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世界”的“始作俑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柏拉图的死因 “封闭世界”的“始作俑者”

“封闭世界”的“始作俑者”

2023-02-28 00: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以下根据“高山科学经典”第39期宋继杰教授、苏德超教授、孙正凡博士、严弼宸博士分享的《蒂迈欧篇》书籍导读内容整理而成。

点击视频号主页观看直播回放

导读部分内容剧透

1. 柯瓦雷说,在16-17世纪,旧世界图景向新世界图景转换,也就是从“封闭世界”向“无限宇宙”转换。实际上,在古希腊哲学当中,在柏拉图之前的原子论以及前苏格拉底自然哲学家当中,我们就已经发现了所谓的新世界图景,也就是无限宇宙的雏形。

2. 整个西方思想的历程,如果把它算成3000年,整个“封闭世界”从柏拉图的蒂迈欧开始,一直到哥白尼,延续了差不多整整2000年。

3. 柏拉图是不承认原子论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柏拉图是旧世界图景或者“封闭世界”的始作俑者。

4. 如果说柏拉图的《斐多篇》是关于两种世界图景之间猛烈碰撞的现存最早记录,那么《蒂迈欧篇》就是“封闭世界的第一个完美蓝图”,而且是“目的论的第一份宣言”、“欧洲文学中宇宙情感的主要来源”、西方文化的“ICON(圣像)”。

5. 《蒂迈欧篇》是被亚里士多德提到次数最多的柏拉图对话,也是被亚里士多德批评得最激烈(例如其中的创世说)、转化取用得最广泛的对话。

6. 开普勒(Johannes Kepler, 1571-1630),科学革命的关键人物,既是一位热忱的柏拉图主义者,也是《蒂迈欧篇》的狂热读者,同时信诺柏拉图的形而上学和“拯救现象”,《蒂迈欧篇》为他的更为严格和精确的行星运动的分析提供了工具。

7. 近代科学革命开始之后,《蒂迈欧篇》地位开始下降,《理想国》地位上升。

8. 柏拉图整个哲学生涯有两个高点,一个是中期对话《理想国》,另一个就是《蒂迈欧篇》,因其在柏拉图晚年写就,所以是思想更成熟、更具总结性和更能代表柏拉图思想的“晚年定论”。

9. 柏拉图“匠神”与希腊传统诸神的区别:反对传统宗教“神人同形同性论(anthropomorphism)” ,认为匠神具有工匠的功能,不具有人的形象,无生无灭,完满自足 ;匠神不嫉妒,不像传统诸神有七情六欲;匠神不再是膜拜的对象,而只是模仿的对象。

10. 柏拉图“匠神”与基督教“上帝”的区别:匠神虽然是全善的,但不是全能的,匠神造世时所面临的双重限制,一方面,他必须看着宇宙模型来仿造,理念体系作为可理知的恒在决定了他的工作必须是理性的,也决定了他的作品的最终样态,他不能为所欲为;另一方面,他所操作其上的原料不是他所能创造的,而且,这原料的内在固有的性质为他完善其作品设置了一种限制。匠神“仿造”,上帝“创造(creation ex nihilo)” 。

11. 《蒂迈欧篇》里,万物生成(Becoming)的问题最终变成通过数学将理念论应用于自然世界。

12. 自从柏拉图和欧几里得以后,几何而非算术才在物理学和宇宙论中表现为一切物理解释和描述的基本工具。

13. 《蒂迈欧篇》包含了对生物(特别是动物)起源和人类起源的论述,这使得它成为在“物种起源”方面和《创世纪》、卢克莱修的《物性论》以及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并驾齐驱的四大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14. 数学到底是创造的还是发现的?我现在的回答是,柏拉图会认为最初是由匠神把它创造出来并放进这世界里的,由后来的数学家再去把它发现出来。

15. 我们要继承抽象的,抛弃具体的。比如《蒂迈欧篇》中的几何学,在哲学层面上是现象事物存在论的重要构成要素,是抽象的、一般的、普遍的,也是为后世的这些思想家、科学家所看重的,所继承的。而将几何学具体化到和火、气、水、土这4个元素对应,就是纯粹想象的产物,需要抛弃。

1. 火给人的感官感受是碰一下就会烧得很疼,那是一种针刺的尖锐的疼,而正四面体就比较尖锐。所以柏拉图在用数学来解释万物的时候,同样照顾到了人的感官经验。

2. 柏拉图以及其他西方的哲学家在研究理论的时候有一个特点,当他们有一个整体的理论以后,他一定会把理论细化,得出很多具体的结论。很多结论很可笑,但是没关系,正因为它可笑,我们才有突破它的可能。

3. 柏拉图现象事物的存在论观点认为“To be is to be produced”、“To be is to be informed” 、“To be is to be structured”,其实还可以加上第四句“To be is to be differentiating”,存在就是要找到差别。

4. 近代科学的一大特征就是数学化。

5. 看物理学史,看自然科学史,看数学史,我们可以发现最早期的那些哲学家跟最早期的数学家大量在重叠。

6. 古希腊哲学的典型特征可以总结为“一个原则,两条道路”。“一个原则”指的是只讲道理,或称为只认死理。“两条道路”,第一条是物理学之路,第二条是数学和逻辑之路。

1. 书里非常令人震撼的一句话是……“假如有人能够指出我们的错误,提出更好的解释,那么我们应该把他视为我们的朋友,而不是敌人。”难以想象2500年前,柏拉图就提出了这种欢迎批评的方法,是非常令人震撼,也是哲学和科学的真正起源。

2. 不要用知识主义来进行跨时代的比较,要讲思想方法,即怎么来思考问题的。

3. 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去批判,去审视历代先贤留下的任何一种思想、任何一种观点。我们知道他很厉害,要尊敬前辈,但是我们不能盲目地、绝对地去相信他。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跟他们也是平等的。

4. 很多哲学家、物理学家是反对哲学的,比如温伯格、霍金,以及现在奋斗最盛的德葛拉司·泰森。但是当他们反对哲学的时候,当他们说哲学已死的时候,其实讨论的也是一种哲学观点。

5. 看古代哲学的时候,越具体的东西,它错误的可能性越大。

1. 柏拉图借蒂迈欧之口,讲述了一个造物巨匠在混沌未开之际创造物质生命的一个宏大故事,它代表了柏拉图哲学的高峰,也构成了整个西方思想的文化原点,对西方哲学、神学、科学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意见。

2. 宇宙万物,纷繁复杂,但柏拉图能把它当做一个整体来说出它背后的秩序,这个秩序还是统一整饬的数学定律和比例。其中对万物本源的回溯,他追究到四元素还不够,还再接着拆分成正多面体,再分成两种三角形。这种思维方式非常具有穿透力。

3. 无论是从柏拉图无条件地相信数学,还是从他坚信宇宙背后的秩序一定是善的、美的,这种目的论的信念中,我们都会看出他的一些天真,“认死理”。但事实上,这恰恰反映了柏拉图乃至古希腊人的一种独特的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

4. 整个希腊思想像文化基因一样,至今还决定着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高山科学经典【共创群】

“高山科学经典”是一个公益属性的科学书籍导读项目,在前几期的导读过程中,我们陆续收到了不少热爱读书的朋友们的宝贵建议和热心帮助。

为了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书友相聚,也为了将科学更好地传播到每个角落、每个人心中,我们特意创建了高山科学经典【共创群】,期待你的参与~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高小山微信,发送关键词“共创群”,高小山就带你进入组织哦~

下期预告

2023年1月14日 20:00,“

高山科学经典

”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理事长贺福初,中科院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吴家睿,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系主任、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吴国盛,一起阅读一般系统论和理论生物学创始人贝塔朗菲的著作《生命问题》。点击下方按钮预约,第一时间观看直播~

关于“高山科学经典”

科学著作浩如烟海,加上门槛较高,容易让人望而生畏,因此需要权威的书目推荐,引领科学阅读。

2021年,高山书院甄选100部科学著作,成立了“

高山科学经典

”公益项目。

邀请数百位大科学家和社会贤达,每周六晚八点开展公益导读,让科学精神通过书籍,跨越地域、阶层、年龄、民族的界限,传播到每个角落、每个人心中。

这些科学经典将会被重新包装、统一装帧出版,打造一套厚重、值得收藏的经典书籍。

整理&排版丨向桃

编辑 | 朱珍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