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林业资源调查报告 XX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

XX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

2024-07-10 22: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xx 县县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 i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调查调查工作概述工作概述.1 1 1.1调查目的和意义.1 1.2调查内容.1 1.3调查依据.1 1.4主要技术方法.2 1.5工作开展情况.3 1.6质量检查情况.4 1.7抽样控制情况.5 1.8主要调查数据.6 1.9需要说明的问题.7 1.10 前期调查主要结果.7 1.11 主要成果资料.7 第二章第二章调查调查地区基本情况地区基本情况.8 8 2.1地理位置.8 2.2自然条件.8 2.3社会经济概况.10 2.4林业建设现状.11 第三章第三章森林森林资资源源现现状状.1313 3.1 各

2、类土地面积及森林覆盖率.13 3.2 活立木蓄积.16 3.3 各类森林面积、蓄积.17 3.4 各林种面积、蓄积.20 3.5 用材林资源.21 3.6经济林资源.24 3.7竹类资源.26 3.8灌木林资源.26 3.9无林地资源.27 3.10 农地森林.27 3.11 林地的立地条件.28 3.12 滇池管理区资源情况.28 第四章第四章森林生森林生长长量与消耗量量与消耗量.2929 ii 4.1森林生长率与生长量.29 4.2森林资源消耗量、消耗结构和特点.30 4.3森林资源消长分析.31 第五章第五章森林森林经营规经营规划划调查调查.3535 5.1 森林分类经营区划 .35 5

3、.2 林种、亚林种划分.36 5.3 森林经营措施类型设计.37 5.4 用材林中幼林抚育间伐.39 第六章第六章森林森林资资源特点及源特点及评评价价.4040 6.1 森林资源特点 .40 6.2 森林资源评价 .41 第七章第七章林林业业建建设设成成绩绩和和发发展建展建议议 .4343 7.1 近十年来取得的主要成绩 .43 7.2 林业发展建议 .44 附件附件 工作方案.48 技术方案.53 补充规定.66 第一次调查会议纪要.75 质量检查报告.76 成果资料验收意见.81 1 第一章第一章调查调查工作概述工作概述 1.1调查目的和意义 xx 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是以县级行政区域为

4、单位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 其目的是通过调查,掌握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状况, 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的生长动态,为科学经营和管理森林、进行森林分类经营区划、制 定林业发展规划、建立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基础资料,为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编制森林采伐限额提供可靠依 据。 1.2调查内容 本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是森林资源现状调查,其主要内容是: (1)核对和确定调查范围的各级行政界线(如县、乡、村界) ; (2)在调查范围内进行林班区划、小班区划; (3)查清 xx 县各行政区划单位的各类土地面积及分布; (4)查清 xx 县各类森林蓄积及分布; (5

5、)进行森林分类经营区划和林种区划,调查各类林地的权属和事权、各类森林 的起源及其它相关因子; (6)调查 xx 县农地森林面积及分布; (7)调查和收集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因子、社会经济和林业生产状况 等情况。 1.3调查依据 (1) 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的通知 (林资发2003233号) ; (2)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 (国家林业局 2003 年 4 月) ; (3) xx 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及补充规定; 2 (4) xx 省利用 spot5 卫星遥感信息进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方法 ; (5) xx 市林业局关于开展全市森林资源规

6、划设计调查工作的通知(昆林林政 发200616 号); (6)xx 县林业局与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签订的xx 省 xx 县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开发合同及相关会议纪要。 1.4主要技术方法 (1)小班区划调查 各类界线及统计单位。xx 县各级行政界、国有林场、权属、公益林事权界线, 以 xx 县民政局的堪界图和 xx 县林业局提供的界线为基准,通过接图后确定的界线 为准。国有林场作为乡级统计单位对待,单独成图。全县共包含 9 个乡镇、2 个国有林 场。 林班区划。原则上沿用 1996 年 xx 县规划设计调查林班网,只对行政界线变 动和区划不合理的林班线作调整。本次全县共区划林

7、班 508 个。 小班区划。采用 2006 年底的 spot5 卫星影像数据,经几何精校正、正射纠 正等影像处理,制成比例尺为 12.5 万的卫片,作为工作手图进行小班区划。本次全县 共区划小班 8805 个。 小班蓄积调查。采用角规典型选样调查,外业操作按综合角规点进行调查记 载,蓄积量用形高法计算。 面积量算。采用计算机和 gis 软件进行求算,按“层层控制、分级量算、按比 例平差”的原则进行。 小班因子调查。小班因子调查满足操作细则c 等级规定的精度要求。 (2) 两类林比例 按 xx 县人民政府2004 年上报的比例数据,即公益林地占 57.02%、商品林地占 42.98 %进行全县控

8、制。 3 (3)总体蓄积量抽样控制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进行总体蓄积控制,调查方法采用临时角规样地。全县共布设 临时角规样地 1195 个。 通过实测样地蓄积估计全县总蓄积量,以对全县通过小班调查得到的总蓄积量进 行控制。当抽样调查蓄积与小班调查蓄积之差不超过1 倍标准误时,即认为由小班调 查汇总的总体蓄积量符合对比精度的要求,并以小班调查累计的蓄积量作为规划设计 调查的资源数据;当两者差值超过1 倍标准误、但不超过3 倍标准误时,要对差异进 行检查分析,找出影响小班蓄积量调查精度的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对各小班蓄积量 进行修正,直至两种总蓄积量的差值在1 倍的标准误范围以内,才能对修正后的小班 调

9、查蓄积量进行累计,作为规划设计调查的资源数据;当两者差值超过3 倍标准误时, 小班蓄积量调查应全部返工,重新调查。 (4)补充专项调查 根据编制立地类型、森林经营措施类型的要求进行专项调查;利用 xx 省林业调 查规划院 2005 年 4 月编制的xx 省森林资源调查参考资料 ,编制下木、草本、土壤 亚类类型关系表。 1.5工作开展情况 (1)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项目管理,使调查工作有序进行,项目成立了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领 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组长由 xx 县分管林业副县长赵毅担任,副组长由中南林业调 查规划设计院生产经营处副处长杨宁、xx 县林业局局长宋汝华担任,办公室主任由 xx 县林业局

10、分管林政资源副局长任慧强担任。整个调查工作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 进行。 (2)工作概况 本次调查工作从时间上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试点培训阶段、外 4 业调查和质量检查阶段、内业材料整理和统计阶段、成果编制审定阶段。 准备阶段 2006 年 8 月 1 日至 9 月 18 日,主要是召开第一次调查会议,成立领导机构,制定 工作方案,落实经费,购置仪器设备、图纸、卡片等资料。 试点培训阶段 xx 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于 2006 年 9 月 18 日至 9 月 25 日在 xx 县举办了岗 前培训班,同时开展了野外操作实习。参加培训的工程技术人员共 46 名,其中中南林 业调查规

11、划设计院 16 名,xx 县 30 名。详细讲解了操作细则及有关补充规定,并 分组进行了外业实习,统一了技术标准和调查方法。培训结束后,对全体调查人员进 行了考核,考核结果均合格。 外业调查和质量检查阶段 2006 年 9 月 25 日至 11 月底,参加培训考核合格的调查技术人员分成 9 个工组, 在全县 9 个乡(镇)2 个国有林场同时展开外业调查工作;2 个专职质量检查组分片负 责,跟踪巡回检查指导。为了保质保量完成调查工作,各工组根据县森林资源规划设 计调查办公室的要求,每月定期汇报工作进度、质量等情况。质量检查组每周星期一 上午召开例会,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对策措施,并落实到工组

12、,较好地协调了 各调查工组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配合人员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了成果质量。 内业材料整理和统计阶段 2006 年 12 月 1 日至 2007 年 2 月 10 日,各工组将外业图纸、调查卡片等资料按 操作细则的要求进行全面认真的整理、检查,并由质量检查组抽查,达到要求后 开展计算机数据录入工作,对计算机检查发现的逻辑问题进行修正,然后进行统计分 析。 成果编制审定阶段 2007 年 1 月至 2 月,根据统计结果,编写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召开成果 5 评审会进行成果审定。 1.6质量检查情况 (1)县级质量检查情况 按照质量管理有关要求,xx 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项目组与县林

13、业局共同成 立联合质量检查组,对整个外业工作进行质量跟踪检查,检查覆盖每一个工组。检查 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指导检查阶段,历时 20 余天,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 的问题予以纠正和解决,对工作中做得好的方面加以总结推广;第二阶段为质量检查 阶段,共抽检林班 20 个、小班 308 个,控制样地 42 个,抽检林班数占全县林班总数 的 3.93 %,抽检小班数占全县小班总数的 3.50 %,抽检样地数占全县样地总数的 3.51 %。 检查结果:小班合格率为 95.8 % ,样地合格率为 97.6 %。 (2)省级质量检查情况 2006 年 11 月 11 日至 13 日,xx 省林业厅、x

14、x 省林业调查规划院、xx 市林业 局联合检查组共派出了 7 名检查验收人员分三个组,对外业质量进行了检查,共抽查 了 6 个林班 126 个小班,控制样地 13 个。根据质量评定标准评定,小班合格率为 96.0%, 样地合格率为 100 %,外业质量综合得分 97.6 分,质量等级评定为“优”。 1.7抽样控制情况 1.7.1依据、精度要求 根据操作细则要求及有关规定,在进行小班蓄积量调查的同时,需采用抽样 方法对调查总体活立木蓄积量进行控制。 xx 县是以公益林为主的县级行政单位,总体活立木抽样精度需85 %。 1.7.2样地布设与调查 (1)样地数确定 根据 1996 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

15、调查资源数据,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计算,加 10 %的 6 安全系数。 (2)样地布设 以全县为总体,在 1:2.5 万卫星影像图公里网交叉点上,随机确定一个起点,在全 县范围内布设样地,按 11 km 等间距布设控制样地,并按由北向南、从西到东的顺序 逐点编号。 (3)样地调查 利用 gps 的导航功能确定样地位置,然后进行角规控制检尺和相关因子调查。 1.7.3抽样结果计算 国土面积:125146 hm2 可靠性指标:可靠性 95%(t1.96) 总体标准差:43.194 m3/ hm2 总体变动系数:218.75 % 相对误差限:12.41 % 样地数:1195 总体平均数:19.746

16、m3/ hm2 总体标准误:1.25 m3/ hm2 绝对误差限:2.45 m3/ hm2 总体抽样精度:87.59% 总体蓄积量估计值:2471133 m3 总体蓄积量估计区间:21645252777741 m3 小班调查蓄积汇总值:2430070 m3 总体蓄积 1 倍标准误:156432 m3 小班调查蓄积汇总值与总体蓄积量估计值的差值为 41063 m3,差值在1 倍标准误 范围内,全县活立木蓄积量以小班调查累计的蓄积量为准。 1.8主要调查数据 全县土地总面积(工作区面积)为 125146 hm2,其中,林地面积 79512.0 hm2(含 农地森林 1616.7 hm2),占 63

17、.54 %;非林地面积 45634.0 hm2,占 36.46 %。全县共区 划林班 509 个,林班平均面积 246 hm2;区划小班 8805 个,小班平均面积 14.2 hm2。 7 森林覆盖率 48.43 %(其中:有林地覆盖率 48.41 %,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覆盖率 0.02 %) ,林木绿化率 58.43 %(其中:有林地绿化率 48.41 %,灌木林绿化率 9.32 %, 四旁树绿化率 0.70 %) 。 活立木总蓄积量 2430070 m3,总生长量 104299 m3,总消耗量 47800 m3。 森林面积 60606.1 hm2,森林蓄积 2328820 m3。 生态公益

18、林地面积为45339.8 hm2,占林地的 57.02 %;商品林地面积 34172.2 hm2, 占林地的 42.98 %。 有林地面积 60581.9 hm2,占林地面积的 76.19 %;疏林地面积 610.8 hm2,占 0.77%; 灌木林地面积 11660.8 hm2,占 14.67%;未成林造林地面积 1735.3 hm2,占 2.18%;苗 圃地面积 75.4 hm2,占 0.10%;无立木林地面积 767.2 hm2,占 0.96 %;宜林地面积 4080.6 hm2,占 5.13 %。 1.9需要说明的问题 (1)以 xx 县民政局比例尺 1:10000 和 1:25000

19、 的堪界图界线为基准,与周 边县(市、区)接图 ,落实乡、村界线。 经计算机面积求算,与县提供的惯用面 积比较,对比精度在 1/500 以上,也与 1996 年的调查面积一致 ,因此,本次调查 以惯用的县面积作为 工作区面积。全县土地总面积为 125146 hm2。 (2)本次调查未进行消耗量调查,直接利用 xx 县 2005 年“采伐限额编制”消 耗量调查成果。 (3)农地森林按林地进行调查统计,文本中的各项统计数据均包含农地森林。 1.10前期调查主要结果 1996 年,由 xx 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xx 分院对全县林地资源进行了调查。调 查结果:有林地覆盖率 44.4 %,灌木林地覆盖

20、率 7.2 %;活立木总蓄积量 1295350 m3。 1.11主要成果资料 (1)小班因子一览表 (2)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统计表 (3)各乡(镇、场)基本图 8 (4)各乡(镇、场)林相图 (5)森林分布图 (6)森林分类区划图 (7)卫星影像图 (8)小班和样地数据库 8 第二章第二章调查调查地区基本情况地区基本情况 2.1地理位置 xx 县位于 xx 省中部,xx 市南部滇池东南岸,与 xx 市隔水相望,地理位置介 于东经 1021210252,北纬 24232448之间。全县东西长 64.3 km,南北宽 38.6 km,土地总面积 1251 km2,东邻澄江县,南与玉溪市的红塔区及

21、江川县毗邻,西与安 宁市、峨山县、易门县接壤,北接西山区、呈贡县。县城设于昆阳镇,距省城 xx 市 62 km。 2.2自然条件 2.2.1地形地势 xx 县地处滇中高原的浅切割中山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县内最高为西南部谷堆山, 海拔 2648 m,最低为夕阳乡的小石板河,海拔 1346 m。全县系乌蒙山脉支系,哈蟆山、 大黑山横贯于昆阳坝子的西部,东部为关岭山系的伸延,黑汉山、老虎山自南向北纵 跨 xx、澄江两县。全县包括四种主要地貌: (1)湖滨盆地。分布于晋城、昆阳镇,形成两个“v”字形山麓冲积扇。海拔 18891920m,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水利条件好,是本县粮食作物主要产区。 (2)丘

22、陵地。主要分布于宝峰、二街、上蒜三个乡镇。地势平缓,是粮食和烤烟 产区、坡地人为活动频繁,水土流失相对严重,并且土层瘠薄,立地条件较差。 (3)山地。分布于六街、双河乡一带,是县内主要水库分布区,大河水库、柴河 水库两个中型水库分布其中,也是 xx 县主要林区之一。 (4)中山峡谷。分布在夕阳乡一带,相对高差大,有非地带性土壤紫色土分 布,是森林资源分布较多的地区。 2.2.2河流水系 xx 县境内水系分别属于长江上游金沙江水系、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和红河流域 9 元江水系等三大水系的支流。县境内河流总长 168 km。 长江水系流域面积为 102300 hm2(其中滇池流域面积为 71509

23、hm2,鸣唉河流域面 积为 15804 hm2,八街河流域面积为 14987 hm2) ,占全县总面积的 83.8 %;红河水系的 十街河流域面积 15567 hm2,占全县总面积的 12.7 %;珠江水系有大箐河、白沙河,流 域面积为 4262 hm2,占全县总面积的 3.5 %。 2.2.3气候 xx 县属低纬度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干湿季分明,而四季却不明显,夏 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 14.6,极端最高气温 33.3,极端最低 气温-6。月均最高气温为 7 月,平均气温 19.5,初霜期始于 11 月,终霜期为 3 月 下旬,平均无霜期约 240 天。平均日照时数

24、2259.8 小时,日照率为 52 %,年太阳总辐 射 125.3 千卡/cm2,10积温 4520.6,年平均降水量 897.9 mm,其中雨季为 510 月份,降水量为 784.4 mm,占全年降水量的 87.4 %。常年以西南风占绝对优势,最大 风速 23 m/s。 2.2.4森林土壤 全县在地质构造、气候、植被、降水等综合作用下,发育着不同的土壤。主要有 三个土类:一是红壤占 94.5 %,有 2 个亚类,分布最广泛,其中红壤主要分布于海拔 18902600 m,黄红壤主要分布于 21002300 m;二是紫色土占 5.45 %,主要分布于 夕阳乡 1800 m 以下的河谷地带和化乐乡

25、 20002200 m 的半山区;三是石灰土占 0.05 %, 主要分布于 22002400 m。 成土母岩主要为砂质页岩、板岩、砾岩、紫色砂岩、玄武岩、白云岩、石灰岩等。 土层厚度多为 3040c m,含石砾量大,自然肥力中等。分布在阴坡、半阴坡、沟谷地 带的土壤,土层较厚,肥力较好。 2.2.5植被 xx 县境内原生植被保存不多,现有植被多为次生植被类型。据资料记载,全县植 10 物种类约 167 科,900 多种。 (1)常见植物种类 天然乔木:xx 松、华山松、桤木、油杉、其它阔叶树; 人工乔木:华山松、桉树、柏木; 灌木:地盘松、杜鹃、乌饭、小铁子、柃木、杨梅、山茶、珍珠花、川梨、火

26、 把果、野蔷薇、车桑子等; 草本:旱茅、野枯草、灰金茅、细柄草、鼠菊草、蕨类、香薷、蒿、紫茎泽兰 等。 (2)主要植被类型 常绿阔叶林:分布于海拔 2200 m 以下地区,主要组成树种有滇青冈、元江栲、 滇石砾、滇润楠、香果树、红枝木姜子、大白花杜鹃、碎米花杜鹃、滇玉兰等常绿树 种,同时混生少量落叶树种和常绿的松柏类树种;其下木层覆盖度较小,但草本植物 比较发达。 暖性针叶林:主要是 xx 松林。xx 松林在 2500 m 以下均有分布,主要有灌木 xx 松林、草类 xx 松林和落叶栎类 xx 松林。 温性针叶林:主要是华山松林。华山松林集中分布于海拔 2300 米以下地区, 常与 xx 松、

27、栎类组成混交林,也常以小片纯林零星分布。 灌丛和草丛:分布在海拔 2000 m 以上、土壤贫瘠地方,多为地盘松,个别地 方常绿栎类为伴生树种。 2.3社会经济概况 xx 县辖 9 个乡镇。据 2005 年年鉴统计,全县总人口 27.4163 万人(其中农业人 口 22.1929 万人) ,总户数 89982 户。人口密度为 224.5 人/km2。全县有 26 个民族,以 汉族、彝族、回族、哈尼族居多。全县国民生产总值 237287 万元,其中第一产业 67243 万元,第二产业 91335 万元,第三产业 78709 万元,地方财政收入 13384 万元, 11 农民人均收入为 3228 元

28、。烟草和磷矿工业是 xx 县的两大支柱产业。 县境内交通和通讯发达。昆玉高速公路和铁路从县境通过,213 国道纵贯全境; 至 2005 年末,全县通车里程共计 651 km ,公路密度达 0.53 km/km2。城乡电话交换机总 容量 4.3 路端,安装固定电话总数达 3.335 万部,移动通讯在县内已建成 12 个基站, 移动用户 3.5 万户,形成了完整的通信网络,已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话。 2.4林业建设现状 2.4.1 林业机构设置 xx 县林业局现有三科一室,即资源林政科、营林生产科、政策法规科和办公室, 另设森林公安分局、森林防火办公室、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天然林保护及退耕还

29、林办公室、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麻大山国有林场、吴岗箐中心苗圃、大草坪苗圃、 宝峰木材检查站、昆阳木材检查站、麻大山、菜子山、白龙山、关岭及昆阳森林防火 了望台等 15 个事业单位。 全县林业系统有在职职工 51人 ,按学历分:大学本科9 人,大专27人,中专11人, 高中及以下4 人;按技术职称分:工程师2 人,助理工程师9人,技术员及其他41人。 2.4.2 林业生产经营管理现状 1998 年以来,xx 县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多项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大 力开展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护力度,使有林地面积增加、林 分质量较以往有所提高。据统计, “十五”期间,全县共完成

30、人工造林 14295.9 hm2, 其中天保工程造林 5768.7 hm2,退耕还林 266.7 hm2,一般造林 8260.5 hm2。 天保工程实施 7 年,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有效管护了 6 万公顷天然 林,森林的结构、质量明显提高。 由于加强了科技推广及造林规划设计,实施科技兴林,xx 县的林业已向规模化、 集约化方向发展。但尽管如此,其集约化程度、管理水平与当前林业发展的要求还存 在一定的差距。 12 2.4.3 林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林业在 xx 县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更是一项公益事业,它不仅是国民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 xx 县生态建设的主体。xx

31、 县地处 xx 省中部,具有优越的 水热条件,适合多种经济树种及用材树种生长,发展林产业得天独厚;同时,xx 县作 为 xx 市的后花园,水系汇入滇池的流域面积达 71509 hm2,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是生 态保护的重点区域。 13 第三章第三章森林森林资资源源现现状状 3.1 各类土地面积及森林覆盖率 3.1.1 森林覆盖率 全县森林覆盖率 48.43 %(其中:有林地覆盖率 48.41 %,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覆 盖率 0.02 %) ,林木绿化率 58.43 %(其中:有林地绿化率 48.41 %,灌木林绿化率 9.32 %, 四旁树绿化率 0.70 %) 。各统计单位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

32、率详见表 31。 表 31 各统计单位森林覆盖率一览表 单位:hm2、% 统计单位土地总面积林地面积非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 xx 县125146.079512.045634.048.4358.43 二街乡15953.011821.94131.155.5461.67 昆阳镇11686.04694.36991.728.1736.22 新街乡3259.0114.03145.02.956.53 晋城镇21694.011792.09902.043.1447.54 上蒜乡11547.05246.36300.732.5439.95 宝峰镇15570.011329.54240.559.7665.83

33、六街乡11164.07254.43909.656.6862.05 双河乡15742.012363.23378.858.0077.38 夕阳乡16339.012925.93413.152.6777.35 麻大山林场1459.01387.072.091.2793.84 海口林场733.0583.5149.573.7574.17 3.1.2 各类土地面积 (1)土地总面积 xx 县土地总面积为 125146 hm2。其中:林地面积79512.0 hm2(含农地森林 1616.7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63.54 %;非林地面积 45634.0 hm2,占全县土地总 面积的 36.46 %。 (

34、2)林地各类型土地面积 在全县林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 60581.9 hm2,占林地面积的 76.19 %;疏林地面 积 610.8 hm2,占 0.77%;灌木林地面积 11660.8 hm2,占 14.67%;未成林造林地面积 14 1735.3 hm2,占 2.18%;苗圃地面积 75.4 hm2,占 0.10%;无立木林地面积 767.2 hm2, 占 0.96 %;宜林地面积 4080.6 hm2,占 5.13 %。 全县林地各地类面积详见表 32 和林地面积分类型构成见图 3-1。 表 32 各类土地面积比例 单位:hm2 地类面积比例(%) 土地总面积125146100.00 林

35、地合计79512.063.54 有林地计60581.948.41 小计60559.748.39 纯林49144.139.27 混交林9248.37.39 乔木林地 乔木经济林2167.31.73 有林地 竹林22.20.02 疏林地610.80.49 小计11660.89.32 计24.20.02 国家特别规定 灌木林 其中:灌木经济林24.20.02 灌木林地 其它灌木林11636.69.30 小计1735.31.39 人工造林未成林地1692.11.35 未成林造林地 封育未成林地43.20.03 苗圃地75.40.06 小计767.20.61 采伐迹地0.60.00 火烧迹地3670.2

36、9 无立木林地 其它无立木林地399.60.32 小计4080.63.26 宜林荒山荒地4080.63.26 宜林沙荒地 宜林地 其它宜林地 林地 辅助生产林地 非林地45634.036.46 森林覆盖率(%) 48.43 林木绿化率(%)58.52 15 图 3-1 林地面积分类型构成图 (3)林地的权属构成 按林地使用权分:国有面积 2110.8 hm2,占林地面积的 2.65 %;集体面积 60234.2 hm2,占 75.76 %;个人面积 17167.0 hm2,占 21.59 %。 3.1.3 分类区划情况 全县区划生态公益林(地)45339.8 hm2,占林地面积的 57.02

37、%;商品林 34172.2 hm2,占林地面积的 42.98 %,详见图 3-2。 生态公益林 57.02% 商品林42.98% 图 3-2 生态公益林、商品林面积构成图 76.19% 0.77% 14.67% 2.18%0.10%0.96% 5.13%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圃 圃 圃 圃 圃 圃 圃 圃 圃 圃 圃 圃 圃 圃 圃 圃 圃 圃 圃 圃 圃 圃 圃 圃 圃 圃 圃 16 (1)按事权等级分 国家公益林 2091.9 hm2,地方公益林 43247.9 hm2,分别占生态公益林

38、面积的 4.61 %、95.39 %。 (2)按保护等级分 特殊保护公益林 2091.9 hm2,占生态公益林面积 4.61%;重点保护公益林 1987.1 hm2,占生态公益林面积 4.38%;一般保护公益林 41260.8 hm2,占生态公益林面积 91.01%。 3.2 活立木蓄积 3.2.1 活立木蓄积按类型分 全县活立木蓄积 2430070 m3。其中:森林蓄积 2328820 m3,占全县活立木蓄积的 95.83 %;疏林蓄积 6190 m3,占 0.25 %;散生木蓄积 15220 m3,占 0.63 %;四旁树蓄 积 79840 m3,占 3.29 %。见图 3-3。 图 3-

39、3 活立木蓄积构成图 3.2.2 活立木蓄积按统计单位分 活立木总蓄积较多的统计单位是夕阳乡、晋城镇、双河乡;中等的是六街乡、宝 峰镇、昆阳镇;较少的是上蒜乡、二街乡;最少的是新街乡。 95.83% 0.25% 0.63% 3.29%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100.00% 森林蓄积疏林蓄积散生木蓄积四旁树蓄积 17 各统计单位蓄积情况详见表 33。 18 表 33 各统计单位活立木蓄积一览表 单位:m3、% 合计 统计单位 总蓄积量比例排名 森林 蓄积 疏林 蓄积 散生木 蓄积

40、四旁树 蓄积 xx 县2430070100.00 232882061901522079840 二街乡1034204.26 79659072048201290 昆阳镇1321305.44 611078021065020490 新街乡150100.62 116870 1108030 晋城镇44276018.22 2408050139063032690 上蒜乡780103.21 9681803406308860 宝峰镇2145908.83 5207130173027203010 六街乡28744011.83 42856801160 600 双河乡36703015.10 336463049073011

41、80 夕阳乡67712027.86 166880015046203550 麻大山林场752703.10 874860310100 海口林场372901.53 103725040 3.2.3 活立木蓄积按林木使用权分 国有活立木蓄积量 118200 m3,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 4.86 %;集体 2003250 m3, 占 82.44 %;个人 308620 m3,占 12.70 %。 3.2.4 活立木蓄积按起源分 天然蓄积量 1449060 m3,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 59.63 %;人工 869640 m3,占 35.79 %;飞播(包括人工撒播和人工模拟飞播)111370 m3,占 4.58

42、 %。 3.3 各类森林面积、蓄积 全县森林面积 60606.1 hm2,森林蓄积 2328820 m3。在森林面积中,有林地面积 60581.9 hm2(乔木林 60559.7 hm2,竹林 22.2 hm2) ,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面积 24.2 hm2。 3.3.1 有林地面积、蓄积 全县有林地面积 60581.9 hm2,有林地蓄积 2328820 m3。 (1)天然林面积、蓄积 全县天然起源的有林地面积为 32799.1 hm2,占全县有林地面积的 54.14 %,蓄积 19 为 1417930 m3,占全县有林地蓄积的 60.89 %。 按地类划分:纯林面积 49144.1 hm2

43、,蓄积 1790250 m3;混交林面积 9248.3 hm2, 蓄积 524790 m3;竹林面积 4.6 hm2。 (2)人工林面积、蓄积 全县人工起源的有林地面积为 19888.4 hm2,占全县有林地面积的 32.83 %,蓄积 为 800920 m3,占全县有林地蓄积的 34.39 %。 按地类划分:纯林面积 14272.1 hm2,蓄积 589400 m3;混交林面积 3431.4 hm2, 蓄积 197740 m3;乔木经济林面积 2167.3 hm2,蓄积 13780 m3;竹林面积 17.6 hm2。 (3)飞播林面积、蓄积 全县飞播起源的有林地面积为 7894.4 hm2,

44、占全县有林地面积的 13.03 %,蓄积为 109970 m3,占全县有林地蓄积的 4.72 %。 按地类划分:纯林面积 7316.7 hm2,蓄积 87620 m3;混交林面积 577.7 hm2,蓄积 22350 m3。 3.3.2 乔木林面积、蓄积 全县乔木林(不含乔木经济林,下同)面积 58392.4 hm2,蓄积 2315040 m3。 (1)按类型分 纯林面积 49144.1 hm2,蓄积 1790250 m3,分别占乔木林面积、蓄积的 84.16 %、77.33%;混交林面积 9248.3 hm2,蓄积 524790 m3,分别占乔木林面积、蓄积 15.84 %、22.67 %。

45、 (2)按起源分 天然林面积 32794.5 hm2,蓄积 1417930 m3,分别占乔木林面积和蓄积的 56.16 % 和 61.25 %;人工林面积 17703.5 hm2,蓄积 787140 m3,分别占 30.32 %和 34.00 %;飞 播林面积 7894.4 hm2,蓄积 109970 m3,分别占 13.52 %和 4.75 %。 乔木林面积蓄积按起源统计详见表 34。 20 表 34 乔木林面积、蓄积按起源统计表 单位:hm2、m3、% 起源面积比例(%)蓄积比例(%)平均每公顷蓄积 合计58392.4100.00 2315040100.00 39.65 天然32794.5

46、56.16 141793061.25 43.24 人工17703.530.32 78714034.00 44.46 飞播7894.413.52 1099704.75 13.93 (3)按龄组分 幼龄林面积19364.0 hm2,蓄积213810 m3,分别占乔木林面积、蓄积的 33.16 %、9.24 %; 中龄林面积19541.3 hm2,蓄积651140 m3,分别占乔木林面积、蓄积的 33.47 %、28.13 %;近 熟林面积10638.6 hm2,蓄积716150 m3,分别占乔木林面积、蓄积的 18.22 %、30.93 %;成熟 林面积7485.8 hm2,蓄积612570 m3

47、,分别占乔木林面积、蓄积的 12.82 %、26.46 %;过熟林面 积1362.7 hm2,蓄积121370 m3,分别占乔木林面积、蓄积的 2.33%、5.24%。详见表35、图 34。 表 35 乔木林面积、蓄积按龄组统计表 单位:hm2、m3、% 龄组面积比例(%)蓄积比例(%)平均每公顷蓄积 合计58392.4 100.00 2315040100.00 39.65 幼龄林19364.0 33.16 2138109.24 11.04 中龄林19541.3 33.47 65114028.13 33.32 近熟林10638.6 18.22 71615030.93 67.32 成熟林7485

48、.8 12.82 61257026.46 81.83 过熟林1362.7 2.33 1213705.24 89.07 33.16% 9.24% 33.47% 28.13% 18.22% 30.93% 12.82% 26.46% 2.33% 5.24%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 面积 蓄积 21 图 3-4 乔木林按龄组面积蓄积构成图 (4)按优势树种分 全县乔木林中,面积、蓄积最大的树种分别为:xx 松面积37327.8 hm2,蓄积 1143690 m3,分别占乔木林面积、蓄积的 63.93 %、49.40 %;华山松

49、面积8325.9 hm2,蓄积 596370 m3,分别占乔木林面积、蓄积的14.26 %、25.76 %;桤木面积5438.7 hm2,蓄积 344360 m3,分别占乔木林面积、蓄积的9.31 %、14.87 %;栎类面积2771.7 hm2,蓄积 112790 m3,分别占乔木林面积、蓄积的4.75 %、4.87 %。 以上 4 个树种面积蓄积分别占乔木林面积和蓄积 92.25 %和 94.90 %。乔木林面积 蓄积按优势树种统计详见表 36。 表 36 乔木林面积、蓄积按优势树种统计表 单位:hm2、m3、% 树 种面 积比例(%)蓄 积比例(%)每公顷蓄积 合计58392.4100.

50、00 2315040100.00 39.65 xx 松37327.863.93 114369049.40 30.64 油杉845.61.45 375201.62 44.37 华山松8325.914.26 59637025.76 71.63 杉木48.60.08 33100.14 68.11 柏木374.10.64 145400.63 38.87 桤木5438.79.31 34436014.87 63.32 桉树1156.71.98 532202.30 46.01 杨树 20.90.04 11500.05 55.02 柳树11.20.02 栎类 2771.74.75 1127904.87 40.

51、69 软阔 1928.03.30 75600.33 3.92 硬阔79.30.13 3700.02 4.67 其它阔63.90.11 1600.01 2.50 3.4各林种面积、蓄积 全县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面积 72853.5 hm2,蓄积 2335010 m3。按林种划 分:防护林 41760.5 hm2,蓄积 1177720 m3,分别占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面积、 蓄积之和的 57.32 %和 50.44 %(下同);特种用途林 514.9 hm2,蓄积 38670 m3,分别 22 占 0.70%和 1.65 %;用材林 25132.4 hm2,蓄积 1101100 m3,分别

52、占 34.50 %和 47.16 %;薪炭林 3254.2 hm2,蓄积 3740 m3,分别占 4.47 %和 0.16 %;经济林 2191.5 hm2, 蓄积 13780 m3,分别占 3.01 %和 0.59 %。详见表 3-7、图 3-5。 表 3-7 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按林种统计一览表 单位:hm2、m3 合计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 林种 面积蓄积面积蓄积面积蓄积面积 全县72853.5233501060581.92328820610.8619011660.8 防护林41760.5117772032916.11175010248.027108596.4 特用林514.93867

53、0464.33837013.730036.9 用材林25132.4110110024783.31097920349.13180 薪炭林3254.23740250.93740 3003.3 经济林2191.5137802167.31378024.2 图 3-5 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按林种面积构成图 3.5 用材林资源 全县用材林面积 25132.4 hm2,蓄积量 1101100 m3。其中:乔木林面积 24779.5 hm2,蓄积量 1097920 m3;竹林面积 3.8 hm2,株数 63110 株;疏林面积 349.1 hm2,蓄 积量 3180 m3。 3.5.1 用材林按单位分 用

54、材林资源较多的乡镇是双河乡、夕阳乡、晋城镇和六街乡,详见表 3-8。 57.32% 50.44% 0.70%1.65% 34.50% 47.16% 4.47% 0.16% 3.01% 0.59%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防护林特用林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 面积 蓄积 23 表 38 用材林资源按单位统计表 单位:hm2、m3、% 统计单位面积比例蓄积比例 xx 县25132.4100.00 1101100100.00 二街乡3912.515.57 404803.68 昆阳镇1472.55.86 625605.68 新街乡8.6

55、0.03 16400.15 晋城镇3449.213.72 15473014.05 上蒜乡1948.77.75 481304.37 宝峰镇2826.111.25 708806.44 六街乡2786.311.09 14554013.22 双河乡4324.117.21 23215021.08 夕阳乡3542.214.09 29255026.57 麻大山林场321.61.28 151901.38 海口林场540.62.15 372503.38 3.5.2 用材林按林地使用权分 国有面积 930.1 hm2,蓄积 56080 m3,分别占用材林(下同)面积和蓄积的 3.70 % 和 5.09 %;集体面

56、积 18965.8 hm2,蓄积 914490 m3,分别占面积和蓄积的 75.46 %和 83.05 %;个人面积 5236.5 hm2,蓄积 130530 m3,分别占面积和蓄积的 20.84 %和 11.86 %。 3.5.3 用材林按起源分 天然林面积 11452.6 hm2,蓄积 502270 m3,分别占用材林面积、蓄积的 45.57 %和 45.62 %;人工林面积 10684.7 hm2,蓄积 554460 m3,分别占 42.51 %和 50.35 %;飞播 林面积 2995.1 hm2,蓄积 44370 m3,分别占 11.92 %和 4.03 %。 3.5.4 用材林乔木

57、林按龄组分 幼龄林面积 6169.9 hm2,蓄积 55340 m3,分别占面积和蓄积的 24.90 %和 5.04 %; 中龄林面积 8209.1 hm2,蓄积 269480 m3,分别占面积和蓄积的 33.13 %和 24.54 %;近 熟林面积 5379.2 hm2,蓄积 348690 m3,分别占面积和蓄积的 21.71 %和 31.76 %;成熟 林面积 4517.2 hm2,蓄积 375540 m3,分别占面积和蓄积的 18.23 %和 34.21 %;过熟林 24 面积 504.1 hm2,蓄积 48870 m3,分别占面积和蓄积的 2.03 %和 4.45 %。 3.5.5 用

58、材林近成过熟林资源 全县用材林近成过熟林面积 10400.5 hm2,蓄积 773100 m3。 (1)用材林近成过熟林按统计单位分 用材林近成过熟林分布较多的乡镇是:夕阳乡、双河乡、六街乡、晋城镇等 4 个 乡镇。详见表 39。 表 39 用材林近成过熟林按统计单位统计表 单位: hm2、m3、% 统计单位面积比例蓄积比例 xx 县10400.5100.00 773100100.00 二街乡702.36.75 249303.22 昆阳镇785.27.55 505806.54 新街乡7.70.08 15400.20 晋城镇1651.715.88 12493016.16 上蒜乡526.05.06

59、 328204.25 宝峰镇703.36.76 302803.92 六街乡1820.517.50 12990016.80 双河乡2279.521.92 16673021.57 夕阳乡1722.716.56 19108024.72 麻大山林场11.80.11 10300.13 海口林场189.81.83 192802.49 (2)用材林近成过熟林按起源分 天然林面积 3514.8 hm2,蓄积 291020 m3,分别占面积和蓄积的 33.79 %和 37.64 %;人工林面积 6720.3 hm2,蓄积 469220 m3,分别占面积和蓄积的 64.62 %和 60.69 %;飞播林面积 16

60、5.4 hm2,蓄积 12860 m3,分别占面积和蓄积的 1.59 %和 1.67 %。 (3)用材林近成过熟林按可及度分 即可及面积 8164.3 hm2,蓄积 582380 m3,分别占用材林近成过熟林面积和蓄积的 78.50 %和 75.33 %;将可及面积 2026.4 hm2,蓄积 175380 m3,分别占 19.48 %和 22.69 %; 不可及面积 209.8 hm2,蓄积 15340 m3,分别占 2.02 %和 1.98 %。 25 (4)用材林近成过熟林按出材率等级分 出材率等级为级的蓄积 210190 m3,占用材林近成过熟林蓄积的 27.19 %;出材 率等级为级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