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和、沐英、耿炳文、郭英四人,是如何躲过了明太祖的清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朱元璋外貌特征明实录 汤和、沐英、耿炳文、郭英四人,是如何躲过了明太祖的清算?

汤和、沐英、耿炳文、郭英四人,是如何躲过了明太祖的清算?

2023-08-13 23: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兔死狗烹”常常用以君主夺取天下后,对功臣惨无人道的大开杀戒,不得善终。纵观历朝历代,论残忍程度以及残杀的规模,明太祖朱元璋敢认第二,恐怕没人敢认第一。然而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朱元璋即便冒着背上历史骂名的风险,也要如此决绝,是有原因的。

公元1370年,徐达肃清了元朝的最后劲敌扩廓帖木儿,元顺帝也于不久后病逝,由此大明天下初定。大喜过望的朱元璋,感念于文臣武将的南征北战,当年在奉天殿举行盛大仪式,册封明朝的开国功臣,共封了李善长、徐达、李文忠等6人为公爵,汤和、耿炳文等28人为侯爵,此为“明一期”。

此外,朱元璋还于1379年和1384年,集中册封了“征西番”、“征云南”的功臣。所不同的是,1379年册封的“明二期”,侯爵仅仅是流侯,子孙仅能袭指挥使,与后来清朝王爵继续类似,不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子孙继承的爵位是要往下降的;一千五百石的食禄,也低于“明一期”普遍的两千五百石。

直到1384年,这批已封爵中部分人,如蓝玉、仇成等人,以及此前未封爵的陈桓、胡海、郭英、张翼,统一由流爵晋世爵,食禄也加至二千五百石。而朱元璋的养子沐英,因1376年出征吐蕃有功,被封西平侯。

这还不是“明一期”与“明二期”最大的区别。册封“明一期”之时,当时的朱元璋内心觉得,赐爵赐田似乎不能完全表达报答之情,便张罗着为这批人颁发“铁券”,同时彰显金戈铁马岁月中,建立起的革命友情。以颁发南安侯俞通源的铁券为例,铁券的内容除了追忆俞通源的战功之外,朱元璋同样册封其弟为侯爵,还承诺:

若谋逆不宥,余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功。

是说除了谋逆大罪之外,俞通源可免两次死罪,儿子辈可一次死罪。可见,大明初定,朱元璋需要这些功臣稳定局势,故而“掏心窝”,颁发“铁券”来延续功臣的功名利禄。

论素质,较之历代,明朝这批开国功臣,恐怕是比较低的,深受元帝国迫害的他们,跟随朱元璋,有着极强的战斗力,一旦天下初定,这批人又反过来成为了大明朝秩序的破坏者,无视朱元璋颁布的法令,仗着战功取得的特权,而拥有“铁券”的功臣更是如此,只要不谋逆,朱元璋就不能杀他们,因此更加肆无忌惮。

于是,私纳奴婢者,有之;侵夺民财者,有之;驱役士卒者,有之;贪得无厌者,有之;更有甚者,僭越使用皇帝才能使用的东西。

如是者三,朱元璋为了天下,也为了自己的子孙,开始了有些矫枉过正的清洗。1376年的“空印案”,从户部尚书开始,一直撸到地方,杀了几万人,仅仅因为朱元璋认为,地方官员带着盖政府大印的空白表册,以便户部万一驳回,方便重新编写,是蔑视法规的行为。

此外还有1380年的“胡惟庸案”、1385年的“郭桓案”,1393年的“蓝玉案”,与“空印案”,合称“明初四大案”,借此朱元璋基本铲除了对于自己有威胁的人,其中汤和、沐英、耿炳文、郭英四人却躲过了清洗:

中山侯汤和‍

在“明一期”中,汤和封中山侯,1378年晋封为信国公,与朱元璋是发小,年纪稍长。可以说汤和是朱元璋的革命引路人,正是汤和力邀下,朱元璋加入了义军,开创出新的局面。

平定天下过程中,占领集庆、攻取镇江、平定福建等一系列战斗中,汤和立下赫赫战功,晚年再次出山为大明朝镇守海疆,设立卫所城59处,沉重打击了倭寇,令沿海平静了数十年。

汤和为人低调,但在驻守常州之时,曾有事请示朱元璋,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酒后而发牢骚,说自己驻守常州好比躺在屋脊上,倒向哪一边,则哪一边胜利。朱元璋得知后怀恨在心,不仅数次当面数落,还在封爵之时,借故降级处理,仅封侯爵。

作为发小的汤和深知朱元璋为人,记住了此次的教训,此后处处谨小慎微。出山镇守海疆之前,洞悉朱元璋想对功臣斩草除根的汤和,选择了告老还乡,放弃了兵权。《明史》描述晚年的汤和:

和晚年益为恭慎,入闻国论,一语不敢外泄。媵妾百余,病后悉资遣之。所得赏赐,多分遗乡曲,见布衣时故交遗老,欢如也。和独享寿考,以功名终。

说的是汤和晚年不议论国事,遣散小妾,散尽赏赐,做个闲散之人,以此彻底消除朱元璋的怀疑,才得以善终。

西平侯沐英‍‍‍‍

沐英是个孤儿,被朱元璋夫妇收养,开始了军旅生涯。1376年,已经能独当一面的沐英,以副帅的身份出征吐蕃,事后因功受封西平侯;1381年,沐英跟随傅友德、蓝玉出征云南,战后并被朱元璋委以重任,镇守云南。

沐英治理云南期间,大力发展屯田,解决温饱问题;兴修水利,杜绝水患;开发盐井,增加财源;注重基础建设,修筑道路。此外,沐英还新建以及重修学校,吸引优秀人才前来教学,极大促进了云南的教育事业。对此,明太祖评价:

自汝(沐英)在镇,吾无西南之忧。

可见,沐英镇守云南,为朱元璋分担了帝国西南边陲的压力。从时间段上看,深知义父为人的沐英,自然了解“胡惟庸案”、“ 郭桓案”、“空印案”背后的真正意图,故而对于自己子孙严加约束。这个可以从“黔宁王遗记”金牌中得到印证:

凡我子孙,务要忠心报国,事上必勤慎小心,处同僚谦和为本,特谕,慎之戒之。

(“黔宁王遗记”金牌)

此外,沐英与朱元璋一家感情深厚,马皇后去世之时,沐英就曾经伤心过度而咳血;太子朱标逝世后,再受打击的沐英,心力交瘁,于1392年离世。

长兴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

本想与功臣共享富贵的朱元璋,但事与愿违,这批人仗着功劳获得的特权而肆无忌惮。朱元璋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清洗这些功臣,出现的权力空缺逐渐由儿子们填补,要是这些儿子们造反又当如何呢?

显然姜还是老的辣,清洗功臣过程中,朱元璋也注意到了儿子们的违法乱纪,为了保证宗室内部的稳定。继“蓝玉案”后,朱元璋又以莫名其妙的借口,除去了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接着便将朱标的长女江都公主嫁给了耿炳文之子耿璿,从时间点上看,此举是朱元璋为了保护皇太孙朱允炆做出的特别安排。

从《明实录》记载:太祖末年,旧人在者独(郭)英及长兴侯耿炳文,特见倚重。另外,还有“长兴侯耿炳文佩征西大将军印为总兵官,武定侯郭英为副”的记载。

说明了朱元璋为朱允炆配备了耿炳文、郭英的“双保险”,地位上,耿炳文要高于郭英。朱元璋之所以选择了耿炳文、郭英为朱允炆保驾护航。

首先两人与朱元璋关系密切,都是凤阳的老乡,同时两人都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耿炳文的父亲耿君用还在进攻张士诚的战斗中牺牲,而郭英作为宿卫曾经在战场上救过朱元璋一命,而后逐渐成为为一名将领,身历大小百余战,伤痕遍体,故两人在军队中也颇有威信;耿炳文与朱元璋是亲家,而郭英还是朱元璋的舅子呢。

其次,两人都谨慎小心,恪守君臣之礼,不敢有功高震主的行为。公元1394年,耿炳文要翰林学士刘三吾撰写追封三代的“神道碑铭”时,一再强调措辞要谦卑,并效法汉高祖刘邦,把自己比作是唯主是命的功狗,所有功劳都归于朱元璋。当时一些功臣贪得无厌,索要更多的田产,郭英却不这么干,朱元璋询问原因。郭英说我出身平民,仰仗恩宠,幸有封爵,子孙无忧,已经谢天谢地了,怎么还敢索要更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