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911 一把超过百年的经典手枪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柯尔特弹容量 M1911 一把超过百年的经典手枪

M1911 一把超过百年的经典手枪

2024-07-11 01: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哈喽,大家好,我是王道。这一期本来想应B站UP主 斯普林菲尔德1903 

的要求出一期勃朗宁HP的 但HP和M1911毕竟是兄弟而且大家大多数都只知道M1911不知道HP所以先出M1911然后再出HP HP的专栏链接会放在评论区的

如果有人问 “哪种手枪是最经典的半自动手枪?”我会不加思索地回答——1911。毫无疑问1911手枪是世界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被模仿最多的,也是使用时间最长的手枪。从“1911”这个代号就可以看出,这种手枪的开始服役年份是1911年。然而,直到近100年后的今天,各种各样的1911手枪仍然活跃在军、警、射击运动的各个层面,制造厂家也越来越多,竟然没有一点衰落的迹象。

发明家和枪械设计师约翰·摩西·勃朗宁(John Moses Browning)的传奇一生中设计了许多枪械,拥有128个枪械专利,他最著名的产品中包括了温彻斯特30-30、勃朗宁自动步枪、FN M1935勃朗宁大威力手枪、勃朗宁.30机枪和.50口径机枪等等,而这里介绍的就是经久不衰的柯尔特1911型.45 ACP半自动手枪。

约翰·摩西·勃朗宁

当海勒姆·马克沁(Hiram S. Maxim)发明了利用射击后坐力实施自动装填循环的机枪后,约翰·勃朗宁从那里得到了启发,6年后,即1889年他就开始试验和完善自动装填技术。勃朗宁先是试着把温彻斯特1873型杠杆装填步枪改成了通过枪口的导气式动作原理的自动装填步枪,在1890年和1891年又制造了使用相同操作原理的一种机枪,这种机枪经过改进后被卖给位于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Hartford)柯尔特专利武器制造公司,并生产出1895型机枪,由于这种机枪向下弧形运动的导气活塞系统而被戏称为“勃朗宁马铃薯挖掘机”(Browning Potato Digger)。

 

柯尔特M1895“勃朗宁马铃薯挖掘机”

其后勃朗宁设计的第一把自动装填手枪也是采用导气式操作原理,并向美国专利局申请了专利。

1911式手枪的自动方式为枪管短后坐式,闭锁方式为枪管偏移式(枪管绕绞链上下摆动),也称为枪管摆动式或枪管起落式。枪弹发射后在火药气体压力作用下(或手动上膛时用手拉动套筒),套筒和枪管一起后坐,由于绞链的下端固定在套筒座上,因此其上端向后转动,越过死点(起延迟开锁作用)后便逐渐拉枪管尾端向下摆而开锁。当套筒复进推弹入膛时,推动枪管复进到位,因为枪管后下端与套筒座为绞链连接,所以枪管向前运动时,使绞链向前回转,顶起枪管尾端,使枪管后上方的两条闭锁凸筋正好进入套筒内壁相应的闭锁槽中。

(a)闭锁状态;(b)开锁状态击发动作示意图

手动保险在底把尾部,早期的型号只在左侧有手动保险,现在有一些型号两侧都安装有手动保险。把手动保险机柄推到上方位置时,会锁住击锤和阻铁,同时,保险机进入套筒的缺口内,阻止套筒运动。该枪还有握把保险,当套筒已经复进到位,而且手动保险装定于“发射”位置时,只有手紧压握把保险并扣扳机才能击发。因为握把保险传动杆上的突齿转动扳机连杆之上,所以手扣扳机连杆扳机杆能充分后移,带动阻铁运转,解脱击锤,完成击发动作。若此时未压紧握把保险,则其传动杆上的凸齿便抵在扳机连杆上,阻止扳机连杆运动,故不能发生,另外击锤上还有一个半待发卡槽,它能使手枪在膛内有弹的情况下安全携带。如果有某种原因,阻铁自击锤的待发卡槽中意外滑脱,则阻铁会随之卡入半待发卡槽,使击锤无法打击击针由此避免发生“走火”。

该枪有空仓挂机柄,当弹匣中枪弹已经打完,则托弹扳顶起空仓挂机,套筒复进时就会被空仓挂机挡在后方位置。此时若压下空仓挂机柄便可使套筒复进。

该枪采用U形可调风偏表尺,片状准星较宽。

最初M1911的标准弹匣容量为7发单排结构,近些年由于材料技术的发展缩短了弹簧压缩后的长度,不少生产商业1911的厂家都有生产8发容量的标准弹匣,只比原来的7发弹匣长出一丁点,另外更长的10发或15发单排弹匣(双排1911的弹匣最少13发)。此外袖珍型早期使用较短的6发弹匣,同样在近年来缩短了弹簧后也出现了长度比标准7发弹匣稍短但仍然可以装7发.45弹的袖珍型弹匣。另外还有些公司生产了30发甚至50发的大容量弹鼓,可直接插入手枪使用,无需改动手枪任何部件。弹鼓靠螺旋弹簧驱动供弹。

分解步骤:

①卸下弹匣,将套筒向后拉,检查膛内和进弹口是否有弹;

②用手指或弹匣底扳向里按压复进簧帽并顺时针方向转动枪管套,此时复进簧和复进簧帽会被弹出,但不要立即取下;

③拉套筒向后,使套筒上的小缺口对准空仓挂机,从右向左顶出空仓挂机并卸下;

④向前拉套筒,将套筒连枪管、绞链、枪管套、复进簧及复进簧导杆一并取出;

⑤抬起复进簧导杆并向后抛出,从前面取出复进簧和复进簧帽,将枪管套逆时针转到位后取下;

⑥将绞链向前压倒,抽出枪管。

一般情况只作上述不完全分解,在需要作全面擦试和维护时,可进一步作完全分解。

在1896年,约翰·勃朗宁和他的兄弟与柯尔特公司签订合同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勃朗宁兄弟作为柯尔特公司的私人开发者和设计者,在15年后他们研制了著名的柯尔特1911型.45 ACP口径手枪,而柯尔特公司生产的勃朗宁手枪均冠以柯尔特-勃朗宁手枪之名,勃朗宁在柯尔特公司发明的手枪结构原理也被人们称为柯尔特-勃朗宁(Colt-Browning)式自动原理。

当约翰·勃朗宁还在温彻斯特公司工作的时候,美军正在菲律宾殖民地与当地的摩洛族战士发生武装冲突,摩洛人在打仗前会施行一些宗教仪式并吃下一些麻醉药,经过祭神和吃药后的摩洛战士都深信他们能刀枪不入,在精神和药物麻醉的双重作用下,美军士兵发现他们步枪根本不能有效阻挡摩洛人的冲锋,结果当许多摩洛人冲到面前时就不得不用射速比较快的.38口径柯尔特左轮手枪建立起最后一道防线,但.38左轮手枪也往往要打中3、4枪才能搁倒一个摩洛人,于是美国陆军打算要研制一种新的大威力手枪。基于与摩洛人战斗的经验,并在动物和人类尸体上进行了大量的试验,陆军军械理事会(Army Ordnance Board)的头头约翰·汤普生上校(John T. Thompson,支持汤普生冲锋枪计划的人)和路易斯·拉-格特(Louis A. La Garde)上校认为陆军需要一种.45口径的手枪弹以提供更大的停止作用。

在那时,正在为柯尔特公司工作的勃朗宁已经设计了一系列柯尔特-勃朗宁原理的自动装填手枪,最先设计的是M1900手枪,为.38口径,然后在此基础上稍作改进,在1901年底推出了.38口径的M1902手枪,发射勃朗宁设计的.38半底缘式柯尔特手枪弹,枪弹的尺寸类似于.38超级(.38 Super)弹。当陆军要求设计一种新手枪时,勃朗宁利用230格令的全被甲弹头把.38自动手枪弹设计成.45直径的手枪弹,在1905年推出了这种口径的M1905手枪,并把这种手枪和弹提交给美国陆军进行评估。

M1905柯尔特-勃朗宁手枪

勃朗宁设计的.45英寸(11.43mm)自动手枪弹,弹头重230格令,初速855FPS。

陆军的.45口径手枪选型试验在1906年开始,除了柯尔特公司提交的M1905柯尔特-勃朗宁手枪外,还有萨维奇公司(Savage)、克鲁比公司(Knoble)、贝尔格曼公司(Bergmann)、怀特-美林公司(White-Merrill)和史密斯-韦森公司(Smith & Wesson)参加了竞争,另外德国人手制的.45口径卢格(Luger)手枪也参加了试验。柯尔特公司和萨维奇公司的设计在1907年被选中,但其后美国陆军在功能和可靠性上进行的进一步试验显示柯尔特公司和萨维奇公司的产品都不能完全满足要求。

柯尔特公司和萨维奇公司都在改进他们的产品,柯尔特公司先是经过了M1907、M1909两种型号的改进,在1910年研制出了M1910手枪。柯尔特M1910手枪坚固耐用、安全可靠,但在试验中美军要求对原有的设计进行一些改变:例如改进手动保险、握把保险和空仓挂机柄,握把的倾角也要加大等等。

勃朗宁为了证明他的手枪是优秀的,去了哈特福德亲自监督手枪的生产。在那里他遇见了佛烈德·摩尔(Fred Moore),一位在将来的工作中都与他紧密合作的年轻的柯尔特公司职员,在他们的监督下,确保每个手枪部件都能生产得最好。新生产的M1910样枪再一次提交给委员会进行评估,并在1911年3月3日开始了一系列更严酷的试验,在试验中每把枪都要射击6,000发。每射击100发后手枪会被冷却5分钟,每射击1,000发后手枪会作简单的维护并上油。在打完这6,000发后,每把手枪会再用一些有生产缺陷的弹药进行测试,例如有一些的弹头压得太深,而另一些则压得太松。最后还把枪浸在酸性液体或渗水的沙和泥中,直到手枪生锈为止,然后再拿去进行更多的射击试验。

勃朗宁的手枪通过了所有一系列的试验而大获全胜,这是有史以来第一种遭受到如此严格的可靠性试验,连续射击6,000发弹的纪录直到1917年才被打破,当时一挺勃朗宁设计的后坐原理机枪经受了40,000发射击试验。

经过军械部(Ordnance Department)的一系列测试和实验,选拨委员在1911年3月20日发表的报告中写道:“这两种手枪中,理事会认为柯尔特是最好的,因为它更可靠,更耐用,当有零件损坏时更容易分解并更换,而且更精确。”

在1911年3月29日,由勃朗宁设计,柯尔特公司生产的.45自动手枪被选为美军部队的制式辅助武器,并正式命名为“柯尔特1911型.45 ACP”(Colt, Model 1911, Caliber .45 ACP),“ACP”表示“柯尔特自动手枪”。 在最终形式中,M1911是后膛闭锁、单动击发的半自动手枪,发射.45 ACP弹,弹匣容量7发,空枪重是39盎司,全长8.25英寸,全高5.25英寸,固定瞄准具,不过照门所在的楔形槽可以允许照门左右微调。手枪最后进行烤蓝处理,并采用有网格纹的木质握把侧片。

1912年4月,M1911手枪开始正式列装部队,当美军第一次装备自动手枪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美国正式参战前,美国政府已经从柯尔特和春田兵工厂购买了约140,000把M1911手枪。为了尽快完成最初的订单,春田兵工厂在1913年开始置办工具来制造M1911,有31,000把由春田兵工厂生产的M1911在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战争前交货,在战时根据需求,到1918年止春田兵工厂又多制造了45,000把M1911手枪。

这些手枪的底把上都印上了“美国财产”(UNITED STATES PROPERTY)的标记,套筒上的铭文有“美国陆军1911型”(MODEL OF 1911 U.S. ARMY)的文字。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就加速生产,直到1918年5月之前,生产速度增加到每天1,000把,在1918年夏季试过增加到每天2,200把。

为了扩充军队的需要,在1917年采购策划人估计需要总共765,000把手枪,这个估计数字经过两次上浮,第一次到达130万,然后又加到270万。要 满足这个庞大的供应计划意味着这种手枪必须增加柯尔特公司之外的承包商,因此订单下到了雷明顿UMC公司(Remington-UMC)、温彻斯特公司(Winchester)、巴勒斯计算器公司(Burroughs Adding Machine Co.)、兰斯顿莫诺铸排机公司(Lanston Monotype Machine Co.)、国家收银机公司(National Cash Register Co.)、A.J.萨维奇军需品公司(A.J. Savage Munitions Co.)、萨维奇武器公司(Savage Arms Co.),除以上的美国公司外,还增加了两个加拿大公司——卡龙兄弟制造公司(Caron Brothers Mfg. Co.)和北美轻武器有限公司(North American Arms Co., Ltd.)。但由于战争结束以及其他原因,在这些公司中只有雷明登UMC公司完成了数量最大的订单(订单为150,000,交货量为22,000),雷明登UMC公司在康涅狄格州布里奇波特的车间是当时美国最大的武器生产线,在那里已经为美军提供了勃朗宁的自动武器。北美轻武器公司也生产了一些手枪,但总数大概不足100把。其他一些比较小的公司在1918年战争结束时还没有开始生产M1911。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陆军军械部评估了柯尔特.45手枪的战斗表现。如图所示,他们提出要进行如下变化:

1 加宽准星,而发展出“派垂吉式瞄准具”(Patridge-type)瞄准具,允许射手在低光照条件下也能迅速瞄准。2 加长击锤顶纹,使射手更容易用握枪手的拇指扳下击锤。3 将扳机在其护圈内稍向后移,并将扳机前平面刻纹,特别有利于带手套操枪射击,也避免一些手掌较小的射手出现扣板机时手指不够力的情况。4 将平直光滑的握把后背部刻上条纹,并呈弓状拱起,以便于握持,增强了手感。5修改握把护片的防滑纹,使手感更好。6 在握把靠近扳机的位置削了两个凹面,使手指更容易操作扳机。7延长虎口上方的枪尾突出部,不但造型美观,也便于操枪。

这些改进和试验由春田兵工厂进行,改进后的新手枪在1926年6月15日投产,并命名为“.45口径1911A1型自动手枪”(AUTOMATIC PISTOL, CALIBER .45, MODEL OF 1911A1),简称M1911A1。

不过,对于第4点的改进其实是受到一定的争议。当初M1911A1改进的这个弧线的拱形设计,原因是军方认为训练不足的士兵开枪时有枪口偏低的情况(与握把倾斜度不够有关),因此增加这个弧形设计,使手自然伸出时,枪管更接近水平。但这个修改并不是很多人都认同。大多数熟练的手枪射手都认为直线形背板并不影响他们的射击精度,握持也并没有不自然的感觉,而且直线形的背板使整枪的外形更显简练和美观。所以虽然二战结束后,市面上大多数还是弧形的M1911A1,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自然淘汰,各大枪厂发现消费者都倾向喜欢直线形状,因此在今天,市面上新生产的1911式手枪大多为M1911直线形背板设计,而弧形的背板已经变成只存在于改装配件单上的名称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重现了1917年的情形,但更糟糕。1911手枪不但受到美国军队的欢迎,也受到美国盟友的军事组织的欢迎,然而,数量太少。从1941年到1945年间共有250万把.45手枪的订单,结果再一次需要除另外增加4个承包商来替柯尔特公司分担其中部分订单的生产。雷明顿-兰德(Remington-Rand)生产了103万把;伊萨卡(Ithaca)完成了370,000把;在宾夕法尼亚州Swissvale的联盟开关和信号公司(Union Switch and signal Co.)做完了一份55,000把M1911A1的订单;辛格缝纫机公司(Singer Sewing Machine)在1940年代初期曾尝试由没有经验的工人用机床生产M1911A1手枪,不过只生产了大约500把手枪,在美国参战后,他们的机器都被转移到伊萨卡公司。直到战争结束,在美国陆军中就有270万把1911手枪。 在二战期间,M1911A1唯一的变化就是把胡桃木握把片改换成褐色塑料握把片。

二战结束后,1911手枪仍然受到欢迎,有一些其他国家也开始采用它,例如希腊和阿根廷。在越战中,尽管此时的轻型突击武器更普遍了,但1911手枪被认为是最有用的坑道战斗武器之一。

在1970年代初期,美国陆军决定为一些高级军官提供某种手枪作为他们的个人防卫武器,M1908柯尔特无击锺口袋型手枪自二战以后还在被许多高级军官使用。伊利诺州的岩岛兵工厂开始改进标准的M1911A1。手枪的套筒和枪管缩短了0.75英寸(约1.905cm),而且取消了枪管上的一个闭锁突笋,安装了全长的复进簧导杆,放大了固定瞄准具,在带网格花纹的胡桃木握把侧片上面嵌上刻有军官名字的金属板。该型号在1972年被采用并定型为“美国M15型.45口径将官型手枪”(United States Pistol, General Officers, Caliber .45, M15),该枪在尺寸和重量方面与柯尔特生产的“战斗指挥官”(Combat Commander)民用手枪很相似。M15的枪口冲击和后坐力会稍大,而且也较昂贵。

最后的政府型1911——M15手枪

1911手枪历经了多次战火的洗礼,在美军中一直服役到1985年,当美国武装部队打算以9mm口径的M9代替M1911时,让许多1911的爱好者都感到惊愕。当国会的命令颁布时,海军陆战队非常反对转用伯莱塔手枪。海陆空三军内有些特种部队仍然选择使用1911式手枪作为的辅助武器,一些SWAT也偏爱使用1911式手枪。直到现在,许多美国人仍然相信1911手枪是最好的战斗手枪。而且许多国家和不同的厂商都仿制或改装了大量1911式手枪。

1911固然是一把好枪,但伯莱塔92也并非泛泛之辈。我在M9的介绍中也提到,对M9的反对和对1911的留恋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些美国人的.45情结以及对单动手枪的偏好,他们的一些观点在欧洲人或同样支持双动手枪的美国人看来是不充分的。在一本关于三角洲突击队的书中提到,三角洲也有些人喜欢9mm手枪,因为9mm手枪可以携带更多的弹药。M1911与M9各有优点,其各自的拥护者谁也说服不了谁。不过在我看来,枪法好的人更能发挥9mm手枪的作用。

1911式冲锋手枪史

全自动手枪即冲锋手枪在美国也被称为“口袋机枪”(Pocket Machineguns),这种轻便小巧的小型速射武器由于效用存在争议,因此不是各国兵工业发展的重点。历史上出现过的冲锋手枪屈指可数,如格洛克18、斯捷奇金APS、伯莱达93R等等,而早年西班牙星公司在山塞1911式手枪时也曾推出过冲锋手枪型。

在美军正式装备M1911手枪之后,许多西班牙的枪械厂商如星(Star)、骆玛(Llama)和阿斯特拉(Astra)都纷纷开始山寨M1911式手枪,这些山寨1911只是仿制了1911的外形,却没有1911的内涵,其内部结构是不相同的,尤其是简化了击发机构。到了1930年,星公司研制了以他们的M1922型半自动手枪为基础的第一种仿1911式冲锋手枪。这种星式冲锋手枪有不同的型号,其中一些型号配有可拆卸的枪托、可调整的机械瞄具,有些型号安装有加长的枪管,而且该枪可在9×19mm派拉贝鲁姆、7.63mm(.30毛瑟)、.38 ACP、.45 ACP等多种口径间转换,当时西班牙民防军就选择了9mm伯格曼-贝阿德口径的这一系列冲锋手枪作为制式手枪。另外弹匣容量也有多种不同的容量,有15发、25发和32发等。这种星式冲锋手枪安装有上下滑动的楔形快慢机选择钮,其位于套筒的右后方,表面有锯齿形的防滑纹。当其向上推时,枪只能半自动射击;推向下时,就能实施全自动射击。

这种星式冲锋手枪最明显的缺点就是全自动射击时难以控制,该枪的射速超过1,000发/分,即使用后坐力较低的9×19mm弹,在没有枪托的辅助下连发射击时枪口跳动也是十分历害。后来西班牙人研制了一种非常复杂的射速减速器,安装在后期生产的枪型上;这种“减速型”在1934年销售。但星式冲锋手枪仍然是不受市场欢迎,只在远东和拉丁美洲卖出了一小部分。此后,再没有人生产过1911式的冲锋手枪了。

然而,历史上第一把载入史册的M1911手枪的全自动型并非来自正规的枪械制造业界,而是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的一家不出名的枪店,这家枪店属于一个名叫希曼·莱曼(Himan S. Lebman)的年轻枪匠。

希曼·莱曼住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此人很喜欢玩全自动武器,他把兴趣与谋生结合在一起,于1920年代中期开了一家枪匠店,专门帮人把各种运动用的半自动武器改装成全自动。不过他的客户之中有许多都是不法分子,据说他也曾为当时的墨西哥革命者提供过他改装的全自动武器。在他的改装枪中,最有名的是几支由1911式手枪改装而成的冲锋手枪,因为这几支枪都成了两个美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犯罪分子的凶器。

这第一个犯罪名人便是约翰·狄林杰(John Dillinger),他是1930年代美国中西部地区著名的银行大盗,不喜欢他的人称他为“美国头号公敌”,但也有不少欣赏他的人,时值美国经济不景气,一些平民把他当成现代罗宾汉,据说他端着汤姆森冲锋枪翻越银行柜台的动作很潇洒,而且抢劫时很少伤害平民。警方和F.B.I.多次抓捕行动都被他成功逃脱。最后在1934年7月22日,约翰·狄林杰在F.B.I.的围捕被射杀。在有关狄林杰的信息里大多提到他的武器主要是“汤米枪”(汤姆森冲锋枪的昵称),而手枪则是柯尔特的半自动手枪。但1934年4月F.B.I.在圣保罗的一次搜捕行动中,他们在狄林杰曾藏身的公寓中搜出了一支.38 Super口径的M1911A1式手枪,这把手枪的枪口延长,安装了一个汤姆森冲锋枪的枪口防跳器,又在前下方加装了一个汤姆森冲锋枪的前握把,并配用22发容量的加长型弹匣,可以全自动发射。这把1911式冲锋手枪,就是莱曼为狄林杰改装的。

在F.B.I.荣誉展览馆里展出的约翰·狄林杰的相关物品,图中那把装有枪口制退器、前握把和使用加长型弹匣的手枪便是莱曼为他改装的冲锋手枪

而另一个使用莱曼改装枪的著名悍匪就是“娃娃脸尼尔森(Baby Face Nelson)”,他的真名是莱斯特·吉里斯(Lester Gillis),也是有名的银行大盗。此人曾一度加入狄林杰的抢劫团伙,但他和狄林杰不同,他嗜杀成性,杀死过多个执法人员和无辜路人,后来和狄林杰分道扬镳。在狄林杰死后娃娃脸尼尔森继续四出作案,最后在威斯康辛州被F.B.I.特工所围剿,也是在枪战中被特工们所射杀。

莱曼至少为娃娃脸尼尔森改装了两把1911式冲锋手枪。F.B.I.特工在枪战后从娃娃脸尼尔森投宿的小波希米亚汽车旅馆中缴获了第一把,这把手枪被确认系曾经杀害过执法人员的凶器。后来在搜查尼尔森的其他隐匿处时,又发现了第二把莱曼改装的1911式冲锋手枪。

不过莱曼似乎还为娃娃脸尼尔森改装了第三把1911式冲锋手枪,因为当F.B.I.在1934年4月拘捕莱曼的时候,在他枪店的工作台上发现一把差不多改装完成的1911式手枪。现在,莱曼为娃娃脸尼尔森的3把1911式冲锋手枪都作为证物而被F.B.I.所收藏着。然而,改装这些枪的希曼·莱曼却因为没有适用的法律判决而被释放。而这个事件也导致美国政府在1934年第一次制定管制枪支的法律,要求平民需要对机枪所有权作登记,后来又因应各种重大犯罪事件而逐步制定新的法规加强控制,例如至今令美国机枪爱好者们所深恶痛绝的1986年机枪禁令。

莱曼早期改装的柯尔特.45手枪,这一把只能全自动射击,不像他后期改装的那样有射击选择功能莱曼改装的另一把1911式冲锋手枪,这一把枪是F.B.I.于1934年在威斯康辛州伏击娃娃脸尼尔森后缴获的

莱曼所改装过的1911式手枪都不尽相同,最初的型号只能全自动射击,而后来的型号则具有快慢机功能,可选择半自动或全自动,但所有的这些改装枪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均安装有前握把和枪口防跳器。在当时,德国毛瑟公司和西班牙星公司都在生产的冲锋手枪,但都没有这些的装置。这说明莱曼虽然只是一个小枪匠,但他具有相当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他是思考过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才能有效地控制过高的射速所产生的操控性问题。

此外,莱曼的出色之处还在于他改装的是柯尔特原装的1911式,这比西班牙星公司的山寨枪要困难得多。因为西班牙的山寨1911式其实只是外形和基本结构相似,其击发机构与原装1911式是不同的,要改成全自动还比较简单,只需在套筒上加上一个装置(通常是上下滑动式的快慢机),使其在套筒复进到位的时候如果扳机仍然保持扣压状态,就能自动抬起击锤阻铁。而原装的1911式如果只是改装成只能全自动射击还比较容易,但要加上快慢机选择射击方式就要困难得多,需要加装数个零件。这也可能是他的每一把改装枪都不尽相同的原因,他一直在摸索和改进更完善的方法。

莱曼在他被捕前改装的那最后一把枪也许是最成熟的设计,所以美国陆军在1930年代中期要求F.B.I.把这把手枪借给了他们,并且在春田兵工厂针对1911式冲锋手枪在军事用途方面的可行性进行广泛的测试和评估。虽然最后莱曼的冲锋手枪不被考虑作军事用途,但陆军总结报告认为莱曼这种对1911式制式手枪改装的武器在全自动时是可靠的和可控的。当陆军把手枪归还给F.B.I.时,原本的快慢机按钮却不知怎么丢掉了,只好用一个普通的螺丝来代替。

由于莱曼改装的手枪在1930年代中期引起美国陆军的注意,柯尔特公司从莱曼改装的手枪上获得灵感,并着手研制自己的选射型1911式冲锋手枪。开展该项研究计划的另一个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威胁,增加柯尔特对研制军用型1911式冲锋手枪和卡宾枪的兴趣。该计划在1938年开始,研究和发展小组由威廉·斯沃兹(William L. Swartz)和贺瑞斯·肯尼迪(Horace J. Kennedy)领导,肯尼迪在1949年7月28日把他们的设计成果申请了专利(专利号2,462,505),而这项设计正是在莱曼的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而且同时研制有.45 ACP和.38 Super两种口径。虽然柯尔特实验的选射型1911武器系统在可靠性方面没什么问题,但由于军方还是更关注像M3A1“注油枪”和司登冲锋枪这样更廉宜而且在实战条件中更有效的冲锋枪,而且据说.45 ACP型在连发时就像“高射机枪”一样,其难以操控的程度可想而知,而.38 Super口径虽然比较好点,难怪当初莱曼改枪的对象大多选择.38 Super口径。但这种口径的冲锋手枪的使用效果还是让军方的人无法接受,因为军方对士兵自卫武器的性能要求可不像银行劫匪的要求那么低——只要打起来够吓人就行,所以柯尔特的选射型1911还没正式推出就流产了。

不过,改装1911式冲锋手枪的故事仍在继续。

二战结束后,大量的1911式手枪作为剩余物资被美国政府处理出去,其中主要的接受者之一是菲律宾的军队和警察。独立后的菲律宾政局一直动荡不安,所以有许多地下兵工厂生产土枪,或把原本是半自动的武器改装成全自动武器,菲律宾当局偶然能缴获到一些改装成全自动的1911式手枪。

无论是莱曼的改装枪、柯尔特公司的试验型、还是菲律宾地下工厂的改装枪,这些1911式冲锋手枪能达成全自动功能的具体方式各不相同,不过原理就大同小异。一是利用原来的单发阻铁,加装一组快慢机零件,当套筒复进到位后通过这些零件让不松开扳机就能直接释放阻铁;二是在击锤上增加一个缺口,加装一个连发阻铁和快慢机。

今天,1911式手枪发展出更多系列的衍生型,以现代的技术,如果要设计出更完善的1911全自动型并不是很困难的事,但不再有人这样做。最大的问题是冲锋手枪的存在价值本身就有许多争议,冲锋手枪在全自动射击时都存在着难以操控的问题,不适合未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使用。这是由于枪的重量太轻,而且冲锋手枪的射速通常较高。即使像前苏联研制的斯捷奇金APS装有减速器,但如果没有接驳上枪托来辅助,点射时的散布也是非常大的。即使像莱曼和柯尔特的设计那样加上枪口制退器、前握把和枪托,也是只能用于极近距离内的火力压制。所以如果再设计出1911式冲锋手枪,除了打起来好玩之外,并没有其他实用意义。

如今,即使对于收藏家,1911式冲锋手枪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在美国,这样的改装枪都被炒到1万至一万五千美元之间,而且改枪的手艺好和质量高的话还能更贵。

1911的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美国英雄阿尔文·约克(Alvin York)的战斗经历是一个使用M1911手枪的著名例子

阿尔文·约克

也是在战场上成功应用辅助武器的例子。在网上可以找到许多约克的资料,我这里只讲述当天的经过

 

约克下士所在的部队是美国陆军第82步兵师第328步兵团,当时在马斯河的阿尔贡地区,位于223高地后面的铁路沿线。在1918年10月8日的清晨,该团正被德军机枪的火力所压制。包括约克在内的17名士兵被派遣到机枪的侧翼进行侦察,负责指挥的是约克的好朋友兼上司伯纳德·厄尔利(Bernard Early)军士。

这支17人的巡逻队由于看错了地图(法语地图)而走错了路,碰巧的是德军的战线上居然有个薄弱部位,被他们正好绕了过去进入到敌人的战线后面,结果他们看到一名德国军官和一些德军士兵在吃早餐。这些德国人认识他们被包围了,便迅速投降。然而当厄尔利军士打算押解俘虏回自己阵地时,另一边机枪阵地上的德国人一边用德语呼唤自己人趴下,一边用猛烈的机枪火力横扫了这支巡逻队,当场射倒9人,包括伯纳德·厄尔利也被17发子弹打成重伤,他临死前让阿尔文·约克中士指挥这支巡逻队。(注:另外有资料提到厄尔利临死前把指挥权转交给Harry Parsons下士和William Cutting下士,他们两人命令约克干掉机枪手。但很多资料都提到约克是个虔诚的信徒,上战场以来一直不愿意向同为人类的敌人开枪,而在这次战斗中他首次向敌人开枪很可能是看到好朋友被射杀,幸存的同伴也有随时被杀的可能,才把信仰放到一边的,靠他人的命令未必是能他信服。)

当时美国人仍然控制着他们的俘虏,幸存的美国人和德国人都趴在地上,同时避免误伤自己人,德军的机枪手不敢打得太低。约克看到德军机枪的位置大约有30码远。能清楚看到戴着“煤桶”钢盔的面,于是他用他的恩菲尔德M1917步枪开火了,约克来自田纳西州山区的穷乡避壤,他餐桌上的食物是靠枪打来的。山区人很节俭,每一枪都不能落空,现在也是一枪一个德国人。

在约克看不到的地方,另一些德国兵利用地形掩护向前推进,接受到约克的位置。他们计算着约克的枪声,算准了他的恩菲尔德连续打了5枪并开始装弹的时候就跳出来扑向约克,然而他们没想到约克除了步枪外,还还携带了一把M1911自动手枪,迎接德国人的是他们意想不到的持续枪声。(注:在电影《约克军士》中,约克并没有携带手枪,此时他用的手枪是从俘虏身上缴获的鲁格P08手枪,另外电影中他使用手枪的射击方法是从最后一个人打起,由远至近,最后被手枪打死的德国兵离他只有一步之遥,才举起上一刺刀的步枪就被手枪打死了。)

约克继续射击和前进,在他的鼓舞下,另外几个同伴也起来战斗,最终他们一共打死了25名德国兵,俘虏了132人。此役后,约克被提升为军士并获得国会荣誉勋章。不过有关他的事迹却被吹嘘得太过分,有些数字称他单枪匹马地就干掉了35挺机枪和俘虏了132人(注:我过去曾在中文资料中看到有说约克是左臂负伤后用单手射击步枪的,这可能是对single-handedly“单枪匹马”的误译)。但约克一直都宣称他不是单独行动的,另外7个幸存的同伴也有功劳。

1942年10月,一个没有月色的晚上,在瓜达卡纳尔的丛林里,美国海军陆战队枪炮军士约翰·巴锡龙(John Basilone)独自一人在他的阵地上拖延一个连的日军企图通过Tenaru河,阻止了一个自杀式冲锋。他用一把柯尔特手枪和两挺机枪轮番射击,直到破晓增援来到时,有将近一百名日军尸体趴在他的阵地周围。因此巴锡龙成为二战中被授予荣誉勋章的第二个海军陆战队员。

 

这个故事刊登在1996年7月的美国《空军》杂志,它未必是真的,但也未必100%不可能,就像中彩票一样,当一个好运到极点的美国飞行员和一个背运到极点的日本飞行员碰到一起,也有可能发生这种巧合的。

二战中,驻印度的第十航空队是美国陆军航空队中规模最小的战斗空军部队,但却负责了地理范围最大的战区。它负责守卫从印度到中国的补给线,并破坏日军从仰光、缅甸到这个印度北方的补给网。它的重型轰炸机部队——第7轰炸大队由为数不多的B-24所组成,基地在Pandaveswar,加尔各答的西北方,它在缅甸飞了很多任务,多数目标也在那里。1943年3月31日,第7轰炸大队的第9轰炸中队被派去破坏在彬文那(缅甸中部城市)的一座铁路桥,中途在仰光和曼德勒(Mandalay)之间靠近两个活跃的日军战斗机基地。编队由第7轰炸大队的指挥官Conrad F. Necrason带领,在他的右翼飞行的B-24上的正驾驶是劳埃德·詹森(Lloyd Jensen)中尉,副驾驶是欧文·伯格特(Owen J. Baggett)少尉,他就是本故事的主角。

在抵达目标前,B-24编队受到日军战斗机的拦截。Necrason上校受了重伤,而詹森的飞机也被击中,氧气瓶被打碎,轰炸机后部燃起大火。顶部炮塔的炮手塞缪尔·克罗斯迪克(Samuel Crostic)滑出炮塔,抓了两个灭火器站在炸弹舱狭窄的通道上面试图灭火。飞机仍在受到日军战斗机的攻击,机身上又被打穿了许多洞。副驾驶伯格特接管了顶部炮塔直到克罗斯迪克军士用光所有的灭火器。此时机舱内充满了浓烟,詹森命令机组人员跳伞。

由于内部通讯装置失灵,伯格特向炮手打出跳伞的手势讯号,在呛人的浓烟中,然后自己跳了出去。他在轰炸机凌空爆炸前看到有四顶打开的降落伞。日军飞行员立即开始扫射这些生存的机组人员,打死了几个并打伤了伯格特的手臂。这个打中伯格特的日军飞行员绕了过来,也许是出于好奇想看看他打死的人是什么样子的。伯格特一动不动地装死,希望能骗过日军飞行员不再射击。在那驾日军战斗机从他脚下经过时,伯格特拿出.45手枪向着他脚底下打开着的战斗机驾驶舱打了4枪,于是战斗机开始回旋并下坠。

在伯格特落地后,日军飞行员继续向他扫射,但他躲在一棵树后逃脱了。后来他和詹森中尉及另一个炮手一起被缅甸人抓住并转交给日本人。伯格特和詹森被一架日军轰炸机从缅甸送到新加坡关押。在超过两年的战俘生涯中,伯格特的体重从180磅减到90磅。不过此时他有足够的时间想想在半空中发生的事情。他起先不相信他能够在摇摇晃晃的空中击落敌机,但许多记忆碎片逐渐拼凑起来。

几个月后,第311战斗机大队的指挥官哈里·墨尔登(Harry Melton)上校被击落,也被关押到这个战俘营,他告诉伯格特,一位日军上校说伯格特击落的那架飞机坠毁并燃烧起来,事后在飞行员的头颅内发现一颗子弹,被认为是致死导致飞机失控的原因。墨尔登上校愿意为此事作证,然而把他运送到日本的船却在中途被击沉,他掉了性命。只有两项证据支持伯格特:首先,那个区域里的敌方战斗机都在那名飞行员的下面;其次,事件发生在4,000到5,000英尺的空中,飞行员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改出回旋。以上校退役的伯格特现在住在德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奥,他仍然坚信他击落了那名日军飞行员。

 

当德军正在撤离挪威时,美国陆军第8航空队的一名负责解读空中照片的技术军士想到现场拍一些照片,他组织了一个由两辆吉普车组成的侦察小组,其中一辆搭载着一名司机、一个摄影师和一位上尉,而技术军士则驾驶另一辆,搭上一个中尉和照相器材。由于这两辆吉普车都没有架设机枪,因此有人出于安全的考虑而安排了一辆架设有一挺.30勃朗宁机枪的3/4吨卡车,除一个司机外还有两个携带步枪的二等兵和一个军士。

德军撤退时故意调乱了公路指示牌,结果出发一小时后他们就迷了路。当来到一个岔道时,他们无法在地图上找到准确的道路。于是上尉下了一个决定:他会走其中一边的岔道,而技术军士和中尉的吉普车会走另一条路,3/4吨卡车则在路口原地等待,如果卡车成员听到任一边路上传来射击声,他们就立即赶去救援。

中尉和技术军士越过了一座跨越一个没水的小峡谷的小桥,来到大约5英里外的村庄,在街道的中央有一个喷泉或雕像。

他们注意到有座两层高的教堂,有尖塔,离地大约300码高。

一般来说狙击手是不会躲在教堂尖塔中,因为他的退路太容易被一个8人或10人的步兵班组封锁。而且这个尖塔太显眼,如果狙击手躲在里面开上一枪就会立即遭到火力压制。教堂尖塔只适合躲藏三种生物:蝙蝠,牧师和炮兵前观。

无论书上说到狙击手躲在尖塔中是多大的错误,但现在的确有一个狙击手就躲尖塔里,并向两名美军射击。子弹只打中了吉普,两名美军跳出来找掩护时,他打出第二枪,打中了前面的一个轮胎。10或15秒后他小心地击中其他能看得到的轮胎,然后好像想了一下,又用5、6发子弹打中发动机罩和散热器。躲在乱石堆后的两名美军检查了一下他们的随身物品:两个人,每人1把.45自动手枪外加3个7发弹匣。这不是最糟糕的,他们的敌人躲在300码外。而且太阳正在下山了。

好消息是:也许卡车上的伙伴们已经听到枪声了——但或许没有。没有手榴弹爆炸,没有打炮,只有偶然的一下枪声是不会传得太远的。两个美军彼此述说了他们自己的想法,现在他们只能设法自救。

技术军士举起他的.45手枪向着尖塔的最高处,由于高度和和弹道曲线的问题,要瞄得尽量高,这样运气好的话子弹也许能够够得着目标。他开了枪,两人可以听到.45子弹重重在打在建筑物一楼的护墙板上,至少在狙击手射击的窗户下面的10至15英尺的地方。然后,狙击手还击了5枪。显然这不是个好方法。

时间在流逝,他们不能用手枪还击,也不能离开这片乱石堆,到跑露天的地方会马上被狙击手的靶子的。吉普车又开不了,他们希望的外援也没有到来。好像事情还不够糟糕似的,他们的水壶放在吉普车后面,现在他们的咽喉又干又燥。距离吉普车后面只有10至15英尺,如果他们跑去取水,或试着爬过去拿,也是很好打的靶子。这时中尉想到了一个主意。

中尉小心地向吉普车开枪,瞄准座位的下面。他打了7枪,然后更换弹匣再打7枪。他保留了最后的7发子弹。然后他让军士也射击那个部位,那里是汽油箱的位置。28发.45弹头撕破了汽车的金属外壳,散发出汽油的味道来。他们马上把地图点燃起来——反正已经没有用处了,然后扔出去把吉普车烧起来。

他们希望产生很大的火光去吸引卡车成员,知道这里发生了些什么事,需要他们的帮助了。卡车没有来,但由于吉普车轮胎焚烧产生的浓烟给予他们足够的掩护,使他们能跑到最接近的建筑物的角落里,那里比乱石堆有更好的掩护。

狙击手没有再开枪。两个老兵试图沿着他们来的道路撤退,越过那栋桥,最后发现了另一辆吉普车和卡车还在等他们俩。没有人听到有枪声或注意到火光。

第二天一支部队谨慎地回到村庄搜索,在机枪的掩护下检查了躲藏着狙击手的建筑物,但没有发现任何敌人,只有烧毁的吉普车成为大街上的垃圾。

两把1911手枪把两名美军从狙击手的枪口下救了回来,不过从此这名军士再也不会连一支卡宾枪都不带就离开基地到处跑了。

M1911的其它版本

由于M1911版本太多 我在这里只介绍一下我们中国北方工业出产的M1911

北方工业出口的1911式手枪已经形成系列,并有.45ACP和9mm派拉贝鲁姆两种口径型。 北方工业的1911最大特点就是便宜,QBQ上的黄药师买的NP29才349加币,而二手的柯尔特1911还要800至1000加币。国产1911与美国原版1911套筒和底把毛坯都是锻压成型,美国的各种现代1911和加拿大1911的套筒和底把毛坯大多采用精铸,虽然耐磨和抗疲劳变形不如锻压产品,但是精铸的有利于消除残余应力,在设计寿命内(比如5000发)和锻造的没什么区别。 由于材料问题,北方工业的枪一般寿命都不怎么高,而且质量也不稳定,也难怪加拿大人称北方工业的产品为NORINCRAP。北方公司的英文公司名是:NORINCO(NORth INdustries COrporation),Crap就是粪便、垃圾、破烂货的意思。用CRAP来代替NORINCO的最后两个字母,意思不言自明。但奇怪的是,据黄药师所说,NP29的口碑一直很好,说坏话的基本没有。无论是IPSC选手、枪匠,还是普通烧枪友,都说NP29好。这是很奇怪的现象,因为就算是KIMBER、SPRINGFIELD、PARA的产品,总是有人批评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国产的廉价NP29却总是没有人批评,而且经常受到推荐。每次海运货物一到达,都会在两三个星期内抢购一空。大概加拿大人也深谐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认为北方工业1911的质量水平对得起它的价钱。

注:此资料来源于维基百科和枪炮世界

  好了,那么今天的这期专栏就到这里了,喜欢的话那不妨给我点个赞,素质三连一下我们下一期专栏再见。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