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色版到多色饾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板画套色印刷方法 从单色版到多色饾版

从单色版到多色饾版

2024-05-12 03: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从单色版到多色饾版 ChenQi工作室 .w.p.w . 2021/11/20

编者按:

饾版、拱花套印技术经过漫长 的技术积累和演化,终于在 17世 纪上半叶完成了质的飞跃而形成了 一整套完善的印刷工艺,产生了两 部伟大的版画画册,在我国版画史 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世界印刷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纪元。饾版、拱花套印技术由徽州兴起,然后再传至南京、湖州、苏州、杭州等地。17世纪20到50年代,此法在南京盛极一时,以后在苏州又结合西洋画风,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和普及。18世纪中期,日本画工奥村政信尝试的“红绘”,34以及后来画工铃木和刻工金六完成的“浮世绘”35都吸收了套版印刷的手法。如果说,中国印刷术的发明是对世界印刷史的第一次贡献,那么这种套版印刷法便是中国对世界印刷史的第二次大贡献......

封面图:《 西 厢 记》, 苏 州 桃花坞木版年画,1736—1795 年,98.9cm×43.7cm

 

彩色套版印刷术是在单色雕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版多色印刷工艺,是印刷技术工人在漫长的印刷实践中通过无数次试验和新材料使用而逐渐开发成型的印刷技术系统。其间经历了“手工着色”“刷捺套印”“一版多色套印”“分版分色套印”到“饾版、拱花套印”五个主要阶段,这五个发展阶段清晰地勾勒出雕版印刷技术由单色到多色、由单版到多版的技术沿革轨迹。

 

(1)手工着色

手工着色其实就是先印主版,后以手工涂色而获得彩色版画的方法。具体方法为先用墨印人物或形象于纸上,然后根据画面形象分布,以手工填色的方式涂上颜色。目前已知最早的木刻版画《敦煌隋木刻加彩佛像》和辽代《炽盛光佛降九曜星官房宿相》皆为此种技法的代表。这两件作品都是在墨印后又填染颜色完成的,填色后的画面效果比单色更为丰富,气氛更为热烈。手工着色方法由于省时、省力、灵活便利,一直作为印制彩色木版画的辅助手段在运用,直到今天,许多民间木版年画的制作仍在大量运用。

 

(2)刷捺套印

刷捺套印是根据事先设计好的画稿要求,用刷印和捺印两种方法分别进行套印。因为刷印的版面面积较大,而捺印的图形多为印章类小版,所以印刷流程一般刷印在先而捺印在后。这种印刷技术方式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期,主要用来印刷纸币仿伪。如宋徽宗崇宁六年发行的“钱引”,用六块雕版印刷,盖有红、黑、蓝三色印章。彭威信先生在《中国货币史》中介绍钱引的印刷时说:“每张钱引用六颗印来印刷,分三种颜色,这是多色印刷技术的开始。第一颗印是敕字,第二是大料例,第三是年限,第四是背印,这四种印都是用黑色。第五是青面,用蓝色。第六是红团,用红色。六颗印都以花纹……”

 

(3)一版多色

一版多色套印就是在同一块印版上,根据不同的形象部位刷涂不同的颜色进行印刷的技术。在单版印制过程中,既可一次完成,也可分别刷印不同颜色完成。这种套印技术最早用于书籍印刷中的注释批语,即在书籍正文中杂以他色,以区分正文和注释批语。最早实物为1340年刊印于中兴路资福寺的朱墨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该书注文以黑墨印刷,而题目、正文以及插图则以朱色印制。明万历年间的《程氏墨苑》中《巨川舟楫》等彩色版画就是用此法印刷,郑振铎先生说:“正像明代所流行的在黑白的木刻画上涂染上金碧辉煌的颜色一样,《墨苑》的编者程大约,也在他所刻的木版上按照应该渲染的色彩,如树干要用棕色,树叶要用绿色等,涂刷上各种颜色,然后加以印刷。”

 

《程氏墨苑》,明万历 程氏滋兰堂套色本 ,1573—1620 年,丁云鹏绘,黄磷等刻

 

刊印于明万历年间的《花史》也是用这种印刷技术印制的。潘吉星先生考证后认为:“现存年代较早的明代色印版画,是北京图书馆馆藏《花史》,原本春夏秋冬四集,所印四季之花皆为写意画,现只存秋冬两集,实际上是一画册。每幅画面上的花和叶皆着不同颜色,从各色交接处可发现颜色相混现象,因而断定是在同一印版的不同部位刷以不同的颜色,再印于纸上。”

 

(4)分版分色

分版分色套印是真正意义上的彩色套印技术,它先根据画面的形象结构和色彩分布进行分版,一般每种颜色需要雕刻一块印版,印刷时根据事先设定好的先后次序,逐色套印完成。这种彩色套印技术在印刷时程序较为复杂,且对版要准确,需要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印工操作。分版分色套印技术是从朱、墨双色印刷技术演化而来的,而朱、墨双色印刷最早用于名家批注本书籍印刷。

 

古代早期书籍刊印多以单一墨色印制,明代出版家和印刷工在使刻版印刷技术达到纯熟程度的同时,还致力于改变单一墨色印刷的探索。比如,在明刊本中就有以蓝靛染 料印成的书,较早版本有成化十四年(1478)印的《令棋经》和弘治十一年(1498) 印的《俺老怀幼》,到嘉靖、万历年间蓝印本更多。但是蓝印本读起来并不悦目,改换 朱色印的书也同样如此,因此这两种颜色的印本没有发展下去,后来逐渐变成印样,供 笔墨校样用。

 

但如果将朱墨双色同时套印在一部书里,视觉效果会好很多。这种印法最适合名家 批点本,可使正文与批点以不同的颜色区别开来,方便阅读。“朱墨套印及三色印刷技 术在宋元时即已有之,用于印刷纸钞及佛经,但这种技术直到明代后期万历年间才再度 兴起并进一步发展。明代版本学目录学家胡应麟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在其《少室山 方笔丛》卷一百一十四《经籍会通四》中写道:凡印,有朱者,有墨者,有靛者;有双 印者,有单印者。双印与朱,必责重用之。”

 

《维摩诘经》

 

此后多色批注印本又演变成朱、墨、黄、紫和墨绿色的三色、四色,印刷技术逐 步完善,并形成完整的多色套印技术系统。朱、墨双色印本是双版、双色分印的,由双 版、双色分印到多版多色套印是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最早的多版多色套印版画是明万 历年间由安徽徽州黄敬、黄应瑞和歙县程涓等人合作刊印的《闺范》。

 

(5)饾版与拱花

饾版套印是在明万历年间,由安徽徽派刻、印工们研制,并于天启、崇祯年间 (1621—1644)成熟起来的多版多色套印技术,这种技术方法可以逼真地复现中国水 墨画。现存最早用饾版套印的木版水印是吴发祥刊印于1626年的《萝轩变古笺谱》,而 影响最大、印制最为精美的是胡正言刊行于1627年的《十竹斋画谱》和后来的《十竹斋笺谱》。

 

饾版套印其实就是分版分色套印技术的纵深发展,只是比一般的分版分色套印技术要复杂得多,这种复杂性体现在印版分解得更为细致,数量更多,套版印刷次数也更多。先根据画稿水墨的浓淡、干枯度和色彩的倾向进行分版设计,按不同的色调分别勾画在纸上,再将分好的色稿分别转移至木板刻制。印刷时由浅至深套印到最后。一幅图画往往要分解为许多块印版,分先后轻重印刷六七十次。一朵花或一片叶子,都要分出颜色深浅,阴阳侧背,还要掌握水印干湿、浓淡、轻重的变化。每块印版,都必须与前一块印版精密吻合。由于一种色调需要一块印版,因此一件作品通常要刻制几块甚至几十块印版,印版大小形状不一,犹如饾饤,故称之为饾版。

 

《西厢记》,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1736—1795 年, 98.9cm×43.7cm

 

拱花是早期不着色的刻版印刷法,在印版雕出表现各种纹样和花饰的凹线,印刷时不着色,将宣纸压印在版上,因纸略湿,使之凸起,而产生立体感,类似现代凹凸版印刷。这种方法多用于印刷行云、流水、博古的纹样、禽鸟的羽毛等。拱花技术发展到了明代更为精致成熟,不仅应用于砑花纸制作,更主要的是和饾版彩色印刷技术结合了起来,将饾版彩印绚丽的色彩和自身凹凸立体的线条完美地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精致、典雅、妍丽的画面效果,《十竹斋笺谱》正是此种技术应用的典范,且其画、刻、印技术要求之高、难度之大,使得后世之人难以超越。

 

李克恭在《十竹斋笺谱序》中对笺纸的文化意义以及饾版、拱花技术做了十分精辟的论述,他首先介绍了笺纸的发展变化历程以及胡正言刊行此谱“汇古今之名迹,集艺苑之大成”的目的;接着指出胡正言使笺纸推陈出新所借用的手段是天启年以来兴起的饾版、拱花套印技术;并第一次给出了这两种印刷技术的行业术语名称,“盖拱花、饾版之兴,五色缤纷,非不烂然夺目”。同时又进一步指明运用饾版技术时要熟练掌握的三个关键工序或必须克服的三个技术难点:第一,画稿选材要高雅,能反映时代的精神和风尚,易为读者接受和喜爱,刊印的版画作品要忠实于原稿的笔意和意境,不但形似,还要神似,原画稿设色各种颜色的深浅、浓淡都应该再现出来;第二,对原画稿要从艺术和技术两个方面加以剖析, 进行正确的分版、分色处理,勾绘 出各个色调印版所要印出的部分, 版刻时,刻工要认真镌刻,下刀要准而不失原稿神韵,做到“刀头具 眼,指接通灵”;第三,印刷工人 应按画稿原貌准确配置色料,精心施印不能有丝毫失误,各色版叠印 完成后要和原画稿一致并能将原画 稿的神韵表现出来。只有画、刻、 印此三者通力配合,均达到绝妙的程度,刊印出来的画才能进入“三 绝”的境界。中国版画史家郑振铎 曾说过:“余收集版画书二十年,于梦寐中所不能忘者,惟彩色本程君房《墨砚》,胡日从《十竹斋笺 谱》及初印本《十竹斋画谱》等三伟著耳。”

 

饾版、拱花套印技术经过漫长 的技术积累和演化,终于在17世 纪上半叶完成了质的飞跃而形成了 一整套完善的印刷工艺,产生了两 部伟大的版画画册,在我国版画史 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世界印刷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纪元。饾版、拱花套印技术由徽州兴起,然后再传至南京、湖州、苏州、杭州等地。17世纪20到50年代,此法在南京盛极一时,以后在苏州又结合西洋画风,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和普及。18世纪中期,日本画工奥村政信尝试的“红绘”,以及后来画工铃木和刻工金六完成的“浮世绘”都吸收了套版印刷的手法。如果说,中国印刷术的发明是对世界印刷史的第一次贡献,那么这种套版印刷法便是中国对世界印刷史的第二次大贡献。

 

关于作者 本文系 w.p.w 内容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