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哲教授:自身免疫性疾病生物标志物研究前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李文开锁换锁怎么收费 李永哲教授:自身免疫性疾病生物标志物研究前沿

李永哲教授:自身免疫性疾病生物标志物研究前沿

2023-12-10 09: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因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的疾病状态。自身抗体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征性标志物,对疾病的鉴别诊断、病情评估与治疗监测、转归与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今天,检验君为大家分享的是北京协和医院李永哲教授关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抗体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前沿。

ACPA阴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阻止不可逆关节破坏的关键。目前临床上通用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志物是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PA),但仍有三分之一的RA患者血清ACPA为阴性,缺乏相应的诊断标志物,为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带来了不小危害。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李永哲教授、张烜教授和赵丽丹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表明,抗PTX3和抗DUSP11自身抗体可作为ACPA阴性RA患者诊断的新型生物标志物。该研究发表在《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该研究收集到559例RA患者(276例ACPA阳性,283例ACPA阴性)、239例疾病对照组和213例健康对照组的共1011份血清标本。首先用广谱重组人蛋白打印的高密度蛋白芯片筛选候选自身抗体,然后用由候选自身抗原组成的聚焦芯片进行验证,再用ELISA和WB验证ACPA阴性RA患者中最有希望的候选抗体。

结果两种序列芯片检测到9种新的自身抗体,阳性率为17.93%~27.59%,特异度>90%。其中,抗PTX3和抗DUSP11自身抗体的灵敏度最高,并通过ELISA和WB得到一致验证。所有队列样本中,抗PTX3和抗DUSP11在ACPA阴性RA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7.56%和31.80%,与ACPA阳性RA相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69%和2.35%)和疾病对照组(10.04%和8.49%)。无论ACPA状态如何,抗PTX3和抗DUSP11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诊断灵敏度(38.00%),特异度为88.72%。

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抗PTX3和抗DUSP11自身抗体可作为ACPA阴性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志物。

文章链接:

https://ard.bmj.com/content/80/6/739

原发性胆源性胆管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原发性胆源性胆管炎(PBC)是一种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其特征是中小型肝内胆管逐渐受损,导致肝纤维化和潜在肝硬化。免疫检查点是免疫系统最重要的调节工具之一,近年来,分化簇226(CD226)/T细胞Ig和ITIM结构域(TIGIT)的免疫检查点途径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

日前,北京协和医院李永哲教授的一项研究表明,CD226/TIGIT免疫检查点的失衡与PBC的发病机理有关,CD8+T细胞的CD226/TIGIT比是评估疾病状况和PBC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该研究发表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

该研究纳入42例无其他自身免疫或肝病的PBC患者,25例患有其他慢性肝病患者(包括11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8例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及30名健康的参与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参与者外周血标本进行检测。

结果发现,PBC患者外周血CD8+T和CD4+T细胞表达CD226或TIGIT的比例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CD8+TIGIT+T细胞百分率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呈负相关,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碱性磷酸酶与CD8+CD226+T细胞频率呈正相关;CD8+T细胞CD226/TIGIT比值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率呈正相关,但与白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CD8+CD226+T细胞的效应器功能比CD8+CD226-细胞更强。

总之,该研究表明,CD226/TIGIT免疫检查点失衡参与了PBC的发病机制。CD8+T细胞CD226/TIGIT比值是评价PBC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一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此外,CD8+CD226+T细胞可能是PBC的治疗靶点,阻断CD226可在体外抑制该细胞亚群的活性。

文章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immu.2020.01619/full

PSS合并NMOSD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原发性Sjögren's综合征(pSS)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干眼症和口干为特征,约40%的pSS患者并发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探讨NMOSD的PSS血清标志物不仅有助于临床决策,还有助于进一步阐明PSS的发病机制。

日前,北京协和医院李永哲教授课题组的一项研究表明,血清聚集素和补体因子H(CFH)可能是PSS合并NMOSD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在NMOS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发表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

该研究纳入4例伴有NMOSD的pSS患者和8例无NMOSD的pSS患者进行双向差异凝胶电泳(DIGE)分析。然后用MALDI-TOF/TOF-MS鉴定各组间差异表达的蛋白点。随后用ELISA方法在另一个独立队列(包括22例伴有NMOSD的pSS患者、26例不伴有NMOSD的pSS患者和30例NMOSD患者)中验证所鉴定的潜在生物标记物的水平。

结果发现,伴有NMOSD的pSS患者中血清α-1B-糖蛋白、α-1-微球蛋白、CD5抗原样OS、聚集素、血友病素、I型细胞骨架9和巨噬细胞刺激1样蛋白水平均低于无NMOSD的pSS患者。ELISA法进一步检测血清凝集素和CFH水平,发现NMOSD患者pSS后血清凝集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伴有NMOSD的pSS患者CFH水平明显低于未伴有NMOSD的pSS患者。

该研究首次对伴有NMOSD的pSS患者与无NMOSD的pSS患者进行血清蛋白组学研究,并表明血清凝集素和CFH可能是pSS伴NMOSD患者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在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研究人员表示,接下来需要更大的标本量和更多的参与者来验证这些候选生物标记物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文章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immu.2019.02527/full

HSD17B13基因突变可降低酒精相关肝病风险

酒精相关的肝病(ALD)是长期饮酒引起的常见肝病,如脂肪性肝炎(ASH)、酒精相关的肝纤维化、酒精相关的肝硬化和甚至是肝细胞癌(HCC)等。最近,有研究发现欧洲人群中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3(HSD17B13)中的变体rs72613567:TA与ALT和AST的水平降低以及与酒精相关的肝病(ALD)的风险降低相关,但在中国人群中还不得而知。

日前,北京协和医院李永哲教授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黄晶教授的一项研究表明,HSD17B13基因的遗传变异rs72613567与中国汉族人群与酒精相关的肝病的风险降低有关。该研究发表在《Liver International》。

该研究纳入五个医疗中心的769名男性ALD患者和767名男性健康对照。所有ALD患者都有超过5年的酗酒史,相当于酒精消耗量≥40g/d,或者在过去2周内大量酒精消耗量平均超过80g/d。健康对照组没有饮酒习惯,在性别和年龄上与ALD组匹配,排除肝脏疾病,肿瘤或其他慢性疾病没有任何异常。

近年来,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发现了许多与ALD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探索了ALD的遗传机制,为预防ALD提供了新思路。因此,该研究使用Sequenom Mass Array系统对HSD17B13中的两个SNP(rs72613567和rs6834314)进行基因分型,并使用PLINK1.90软件进行等位基因关联分析。

结果发现,HSD17B13 rs72613567:TA等位基因可将ALD风险降低19%,而rs6834314中的G等位基因可将ALD风险降低19%。在三个遗传模型分析中,两个SNP的基因型与降低ALD的风险有关。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TA等位基因与血清ALT、AST和GGT较低水平、血清ALB较高水平相关,而与ALP无关。在这个队列中,HSD17B13 rs72613567与脂肪性等位基因PNPLA3 rs738409之间的相互作用验证并未通过。

总之,该研究结果表明,HSD17B13的两个保护性SNP,rs72613567和rs6834314可降低我国汉族男性ALD的风险,并与血清肝生物标志物水平相关。

文章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liv.14616

应用HuProt阵列鉴定大动脉炎患者血清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大动脉炎(TAK)是一种以慢性血管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尤其是头臂动脉、颈动脉和锁骨下动脉。自身抗体检测对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用于TAK的临床诊断的自身抗体标志物。

日前,北京协和医院李永哲教授课题组的一项研究利用基于人类蛋白Huprot阵列的方法对TAK的新抗体进行鉴定,最终识别并验证了八种新的自身抗体可作为TAK特异性生物标记物。该研究发表在《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 : MCP》。

第一阶段,研究人员从40名TAK患者、15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20名健康受试者收集血清样本,用人类蛋白HuProt阵列筛选TAK特异性自身抗体。第二阶段,在另外一组由109名TAK患者、110名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和96名健康受试者组成的队列中采用TAK聚焦阵列验证确定的候选自身抗体。随后,利用western blot分析进一步证实在第二阶段验证的TAK特异性自身抗体。

该研究鉴定并验证了八种自身抗体作为潜在的TAK特异性诊断生物标志物,包括SPATA7、QDPR、SLC25A2、PRH2、DIXDC1、IL17RB、ZFAND4和NOLC1抗体,AUC分别为0.803、0.801、0.780、0.696、0.695、0.678、0.635和0.613。

其中,SPATA7能区分TAK与健康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灵敏度为73.4%,特异度为85.4%;QDPR为71.6%,特异度为86.4%。SLC25A22灵敏度最高,为80.7%,特异度较低,为67.0%。此外,PRH2、IL17RB和NOLC1的特异度分别为88.3%、85.9%和86.9%,但灵敏度较低(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