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鹏、蔡 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本体论与方法论 刘 鹏、蔡 仲

刘 鹏、蔡 仲

2023-09-25 13: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皮克林的科学发展模型可以表示为,科学家提出“目标”或“动机结构”,而后通过仪器检验,如果仪器检验失败,则为阻抗,于是科学家就不得不再变换“目标”,如果还是失败,仍然是阻抗,直到有一次成功了,则意味着适应的产生。科学在科学家个体(及其背后的理论、文化、社会等因素)、实验仪器和实验对象之间的不断的阻抗与适应中前进。在这一过程中,任何因素不具有决定地位。科学家和社会因素不具有决定地位,这非常容易理解,因为科学家的目的以及社会因素都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重构。但物质世界(夸克本身、实验仪器)的地位如何理解呢? 皮克林说,“在人类力量一次次积极迸发之间,穿插着一段段的人类活动的消极被动,这种消极被动可以对称地理解为物质活动的阻抗所在”,因此,在“完成每一次(仪器)重构”之后,“格拉泽总是暂时后退”,探测器的作为——“爆炸式沸腾或沿着粒子轨迹或其他什么方向扩张”,这“显然独立于格拉泽”。进一步,“各种结果最终依赖于世界是如何运作的:这部机器或者那种仪器是否有目的地捕获或架构了物质力量”。进而,“特定的物质过程以其固有的方式运行,格拉泽所能做的只能是要么接受,要么抛弃”①。因此,物质力量的瞬时突现并不是说粒子本身瞬时突现,粒子本身并非“变成”粒子,粒子一直是粒子,只不过这种“捕获”过程是瞬时突现的,就如金格拉斯的评价,粒子变得“可见”,而不是粒子开始存在。

皮克林的这一立场,同样体现在他对客观性的讨论中。皮克林让认为科学是客观的,其含义就在于科学实践中阻抗与适应过程的非人定性。麦克阿瑟(Dan McArthur)抓住了皮克林客观性概念的核心,“‘冲撞’中包含的某些要素独立于任何科学家个体,因此,由冲撞所产生的知识是‘客观的’”。② 这实际上强调了人类的目标与意图具有一定的限度,会受到物质世界的制约,“内在的目标和计划不能决定结果”,“这种经由与物质力量与各种规训力量(它们本身就不依从于任何个体意义上的主体)对抗而实现的对人类力量的动机性结构的脱离便是冲撞所展示给我们的科学的客观性的基本含义。”③因此,“所谓仅仅发生了是指:当格拉泽以这种方式构造他的仪器时,不产生任何轨迹;当他以那种方式构造仪器时,轨迹出现了。这便是隐含在冲撞中的瞬时突现的实质内涵”④。最后,“物质世界如何存在(how the material world is)便以一种非确定的、复杂的和间接的方式,渗入和影响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表征”⑤。从深层本体论而言,皮克林仍然保留了旧式形而上学的痕迹。

因此,哈金对皮克林的评价是合理的,即科学实验的对象是存在的,被建构的仅仅是关于对象的知识。皮克林虽然有时也谈到科学事实的建构,但他非常明确地指出科学事实是指“对世界的经验陈述”,也就是科学实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现象,与拉图尔所说的科学事实TRF或钋并不是一回事。其次,皮克林在人类力量与物质力量之间设想了一种“应答式”的关系模式,这种模式的简单表示就是,科学家提出问题(问题并不单单是理论的,也包括通过设计仪器进行的提问),物质世界进行回答;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科学家就会对问题进行调整,然后再“放弃他的主动角色,被动地静观将要发生的事情”,这个阶段“物质世界自行其是”。⑥联系到上文皮克林所说的“依赖于世界是如何运作的”,“特定的物质过程仪器固有的方式运行”,所这些都强调了物质世界从其本体论意义上而言的独立性,这再次印证了皮克林所说的不可知论,其范围仅仅是认识论,在本体论上,皮克林仍然在传统意义上承认实在。如果站在传统的立场上,可以对皮克林的立场做如下理解,外在世界的独立性能够为科学的最终结果提供判定。这与波普的科学发展模型类似。

①皮克林,《实践的冲撞》,第60、217、61页。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