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松下s5hdmi输出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

2023-09-02 09: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11年年末,松下发布了其M4/3系统的最新旗舰机型松下 DMC-GX1,这款外形与GF1相似的机型在经历了2年多后研制后在功能上、操控上、画质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松下此次打出的"0.09秒极速对焦“的旗帜,让极速对焦在理论上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那么究竟这款最新的松下旗舰机型在各个方面有什么样的表现呢?下面的评测文章为您解答一切。

 

  此次送测搭配的镜头是松下 LUMIX G X VARIO PZ 14-42/3.5-5.6 ASPH.POWER O.I.S.,这只小巧的镜头与GX1的搭配很是和谐。我们一起来看。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松下 DMC-GX1

 

产品详细规格(点击图片放大)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外形篇:彰显专业气质

  说到GX1的外形,小编不由得联想到了松下2009年发布的GF1,两款相机的外形相似度惊人,只不过GX1加了一个手感不错的手柄。来看下对比图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相似的外观不代表性能也接近,在随后的几天试用里,小编对GX1的画质表现还是比较满意,这个我们稍后再看,拿到真机以后,小编拍摄了大量的细节照片。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正面来看,GX1的黑色专业外形显得很酷,此次推出的还有银色版本,但是不像GF2和GF3有多彩版本,可见松下GX1走的是专业路线,14-42的电动变焦镜头大小与机器本身比例协调,完全符合“口袋相机”的称谓,再加上0.09秒的急速对焦速度的配合,相信这款相机成为街拍的利器应该问题不大。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既然是旗舰机型,我们追求的是极端的画质,因此体积并不是最重要的,GX1的厚度不能说轻薄,但是也不算太大,这颗电动变焦镜头也很给力,与机身搭配和谐。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整体外观感觉不错,机身手柄感觉良好,防滑性能一流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可以看到这只镜头的小巧,基本和机身一个厚度,太薄的机身握持感也不会太好,GX1的整体感觉小编认为还是正合适的。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机身背面来看,按键的设计风格一直延续松下Lumix的风格,以前使用过松下相机的人应该很容易上手,第一次接触的人也可以很快的找到想要调整的参数,每一个按键基本都对应的功能,当然了,GX1仍然使用了触摸屏的设计,还有一部分按键是靠触摸屏完成的,包括两个自定义按键。大拇指处延续了拨轮的设计,可以方便快捷的调整光圈大小。

  GX1配备了一块3.0英寸约46万像素触摸液晶屏,从这个参数上看,却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现在高端数码相机液晶屏已经普及到了92万像素甚至更高,希望下一代更新产品松下可以大幅度提高液晶屏的硬性指标,不过从使用的角度看,46万像素虽不极端精细,但是也完全满足日常拍摄及回放观看。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闪光灯弹起高度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松下GX1的内置闪光灯设计采用了折叠式,侧面看样子十分可爱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顶部按键一览:模式转盘,P/A/S/M/创意/SCN(场景模式)/C1/C2,银色快门按钮、红色视频按钮、IA智能自动按钮,以及开关拨杆。按键不多,每个对应单一功能,操作起来十分便捷。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背面的按键十分规整,常用的相机参数按钮都能找到,其中的Q.MENU快捷设置菜单里可以进行快速的调节各项设置。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mini HDMI C型和USB2.0接口

 

  GX1可以录制1920×1080(50i录制、传感器输出25帧/秒)的全高清视频。AVCHD视频可通过高度压缩之后进行保存。您可以将视频录制成更小的数据文件,同时可以拍摄更长的时间。另外,还可以拍摄出1280×720(50p录制、传感器输出25帧/秒)的全高清画质效果。随后会有视频拍摄文件可供参考。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GX1机身配备了拥有约1600万有效像素数的Live MOS传感器。而且配备了"低噪点像素信号探测电·"、"低噪点信号增幅电·"和"消除噪点电·",因而同时兼顾了低噪点的需求。和旧式传感器(GF2)相比,其噪点程度下降到了以往的1/3以下。具体表现您可以在稍后的噪点测试中看到效果。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精致的14-42电动变焦镜头,变焦速度可以进行调节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顶部的热靴可以外接闪光灯和电子取景器,但是电子取景器的价格不菲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镜头伸出示意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关于续航能力方面,松下GX1配备了一块1010毫安的锂离子电池,小编这几天试用下来,感觉电池并不算太给力,最好是再配一块备用电池,这样远行拍摄就不必担心电量问题了。

 

  菜单详解:设置丰富,操作方便

  介绍完外观,我们来看一下GX1的菜单画面,GX1的菜单设计风格依然延续的松下口袋数码相机的界面设计,但是与GF2略有不同,整个菜单的功能设置一目了然,取消了大面的触控拍摄模式选择,使用按键配合触摸的方式,但是在下面这个画面的时候不能用触摸设置,我们一点点看。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进入菜单画面,左边五栏从上至下分别是拍照设置、摄像设置、自定义按键设置、相机参数设置、回放设置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摄像模式选择,分为AVCHD和MP4两种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自定义按键设置,松下GX1提供了4个自定义按键(其中两个在屏幕触控中进入,物理按键2个)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回放设置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拍摄画面

 

  GX1充分继承了GF2与GF3的触摸屏对焦,点哪儿哪里对焦的便捷操控已经在这款相机上得到了很好的体验,并且对焦区域的准确性也很让人放心,至于对焦速度,我们后文有详细介绍。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GX1可以调出水平仪进行辅助拍摄,但是水平仪的反应较迟缓,不太流畅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大拇指握持处的横向拨轮可以用来调节光圈,相比GF2的拨杆,GX1的画面流畅度要高出不少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点击Q.MENU进入快速设置,小编觉得此功能键十分好用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AF/MF按键进入对焦模式选择画面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对焦点选择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连拍及定时拍摄设置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感光度选择

 

  GX1的感光度起始点是从ISO160开始的,在ISO100普及的年代了不知道松下的工程师是如何考虑的,这让追求最佳感光度的人群多多少少会有点心里遗憾吧,不过从样片上看,ISO160画面还是非常干净的。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按下iA键时会点亮一圈蓝色灯光,随即进入智能自动拍摄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触摸屏设置,右边按键从上至下为:触摸屏变焦,触摸屏对焦+屏幕快门,后面两个为自定义按键,补充一点,在使用触摸屏对焦+快门时,屏幕闪动过于快速,有时候并不能确定是否合焦,虽然这种拍摄方式更加方便,但是要注意回放观察是否合焦。

  GX1的整体菜单设计是比较合理的,相比GF2、GF3的菜单还是要严谨一点,多达4个多功能键可以让拍摄者快速准确的进行拍摄参数设置,这也是专业机型应该具备的重要设计。

 

 

  说完GX1的菜单,接下来该进行具体的测试环节,既然是旗舰机型,那ô理所应当的画质应该排在最重要的地位,测试噪点是常规项目,我们来看一下GX1的表现如何。拍摄使用F8光圈、RAW格式转JPG。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根据上图拍摄的情况来看,GX1在ISO 400以内噪点控制的比较理想,正常拍摄都比较干净细腻,ISO 800开始逐渐增多,但是不影响正常拍摄,ISO 1600出现比较明显的噪点,但是依然可以接受,细节轻微损失,ISO3200噪点开始明细侵入细节,最后,ISO6400和ISO12800基本不在可接受范Χ内。

  小编认为GX1的噪点控制还算不错,比GF2和GF3的噪点控制优势明显,可用ISO在1600以内,最好不要超过ISO 3200,得益于松下3DNR降噪技术,拍摄JPG格式可能噪点会有所优化,这样的成绩已经算还不错的了。当然,拍摄时除了考虑画质以外,还应考虑照片的清晰度,低照度的情况下还是应该果断使用三脚架,没有三脚架应果断提高感光度以保证画面清晰度。

 

  急速对焦,毫不含糊

  松下GX1的官方介绍中,大篇幅都在介绍0.09秒的急速对焦,那到底其对焦到底有多块,我们用视频来解答您的疑问

 

 

  当然,GX1的触摸屏还提供触控对焦+触控快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论是对焦速度和对焦精度都能做到很好,GX1完全可以做到拿出相机即刻对焦加拍摄。对焦的迅速准确与搭配的这颗14-42电动变焦镜头也有一定关系。

 

 

  白平衡测试:色彩还原准确

  数码相机的白平衡测试也是体现数码相机性能的重要环节。我们拍摄了三张图片,分别用自动白平衡、白炽灯、自定义白平衡来看这款相机的表现。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自动白平衡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白炽灯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自定义

 

  三张图一对比,发现GX1的自动白平衡还原到了一个很不错的色彩基准,与后面的自定义设置后的白平衡相差无几,基本上都很准确的还原了主板的颜色和娃娃身上的鲜艳红色,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不是特别复杂的光源下,大可放心的使用GX1的自动白平衡。如果你对色彩的还原要求极高,那么随身携带块灰板是最理想不过了。

 

  高清视频:体验精彩

  GX1相机可以录制1920×1080(50i录制、传感器输出25帧/秒)的全高清视频。当然,您可以选择使用MP4格式以便将拍摄好的视频放到电脑上进行播放和编辑或添加到邮件中、以及上传到互联网上等。小编简单拍摄了一段 1920×1080 的高清视频供网友参考。(因GX1拍摄的格式不能直接在优酷上传,因此小编将格式转换成MOV进行上传,画质受到损失,仅作参考之用,实际拍摄效果比优酷效果好)。

 

拍摄视频片段

 

  GX1顶部的一键视频按钮可以迅速开始录制视频,再次点击会终止,使用MP4格式时的最长可持续拍摄时间为29分59秒。单个的视频最大可拍成4GB的数据文件。另外,GX1已经支持UHS-I的高速SD卡(在支持UHS-I的机器上使用时,UHS-I可以保证在规定条件下以最低每秒10MB的速度稳定地传输数据。所以您可以放心的使用高规格的视频录制方式进行录影。

 

  接下来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样张的展示,小编拍摄了大量的样片供大家进行参考,所有样片原片均可下载(点击这里)。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拍摄模式:富有表现力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拍摄模式:高动态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拍摄模式:高动态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拍摄模式:黑白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拍摄模式:黑白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拍摄模式:落日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拍摄模式:玩具相机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拍摄模式:玩具相机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拍摄模式:玩具相机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拍摄模式:玩具相机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拍摄模式:微缩景观

 

记录瞬间的利器:详测松下DMC-GX1

拍摄模式:乡愁怀旧

 

  评测总结

  这一段时间使用GX1下来,说实话很顺手,虽然我们不能准确的数值测试出GX1的对焦到底有多快,但是的确它够快,完全可以做到抬手即拍的瞬间记录(如果快门够快的话),推荐使用14-42电动变焦镜头。GX1在对焦速度上的卓越追求是这款相机的制胜法宝。

  接下来要说的是触摸屏对焦,虽然GX1没有把目前最好的屏幕拿出来,仅仅还使用46万像素的屏幕,但是其触摸对焦的理念更加的深入人心,市面上同样有对焦触摸的相机,但是GX1绝对是做的最好的,希望下一代产品可以把屏幕的指标提升一个档次,这样的用户体验也许能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画质永远是旗舰数码相机的一个关键考核指标,从上面的测试来看,GX1并没有达到一个很理想的高度,常用感光度可用在ISO1600以下,并且最低感光度竟然还是ISO160起步,这也许也是一个可以改进的地方吧。不过从总体情况看来,GX1的表现已经不错。

  从操作体验上来说,GX1的整体操控便捷性值得表扬,整体风格沿用了松下一直的路线。多达4个自定义按钮可以很方便的更改拍摄参数。更有利于拍摄的速度提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