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历史名胜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杏林禅寺 邯郸历史名胜篇

邯郸历史名胜篇

2024-07-12 00: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杏林寺位于邱县县域东部香城固镇的东关村,原寺名早已失考。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唐高宗敕旨更名为杏林寺,后历朝历代均曾修复扩建。杏林寺至今留有“杏林唐皇敕、古刹佛光照”的楹联,印证了其昔日的辉煌与荣耀。

千百年来,杏林寺虽为佛教寺院,但其盛名源由,却与唐朝时的“药王”孙思邈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唐高宗永徽年间,黄河流域瘟疫肆虐,孙思邈为救民于水火苦难之中,于是从五台山东下磁县、武安、临清、济南、泰山等地,自制“屠苏酒”,扑灭了黄河两岸的瘟疫(也有一说是其自山西五台山去往山东游历泰山)。

在孙思邈从泰山回归途中,行至现在的邱县香城固镇,见此地水绿相融,民风淳朴,心中大喜。于是就决定暂居于此一段时日。孙思邈在香城固镇东的古寺寄居下来,他一边悬壶行医济世为民,一边继续精研医学,著书立说。

孙思邈医德高尚,在行医时一切以治病救人为先。他关心人民的疾病痛苦,处处为患者着想,对前来求医的人,不分高贵低贱、贫富老幼、亲近疏远,对病人皆平等相待,一视同仁。其常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他外出治病,不分昼夜,不避寒暑,不顾饥渴和疲劳,全力以赴。临床时,精神集中,认真负责,不草率从事,不考虑个人得失,不嫌脏臭污秽,专心救护。特别是他提倡医生治病时,不能借机索要财物,应该无欲无求,堪称古代医学界的楷模典范。

孙思邈在给病人诊治开药方时,从不用动物入药。因此孙思邈开出方剂所需的药物既便宜又好买,全然不像其它医生所开方剂,又贵又稀奇古怪,叫人费尽周折也难以凑齐药方。再加上他医术高明,不管什么样的疑难杂症,经过他的医治都可以药到病除,针拔痛消。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四面八方的求医者络绎不绝。他的大名很快就在当地流传开来,甚至就连别的州县也知道了邱县香城固来了一个旷世神医。

虽然求医者络绎不绝,但孙思邈在行医时却始终效仿三国时期吴国名医董奉的做法,为人治病一不收钱,二不受谢,只希望患者在病愈后于寺旁种植杏树3株。求医的民众一听都觉得很好,于是就纷纷找来杏树苗,栽种在古寺门前。很快古寺门前栽满了,于是就栽在古寺两侧,就这样慢慢向外扩张。不过几年,这里就形成了一座几百亩地的大杏林。

唐永隆元年(680年),邱县境内发生大水,田庐被毁,民众溺水而亡者众多,存活者也因没有食物而陷入困顿。孙思邈于是以杏易谷,赈济贫民,从而使许多民众在大水之后的饥荒中得以生还。

一次孙思邈在外出行医途中,一只老虎挡住了他的去路。因担心被老虎所伤,孙思邈就绕道而行,结果又遇到了这只老虎。孙思邈当时非常纳闷,就对老虎言道:“我为人治病,替天行道,有何不妥?你再三拦挡,却为哪桩?莫非你也要请我治病不成?”老虎听后,两眼含泪,连连点头。

孙思邈恍然大悟,原来这只老虎并没有伤害他的意思,只是有求于他。于是他便跟随老虎一直走到了ー个山洞中,只见洞中一只母虎怀抱幼崽躺在洞口,表情十分痛苦。孙思邈撬开虎口查看,只见一片兽骨深深地刺入母虎的咽喉,令其吐咽不下。孙思邈顺手摸起身边一只串乡行医时用的铜铃套在胳膊上,把手伸进了虎口,一使劲,便把那骨刺拔了下来,那只母虎疼得一合嘴,牙齿正好磕在铜制的串铃上,才没有伤着孙思邈的胳膊。这就是后世行医者所用术语“虎撑”的来由。老虎为了感恩,就让孙思邈骑在它身上外出采药,采药回来后,老虎就蹲在门口为孙思邈看门。

古寺有老虎守门,吓得患者都不敢来看病了。孙思邈只好让老虎去后山看守杏林,所以留下了“虎守杏林”的传说。人们为了纪念老虎通人性报答孙思邈的事迹,就自发地为孙思邈雕刻了一尊石老虎放在孙思邈门前,所以现在道教供奉的药王像为座虎(骑在老虎身上)针龙(手拿银针刺龙口)像。这也是后来商铺门口都摆放石老虎的由来。

   

孙思邈在杏林寺还将所学医术倾囊相授。在孙思邈的教授与指点下,杏林寺内的僧人也多有医道高深者,并承袭其治病救人而让患者植杏树3株的做法,这样不但使众多百姓解决了病痛之苦,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医药业的发展。杏林寺所在之地,药店林立,商贾云集,买卖兴隆,成为冀南的第一大药都。后来云游郎中的“手摇铃”,医药行业的“杏林春暖”、“杏林遗风”、“誉满杏林”、“杏林高手”、“杏林堂”、“杏春堂”等楹联和牌匾均源于此典。

直到清末民初时期,该地的医药市场仍然十分繁荣兴旺,全国各地的医药富商巨贾均来此购销药材,车水马龙,市井哗喧。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曲周县志》、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广平府志》以及《河北风物志》、《邯郸风物志》等,均记载有邱县香城固“杏林堂”和“虎守杏林”的传说故事。“虎守杏林”的典故,也有明朝嘉靖三十六年重修杏林寺的古碑为证。“虎守杏林”这个成语随即名扬天下,后人于是称当代名医为“杏林高手”。

由于积劳成疾,加之年岁增长,孙思邈于唐高宗永淳元年病故。由于孙思邈施恩于民,泽及猛虎,益为杏林,朝野盛赞,佳话传至皇宫,唐高宗御书——虎守杏,并敕旨原寺更名为杏林寺。据传当时药王殿雄伟壮观,殿内有孙思邈塑像和包骨像。民众称其为神、药王。对其的纪念活动年复一年,世代相袭,香火不断。

而据对有关资料的综合分析,邱县杏林寺原寺大约始建于隋代之前,但当时规模并不太大。自从孙思邈客居该寺后,寺庙规模不断扩大,直至唐高宗御书“虎守杏”并下旨敕建“杏林寺”时,其规模基本定型,进而成为全国闻名的大寺院。寺内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毗卢殿”、“观音殿”、“地藏殿”、“伽蓝殿”、“杏林寺”等,仅厢房就达40余间。寺庙建筑宏伟壮观,金碧辉煌。在寺院的东侧还建有“东岳行宫”、“吕公堂”等道家建筑。唐代之后,历经宋、元、明、清各朝代均有修缮,是一处集佛、道、医为一体的朝圣、医病、观光圣地。

邱县杏林寺虽然规模宏伟,但在20世纪30年代日军侵华期间几乎全部被毁。遗存后世的历代重修和扩建杏林寺的碑刻十余通,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用于了当地的修桥建闸,现仅幸存明代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和清代嘉庆年间重修杏林寺碑刻各一通及不足1万平方米的该寺部分遗址。

1994年当地民众在杏林寺遗址上对“药王殿”等部分殿宇进行了简单修复,1994年9月,邱县人民政府公布“杏林寺遗址”为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当地开始重修药王殿,并立碑纪念。2001年5月14日,邯郸市批准复建杏林寺;2001年6月19日,河北省批准其为合法宗教活动场所;2007年杏林寺又建成大雄宝殿三间;2007年6月“虎守杏林”传说被邯郸市列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2年8月,邯郸市政府公布“杏林寺”遗址为邯郸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8月,邯郸市政府公布“杏林寺”为邯郸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至今日,当地又陆续征集了一些文物,营建了碑林,现杏林寺已成为邱县一处历史悠久的古迹名胜之地,每年都有冀、鲁、豫等全国各地的民众前来朝拜,它本身所蕴含的佛教、道教以及医学医德文化,使其成为了传承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并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来源:邯郸文旅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