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误终身:李鸿章的克虏伯情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李鸿其撞脸 一见误终身:李鸿章的克虏伯情节

一见误终身:李鸿章的克虏伯情节

2024-07-16 22: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896年7月1日,李鸿章在克虏伯梅彭射击场合影

1896年6月28日,受军火巨头克虏伯公司的邀请,73岁的李鸿章来到位于德国埃森的克虏伯庄园,见到了庄园的主人,同是也克虏伯公司的老板——弗里德里希·阿尔弗雷德·克虏伯。

这是一次迟到了二十多年的会面!

自洋务运动以来,作为克虏伯大炮铁粉的李鸿章,一直坚持购买克虏伯大炮来装备大清军队和巩固海防要塞,并聘请克虏伯公司的技术人员和与克虏伯公司有关系的德国退役军官来华,指导克虏伯大炮的使用、维护以及帮助训练和管理淮军。

清朝海防公事中的克虏伯巨炮

根据克虏伯公司的军火销售记录,从1871年到1895年,克虏伯公司共生产了24148门大炮,其中出口海外14309门,中国购买了其中的1942门,占克虏伯大炮出口总数的13.8%。而在中国购买的克虏伯大炮中,经李鸿章之手订购的克虏伯大炮有1666门,占总购买数的85.8%,共花费1082.2万马克。可以这么说,李鸿章是克虏伯公司在中国最大、最重要的客户。

在二十多年的业务往来中,李鸿章与克虏伯公司的老板大克虏伯(阿尔弗雷德·克虏伯,1812~1887)和小克虏伯(弗里德里希·阿尔弗雷德·克虏伯,1854~1902)结下了深厚的私人情谊,彼此一直保持着通信往来,多次互赠礼物,神交已久但却总是缘铿一面。

1896年正月初八,已经失势的李鸿章被任命为“特派头等出使大臣”,前往德、法、英、美各国访问,巩固双边关系。借助这个机会,李鸿章在拜访完闲赋在家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之后,便立即赶往埃森,见到了小克虏伯,参观了克虏伯兵工厂,实现了夙愿。

李鸿章对克虏伯大炮的情结始于其早期的军旅生涯。

在与太平军作战的过程中,李鸿章认识到西方武器的巨大威力,对西方武器尤其是西方大炮赞叹不已。在他看来,“西洋炸炮重者数万数千斤,轻者数百数史斤,守战工具天下无敌”,所以他“闻外国有一新器出,未尝不探求而仿之,以教练淮军”。

作为“武器控”重度患者,李鸿章一直关注着国际武器市场最前沿,对西方出现的新式武器,总是想方设法搞到手,然后让人仿造,装备给淮军使用。

19世纪60年代,清军中流行英国炮和法国炮,尤其对英国阿姆斯特朗炮情有独钟。但李鸿章博采众长,敢于求新。1867年,还在指挥剿捻的李鸿章从广东沿海的军火走私贩子手中购买了一些克虏伯小炮,发现其性能可靠,威力强劲,便于机动,对克虏伯顿生好感。

第二年,淮军铭、盛各营及亲兵炮队陆续购买了114门德国后门山炮,李鸿章对此颇为高兴,盛赞克虏伯炮:“此项炮位,取准及远,精利无匹,在西洋各国为著名利器。”

1871年普法战争中,克虏伯大炮大显神威,把高卢雄鸡轰的头都抬不起来,给李鸿章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时,清廷已经就引进西方先进武器达成共识,但对引进何种武器存在较大争议,总理衙门还曾专门讨论过此事,认为“外国枪炮名目甚多,必择其最精之品,一律核实购办”。李鸿章领会精神后,命人将各国火炮性能做了一个对比:

“查炮位一项,德国全用后膛,英国全用前膛,俄法则小炮多用后膛、大炮多用前膛,美国仍用老式滑膛。其中著名厂商,德曰克鹿卜,专造后膛全钢之炮;英曰阿勿士庄,专造前膛熟铁包钢之炮;······论攻坚致远,前膛不若后膛;论稳固经久,后膛不若前膛。固行仗小炮宜用后膛,取其轻而及远;轮船、炮台所用大炮,究以前膛为宜。此洋炮之大略也。”

通过对比分析,李鸿章得出结论:“后膛装药枪炮最为近时利器。······惟德国克鹿卜四磅钢炮可以命中致远,质坚体轻,用马驮拉,行走如飞,现在俄德英法各国平地战阵皆以此器为最利,陆军炮队专用此种。”

此后,李鸿章多次上书清廷的奏折中,表现出对德式军火和德国军队的赞赏。“德国陆军甲天下,而步队尤精于马炮各队”,“至炮位一项,英德两国新式最精,德国克虏伯后门钢炮击败法兵,尤为驰名”,“德国军器甚精,臣等近年购用不少”。

这一切表明,李鸿章已经被克虏伯大炮圈粉了。

大约与此同时,崛起中的克虏伯公司也开始关注远东市场,寻找重要客户。

克虏伯公司热衷于通过与国外政要建立关系来开拓军火市场,大清是远东最大的国家,而李鸿章则是大清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是洋务运动的健将,也大清国防和军队近代化的主导人物之一。能否与李鸿章这个重要客户建立好关系,直接关乎克虏伯军火在远东的市场和业绩。

除此之外,作为后起之秀,德国在远东的存在感不强,而与德国政府关系密切的克虏伯公司,正好可以通过军火业务,为增强德国在中国的存在感铺路。从这个角度来说,克虏伯公司也得和在外交方面有重大发言权的李鸿章搞好关系。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大名鼎鼎的德国克虏伯公司。

克虏伯公司最开始不是做军火的。1811年,弗里德里希·克虏伯和两个弟弟合伙在埃森创办了一家铸钢厂,但业务做的不咋地,生产出来的钢铁只能用来做皮革锉刀、硬币模型以及粗劣的轧辊,公司几度面临破产危机。

1826年,弗里德里希·克虏伯去世,长子阿尔弗雷德·克虏伯(老克虏伯)继承了工厂。老克虏伯好动脑筋,富有闯劲,他发明了羹匙压制机,制造汤匙和叉子,还生产造币机器,赢得了政府订单,慢慢扭转了经营状况。此后,他又引进新的钢铁生产技术和设备,自己研究改进钢铁生产方法,生产出了当时德国最优质的钢铁。

1867年,德国在第二届巴黎世博会上展出克虏伯军工厂生产的全钢线膛后装大炮

19世纪五十年代后,德国铁路井喷式发展,钢铁行业迎来了重大利好时代。老克虏伯抓住机会,开始制造火车弹簧、车轴、车轮以及铁轨。1853年,老克虏伯发明了无缝火车车轮,一炮而红,产品占领了整个国际市场,自此,克虏伯公司步入飞速发展期。

老克虏伯并不满足,他看到当时各国火炮普遍是青铜前装炮,于是别出心裁地研制后装钢炮。这一次他又赌对了,19世纪60年代德国统一战争拉开序幕,经过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德意志帝国最终形成。

在这一过程中,克虏伯公司制造的后装钢炮为普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经过实战检验的克虏伯大炮以其优越的性能享誉全球。克虏伯公司的火炮、弹药以及其他武器不仅垄断了德国军火供应,而且远销世界其他国家,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火供应商。

1870年5月30日,克虏伯公司委任派尔为中国和日本的唯一代理商,负责在中国和日本的军火销售业务,正式开始与中国进行军火贸易。老克虏伯明确指示公司管理层:“必须要李鸿章注意到克虏伯大炮无与伦比的优越性能!”

果然,第二年李鸿章就经派尔之手,一口气买了328门各种口径的克虏伯大炮,部署在大沽口、北塘、山海关等炮台,用以加强京畿地区的防御。

此等手笔,令克虏伯公司大为惊叹。此后,老克虏伯本人及其公司、在华代理商行,都重点公关李鸿章,并取得了极大成功。

1872年,克虏伯公司向李鸿章交货时,附带了一张克虏伯火炮工厂照片。

李鸿章回信对老克虏伯表示感谢,并提出了几点想法:一是中国会继续订购克虏伯大炮,二是希望与克虏伯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军火贸易关系,三是想派一些人到克虏伯公司接受火炮使用、养护等方面的指导培训。

老克虏伯收到李鸿章的信后,喜不自禁。所谓指导培训,一方面是帮助中国培训炮兵人才,二是顺带学习火炮制造技术回国仿制,这不仅超出军火商的业务范围,也涉及商业机密。

但是老克虏伯另有想法:这些人在德国接受炮兵训练,回国后肯定会支持中国军队购买克虏伯大炮;至于商业机密,以中国的工业基础,根本构不成威胁。

德国政府出于扩大在华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考虑,也支持中国派人来德国学习。

这样,李鸿章先后派了两批军人前往克虏伯公司和德国军校,一面学习火炮理论和实操技能,一面在炮厂当实习工人,学习火炮制造技术。后来的北洋皖系首领段祺瑞,便是第二批学员之一。学员在德国很受优待,老克虏伯和小克虏伯对他们关照有加。

1876年李鸿章被授予“文华殿大学士”时,老克虏伯马上就送来了热情洋溢的祝贺信,称赞李鸿章是“中国的俾斯麦”,还附赠了克虏伯公司最新式陆战炮照片。

除了频繁的书信之外,老克虏伯还经常给李鸿章送礼物,李鸿章也会回赠中国古董花瓶、瓷器以及一些私人相片,你来我往,也进一步拉近彼此之间的感情和信任。

老克虏伯的感情投入也得到了很好的回报,1880年李鸿章向克虏伯公司的代表承诺:淮军只采用克虏伯大炮。淮军是当时大清最强大、最得势的军队,淮军大量采购克虏伯大炮,带动了国内其他军队购买克虏伯大炮的热情,闽浙总督李宗羲、两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以及进军新疆的左宗棠都批量采购过克虏伯大炮。

19世纪80年代,清廷为应对西方列强来自海上的威胁,开始大规建设建海防。

李鸿章作为北洋海防的直接负责人,积极购买铁甲舰组建海军,修筑近代化军港和要塞炮台,这一次,他仍然以德制武器和克虏伯火炮作为首选。

1888年北洋水师的25艘舰艇中,有5艘主力舰和5艘鱼雷艇来自德国,其中“定远”、“镇远”、“来远、“经远”、“致远”等主力舰只的主炮、副炮,都是清一色的克虏伯战舰炮;在筹建口岸炮台时,李鸿章聘请德国陆军退役军官工程师汉纳根大尉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为旅顺、威海、刘公岛、日岛等要塞设计修建13座新式海岸炮台,炮台一律装备克虏伯巨炮,仅1889年一年,李鸿章就购买了价值550万马克的克虏伯大炮,用来装备北洋水师的海岸防御系统。

装备德国最新款克虏伯重炮的清军炮台

李鸿章深知武器的精良来源于技术的先进,除了大批量购买克虏伯军火之外,他也注意学习吸收克虏伯的先进技术,并进行仿制。

李鸿章认为:越先进的火炮,操作、养护、运用起来越难,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对炮兵进行培训和教练。“惟新式枪炮机具精致,中国兵向多粗疏,稍不细心,即不能尽其妙用,鄙见多置利器,更要讲求操法,有器而不能用,无无器同,且恐以其器予敌”。

从李鸿章购买克虏伯大炮开始,克虏伯公司就陆续派遣军事技术人员来华,他们或在清军军营中讲授克虏伯大炮的使用、安装、炮队的编排和训练,或在大清军工厂里讲解造炮原理,或协助翻译技术资料,或帮助采购机器设备。

学习技术后,肯定要仿制,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大清的大部分兵工厂都仿制过克虏伯炮及其配件,比如天津机器局、福州机器局、吉林机器局制造过克虏伯炮炮弹,山东机器局制造过克虏伯炮车,广东机器局仿制克虏伯炮应用弹药,山西机器局、江南制造总局仿制过克虏伯炮和炮弹。

仿制克虏伯炮的同时,各兵工厂也翻译了近二十本克虏伯相关书籍,如《克虏伯炮说》、《克虏伯炮弹造法》、《克虏伯炮架说》、《克虏伯炮操法》、《克虏伯后膛炮法》等等,这些书籍都选用普鲁士军政局原书翻译,直接服务于仿制克虏伯大炮。

从1870年到1901年,李鸿章因钟情克虏伯大炮而与克虏伯家族结下了长达30年的友谊,又因为与克虏伯家族“多年主顾、情谊甚厚”而促成了晚清大部分国防装备的德式化。在李鸿章主导的中德军火贸易中,清军的武器装备得到了显著改善,国防体系建设卓有成效,而随着克虏伯技术在华传播,中国军工仿制技术和整体科技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地提升。

克虏伯家族通过李鸿章的搭桥,也与清政府建立了密切联系。

自李鸿章访问克虏伯公司之后,张荫桓参加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0周年庆典、醇亲王载沣赴德赔礼道歉、端方等五大臣出国考察时,都专门抽空访问克虏伯工厂,拜访克虏伯家族。李鸿章的淡出和去世,并没有影响清政府对克虏伯的青睐和信任,之后的大清新军,依然装备以克虏伯炮为代表的德式武器,直到大清灭亡前夕,清政府还在与克虏伯公司商量在华合办立军工厂。

1906年,上海李公祠李鸿章铜像揭幕礼

1906年,上海李公祠堂落成,克虏伯公司向李鸿章之子李经迈赠送了一尊李鸿章铜像。“铜像以纯铜铸成,饰以金皮,辉煌夺目,历久如新”,形象是李鸿章头戴顶戴花翎,身披黄马褂,左手持配剑。铜像连同大理石底座,高二十九尺,历时3年完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尊铜像也是克虏伯公司为李鸿章三十年铁粉生涯颁发的一枚奖章!

李洁:《李鸿章与克虏伯——以1896年在克虏伯庄园的访问为例》,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乔伟、李喜所、刘晓琴:《德国克虏伯与晚清军事的近代化》,南开学报

周建明:《李鸿章与中德军火贸易》,武汉大学学报

1896年7月1日,李鸿章在克虏伯梅彭射击场合影

1896年6月28日,受军火巨头克虏伯公司的邀请,73岁的李鸿章来到位于德国埃森的克虏伯庄园,见到了庄园的主人,同是也克虏伯公司的老板——弗里德里希·阿尔弗雷德·克虏伯。

这是一次迟到了二十多年的会面!

自洋务运动以来,作为克虏伯大炮铁粉的李鸿章,一直坚持购买克虏伯大炮来装备大清军队和巩固海防要塞,并聘请克虏伯公司的技术人员和与克虏伯公司有关系的德国退役军官来华,指导克虏伯大炮的使用、维护以及帮助训练和管理淮军。

清朝海防公事中的克虏伯巨炮

根据克虏伯公司的军火销售记录,从1871年到1895年,克虏伯公司共生产了24148门大炮,其中出口海外14309门,中国购买了其中的1942门,占克虏伯大炮出口总数的13.8%。而在中国购买的克虏伯大炮中,经李鸿章之手订购的克虏伯大炮有1666门,占总购买数的85.8%,共花费1082.2万马克。可以这么说,李鸿章是克虏伯公司在中国最大、最重要的客户。

在二十多年的业务往来中,李鸿章与克虏伯公司的老板大克虏伯(阿尔弗雷德·克虏伯,1812~1887)和小克虏伯(弗里德里希·阿尔弗雷德·克虏伯,1854~1902)结下了深厚的私人情谊,彼此一直保持着通信往来,多次互赠礼物,神交已久但却总是缘铿一面。

1896年正月初八,已经失势的李鸿章被任命为“特派头等出使大臣”,前往德、法、英、美各国访问,巩固双边关系。借助这个机会,李鸿章在拜访完闲赋在家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之后,便立即赶往埃森,见到了小克虏伯,参观了克虏伯兵工厂,实现了夙愿。

李鸿章对克虏伯大炮的情结始于其早期的军旅生涯。

在与太平军作战的过程中,李鸿章认识到西方武器的巨大威力,对西方武器尤其是西方大炮赞叹不已。在他看来,“西洋炸炮重者数万数千斤,轻者数百数史斤,守战工具天下无敌”,所以他“闻外国有一新器出,未尝不探求而仿之,以教练淮军”。

作为“武器控”重度患者,李鸿章一直关注着国际武器市场最前沿,对西方出现的新式武器,总是想方设法搞到手,然后让人仿造,装备给淮军使用。

19世纪60年代,清军中流行英国炮和法国炮,尤其对英国阿姆斯特朗炮情有独钟。但李鸿章博采众长,敢于求新。1867年,还在指挥剿捻的李鸿章从广东沿海的军火走私贩子手中购买了一些克虏伯小炮,发现其性能可靠,威力强劲,便于机动,对克虏伯顿生好感。

第二年,淮军铭、盛各营及亲兵炮队陆续购买了114门德国后门山炮,李鸿章对此颇为高兴,盛赞克虏伯炮:“此项炮位,取准及远,精利无匹,在西洋各国为著名利器。”

1871年普法战争中,克虏伯大炮大显神威,把高卢雄鸡轰的头都抬不起来,给李鸿章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时,清廷已经就引进西方先进武器达成共识,但对引进何种武器存在较大争议,总理衙门还曾专门讨论过此事,认为“外国枪炮名目甚多,必择其最精之品,一律核实购办”。李鸿章领会精神后,命人将各国火炮性能做了一个对比:

“查炮位一项,德国全用后膛,英国全用前膛,俄法则小炮多用后膛、大炮多用前膛,美国仍用老式滑膛。其中著名厂商,德曰克鹿卜,专造后膛全钢之炮;英曰阿勿士庄,专造前膛熟铁包钢之炮;······论攻坚致远,前膛不若后膛;论稳固经久,后膛不若前膛。固行仗小炮宜用后膛,取其轻而及远;轮船、炮台所用大炮,究以前膛为宜。此洋炮之大略也。”

通过对比分析,李鸿章得出结论:“后膛装药枪炮最为近时利器。······惟德国克鹿卜四磅钢炮可以命中致远,质坚体轻,用马驮拉,行走如飞,现在俄德英法各国平地战阵皆以此器为最利,陆军炮队专用此种。”

此后,李鸿章多次上书清廷的奏折中,表现出对德式军火和德国军队的赞赏。“德国陆军甲天下,而步队尤精于马炮各队”,“至炮位一项,英德两国新式最精,德国克虏伯后门钢炮击败法兵,尤为驰名”,“德国军器甚精,臣等近年购用不少”。

这一切表明,李鸿章已经被克虏伯大炮圈粉了。

大约与此同时,崛起中的克虏伯公司也开始关注远东市场,寻找重要客户。

克虏伯公司热衷于通过与国外政要建立关系来开拓军火市场,大清是远东最大的国家,而李鸿章则是大清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是洋务运动的健将,也大清国防和军队近代化的主导人物之一。能否与李鸿章这个重要客户建立好关系,直接关乎克虏伯军火在远东的市场和业绩。

除此之外,作为后起之秀,德国在远东的存在感不强,而与德国政府关系密切的克虏伯公司,正好可以通过军火业务,为增强德国在中国的存在感铺路。从这个角度来说,克虏伯公司也得和在外交方面有重大发言权的李鸿章搞好关系。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大名鼎鼎的德国克虏伯公司。

克虏伯公司最开始不是做军火的。1811年,弗里德里希·克虏伯和两个弟弟合伙在埃森创办了一家铸钢厂,但业务做的不咋地,生产出来的钢铁只能用来做皮革锉刀、硬币模型以及粗劣的轧辊,公司几度面临破产危机。

1826年,弗里德里希·克虏伯去世,长子阿尔弗雷德·克虏伯(老克虏伯)继承了工厂。老克虏伯好动脑筋,富有闯劲,他发明了羹匙压制机,制造汤匙和叉子,还生产造币机器,赢得了政府订单,慢慢扭转了经营状况。此后,他又引进新的钢铁生产技术和设备,自己研究改进钢铁生产方法,生产出了当时德国最优质的钢铁。

1867年,德国在第二届巴黎世博会上展出克虏伯军工厂生产的全钢线膛后装大炮

19世纪五十年代后,德国铁路井喷式发展,钢铁行业迎来了重大利好时代。老克虏伯抓住机会,开始制造火车弹簧、车轴、车轮以及铁轨。1853年,老克虏伯发明了无缝火车车轮,一炮而红,产品占领了整个国际市场,自此,克虏伯公司步入飞速发展期。

老克虏伯并不满足,他看到当时各国火炮普遍是青铜前装炮,于是别出心裁地研制后装钢炮。这一次他又赌对了,19世纪60年代德国统一战争拉开序幕,经过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德意志帝国最终形成。

在这一过程中,克虏伯公司制造的后装钢炮为普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经过实战检验的克虏伯大炮以其优越的性能享誉全球。克虏伯公司的火炮、弹药以及其他武器不仅垄断了德国军火供应,而且远销世界其他国家,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火供应商。

1870年5月30日,克虏伯公司委任派尔为中国和日本的唯一代理商,负责在中国和日本的军火销售业务,正式开始与中国进行军火贸易。老克虏伯明确指示公司管理层:“必须要李鸿章注意到克虏伯大炮无与伦比的优越性能!”

果然,第二年李鸿章就经派尔之手,一口气买了328门各种口径的克虏伯大炮,部署在大沽口、北塘、山海关等炮台,用以加强京畿地区的防御。

此等手笔,令克虏伯公司大为惊叹。此后,老克虏伯本人及其公司、在华代理商行,都重点公关李鸿章,并取得了极大成功。

1872年,克虏伯公司向李鸿章交货时,附带了一张克虏伯火炮工厂照片。

李鸿章回信对老克虏伯表示感谢,并提出了几点想法:一是中国会继续订购克虏伯大炮,二是希望与克虏伯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军火贸易关系,三是想派一些人到克虏伯公司接受火炮使用、养护等方面的指导培训。

老克虏伯收到李鸿章的信后,喜不自禁。所谓指导培训,一方面是帮助中国培训炮兵人才,二是顺带学习火炮制造技术回国仿制,这不仅超出军火商的业务范围,也涉及商业机密。

但是老克虏伯另有想法:这些人在德国接受炮兵训练,回国后肯定会支持中国军队购买克虏伯大炮;至于商业机密,以中国的工业基础,根本构不成威胁。

德国政府出于扩大在华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考虑,也支持中国派人来德国学习。

这样,李鸿章先后派了两批军人前往克虏伯公司和德国军校,一面学习火炮理论和实操技能,一面在炮厂当实习工人,学习火炮制造技术。后来的北洋皖系首领段祺瑞,便是第二批学员之一。学员在德国很受优待,老克虏伯和小克虏伯对他们关照有加。

1876年李鸿章被授予“文华殿大学士”时,老克虏伯马上就送来了热情洋溢的祝贺信,称赞李鸿章是“中国的俾斯麦”,还附赠了克虏伯公司最新式陆战炮照片。

除了频繁的书信之外,老克虏伯还经常给李鸿章送礼物,李鸿章也会回赠中国古董花瓶、瓷器以及一些私人相片,你来我往,也进一步拉近彼此之间的感情和信任。

老克虏伯的感情投入也得到了很好的回报,1880年李鸿章向克虏伯公司的代表承诺:淮军只采用克虏伯大炮。淮军是当时大清最强大、最得势的军队,淮军大量采购克虏伯大炮,带动了国内其他军队购买克虏伯大炮的热情,闽浙总督李宗羲、两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以及进军新疆的左宗棠都批量采购过克虏伯大炮。

19世纪80年代,清廷为应对西方列强来自海上的威胁,开始大规建设建海防。

李鸿章作为北洋海防的直接负责人,积极购买铁甲舰组建海军,修筑近代化军港和要塞炮台,这一次,他仍然以德制武器和克虏伯火炮作为首选。

1888年北洋水师的25艘舰艇中,有5艘主力舰和5艘鱼雷艇来自德国,其中“定远”、“镇远”、“来远、“经远”、“致远”等主力舰只的主炮、副炮,都是清一色的克虏伯战舰炮;在筹建口岸炮台时,李鸿章聘请德国陆军退役军官工程师汉纳根大尉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为旅顺、威海、刘公岛、日岛等要塞设计修建13座新式海岸炮台,炮台一律装备克虏伯巨炮,仅1889年一年,李鸿章就购买了价值550万马克的克虏伯大炮,用来装备北洋水师的海岸防御系统。

装备德国最新款克虏伯重炮的清军炮台

李鸿章深知武器的精良来源于技术的先进,除了大批量购买克虏伯军火之外,他也注意学习吸收克虏伯的先进技术,并进行仿制。

李鸿章认为:越先进的火炮,操作、养护、运用起来越难,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对炮兵进行培训和教练。“惟新式枪炮机具精致,中国兵向多粗疏,稍不细心,即不能尽其妙用,鄙见多置利器,更要讲求操法,有器而不能用,无无器同,且恐以其器予敌”。

从李鸿章购买克虏伯大炮开始,克虏伯公司就陆续派遣军事技术人员来华,他们或在清军军营中讲授克虏伯大炮的使用、安装、炮队的编排和训练,或在大清军工厂里讲解造炮原理,或协助翻译技术资料,或帮助采购机器设备。

学习技术后,肯定要仿制,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大清的大部分兵工厂都仿制过克虏伯炮及其配件,比如天津机器局、福州机器局、吉林机器局制造过克虏伯炮炮弹,山东机器局制造过克虏伯炮车,广东机器局仿制克虏伯炮应用弹药,山西机器局、江南制造总局仿制过克虏伯炮和炮弹。

仿制克虏伯炮的同时,各兵工厂也翻译了近二十本克虏伯相关书籍,如《克虏伯炮说》、《克虏伯炮弹造法》、《克虏伯炮架说》、《克虏伯炮操法》、《克虏伯后膛炮法》等等,这些书籍都选用普鲁士军政局原书翻译,直接服务于仿制克虏伯大炮。

从1870年到1901年,李鸿章因钟情克虏伯大炮而与克虏伯家族结下了长达30年的友谊,又因为与克虏伯家族“多年主顾、情谊甚厚”而促成了晚清大部分国防装备的德式化。在李鸿章主导的中德军火贸易中,清军的武器装备得到了显著改善,国防体系建设卓有成效,而随着克虏伯技术在华传播,中国军工仿制技术和整体科技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地提升。

克虏伯家族通过李鸿章的搭桥,也与清政府建立了密切联系。

自李鸿章访问克虏伯公司之后,张荫桓参加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0周年庆典、醇亲王载沣赴德赔礼道歉、端方等五大臣出国考察时,都专门抽空访问克虏伯工厂,拜访克虏伯家族。李鸿章的淡出和去世,并没有影响清政府对克虏伯的青睐和信任,之后的大清新军,依然装备以克虏伯炮为代表的德式武器,直到大清灭亡前夕,清政府还在与克虏伯公司商量在华合办立军工厂。

1906年,上海李公祠李鸿章铜像揭幕礼

1906年,上海李公祠堂落成,克虏伯公司向李鸿章之子李经迈赠送了一尊李鸿章铜像。“铜像以纯铜铸成,饰以金皮,辉煌夺目,历久如新”,形象是李鸿章头戴顶戴花翎,身披黄马褂,左手持配剑。铜像连同大理石底座,高二十九尺,历时3年完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尊铜像也是克虏伯公司为李鸿章三十年铁粉生涯颁发的一枚奖章!

李洁:《李鸿章与克虏伯——以1896年在克虏伯庄园的访问为例》,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乔伟、李喜所、刘晓琴:《德国克虏伯与晚清军事的近代化》,南开学报

周建明:《李鸿章与中德军火贸易》,武汉大学学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