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这样养孩子,不疯才怪!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李玫瑾闺女 李玫瑾:这样养孩子,不疯才怪!

李玫瑾:这样养孩子,不疯才怪!

2023-06-10 23: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访谈中,谈到和女儿的一段对话,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她对女儿说:“你们这代人比我们这代人厉害,天天都能学新知识!我们上学时根本没学什么。”

女儿却反驳:

“我们才羡慕你们那代人,你们太幸福了! 你们根本体会不到我们的痛苦。

每天早上7点钟坐进教室,一直坐到下午5点半,回家写完作业就要11点了。

妈妈,这不是一天,而是12年。 连周六日都被你们占上了。 ”

李玫瑾听后很震惊,感慨道:“确实,这么下去,人不疯才怪呢!”

我小时候很少听说哪个同学抑郁了休学了,而现在心理亚健康的孩子比比皆是。

两代人抗压差异这么大吗,问题究竟出在了哪儿?

浙大教授沈华清一语道破了天机,他说:

“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是关在笼子里养大的。幼儿园是笼子、小学初中是笼子、高中更是个笼子。到头来,父母还责怪他怎么不会飞,给他时间,他也不出去玩、不社交。”

为人师者,沈教授更希望看到学生们有想法、有梦想的活着。

他说,当一个孩子宅、自闭,又没朋友,才是最危险的。

看似拥有极其丰富的物质,但快乐却是极少的,这样长大的孩子痛苦压抑,很难不出现心理问题。

图片来源:电影《云上日出》

想想我小时候,作业没女儿多,学习之余的时间还能自由支配。

虽不像现在的孩子到处旅游,玩的全是高大上的东西,可那时踢毽子、跳皮筋、捉迷藏、游野泳,却丰富了整个童年。

再来看现在的孩子,他们中的大多数放学被家长急匆匆地拎回家,关起门就是作业加几套真题,写完看会书就该睡了。

他们活成了一尾孤独的鱼,别无选择地生活在精致的鱼缸里,在家、学校与辅导班间“三点一线”。

2

心理学里,有个著名的“鱼缸法则”,人民日报把它排在了9个“黄金教育法则”之首。

讲的是有人养了一缸鱼,两年过去了,鱼的“个头”毫无变化。

直到有天,鱼缸被不小心打碎了,十几条鱼被放养到院子的池塘里。

短短2个月时间,这些鱼竟由原来的3寸疯长到了1尺。

小鱼需要空间,孩子也是。

缺乏足够的运动空间,无法与外界建立顺畅的连接,孩子的身心发展会严重受阻。

教育部先前发文称,截至到202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小学生6.5%,初中生14.5%,高中生11.8%,而大学生为30%。

孩子被圈养,造成不仅是体弱、近视、肥胖、颈椎病,更严重的会导致孩子心理问题。

因为他很少去见外面的世界,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凡人生有点小挫折,就有可能成为他迈不过去的坎。

人民日报曾公布过这样一组数据,“青少年抑郁症检出率高达24.6%”。也就是说,每4个孩子就有一个抑郁的!

一个常年被关在鱼缸里的孩子,当世界被缩小到书桌的方寸之间,成长道路就会因狭窄而变得特别艰难。

图片来源:电影《害虫》

《女心理师》里来访者蒋静,是一位被母亲“圈养”了30年的女孩。

5岁被逼着学钢琴,每天10个小时起,就算手指流血,母亲也不允许她停下来。

压抑的她咬牙坚持,参加各种钢琴比赛,也拿过不少奖杯。

母亲本以为他会按照自己完美规划,在钢琴艺术路上走得更远,人生也一帆风顺。

可不料她越走越偏,患上暴食症,整个人精神状态特别差。

在母亲爱的“牢笼”里,她压抑得喘不过气来,不许交友,不许穿短裤,不许做一切超出母亲控制范围的事。

图片来源:电视剧《女心理师》

常年被禁锢在“好女孩”模板里,没有片刻的自由的蒋静,想要割腕轻生。

她满心绝望地留下遗书,砸碎母亲送自己的所有东西后,歇斯底里道:

“我根本不想拿什么一等奖,我根本不想弹钢琴,我不想要这样的生活!而你,为什么要套住我?”

图片来源:电视剧《女心理师》

原来,在鱼缸里养孩子注定是悲剧。

孩子和父母亲密地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却彼此陌生,甚至是无话可谈。而孩子只能关起门对着日记本、陌生网友才敢聊几句心里话。

父母看不见孩子的需求,孩子也无法逃离父母的控制,长期的压抑下,他可能以自暴自弃的方式毁掉自己。

就像众人艳羡的蒋静,头30年的人生里活得都是母亲的期待,但母爱之重让她身心俱疲,不得以放弃生命来逃离“圈养”的牢笼。

图片来源:电视剧《女心理师》

3

鲁迅先生曾说,对孩子“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因为被“圈养”大的孩子,心理会慢慢失衡,丧失掉内心的“自我”,至少没办法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我们也许暂时没有办法改变大环境,但是至少可以在家庭中,帮孩子争取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01

允许孩子平庸

比逼着他优秀更重要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电影里,有这么一句话:

“谁小时候不觉得自己拥有金灿灿的人生呢?但残酷的是我们大多数人,迎接的将是平凡的一生。”

如无意外,我们的孩子将延续我们的平凡之路。

很多父母用焦虑和过度期待养出的娃,最后都会被送到精神科的治疗室里,甚至一生都要遭受病痛折磨。

图片来源:电视剧《少年法庭》

其实只要想一想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鸡出一个脆弱压抑的学霸,还是培养他成为健康、幸福的普通人?很多焦虑都会随之减少。

我非常赞同作家梁晓声在《人世间》里的一句话:

“孩子若是平凡之辈,那就承欢膝下;若是出类拔萃,那就让其展翅高飞;接受孩子的平庸,就像孩子从来没有要求父母,一定要多么优秀一样。”

每个孩子来到这世上,都有自己的使命。考上重点大学、出人头地固然好,但实在做不到,也不要紧。

毕竟孩子出生那刻起,父母最大心愿,就是盼着他健康快乐,我们不忘初心就好。

02

允许孩子另辟蹊径

比盲目补短板更重要

清华大学前客座教授龙平有三个孩子,老大老二学习都名列前茅,唯独小女儿是个学渣,数学方面一窍不通。

在接到老师电话后,他没有气急败坏的鸡娃,而是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不补劣势数学,只补优势画画。

他认为,“当孩子某项资质确实不行时,盲目补他的短板,只会越补越没自信。”

如果孩子慢如蜗牛,我们不应该把她当兔子撵,使劲拉他向前奔跑,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苦苦挣扎,而要让他选择擅长的领域深耕。

图片来源:电影《垫底辣妹》

无独有偶,李玫瑾的教育方法同样蕴藏了大智慧。

女儿虽然很认真很努力,但成绩就是提不上去。李玫瑾没逼女儿提高成绩,而是启发她寻找擅长的方向。

后来女儿通过艺考上了重点大学,成为了一名音乐老师,活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其实,鸡娃终极的目标是自省,让孩子对自己有客观的认知、扬长避短,发挥最大优势。

03

鼓励孩子多出去走走

做他的“破缸人”

“中国榜样家长”刘称莲,凭借“给孩子宽广的世界”,一路把女儿培养成北大学霸。

女儿上初中时,语文课本当中讲到了《社戏》,鲁镇的热闹风光对少年鲁迅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可当她看到女儿阅读时索然无味的样子,就带女儿回了一趟陕西老家。

正赶上喜庆的节日,晚上灯火通明,灯笼高挂,镇上的人们都出来赶集、看戏,好不热闹,黄土地特有的人文风情,让女儿兴奋不已。

在女儿学习压力大,最难熬的时候,刘称莲没有给她加码,而是做出一个“疯狂”的决定,连夜带她赶往内蒙古,帮女儿圆了看流星雨的梦。

她始终觉得,一定要让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她才会兴高采烈。只有心里快乐了,心态放开了,学习起来才动力十足,才能更好地战胜远方。

在刘称莲的鼓励下,女儿心态越来越好,成绩稳步提高,最后考上了北大。

图片来源:电视剧《小舍得》

有句话说得好:蛟龙给以鱼缸,则困于浅水;大鹏投以蓝天,则展翅翱翔。

只有让孩子多接触外界,生活体验越丰富,孩子头脑才会更加灵活机敏,反而会有助于学习。

作家小霍丁·卡特说:“我们希望有两份永久的遗产能够留给我们的孩子,一个是根,另一个是翅膀。”

优秀孩子的背后,往往站着有远见、敢放手让他闯荡的“破缸”父母。

所以,别再把孩子养在鱼缸中,生如鲲鹏,当入天空与大海。

这届孩子太不容易了,虽享受着各种优质资源,却承载了父母太多的心血,不敢轻易辜负这份厚望。

同样,这代父母也非常不易,面对复杂的环境、社会巨变、孩子心里需求的改变,比任何时候都要焦虑、彷徨、不知所措。

但无论如何,你给孩子的世界有多宽广,他的未来就能走多远。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我们只需帮他避开那些错误的荆棘和陷阱,至于人生的路,就交由他自己去走吧。

--------End---------

继续阅读:

作者简介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成长树,最受爸妈欢迎的育儿类公众号,这里有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心理的宝爸宝妈,你所关心的育儿问题,这里都有答案。微信号:chengzhangshu9。

121我二胎备孕生女儿的“成功”经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