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残暴!《水浒传》中的李逵,性格也有可爱的一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李逵外貌描写突出他的特点 不止残暴!《水浒传》中的李逵,性格也有可爱的一面

不止残暴!《水浒传》中的李逵,性格也有可爱的一面

2024-07-01 05: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水浒故事中李逵的急躁性格有着多处体现,首次出场时,只因店家不肯借钱便要在酒店中打闹。初见宋江时怀疑其身份的真实,便回应道“若真个是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闲人,我却拜甚鸟!”

此处李逵便体现出快人快语的特点,也成为其急躁性格的有力体现。同时,俚俗粗鲁的市井语言也暗示着李逵底层出身,性情粗俗等特点。输掉本钱便恼怒,耍无赖的要回银子而不得便要打人,幸得宋江和戴宗的劝阻。

琵琶亭中饮酒,李逵粗俗急躁的举止行为被刻画得尤为生动,因不满小盏饮酒,便叫道:“酒把大碗来筛,不耐烦小盏价吃。”李逵粗俗不堪的吃相在吃辣鱼汤时更是显露无疑,有箸不用偏用手只图省事,连鱼骨头都嚼碎吃掉,抢走宋江和戴宗碗中食物,更洒了满桌汤水。

说明李逵做事不拘小节,没有扭扭捏捏的做作模样,但也流露出一种可鄙的流氓气质。李逵行为举止与端庄有礼的宋江、戴宗二人形成对比,更凸显其粗俗与急躁,不受礼法约束而任性而为的心态。

李逵去江边买鱼,又与渔人争执,不辨是非的将鱼放跑,更要与众人厮打。受到张顺的挑拨便跳到船上与其厮打,结果被张顺百般戏弄,诸般事例都体现着李逵急躁的特点。

李逵的急躁鲁莽性格成为诸多事件的导火线,也成为水浒故事得以推演的重要因素。找寻公孙胜时,因吃面不得便要拳打老者,随后因恼怒而砍杀罗真人与童子,李逵的莽撞粗鲁可见一斑。

不仅说明李逵的粗鲁暴躁,更反映其独特的价值观念,任何事情都要按照自我意愿,以自我为中心,若违背意愿,便要通过强硬手段乃至暴力来改变。正如在“黑旋风乔坐衙”中所认为,无礼打人的是好汉,被打的弱势反成为被嘲笑对象,李逵所信奉的“唯我独尊”式的处事原则,力量强弱成为判定事物正误的标准。

2.残暴嗜杀

李逵的粗莽除了体现为急躁粗鲁之外,还表现在行为方式的凶恶残暴甚至血腥嗜杀等方面。除了莽撞粗鲁等大多数好汉具有的共性外,李逵身上还体现着残暴嗜杀的特性。

在众多梁山好汉中,李逵对于生命尤为淡漠,认为拥有强大力量便可以在精神或肉体层面压制弱小。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李逵上应天杀星的名号,也成为其血腥残暴的性格特征的有力佐证。

石碣上的名号大都与好汉的身份性格相呼应,如宋江的名号是天魁星,“魁”便是首位,而这也与宋江山寨之主的身份相照应;吴用的名号是天机星,则暗示其机智聪慧;公孙胜的名号为天闲星,可见公孙胜闲散飘逸的性格特征,也与其最后浪迹江湖的结局相呼应。

李逵的名号为天杀星,便能推断李逵生平不乏杀人害命的恶行,显示其残暴嗜杀的特征。

为凸显李逵天杀星名号的合理性,罗真人更是用宿命论的方法对其身份解释,说李逵是天杀星的命数,令其下界杀人是为了惩戒众生作业太重,这对于李逵嗜杀性格的产生是另一种解释,是因其天命如此,也为李逵身份蒙上神秘的色彩,更表现出一种宿命论的观点。

二、可爱的另一面

李逵形象的塑造伴随元杂剧发展得到极大丰富,水浒杂剧中的李逵被赋予多种特征,众多性格体现对《水浒传》中李逵形象的定型有着极大借鉴意义。

水浒杂剧中的李逵形象体现着突出的喜剧性格,甚至在某些杂剧作品中成为插科打诨式的角色,这种性格也被《水浒传》作者继承,虽在《水浒传》中其趣味性格并非其主要,但在许多情节中还是有所体现。

李逵的这种插科打诨式的喜剧成分在某种程度上对于舒缓紧张的故事情节,或是扩充故事发展线索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1.泼皮无赖

在李逵众多的性格特点当中,有着极为特殊的无赖式的性格特点,或称之为痞性,这对于塑造立体的李逵形象也有重要作用。在《水浒传》的故事情节中,关于描述李逵无赖的行为有着多处描写。

李逵初次登场时,便要动手打不肯借钱的酒家,随后耍无赖式要回输掉的银子,更要伤人抢钱。跟随柴进处理柴皇城被打伤时,李逵却不能接受柴进的按照条例来的办法,按照其处事原则回应道:“条例,条例!若还依得,天下不乱了!我只是前打后商量。那厮若还去告状,和那鸟官一发都砍了。”

这便是李逵的处事原则,无赖式的思想,不遵从法规条文的规定。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条文律例的规范,但在李逵看来,遵从条例反而致使天下大乱,而其“前打后商量”的莽撞行为正是无赖思想的有力体现,尊崇力量并要用强力胁迫别人信服,而不是依靠真理或是律法规章之类。

作为伴当找寻公孙胜时,李逵这种无赖式的性格又有所体现,事先答应戴宗不会开荤,却在背地里偷吃酒肉,因吃面不得便大怒,更要拳打老丈。在公孙胜家中,不见公孙胜便吓唬其老母。

跟随公孙胜见到罗真人时也是毫无礼数,不肯下拜。之后李逵又对于砍杀罗真人和童子的事实抵赖,更耍无赖地以撒尿撒屎相要挟,体现着流氓气质。当被罗真人送到蓟州府中受罚时,李逵也是谎称为罗真人徒弟骗吃骗喝。砍杀韩伯龙,也只因其无赖吃白食而不得。

2.童真童趣

书中的“趣”李逵形象除了体现为无赖特征之外,也有天真童趣的一面。李逵的天真童趣表现为真实不做作,能够直率表达喜恶,在作品中也有着重要体现。

为回家接母上山享福,李逵便在众人面前哭闹,直到宋江同意其要求。归家途中追白兔的情节,也被读者视为是李逵童趣可爱的重要体现。二打祝家庄时,宋江说李应因畏惧官府不肯相见,李逵却笑称:“那厮想是个小孩子,怕见。”讽刺李应孩童,认为不肯相见是其羞见生人,戏谑讽刺意味的言语,正是反映着李逵性格中的童趣。

李逵天真童趣还表现在对于不可抗力的本能畏惧和屈服,尤其在面对国家机构或皇权之时。这里所体现的天真更像是表现其本真的性格特点,也有着常人的畏惧心态,面对强大力量也会表现出退缩,也会像孩童般有着趋利避祸的思想,更能体现出李逵的天真。

虽然李逵叫嚣着造反,但这种思想却仅停留在满足个人欲望的初级阶段,只是对于自我力量的宣泄,是没有明确革命指导思想的武装反抗。面对强大的不可抗力时,李逵会表现出服从或是退缩的态度,这种思想也是源自于内心力量的薄弱,而在当时的混乱的社会背景之下,其性格中天真童趣的方面便成为内心脆弱的体现。

当对立面为整个国家机器时,他也无力表现出极强的抵触情绪。为了能够接母亲回山,便谎称自己为官,可见其内心对于做官或成为统治阶级一份子并不排斥,这也成为其变相宣泄强力的一种途径。

此外,在寿张县乔坐衙时,李逵的这种思想又得到了进一步印证,为满足断案的意愿亦或单纯为取乐,便责令众人配合扮演,一方面仅为满足自我,只是插科打诨式的取乐,但从深层次而言,他对于这种兴趣的追求也暗示出对于国家管理机构的参与热情。

遭到罗真人的惩罚,面对着蓟州府尹的强势,李逵也表现出畏惧和退缩,为躲避惩罚便谎称自己是“妖人李二”,并声称是罗真人徒弟以此来开脱,这里李逵也能体现出孩童般的特点,用百般理由和借口来躲避责罚。

结语

在元代水浒杂剧中,李逵角色多是以主角形象而存在,这是由其创作自由性所决定的,而在《水浒传》的创作过程中,诸多的好汉形象都被作者塑造出来,作者的创作笔力与重心便散布于诸多形象之上,宋江、武松之类的主角形象更被作者尤为关注。

因此,角色重要性的转变也使得李逵的性格有所变化。但在《水浒传》中,李逵不仅是重情重义的情义英雄,同时还有急躁莽撞的特点,此外他极具喜剧效果的行为方式也是其童趣性格的体现。《水浒传》中的李逵角色是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而成为水浒好汉中的翘楚。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