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哲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本体论和方法论意思 社会科学哲学!

社会科学哲学!

2023-09-25 13: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哲学范式paradigm根本上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研究的视角、路径、方法、规范规则等方面展现出来,哲学范式这一术语来自Thomas Kuhn(1962)《科学革命的结构》(The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库恩对科学发展持历史阶段论,认为每一个科学发展阶段都有特殊的内在结构,而体现这种结构的模型即“范式”,即范式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范式革命和范式转换意味着理论内容和形态的完全断裂、范式之间的关系是不可通约的。我们现在科学研究所用范式一词是对库恩术语的借用,具体内容与库恩有很大差异,其含义主要指前面的方面,我们所说哲学范式的转换吸收了库恩的整体创新和突破的含义,但主要指思维方式的转换,表现为研究视角、研究路径、研究规范规则、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转换与创新,不同范式之间不是完全断裂和不可通约,而是存在着相互影响、渗透、交叉。

1.实证主义Positivism

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实证主义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始祖孔德(Auguste Comte)等提出,以1830至1842年开始陆续出版的孔德6卷本《实证哲学教程》《Cours de philosophie Positive》为实证主义形成的标志,其他代表人物还有斯宾塞(Herbert Spenser)、穆勒(John Stuart Mill)等。

1.1孔德与实证主义孔德认为人类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a.神学思想和神的意志,即世界的客观存在和规律均是神意志的体现,各国的宗教即是相应体现;b.形而上学思想和抽象观念,主要包含欧陆哲学思想的启蒙运动和德国古典哲学阶段,人们用抽象的观念,形而上学的思想来认识真理;c.科学思想和实证精神,用客观的、实证的方法认知世界。孔德还进行了基础科学的分类。它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依次是: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最复杂的科学以最简单的科学为前提。这个规律是各门科学所呈现的规律,每一种科学都经历一个实证的时代(即使用实证方法);这也是教育的规律,从最抽象(数学)到最具体(社会学)。孔德逐一考察了六种基础科学,以便获得实证社会学的基本结构,这种结构已成为实证伦理学和实证宗教的基础。1.2实证主义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1)实证主义的本体论。存在着统一的客观世界, 客观世界内部存在着多层次的结构, 即无机体世界、化学世界、生物世界和社会, 虽然客观世界的各个不同的领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但是从总体来看, 世界是统一的, 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客观世界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客观世界按照这个规律发展演变。(2)实证主义的认识论。实证主义理论认为, 由于社会与自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由于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发展演变, 所以认识社会的方式与认识自然的方式没有本质的区别, 所采用的方式无非是观察、实验、比较、检验等等, 通过这些方式方法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 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实证主义提倡把研究自然界的方法移植到社会领域, 按照研究自然界的方式研究社会, 通过观察、实验、比较、检验等方式探究社会领域的直接经验。实证主义的认识论区别于先验途径的认识论,是认为人的认识是需要通过经验途径获得的,观点属于后天所知。(3)实证主义的方法论。长期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实证研究范式在社会学研究中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实证主义研究者受到自然科学量化研究范式的影响,认为只有客观的、实证的和定量的研究才符合科学的要求,才具有价值。演绎推理是实证主义理性化的主导方法,对经验进行现象主义解释,主张从客观经验角度出发,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强调经验上的实证对科学理论的重要性。1.3实证主义的主要观念归纳实证主义有如下几个主要观点:(1)社会和自然受同样原则支配,社会研究对象与自然科学研究对象都是纯客观的,它们不依赖于研究而独立存在,事物本身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可重复的规律。(2)人的行为是由外部力量引起的,人类行为、社会变化的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是可以被感知、概括和客观计量的。(3)社会研究的任务在于说明社会现象或规律是什么,而不是说明社会现象应该或必须是什么。(4)自然科学方法适合于社会研究,社会研究的逻辑方法是假设演绎法,将社会现象作为研究起点,重视社会现象的概括归纳,努力寻求现象间的相关关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其假设,从而发现其一般性、普遍性或规律性。(5)强调价值中立,研究中不作价值判断,以保持严格的客观性和科学性。(6)强调理论研究的实践功能,注重对现实社会生活进行干预和改造。实证主义方法论大致呼应宏观社会工作方面的研究,其价值中立主张是社会工作研究伦理的基本要求,强调研究的实践功能,也很符合社会工作研究的实务导向性。

2.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Interpretativism

解释主义的代表人物是韦伯(Max Weber)和舒茨(Alfred Schütz),解释主义理论观点认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本质上是不同的(Crotty,1998 ;Bryman,2004; Saunders et al.,2000)。解释主义者做研究,持有以下观点:观察者不是独立于被观察对象的,是被观察的一部分;人的利益是驱动科学的主要动力;解释的目的是增加对状况的总的了解;研究的过程是从演绎出的想法中收集丰富的数据;概念应该是合并各个相关者不同的观点;研究数据样本量小,但是要求翔实(Easterby-Smith et al.,2002)。

解释主义认为世界是主观的。解释主义的存在论基础是视现实世界为人类对于不同行为与状况的解释的产物,亦即现实世界的真相是由人的思想主观构建出来而不是客观且唯一的。那么由于每个人受的教育不同,运用的研究方法等的不同,会导致其研究结果的不同。正是基于此,我们才会看到在同一个研究领域,会出现不同的理论。

解释主义要求研究者深入现实生活去解释问题。解释主义的认识论主张对于复杂世界的认知是通过研究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人群的经验以及观点而实现的,研究者应该深入现实生活去领会并且通过科学化的手段及语言去解释并重建这些概念与含义。比如可以通过交互式面谈、参与式观察等研究手段——“田野调查法”。

2.1建构主义/解释主义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1)解释主义的本体论(Ontology)。基础是视现实世界为人类对于不同行为与状况的解释的产物,亦即现实世界的真相是由人的思想主观构建出来而不是客观且唯一的。比如:对生物物种的分类,对社会经济体系类型的划分等。(2)解释主义的认识论。主张对于复杂世界的认知是通过研究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人群的经验以及观点而实现的,解释主义理论认为,仅仅看到社会事实并不能够解释它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同一社会事实对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而社会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只能通过对行动主体的研究来探寻。因此, 研究者就需要进行角色转换,设身处地得对研究对象进行 “移情式” 的理解, 探讨他人的社会行动的主观动机。(3)解释主义的方法论。研究者需要通过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提出理论等步骤, 把握他人的社会行动的动机, 从而对于社会事实作出合理的解释研究者应该深入现实生活去领会并且通过科学化的手段及语言去解释并重建这些概念与含义。比如:交互式面谈,参与式观察等研究手段。

2.2建构主义/解释主义的主要观点归纳

    建构主义/解释主义有如下几个主要观点:

(1)解释主义是解释如何通过主观和客观共同构建知识,实证主义追求发现证明客观存在的知识,解释主义追求解释主客观共同构建知识。

(2)观察者不是独立于被观察对象的,而是试验观察的一部分,观察者与观察对象的互动同样是部分研究内容。

(3)建构或解释的主要目的是避免个体的片面认知,以更全面的视角增加对状况的总的了解,最终形成的概念总结也是合并各个相关者不同的观点。

(4)解释主义认为研究是解释社会和组织是如何构建的。如何解释就是方法论的使命,解释主义所指引的方法论就是定性研究。

3.  批判主义Critical Theory

批判主义的思想最早可溯源至古希腊的文化批判,近代黑格尔(G. W. F. Hegel)的辩证哲学、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的批判哲学和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潜意识理论又将批判主义的内容不断丰富,而后被法兰克福学派发扬光大。学术界现在一般将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 School)的主要哲学思想总结为批判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M·Horkheimer)、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阿多诺(Adorno)和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霍克海默(M·Horkheimer)给批判理论定义为寻求从奴役人类的一切环境中解放人类。法兰克福学派认为人受奴役的原因不仅来自于经济体制的问题,还来自人思想意识的异化,为了克服这种异化不能等待生产力的提高,他们反对实证主义的社会学而提倡意识形态的批判,希望通过提高人的思想觉悟而克服这种异化。

3.1批判理论的两层含义

(1)广义的“批判理论”。指的是人们对人类文明历史及社会现实进行批判反思而形成的理论学说,既包括古希腊传统的文化批判模式,又包含康德传统的内在批判模式,更包括马克思的社会现实批判模式。(2)狭义的“批判理论”。指的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及其延伸,即以“辩证哲学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基础”的社会哲学理论,同时包含批判理论在世界不同国家地区间的传承与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以后期霍克海默(M·Horkheimer)、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和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为代表,最终完成了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3)批判理论对实证主义及解释主义的评价。批判理论认为实证主义把一切现存的东西都当做了正确的事实加以接受,排除了思维的批判性和否定性,实际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的消极情况内;解释主义虽然强调了人的主体意识,但是只着眼于重现或体验历史情景,而未用批判的眼光系统思考。

3.2批判主义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1)批判主义的本体论。社会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实践, 而社会实践是对社会中不合理现象的改造。社会科学哲学不是研究一般的社会行动, 而是研究能够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2)批判主义的认识论。社会不是纯粹外在于人类的, 社会本身就是作为阶级的人的实践过程, 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所进行的特定的实践活动的过程。主体不是被动地接受社会事实, 而是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而是与客体共同参与研究, 主体在这种研究中需要始终保持对于社会事实的批判态度。(3)批判主义的方法论。研究者不仅仅只是尊重被研究者的意见,而是应该让被研究者参与到研究之中,为自身的压迫解放乃至更大范围内社会阶级的全面进步而努力。

4. 三种范式的优势与劣势

4.1实证主义理论的优势和劣势

实证主义理论的优势:

(1)实证主义比较注意研究的客观性, 注意在研究过程中排除研究者主观的影响, 排除各种成见或偏见,这有利于避免研究者的主观成见对于研究过程的干扰。(2)实证主义注重直接的经验, 强调任何概念都必须还原为直接的经验, 这有助于区分科学与伪科学, 有助于把宗教信仰与科学区分开来, 有助于科学对于宗教迷信的斗争, 有助于科学的发展。(3)实证主义理论强调研究社会的过程与研究自然的过程的一致性, 注重客观的调查研究,注重对于社会事实的观察和测量, 注重对于社会事实的分析和比较, 这既有助于提出比较客观的理论, 又有利于理论的检验和理论被广大社会成员所接受。实证主义理论的劣势:(1)实证主义先入为主的认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应用于社会研究,社会问题必须还原为自然科学的一般规律。(2)实证主义的研究停留在事情客观表象的层面上,而对于现象背后的动机及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对社会事实的看法也较为浅显。(3)实证主义对于客观世界的描述类似于“照相机”,倾向于复制还原社会现象,而对于现实世界变换较大的情形则不具备指导意义。

4.2解释主义理论的优势和劣势

解释主义理论的优势:(1)解释主义相较于实证主义对于社会的认知更加深入,注重行为人主观动机的研究,注重“移情式”的理解,从外在表象的研究深入到了行为人内心活动的探索,具备更深的现实意义。(2)解释主义更注重对社会现象/行为的产生背景、主观动机和客观行动进行因果关系的探究,进而可应用于未来行为的预测中去,可以对社会现象和行动进行可信效度较高的预测。

解释主义理论的劣势:

(1)解释主义过于强调行为人的主观因素,认为客观世界的所有事物均具备一定的主观因素,容易使自身的论述陷入主观客观判断的循环当中。

(2)解释主义片面的认为行为人是孤立的个体,忽视了社会的存在,把研究对象当做脱离了社会存在且不具备社会关系的存在,因此研究视角就过分围绕个体进行,不能够从社会关系角度全面把握人的本质。

4.3批判主义理论的优势和劣势

批判主义理论的优势:

(1)视角的全面性。批判主义理论注重研究者的选择,将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及现象纳入探究范围内,通过被研究者的视角去思考及观察社会,全面把握不同阶级的行为及对社会现象的影响。

(2)研究过程互动较多。批判主义理论注重研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认为主体与客体的互动不仅表现在研究过程之中,还变现在研究主体的社会实践过程当中。

批判主义理论的劣势:(1)批判主义容易陷入极端。出发点就是现有的理论或现象是错误、不完备的,但是却缺乏如何评价的判断依据;想要论证其批判出发点的正确性,就要先论证判断标准的正确与否,若再套用批判理论的思路去思考,这个标准也是需要批判的,容易陷入“循环论证”的逻辑陷阱中去。(2)批判主义的功能过于单一。批判主义理论将变革社会视作唯一功能,最终目标是彻底消除现存社会的非正义和追求未来社会的合理状态,将人、群体和社会的关系的研究容易陷入偏差。

5. 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研究范式的应用

5.1不同哲学范式对研究思维的启示

不管在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通常意义上博士是指Ph.D (Philosophy of Doctor),即哲学博士。这表明不管做什么研究,都起源于研究者的哲学思想观点。不同的哲学思想导致不同的研究方法论,研究方法论又直接决定了研究方法。研究一个课题,其哲学思想观点的理清有利于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并有利于解释研究方法的合理性以及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可信性。社会科学研究由于研究对象性质的复杂性,研究的思维极为重要,哲学作为研究事物本质及逻辑的学科,最具价值的便是不同研究范式综合后得出的客观结论。社会科学研究同自然科学研究相比定量分析部分最不可控且预测性较差,最为复杂的是各种相关变量,必须确立综合全面的研究思维,借助不同的研究范式,结构化、模块化对问题进行梳理与分解,厘清所适用的不同研究进路。在17世纪到20世纪社会科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范式对社会科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形成具有基础性意义。每种范式都有其与众不同的视角与维度,能够解决位于一定层面的社会科学问题;范式的递进意味着社会科学解决问题的范围和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社会科学范式的多元化实质上反映了西方哲学多种思想脉络的交织演化。社会科学中 “人”的属性不断丰富,对人与社会的总的看法不断由简单抽象向复杂具体发展,使社会科学不断引入新的视角,扩大和深化研究的范围,从而促进了社会科学整体的发展进步。

5.2自然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局限

5.2.1自然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自然科学方法应用于社会科学的帮助。自然科学所追寻的是客观存在的最简约答案,试图寻找所有现象背后的一般数学规律。自然科学方法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然科学标准的研究程序,二是研究过程标准程序化的实验方法,三是研究内容的数学化表达。将自然科学进行数学化的表达是相应的研究走向定量发展的标志,也是所谓研究“科学性”程度的检验标准之一。(1)自然科学方法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本体论层面的基础。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三类:数量问题、质量问题以及数量与质量相混合的问题,这三类问题的共同属性是客观性、可重复性和规律性,而这三类问题及其基本属性亦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进一步从学科内容细分,经济学是自然科学同社会科学交叉最为繁杂的学科,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虽然均是社会问题,但社会的诸类经济现象却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例如: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必然性和可预测性,经济现象背后蕴含的数理逻辑是其规律呈现的支撑。从此角度上看,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及其属性同自然科学研究问题具有一致性,即社会科学研究同自然科学研究具有本体论意义上的一致性,进一步可以推论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可参考借鉴用于社会科学。(2)自然科学方法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还具备方法论层面的基础。从研究内容上去思考,社会科学研究的最主要特征之一是倾向于对问题进行“定性分析”,但“定性分析”并不是研究的内容与逻辑推导,目前自然科学方法已经辅助社会科学进行“定量分析”,有助于“定性分析”的进一步细化和分类,是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补充,可以弥补“定性分析”的不足之处,“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相互佐证,提高研究的置信度及有效程度。

5.2.2自然科学方法应用于社会科学的局限

(1)研究对象抽象化的限制。社会研究的对象及指标往往难以量化,即很容易面临难以抽象化的限制,例如:人的能力、感知、喜好等评价存在相对性,缺乏统一的抽象化标准。(2)研究对象规模的限制。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特点是可复制性,即大量重复试验的结果是完全相同的,但社会科学研究却不具备相应的条件。社会科学研究的规模受研究机构实力及研究对象主观意愿的影响极大,作为研究客体的个体亦或是群体均有严格的数量限制,难以像自然科学研究一样进行大规模的重复试验。(3)研究对象异质性的限制。社会科学同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最大的不同,便是研究对象的差异性和个性化。社会科学所关注的多为某一种社会现象,而社会现象中的客体亦或是群体均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个体和群体,仅具备可概括的相同特征或特质。人类社会活动还具有情绪影响及环境影响,也无法模拟完全相同的社会环境进行重复试验,研究对象和研究环境的异质性也为自然科学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设置了部分障碍。5.3结语    社会科学研究绝非单一研究方法及学科可解决的问题,需要厘清研究对象的发展历程及脉络,结构化思考研究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能仅依赖所谓的“定性研究”亦或是“定量研究”,而应在科学的范围内将研究对象尽可能的进行抽象化/数学化还原,运用恰当的自然科学方法进行分析,辅助、充实、进一步佐证“定性分析”的可靠性,以期寻求在一定前提或认知范围内可以确保其正确性的研究结论。

来源: 博闻随笔 公众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