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行6)环游西湖~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景点★孤山景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杭州西湖风景图片大图 (杭州行6)环游西湖~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景点★孤山景区

(杭州行6)环游西湖~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景点★孤山景区

2024-06-12 21: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钱塘之胜在西湖,西湖之奇在孤山。”风景优美、文物荟萃的孤山位于西湖西北角,四面环水,一山独特。山虽不高,却是观赏西湖景色最佳之地。因处于西湖的里湖和外湖之间,故名孤山,又因多梅花,又称梅屿。孤山海拔38米,是西湖群山最低的山,也是湖中最大、唯一的天然岛屿。                                                            孤山,又称孤山半岛,是杭州西湖最大的岛屿,面积20公顷,主要景点有中山公园、西泠印社、文澜阁、放鹤亭、一眼泉水、现有胜景30处,走在山间小径颇有山林的感觉,也是孤山不孤的重要原因!无他,就是好多名人先贤在这里汇集,孤山公园并不孤独。         之所以叫“孤山”,这是有典故的,传说女娲补天时,补完天后,发现多了一块石头,就随手把它丢弃在西湖边。这块石头因为沾了女娲娘娘的灵气,于是成了现在的孤山。正是因为沾了灵气,那些皇帝也想沾沾灵气,于是被那些皇帝占有,而皇帝简称“孤”,所以被称为孤山。

💟光华复旦牌坊 公园四开朱漆大门正对着秀丽的西湖。抬眼展眸,湖上风光应接不暇,画船游移,笙歌悠扬,水鸟振翅。临湖处,有“光华复旦”牌坊,三门三楼四柱木结构,木柱底部为石结构。

牌坊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当时称“万福来朝”牌坊,先后更名为“复旦光华”、“光华复旦”。现匾“光华复旦”,集颜真卿字。在晚清民国旧影的世界里,光华复旦牌坊是近乎标志性的建筑,大多数关于西湖的老相册里,都有它的身影

中山公园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的中部,南临西湖,是清康熙、乾隆时期的行宫,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称中山公园。西湖行宫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雍正五年(1727)改为圣因寺,乾隆十六年(1751)在圣因寺西另建行宫。清末,圣因寺部分园地与西太乙宫庭院连接辟为御花园。

💟头宫门 公园的正门为原清行宫的头宫门。公园的入口悬有匾额“中山公园”,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长沙孟海题写。公园大门外有一对汉白玉石狮,雕刻精细,造型优美,系明代魏忠贤生祠之物,清时移至此,是杭州最古老的石狮之一。

沙孟海(1900~1992),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决明,浙江宁波鄞县人,二十世纪书坛泰斗。

大门两边有楹联:“山外皆山,峦岫绕成清净界;画中有画,笙歌谱就太平图。” 吴芝瑛撰,祝遂之书。吴芝瑛(1867~1933) ,字紫英,别号万柳夫人,桐城县高甸人,近现代著名女书法家。吴芝瑛女士任侠好义,好友秋瑾殉难,芝瑛冒死收尸义葬。祝遂之(1952~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现代著名书法家。

💟清行宫 跨进公园大门,中间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南北向木栈道,花木掩映,直指耸峙的青山。

栈道两侧是清行宫遗址。没了建筑,只剩台基、柱础、地砖、台阶、地垄等基础遗构。

清行宫的建筑和园林遗址遗迹较为丰富,包括院基墙基、头宫门、垂花门遗址、奏事殿遗址、楠木寝宫遗址、鹫香庭遗址、玉兰馆遗址、领要阁遗址。后苑现存“行宫八景”的部分园林建筑遗迹,包括戏台、贮月泉、领要阁、御碑亭、绿云径、四照亭等。

垂花门、奏事殿、楠木寝宫遗址 进入行宫的头宫门,首先来到的是月台及垂花门遗址。垂花门为清行宫主轴线上第二进院落的入口,它坐北朝南,三开间建筑,东西门侧接抄手连廊。垂花门现存遗迹有青石砌筑须弥座、汉白玉柱础,残存的方砖地坪、墙基、台阶等。

过月台及垂花门,就到了奏事殿遗址。奏事殿是皇帝会见朝臣的宫殿,是清行宫主轴线上第二进主体建筑。奏亊殿坐北朝南,五开间加围廊格局。奏亊殿现遗存清代汉白玉云龙纹柱础、台基等宫殿的基础以及阶沿石、地垄石、砖砌柱墩等遗构。

再往里走,是楠木寝宫遗址。楠木寝宫是皇帝生活起居的宫殿,是清行宫主轴线第三进主体建筑,五开间加周围廊格局。寝宫地坪用的是金砖,台基、阶沿均为青石。

清行宫遗址的台基、柱础均刻有精美的花饰。

会发现孤山的,“孤山”两字的“孤”字少一点,这是为何呢?原来是古代皇帝才能称“孤”,所以外面不能随意用“孤”字,因此把“孤”字的一点故意去掉了。

💟孤山石刻 清孤山行宫依孤山而建。遗址木栈桥的尽头是一处石壁,石壁正对着行宫大门,壁上刻有两个与人同高、笔力雄健的“孤山”丹书大字,相传是宋人的手迹。

孤山东连白堤,西接西岭桥。南临外湖,北濒里湖,为西湖群山中最低的山,海拔仅38米,它是西湖诸岛中唯一天然形成的湖岛,也是最大的岛屿,占地约300亩

💟鹫香庭、玉兰馆遗址 民国时期,在石壁上修筑了上孤山的台阶

沿着石壁两侧的台阶而上,则是一处宽阔的平台,这里是鹫香庭和玉兰馆遗址。鹫香庭和玉兰馆均为清乾隆帝御题“行宫八景”之一,它们彼此相邻,中间以门墙间隔,分为两小院。这里是朝寝向苑景的过度,鹫香庭是赏景所在,玉兰馆则是观剧空间。

鹫香庭是一处小敞厅,此处丛桂常青,花开时天香馥郁,子累累如瑶珠,旧志所称月中桂也,唯灵鹫山中有之,遂取“鹫岭天香”句意,御题曰“鹫香庭”。乾隆有御题诗《鹫香庭》云:“山水清晖蕴,挺生仙木芳。徒观叶蔚绿,因忆粟堆黄。雅契惟期月,敷荣却待凉。何当秋宇下,满意领天香。”现遗址展示部分包括鹫香庭台基、庭院、走廊及围墙遗址。

💟瞰碧楼遗址、万菊亭 平台的东侧树荫下有一座造型精致的亭子,称万菊亭。这里是乾隆皇帝御题的“行宫八景”之一“瞰碧楼”遗址。原瞰碧楼为二层卷棚楼阁,原来这里是俯瞰西湖的最佳处,乾隆皇帝题《瞰碧楼》诗云:“览景不嫌高,山楼瞰碧涛。雨晴皆合赏,俯仰更无劳。洗涤尘氛气,差排歌舞曹。悠然会心所,摛句亦因豪。”所谓“楼附全湖,晴波绮谷,摇荡几牗,有一碧万顷之概。”故得名瞰碧楼。                                  张又莱先生是一位退役海军中将,曾留学日本,爱菊成癖,退休以后,购置杭州上城区横紫城巷房屋,并以“万菊园”名其居所,又在湖墅购地为圃,种桃养菊,广收菊种,着力培养菊花。1928年秋季,张又莱先生在居所及附近的钱王祠举办了杭州市第一次菊展,展出品种达1100余种之多,盛况空前。1933年张又莱先生去世,其弟张衡先生将其所存菊种及照片、图片以及有关资料悉数捐赠给杭州市政府,从此菊花栽种开始普及杭州。市政府为纪念张氏兄弟之热心壮举及对杭州菊史的贡献,在孤山建“万菊亭”,并在亭旁树碑记载这段史实以志表彰。                      亭匾“万菊亭”为张伯驹题写。张伯驹(1892~1982),字家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爱国民主人士,文物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人、京剧艺术家。

💟范公亭为纪念范仲淹而建。或许是杭州市民把许多的掌声给了苏东坡和白居易,殊不知,《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也曾经做过杭州市的“市长”。范仲淹任职时间约一年半。在杭期间,他勤政爱民、治理灾荒、扶危济困、发展生产,得到了百姓的敬仰和爱戴。为纪念范仲淹,2005年在西湖的孤山建了范公亭。

亭上的隶书“范公亭”亭扁,为当今书法家张继先生题写。亭柱上有楹联:“慕子陵和靖之高节;贻百世千秋以美文。”吴亟卿先生撰,著名书法家姜东舒先生(1923—2008)书。

💟杭州敬一书院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由时任浙江巡抚的赵士麟亲手创建并担任主持。

赵士麟(1629~1699),字麟伯,号玉峰,云南省澄江市人。赵士麟幼时从师醒觉和尚。顺治十七年(1660)庚子科中举,康熙三年(1664)甲辰科考取进士。康熙七年调任河北省容城县县令,康熙二十三年(1684),赵迁升浙江巡抚。康熙二十五年,奉调江苏巡抚。

他天资聪明,读书过目不忘,经常手不释卷刻苦攻读,后来参加河阳县考,名列第一。他在任河北容城县令时,就试着办了一所“正学书院”。他有一个信念:“养民必先造士,造士必先明理”,老百姓有文化就会有见识,有见识才能构造和谐社会。因为平生最重一个“敬”字,他将书院取名为“敬一”,意谓“一念不敬,心便放逸;一刻不敬,体便松懈;一言不敬,言便招尤;一事不敬,事便取悔。”这般明朗正直的个性,近乎苛刻的道德自律。那个年代的读书人,是有使命感的,他们称自己为“士”,士可杀不可辱,士为知己者死,士不可不弘毅。大门入口上方镶嵌有石刻“敬一书院”,集魏碑字。

严格说来,敬一书院更像是百家讲坛的性质,每月集会两次,初一聚名士谈心性,十五请儒师授经道。赵士麟也会亲自为士子授课。身为康熙三年的进士,他的学养可不低,著名的《台湾善后疏》仅五百多字,字字珠玑。巡抚大人的演讲最有轰动效应,旁听者一直站到院子里。清风明月,道德文章,孤山从此又多了一道风雅的传说。

赵士麟在浙江任职时间不长,但敬一书院却为后人所敬仰。后人为纪念他为杭州教育所做贡献,在敬一书院设“赵公祠”。清道光年间,浙江布政史、赵士麟的云南同乡朱嶟登上孤山,命人在赵公祠的外墙上,刻下五个大字。如今我们上得孤山,还能在那片绿树掩映的白墙上面,看到那五个孤寂而温暖的大字:“孤山一片云”。“孤山一片云”的那个“片”字乍一看像“房”字。有人按现代读法从左往右读,“云房一山孤”,还蛮有诗意的。

数百年来,敬一书院作为杭州西湖景区一个重要的人文景观坐落在西湖孤山上,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立德育人等方面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鲁迅雕像 从逸云寄庐西侧小路进入后孤山路,经过瀛屿厅前的茵茵草地,有一座正面朝东凝视远方、神色严峻的坐姿雕像,谁都认识,那是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后改为豫亭,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曾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过教,经常带学生来孤山北坡采集植物标本。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逸云寄庐 在平湖秋月的北面,白堤与孤山的交接处,有一座环境幽雅,依山傍水的别墅,那就是逸云寄庐。逸云寄庐又名“明鉴楼”,为一座三层中西合璧式花园别墅。

逸云精舍建于1927年,原业主为唐宝泰,1941年 卖给上海大亨东云龙,1953年政府接管用作干部宿舍。20世纪30年代,著名学者、国立浙江大学校长蒋梦麟曾居于此,一时间,学者教授云集,几成“浙大会馆”。20世纪80年代,逸云寄庐改为浙江省老年大学校舍,现为浙江省老干部美术协会、浙江省钱江画院。匾额“明鉴楼”为艺术大师沙孟海所题。

逸云寄庐外观颇具特色,琉璃黄瓦重檐歇山顶,屋顶采用只有皇家御用的飞龙图腾,屋脊中央圆形明镜上立一黄色宝瓶葫芦,下书“芝兰之室”四字,两端各拥一张嘴飞龙,四角屋顶有朱色木刻龙首,正面墙壁也各有一对圆形黑色龙纹浮雕。

💟秋瑾墓 因烈士生前有“如果不幸牺牲、愿埋骨西泠”的遗虑,秋瑾墓几经迁徙后,于1981年9月自鸡笼山迁至西泠桥畔墓基高2米,上端汉白玉石雕秋瑾烈士像高2.7米,正面嵌孙中山先生当年挽悼烈士题字“巾帼英雄”墓为浙江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75-1907),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1904年参加光复会,奔波海内外,鼓动革命,组织军队。1907年牺牲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苍松、翠柏环绕着的秋瑾汉白玉雕立像,高2.7米,头梳髻,上穿大襟唐装,下着百褶长裙,左手叉腰,右手按剑,眼望前方,炯炯有神,神态沉静刚毅。花岗石基座上镌有孙中山题“巾帼英雄”四字。

秋瑾1875年出生于绍兴一个官宦之家,她从小熟读诗书,但是性格却不同于一般女孩,简直可以说就是一个顽童。年龄渐长,性格更加飞扬,全无半点女性的矜持。她还习得一身武艺,梦想做一个游侠。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她被父母许配给秋家的王家之子王廷钧,王家当然也是官宦之家,这对于一心追求女权和自由的秋瑾来说,显然等于把她送进了囚笼。 在娘家,秋瑾作为姑娘,多少还能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但在一个封建世家的王家,做了媳妇的秋瑾只能遵循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去生活。

1897年,秋瑾生下了儿子王沅德,四年后又生下了女儿王灿芝。但是一双儿女的降世并不能拴住秋瑾那一颗不羁的心。 秋瑾自幼就有一副侠肝义胆,她如何能跟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少爷共同白头?1904年,为了寻求国家民族的出路,也为了寻求个人的出路,秋瑾东渡重洋前去日本留学。从此开始了秋瑾作为鉴湖女侠的壮阔人生。

在日本,秋瑾一边读书,一边参加留日学生的集会,在集会的时候,她是一个非常积极活跃的分子,经常登台演讲,大谈女权和革命的道理。她结交了包括陈天华、黄兴、宋教仁在内的许多革命先驱。她先是参加了光复会,后又加入同盟会,并很快成为同盟会中的重要成员。

1906年,为了抗议日本颁布取缔留学生规则,秋瑾愤然回到国内。她先后在绍兴女校和浔溪女校担任教职,并利用教师的身份发展同盟会员,同时积极准备起义。她为了不至于拖累家人,声明跟家人脱离关系。

秋瑾积极筹措资金,创办《中国女报》。她为《中国女报》撰写发刊词,并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宣传女权和革命。

秋瑾受邀在绍兴大通学堂主持校务,以学堂作为据点,秋瑾联络浙江各地的同盟会会员,积极筹划起义。她跟安徽安庆的徐锡麟约定在1907年7月6日同时举事,后又把日期推到19日

因为一名会党被捕,泄露了起义计划,徐锡麟被迫提前起事,因为准备不足,徐锡麟在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之后,仓促率领学生军向清军发动攻击,终因寡不敌众失败,徐锡麟被捕,次日就被清廷杀害

秋瑾得知徐锡麟失败被杀的消息,她有足够的时间逃跑,但是她却有自己的理念,她认为必须有人流血牺牲,方能唤起国人的觉醒,于是她先让同志们撤离,自己独自留在大通学堂,等待清军前来捉拿。

7月15日,秋瑾被清廷杀害,实践了她用鲜血唤醒国人的志愿。                                                    西湖三怪:“孤山不孤”,“断桥不断”,“长桥不长”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