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派研究成为一门显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桐城派的发展 桐城派研究成为一门显学

桐城派研究成为一门显学

2024-06-28 17: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个学术界对桐城派的研究多侧重于桐城派古文研究。安徽大学桐城派研究中心副主任方盛良说,随着桐城派研究的深入,学界逐渐认为桐城派不仅是一个文学流派,而且是一个诗派和学派。在诗派研究方面,蒋寅在对中国古代诗学进行研究的时候,对桐城派诗学发展的脉络有了整体的把握,发表了《诗学、文章学话语的沟通与桐城派诗歌理论的系统化》等代表性成果。在学派研究方面,王达敏的《姚鼐与乾嘉学派》在乾嘉考据学的背景下,综合研究了桐城派集大成者姚鼐的文学和学术,也是桐城派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桐城派的经学研究近年来也逐渐得到学者重视,方盛良可谓其中代表。他围绕“桐城派经学与文学研究”,做了大量工作。方盛良表示,经学是桐城派大家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经学研究贯穿桐城派发展的始终。“桐城三祖”姚鼐、方苞和刘大櫆不仅是古文家,还是经学大师。他们在经学方面都有重要成就。例如,方苞在礼学、诗经学和春秋学等方面留下了约80万字的研究著作,在经学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姚鼐的经学研究则扩大到“九经”(《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周礼》《仪礼》《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经学研究滋养了这些大家的古文创作,如方苞的“义法”说是桐城派古文理论的核心和基石,而这主要源自他的经史研究,可谓经文互生共证。

作为一个学派,桐城派是非常复杂的,需要对其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2018年举行的“桐城派与清代社会”学术研讨会吸引了各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探讨,也昭示了桐城派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的新趋势。

重视桐城派文献整理和释读

有清一代,桐城派不仅是历时长久、队伍壮大、流播广阔、影响深远的文派,而且也堪称地位显著的诗派和学派。方盛良表示,桐城派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向人们展示了它的文化自信。例如,桐城派代表人物姚莹甚至将桐城派优秀的理念传播到边疆,影响了当地的文学、文化和教育。所以,要强调文化自信,桐城派也是一份重要的学术资源。对其展开全面的研究,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谈及未来应如何开展桐城派研究,方盛良表示,文献整理和释读依然是开展桐城派研究的重要基础,然而目前还有很多桐城派名家名作尚未得到系统整理和出版,与经学和诸子学相关的桐城派文献很少得到整理出版。所以,未来进行桐城派研究,首先要高度重视文献整理;其次,桐城派研究以往多集中在集部和史部,经部和子部相关的研究较少,未来要加大对经部和子部文献的关注,推动桐城派研究在经、史、子、集四个方面共同发展;再次,桐城派一直坚守文统和道统,研究桐城派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徐雁平表示,推动桐城派研究首先要从系统的文献整理入手,这是研究的基础。其次,要细读桐城派的作品,当代学者所获得的理论资源更多,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但前提是对文本的阅读。再次,要将桐城派作为一个整体,加强文学外部和文学内部研究的结合,不仅要探讨桐城派文章技法,还要从家族、联姻、地域、政治等视角对其加以关注。但桐城派涉及人物众多,作品著述总量很大,当代某一个学者恐难以独立完成系统的研究,所以在未来的桐城派研究中,还要通过分工合作加以解决。学者们既要各自主攻自己的研究方向,又要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推进相关研究。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吴楠 王广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