总根源,描绘了帝王、列侯、名将、美人、才士、高人等各种人,终不免赍恨以没。赋作于江淹被贬之时,从中可看到作者在失意时对人生的思考,也传递出此时的抑郁之情愫。作品既充分发挥赋体空间结构的优势,又能以情感主线加以贯穿,因而有纵横排宕的气势。

《别赋》以事为主,铺写了富贵、任侠、从军、去国、夫妻、方外、恋情等各种离别情景,尽管事因不同,但“黯然销魂”则是一致的。死亡和离别本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事情,任何人都无法超越,当面对生离死别时,宇宙无穷、人生有限以及黯然伤别的情愫,便成为知识分子普遍的感叹和歌咏,《恨赋》和《别赋》以这两种情感为主题,感慨深重地一一道出,读来荡气回肠,成为抒情小赋的千古名篇。

《木兰诗》

解析:此诗选自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卷25,其作者应生活在南北朝时期,已不可确考。《乐府诗集》100卷,辑录了汉魏至唐代的乐府歌辞,以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今人整理有中华书局1979年版。

《木兰诗》又称《木兰辞》,是南北朝时北方的民歌。这首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勇敢、坚毅质朴、不贪功名的巾帼英雄形象,表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关于木兰其人,争议颇多。商丘与木兰关系密切,是木兰的故乡,今虞城县营郭镇有木兰祠等遗迹,祠内尚存元代元统二年(1334)《孝烈将军祠像辨证记》及清代《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刻各一通,是探寻木兰文化的重要史料。

来源:京九晚报 记者 贾若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