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四大家”的书法各有特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柳公权的字体特点和代表作品有哪些 “楷书四大家”的书法各有特点

“楷书四大家”的书法各有特点

2024-06-29 12: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任何书体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产生,都是在此前书体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变化,最终而来。比如,隶书从篆书演变而来,楷书又从隶书简化而来。楷书发展到盛唐达到了顶峰,以颜真卿为标志性代表人物。

颜柳欧赵被称为楷书四大家,分别指的是唐代的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和元代的赵孟頫的楷书。

古人喜欢用“面貌”这个词来形容书法家的风格,这种拟人化的比喻让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分辨这四位书法家的书法也可以从面貌这个词得到一点启示。

一、欧阳询的书法特点

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

欧阳询的楷书代表作品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等等,他的行书作品也有很多真迹流传于世,比如《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卜商帖》等等。

《仲尼梦奠帖》欧阳询

欧体的特点和颜真卿的书法正好相反,欧体楷书上袭王羲之,主要的特点是内擫,就是笔画向里弯,和颜真卿的外拓(笔画向外鼓)正好相反。

二者在章法上也不一样,正好相反,颜体的章法紧密,而欧阳询的楷书的章法疏朗,字距和行距都比较大,相对于颜体的浑厚,欧体则更显得雅致一点。

欧体的结构非常的漂亮,可以说在这四种书体里算是最漂亮、最严谨的,历来都被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所推重。

《仲尼梦奠帖》欧阳询

由于欧阳询是从隋代入唐的,他的书法必然也受到隋代书法的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之前的魏碑书风的影响,所以他的字力度非常的强劲,还保留了很多隶书的笔意,尤其是他最具代表性的钩画。

这也造成他的书法稍微板正了一点,后人评价他的楷书“状如算子”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平时学习的时候也要倍加注意。

二、柳公权的书法特点

柳公权的书法结体遒劲,字字严谨,一丝不苟,以瘦劲著称,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构严谨,有着“颜筋柳骨”的说法,“书贵瘦硬方通神”。

《玄秘塔碑》柳公权

柳公权生活在中唐,他的楷书融合了初唐和盛唐几位楷书大师的特点,又加入了自己的个性气质和人格理想,自成一家。

特点表现在,结字在平正中追求峻峭,点画匀称,有些字在结字上会向左稍微倾斜,依靠字体的大小和胖瘦来排列章法,看起来错落有致。在笔法上方笔的使用较多,字体骨力雄健,给人铁骨铮铮之感。柳公权本身就是刚正不阿的人,他的楷书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书如其人”。

柳公权的代表作品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小楷金刚经》等等,其中以《玄秘塔碑》最为著名,他的行书《蒙诏帖》也是名垂千古的名帖。

《神策军碑》柳公权

俗话说颜筋柳骨,柳体和颜体从本质上来说是非常的相近的,很多书法家都认为柳公权其实是学习颜真卿的,二者确实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二者的捺画、撇画、横画都非常的相似。

除了骨力,柳体还有很多它自己的特点:比如在结构上,柳体相对于颜体它取的是斜式,颜体是正面示人。章法上,柳体比颜体稍微数疏朗一点,但是相对于欧阳询的楷书又紧密了一点。

三、颜真卿的书法特点

颜真卿是唐代中后期的一位书法大家,他的行书《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他的楷书被列入“楷书四大家”。

主要的代表作品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大字麻姑仙坛记》。

这些碑刻里面,《多宝塔碑》属于早期作品,风格还不是很成熟,属于唐朝的流行书风,有很强烈的唐代写经体的味道,还没有形成颜体的典型特征,应该是颜真卿早年参加科举考试时的书法用体。

颜真卿《多宝塔碑》

外紧内松指的是颜体的章法特点,这是让人一眼看上去就非常的明显的特点,颜体的字和字以及行与行之间的距离非常的紧密,让人看起来章法非常的挤,不像欧体那么疏朗,而它单个字的内部空间却很疏朗,非常的开阔,这也是由于它的外拓结构造成的。

颜真卿《大字麻姑仙坛记》

这种外紧内松的结构特点,使得颜体整体上非常的紧密,整体的布局也是浑然一体,增强了颜体的整体气势,给人大气磅礴的感觉,就像一只蚂蚁可能不显眼,但是成千上万的蚂蚁挤在一起就会形成强大的阵势,让人望而生畏。

而颜体单个字内部空间的疏朗,又使得颜体整体看上去不是那么死板,中间可以透气,又会显得比较灵活、空灵,这也是颜真卿楷书的高明之处。

另外颜体在笔画上也非常的有特点,比如横细竖粗、撇细捺粗、左细右粗等等。

四、赵孟頫的书法特点

赵孟頫是楷书四大家里面唯一一个不是唐代的书法家。也是风格最为突出的一位书法家。

赵孟頫是元朝人,在他生活的时代,楷书在“壮美”风格上已经达到了顶峰,壮美风格已经没有多少余地再供后人挖掘,于是,赵孟頫跳开唐人的书写法度,从“秀美”格调上对楷书进行了探索,取得了很高成就。

赵孟頫《行书洛神赋》

他的楷书代表作品有《三门记》、《妙严寺记》等等。

赵孟頫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削繁就简,变古为今,其用笔不含浑,不故弄玄虚,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十分清楚,使学者易懂易循。

颜真卿楷书《麻姑仙坛记》

其书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此呼应十分紧密。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学者不仅学其形,而重在学其神。

书写赵体时,点画需圆润华滋,但结构布白却要十分注意方正谨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

上述楷书四大名家,各有各的特点,呈现的面貌也不尽相同。作为我们书法爱好者来说,在日常临写的过程中,除了学其点画形态,还要关注其背后深藏的气韵,只有这样才能将他们的楷书真谛。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