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国第一位女院士,高考没考完却被协和录取,一生有一大遗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林巧稚作文250 她是我国第一位女院士,高考没考完却被协和录取,一生有一大遗憾

她是我国第一位女院士,高考没考完却被协和录取,一生有一大遗憾

2024-07-05 23: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林母在巧稚5岁的时候,在一个风雨之夜由于宫颈癌而离世,让人没想到的是,当年跪在母亲病床前还只有5岁的林巧稚,后来成为了专门解决女人痛苦疾病的专家。

母亲离世,父亲身体每况愈下,家里的大姐大哥也早早地辍学开始工作。年幼的巧稚也比同龄人更加懂事,学习上也更加努力。她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就读了厦门女子师范学校。她喜欢读书,也非常用功,成绩也一直属于佼佼者。

在林巧稚求学期间,她很喜欢生物,当时生物老师是一位外教,上课特别有趣,还经常带学生去野外捉小动物或带各种植物回来做标本。生物老师说:“生物是医学的基础,生物学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医学进步的先声。”后来,有人问起林巧稚,为什么会学医,她说可能跟当年喜欢生物有关。

二、她选择了远方

一直在女子师范学校学习的林巧稚,学习成绩优异。临近毕业时,她跟其他一样,也面临着人生的选择。开始她选择了毕业留在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在当时,这是一份让人非常羡慕的职业。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林巧稚大哥的同学,从国外回来,说起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如何如何好,坐在旁边的林巧稚听到了顿时有点心动了。

后来从学校同事听到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当年正准备在全国招生25人,分别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考点。由于当年我国尚未启用统一高考制度,所有的大学招生全部由自己学校自行组织,也就是说当年的高考全部是学校自己招生,学校报名参加考试即可。

一直有着学医梦想的林巧稚,眼看着自己年龄大了,也有人上门为自己提亲。自己是从此就这样碌碌无为一生,还是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远方?她很纠结,而当时自己的家庭负担也很重,父亲年事已高,哥哥姐姐也成家,侄子们也到了读书年龄。后来的继母也生了五六个弟弟妹妹,如果自己选择报考协和医学院,意味着需要家庭再负担自己8年的学业。

于是,林巧稚陷入了无限的纠结中,最后他的父亲和大哥在关键时刻给了她最坚定的信心和支持,父亲一句话让她泪流满面,父亲说“不为良相,但为良医”。于是,在家人的坚持下,林巧稚选择了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选择了属于自己的远方。

三、考场突发意外

去上海参加协和医学院的考试,这是林巧稚第一次出远门,也是第一次离开厦门。这让她有点紧张,幸好在同事的帮助下,她顺利在上海安顿了下来。当时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考试需要3天,平时学习成绩优异的她,一天一天的顺利考了下来。最后一堂考试,是英语笔试。

当时的英语笔试题目难度并不大,但题量很大。英语一直也是林巧稚的强项,她一直答的也比较顺利。只是当时考试的时候,正值上海最闷热的时候,需要一边扇风一边考试。在一道英译汉"bike“这个单词怎么翻译的题目,她一时想不起来,只记得是一种交通工具,是翻译成牛车、马车?那时候的她还没见过自行车,最后她填的是”供一人使用的两轮车“。

当她刚写完这道题的时候,突然考场后面一阵嘈杂声传来,监考老师也疾步往后走去。但平时学习就非常认真,不惧打扰的林巧稚,完全不为外界所干扰,她要继续答她的英语作文题,这道题的分值很高,她要专心完成她的考试。

然而,后来吵闹声越来越大,林巧稚望向了窗外,原来是由于太热,一位同学中暑晕倒了,正好她还认识,跟她住同一会馆。由于是女学生,监考的男老师不方便施救,老师进来问大家,有谁知道怎么联系她的家人。

林巧稚没有多想,放下笔就跑了出去,跟老师一起将这位同学抬到了休息室。只见这位同学双目紧闭,脸涨得通红,却也没怎么出汗。平时略微懂点医学常识的林巧稚,帮她解开旗袍纽扣,拧了一条湿毛巾搭在额头上帮她降温,同时喂她喝水。好一阵忙活后,这位同学终于醒了过来,额头上的汗也发了出来。林巧稚长吁了一口气,确认同学无大碍之后,她回到考场准备继续考试,然而,考试时间已经到了。

四、收到意外收获

没办法,林巧稚只好收拾行李,回到了厦门鼓浪屿,如实跟父亲和大哥交待了全部的事情。本来英语是林巧稚强项,由于并没有答完试卷,心中很是遗憾。那一年,据说有500人报考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只招收25人,林巧稚知道自己肯定没戏了。这时候父亲不但没有责怪她,反而夸她做得对,”但去助人,莫问结果“。

然而,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一个月后,林巧稚收到了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原来,林巧稚在英语考场上助人为乐的这一幕,全部被当时的监考老师最后记录了下来,形成了报告,最后跟林巧稚的考卷一起送到了北京协和协和医学院招生工作组。负责招生的老师看完后,也不敢定。急忙将这份特殊的考卷送到了北京协和医学院院长的办公桌上。

院长看完这张特殊的考卷后,当即决定录用林巧稚为协和医学院当年的学生。院长给出的理由是:”我们协和医学院可以培养无数具有优秀医学技能的学生,但却不一定能够培养出具有优秀医德的学生。”

就这样,林巧稚开始了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求学的道路。

五、潜心修学

1921年9月19日,这是林巧稚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日子,那一天,她正式踏入了北京协和医学院,成为了这所医学院里的学生。当时的协和医学院成立时间并不长,为确保教学质量,每年只招生25名学生,每个学生有10张病床供学习和实习。学生培养的模式为预科3年、本科5年的8年学制。

刚到协和医学院的林巧稚,碰到了学习上巨大的困难。首先是语言,她的英语不错,学习英文课本教材没有问题。但她的普通话却成了大问题,因为她之前所在的厦门说的都是闽南话。到了北京后,她需要从头开始学习普通话。

其次,她还需要重新学习物理、化学,这些都是她之前没有学过的课程,但在预科班里,她必须得修完这些课程。为此,她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当时学校宿舍晚上10点停电关灯,12点以后再来电。她知道这个规律后,每天晚上12点后继续学习。

在协和医学院学习期间,她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一心潜心学习。最后预科班毕业时,她顺利地升了本科学习,当年一起进来的25位同学,只有19人升了本科继续学习,而5名女生中,只剩下了3位,林巧稚就是其中之一。

1929年,林巧稚终于从协和医科大学毕业并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直接留在了协和医学院工作,被聘为协和医院妇产科大夫,为该院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也是首届“文海 ”奖学金唯一获得者。

六、悬壶济世

凭借着出色成绩留在协和医学院工作,这已经是莫大的肯定。林巧稚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她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凭借着突出的工作成绩,她提前晋升为住院医师。工作期间,多次被派往国外进修学习,包括英国伦敦妇产科医院、曼彻斯特医学院、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剑桥大学、纽汉姆大学、马里兰医学院等等。

通过在国外的潜心学习和修炼,慢慢地启发了她自己的科研思路,让她在妇产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1940年回国后,她升任妇产科主任,成为该院第一位中国籍女主任。

在协和医学院,林巧稚潜心研究妇产科,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 妇科肿瘤 、 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北京协和医学院被停办,林巧稚不得不停止她的医学研究长达10年。在这期间,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医学事业。她在北京的胡同里开办私人诊所,开始了悬壶济世的生涯。在行医期间,她尽最大的可能降低患者的医药费,帮助她们获得更好的救治。

1948年,协和医学院恢复,林巧稚重新回到了协和医学院妇产科,并在这里工作到最后去世。1959年,林巧稚被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第一届学部委员(院士),她是当年唯一的一位女性院士,也是我国第一位女性院士。

七、与世长辞

在1978年,林巧稚还在欧洲访问期间,被查出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回国后被确诊为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心脏病。但她仍然坚持工作,患病后她在轮椅上和病床上完成了50万字的专著《妇科肿瘤学》。1980后,病情加重的她,住进了协和医学院病房,在病房里,她对值班医生和护士说,只要病人出现任何问题,哪怕是半夜也要通知她。

然而,她终究没有敌过病魔,于1983年,在协和医学院病逝,享年82岁。按照林巧稚的遗嘱,死后将她毕生的3万元积蓄捐给了医院托儿所,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的大海里。

八、一世成就和一生遗憾

林巧稚的一生,绝对称得上是传奇的一生。她这一生,都在为我国妇科产事业在奋斗。根据记载,林巧稚一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妇产科人才,她本人一生中亲自接生了5万多名婴儿,就连最后去世前一天,还接生了6名婴儿,因此林巧稚也被后人称为“万婴之母”。死之前,意识已经不再清醒,但嘴里仍然喊着”产钳“。林巧稚一生,在妇科产领域留给了后人很多宝贵的财富。2009年9月14日,林巧稚被评为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但林巧稚一生中,也有着一个很大遗憾。那就是她的一生,未婚未育,终生未嫁。在她年轻的时候,当她身边所有的同龄人都结婚的时候,她选择了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经过8年的学习,好不容易毕业留在协和医学院工作,却由于当时医学有规定”聘任期间凡因结婚、怀孕、生育者,作自动解除聘约论“。

等到这个规定被废除后,这时候的林巧稚所有的精力已经全部投身于妇产科工作中去,每天要接待络绎不绝的病人前来就诊,她每年的生日都是在产房中度过,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感情问题。

直到晚年,林巧稚都未曾婚嫁,虽然听说她年轻时曾经有一段朦胧的爱恋,但最后由于学习也不了了之。林巧稚一生都在从事妇产方面的工作,只要医院有严重的病人,她会整夜守着电话等消息。她曾说过“我的惟一伴侣就是床头那部电话”,一句话听得让人好不心酸和感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