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质木耳新菌株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木耳菌的制作 角质木耳新菌株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角质木耳新菌株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2024-05-11 16: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角质木耳新菌株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角质木耳新菌株及其应用【技术领域】1.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角质木耳新菌株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角质木耳属于担子菌亚门,异担子菌纲,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是我国四大食用菌栽培品种之一,由于其腹背有大量绒毛而得名,角质木耳多生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温暖、潮湿季节丛,生于枯枝、枯干上与黑木耳相比,耳子实体胶质、耳片大、厚、质地粗韧,硬脆耐嚼,且抗逆性强,易栽培的特性,浅圆盘形、耳形成不规则形,宽2‑15μm。有明显基部,无柄,基部稍皱,新鲜时软,干后收缩。子实层生里面,平滑或稍有皱纹,紫灰色,后变黑色。外面有较长绒毛,无色,仅基部褐色,400‑1100×4.5‑6.5μm。常成束生长。角质木耳质地比木耳稍硬,适于凉拌,风味如海蜇皮,有“树上蛰皮”之美称。3.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多,山林茂盛,夏季较凉爽,气候温湿,非常适合食用菌的生长,因此,在广西本地有丰富的木耳资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质量优异的木耳菌株被采集发现,但是仍然有很多优良的野外资源品种待开发应用,为此,为进一步丰富木耳品种,丰富木耳的种质资源,将更多更优良的品种从野外分离、驯化,有必要致力于木耳菌种的采集、分离纯化、驯化及研发。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内容,为进一步丰富木耳品种,丰富木耳的种质资源,将更多更优良的品种从野外分离、驯化,有必要致力于木耳菌种的采集、分离纯化、驯化及研发。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筛选得到的角质木耳auricularia cornea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247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为2021年09月06日。6.本发明还包括通过培养木耳(auricularia cornea.)菌株桂毛7号所得到的孢子。7.本发明还包括通过培养木耳(auricularia cornea.)菌株桂毛7号所得到的菌丝体。8.本发明还包括通过培养木耳(auricularia cornea.)菌株桂毛7号所得到的子实体。9.本发明还包括所述木耳(auricularia cornea.)菌株桂毛7号在杂交育种中做为亲本的应用。10.本发明还包括所述木耳(auricularia cornea.)菌株桂毛7号子实体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11.本发明还包括一种栽培所述木耳(auricularia cornea.)菌株桂毛7号子实体的栽培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料由废料78份、麦麸20份、白糖1份、石膏1份组成;所述废料为:桑木屑、桉树皮和/或杉木皮。12.进一步的,所述桑木屑:桉树皮:杉木皮的质量比为:5:3:3。13.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4.本发明的木耳菌株auricularia cornea桂毛7号是申请人从广西南宁市隆安县龙虎山野外采集分离纯化、驯化而得的,该菌株形态特别别致,与现有的角质木耳菌株相比子实体形态表现为:耳片边缘稍有弯曲、孕面光滑、背面绒毛明显、且具有典型的网格纹(脉纹),边缘褶皱呈裙状;经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该菌株还具有:粗蛋白、粗纤维、总氨基酸含量高、抗菌能力强的特性;同时,经过申请人的配方研究,还利用废料生产了一种适合桂毛7号菌株生长的栽培料配方,该配方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桂毛7号种植、对废料资源的回收利用起到了积极的效果。【附图说明】15.图1为本发明桂毛7号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菌丝体图;16.图2‑图3为本发明桂毛7号菌株的子实体形态图;17.图4为本发明桂毛7号菌株issr鉴定的聚类分析图;18.图5为对照的台毛一号毛木耳菌丝体形态图;19.图6为对照的台毛一号毛木耳菌丝体形态图;20.图7为台毛一号菌株与桂毛7号菌株的拮抗实验结果图;21.图8为毛木耳781菌株与桂毛7号菌株的拮抗实验结果图。【具体实施方式】22.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23.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24.实施例1:25.本发明的木耳菌株auricularia cornea,属于担子菌亚门,担子菌纲,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角质木耳种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247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为2021年09月06日。26.上述菌株是申请人于2013年04月从野外采集野生毛木耳子实体经分离提纯定性驯化而得;具体方法如下:27.(1)将采集到的野生木耳通过组织分离和纯化得到母本菌株ac7‑4;28.(2)从母本菌株中筛选耳片较厚、有弹性、灰褐色、朵形较大、有脉纹的子实体的菌株进行组织分离和纯化,经过驯化后得到第一代组织分离株子实体,标记为f1代;从f1代菌株的子实体中筛选:开片性好、耳片较厚、有弹性、灰褐色、朵形较大、有脉纹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和纯化,经过驯化后得到第一代组织分离株子实体,标记为f2代;从f2代菌株的子实体中筛选:开片性好、耳片较厚、有弹性、灰褐色、朵形较大、有脉纹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和纯化,经过驯化后得到第一代组织分离株子实体,标记为f3代;从f3代菌株的子实体中筛选:开片性好、耳片较厚、有弹性、灰褐色、朵形较大、有脉纹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和纯化,经过驯化后得到第一代组织分离株子实体,标记为f4代;从f4代菌株的子实体中筛选:开片性好、耳片较厚、有弹性、灰褐色、朵形较大、有脉纹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和纯化,经过驯化后得到第一代组织分离株子实体,标记为f5代;选取性状稳定表达稳定的f4代菌株进行留种得到本技术的菌株,并将其暂定名为桂毛7号。29.上述步骤中,子实体的组织分离纯化方法为:采用75%酒精溶液对木耳子实体表面进行消毒后,放入带盖三角瓶内的无菌水中,充分震荡2‑3分钟,如此重复三次,之后将处理过的毛木耳子实体置于超净台内的无菌培养皿中吹干表面水,然后切取毛木耳的组织一小块,按无菌操作接入pad斜面培养基中,于26℃下恒温培养直至菌丝长满试管;挑取试管前段菌丝体,转移至试管斜面培养基培养其中,试管斜面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0.3g、硫酸镁0.15g、琼脂20g,水1000ml。30.上述步骤中,驯化方法为:将分离纯化后的毛木耳菌株接种到带栽培料的菌包中进行常规的栽培、出耳管理,直至长出子实体;其中,菌包中的栽培料由如下成分组成:杂木屑78份、麦麸20份、白糖1份、石膏1份。31.对上述筛选驯化后的菌株桂毛7号进行鉴定,具体如下:32.如图1所示,桂毛7号在pda固体平板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特征表现为:菌丝短绒毛状、菌落圆形、菌丝、致密、气生菌丝短粗发达、菌落边缘整齐、菌丝洁白;pda平板测定最佳培养温度的菌丝体生长速度为7.27mm/d。33.如图2‑图3所示,桂毛7号子实体形态表现为:耳片大小(长×宽)大约为19.30cm×11.56cm、单生或簇生、耳基较小、耳片厚度约1.87mm、耳片软有弹性、灰褐色、耳片边缘稍有弯曲、孕面光滑、背面绒毛明显、且具有典型的网格纹(脉纹),系该菌株独有的特点、出耳周期60天‑90天。34.从形态学上来看其背面有绒毛,与毛木耳较为接近,申请人认为该木耳菌株接近与毛木耳,因此,将该菌株与毛木耳菌株进行遗传差异的issr分析,采用16个菌株,13个issr引物,16个黑木耳菌株编号具体如下表1,26个issr引物序列如下表2:35.表1 16个木耳菌株编号36.分类类型菌株名称编号分类类型菌株名称编号毛木耳待认定桂毛7号ac2毛木耳已认定川白耳1号ac10毛木耳已认定台毛1号ac3毛木耳已认定鼓毛ac11毛木耳已认定上海1号ac4毛木耳已认定毛木耳au781ac12毛木耳已认定apm2‑16ac5毛木耳已认定43012ac13毛木耳已认定白背4326ac6毛木耳已认定43013ac14毛木耳已认定大光毛木耳ac7毛木耳已认定4328ac15毛木耳已认定鱼台12号ac8毛木耳已认定1256ac16毛木耳已认定黄耳10号ac9毛木耳已认定黑916ah137.引物序列参考《22个毛木耳菌株的issr分析》、《野生毛木耳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中国黑木耳主要栽培菌株issr指纹分析及scar标记》等,由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具体见表2:38.表2毛木耳issr通用引物39.引物名称引物序列引物名称引物序列issr1(ga)8tissr14tgc(ac)6issr2(ga)8cissr15gtg(ac)6issr3(ag)8gissr16a(gt)7issr4(ag)8cissr17cca(gtg)4issr5gs(gt)8issr18gga(gtg)4issr6(ag)8tissr19(ag)8gcissr7(tc)8cissr20(ac)8cgissr8(ag)8yaissr21(ac)8issr9(ag)8ycissr22(ac)8cissr10(ga)8ycissr23gtgacga(ct)6issr11(ga)8ytissr24(ca)8gissr12(ga)8ygissr25(ac)8gissr13(ga)8aissr26(ag)8yt40.提取表1中各菌株的dna后,采用表2的通用引物对表1的菌株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表2中的26对引物,能扩增出稳定特异性条带的仅有17条,分别为issr1、issr2、issr3、issr4、issr5、issr6、issr7、issr8、issr9、issr10、issr12、issr21、issr22、issr23、issr24、issr25、issr26。用这17条issr引物对所有菌株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分析,将3次试验重复出现,具有稳定性的条带进行统计,有条带的记为1,无条带的记为0,用ntsys‑pc 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见图4。图中表明:桂毛7号与与其它的毛木耳菌株相似性约为70%,与其它菌株不能聚为一类,遗传距离较远,因此推测,菌株桂毛7号与其它毛木耳菌株为不同品种,而其还表现为耳片大、厚、质地粗韧,硬脆耐嚼,抗逆性强,易栽培的特性,毛木耳子实体胶质等,因此将其定名为角质木耳(auricularia cornea.)。41.实施例2:42.本实施例主要研究菌株桂毛7号的外形与拮抗实验:43.该菌株与现有品种的毛木耳菌株最大的不同点是背面有典型的网格纹,而且其边缘表现为裙状褶皱,从外形上看非常独特,且耳片大、厚、质地粗韧,具体如图2和图3所示;44.而目前市面上的流通菌种没有上述外形特点,例如图5‑图6所示:45.图5为台毛一号的子实体外形图、图6为毛木耳781号的子实体外形图。46.而且经过与台毛一号和毛木耳781号的拮抗实验可见:本发明的桂毛7号菌株与台毛一号、毛木耳781号菌株均有明显的菌丝拮抗反应,菌株不亲和,说明桂毛7号与现推广栽培的台毛一号、毛木耳781号有明显不同。实验结果参见图7‑图8。47.实施例3:48.本实施例主要研究菌株桂毛7号的品质:49.采用同一培养基对几个毛木耳品种进行常规的栽培实验:50.①木耳品种:桂毛7号、台毛一号、毛木耳781号51.②杂木屑78份、麦麸20份、白糖1份、石膏1份。52.每品种接种100个原种瓶、100个栽培袋,在菌种培养过程中测量并计算菌丝的生长速度,待菌种长满瓶或袋时观察记录各原种瓶和栽培袋内菌丝的生长情况,结果见表3。53.污染率(%)=(出现杂菌的瓶或袋数/接种瓶或袋的数)×100;54.成品率(%)=[(接种瓶或袋的数-出现杂菌的瓶或袋数-出现老化的瓶或袋数-菌丝萌发不理想的瓶或袋数)/接种个数]×100;[0055]菌丝生长速度(mm/d)=菌丝直线生长长度(mm)/菌丝生长天数(d),每隔5d测量一次,取每次重复的平均值。[0056]表3 不同品种木耳的菌丝生长情况[0057]品种生长速度污染率成品率桂毛7号6.97mm/d0%100%台毛一号3.11mm/d5%84%毛木耳781号3.24mm/d3%90%[0058]表3的结果表明:本技术的菌株桂毛7号存在生长速度快、污染率低、成品率高的特点,菌株具有更好的生长速度,能快速形成菌株优势,从而具有良好的抗污染能力。[0059]对上述栽培的木耳菌株进行品质鉴定,在同一天采收第一潮耳、第二潮耳、第3潮耳的子实体并测定不同潮耳的粗蛋白、粗脂肪、还原糖、粗纤维、粗灰分、总氨基酸、多糖和铁含量,取平均数,得到的结果如表4:[0060]表4 不同品种木耳子实体的品质指标[0061]测试项桂毛7号台毛一号毛木耳781号粗蛋白(%)11.329.117.25粗脂肪(%)2.302.102.26还原糖(%)2.342.052.37粗纤维(%)13.218.579.26粗灰分(%)3.143.053.21总氨基酸(%)8.246.256.94多糖(g/100g)3.122.083.22铁含量(mg/kg)92.589.397.1[0062]表4可见,本技术桂毛7号的粗蛋白、粗纤维、总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品种,而其他的粗脂肪、还原糖、粗灰分、多糖和铁含量与上述两个品种无太大区别或明显优势。[0063]实施例4:[0064]本实施例主要研究菌株桂毛7号的栽培:[0065]本实施例主要是应用废料来栽培桂毛7号木耳,旨在选出能很好栽培桂毛7号菌株的培养料,具体方案如下木屑部分用木料废料和发酵废料替代:[0066]废料来源:选择目前广西区内常见的几种木料的废料:桉木屑、桑木屑、桉树皮和杉木皮。[0067]1、其它配料:麦麸20份、白糖1份、石膏1份。[0068]原料选择:[0069](1)选取木料废料参考实施例1的栽培料配比,用木料废料完全替代实施例1的栽培料配方中的杂木屑占比:[0070]栽培料①:桉木屑78份、麦麸20份、白糖1份、石膏1份。[0071]栽培料②:桑木屑78份、麦麸20份、白糖1份、石膏1份。[0072]栽培料③:桉树皮78份、麦麸20份、白糖1份、石膏1份。[0073]栽培料④:杉木皮78份、麦麸20份、白糖1份、石膏1份。[0074]上述栽培料的栽培方法为:将木质废料粉碎备用,然后先将麦麸、石膏拌匀,再与木屑拌匀,之后加溶解了白糖的水、装袋、灭菌,冷却至室温后按照同等的接种量接入菌种(分别接入桂毛7号和台毛一号两个菌种),每个栽培料设计10个菌棒,然后放入25℃室内黑暗条件下培养,培养期间每日通风,常规管理。[0075]测试菌丝生长速度和每个菌棒第一潮耳的的产量,具体如表5:[0076]表5 不同木质废料对不同木耳品种生长的影响[0077][0078]从表5可见,木屑废料对桂毛7的生长速度从快到慢依次排序为:栽培料②>栽培料③>栽培料④>栽培料①;而对于台毛一号而言,生长速度从快到慢依次排序为:栽培料③>栽培料②>栽培料①>栽培料④;由此说明,对于木耳来讲,由于菌株个体的差异不同菌株对不同的木质材料其吃料能力并不一样。[0079]由于在木耳在栽培的过程中对木屑的要求极高,为了能丰富木屑的各元素平衡根据平常的栽培经验,选择表5栽培料中菌丝生长速度最佳的前3原料进行混合来对培养料配方进行进一步研究,具体如下:[0080]将废料按照表6的因素比例进行混合后粉碎备用,然后先将麦麸、石膏拌匀,再与木屑拌匀,之后加入溶解了白糖的水、装袋、灭菌,冷却至室温后按照同等的接种量接入菌种(桂毛7号),每个栽培料设计10个菌棒,然后放入25℃室内黑暗条件下培养,培养期间每日通风,常规管理。得到的结果如表7所示,具体如下:[0081]表6 菌株桂毛7号菌丝生长能力的正交实验因素水平[0082][0083]上述配比的正交分析,及其结果分别如表7所示:[0084]表7 正交实验及结果[0085]试验数桑木屑桉树皮杉木皮菌丝生长速度mm/d11116.2121224.8631336.1642126.0952237.0162316.0973136.3183216.0793325.97均值15.746.206.12 均值26.405.985.64 均值36.126.076.49 极差0.280.220.85 [0086]从表7可见,从影响因素来看杉木皮>桑木屑>桉树皮,由此可见,在上述配方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杉木皮,其次是苹桑木屑、影响最小的桉树皮;从菌丝生长速度来看,除了试验2的配比会造成菌丝生长延缓(低于表5的最大值)外,其它组别的试验组配比均使菌丝生长得到促进作用,其中,试验5(即桑木屑2桉树皮2杉木皮3)的组别桂毛7号菌株的生长能力最旺盛,即培养料的配比为:桑木屑:桉树皮:杉木皮的质量比为:5:3:3;即整体的栽培配方为:废料(桑木屑:桉树皮:杉木皮的质量比为:5:3:3)78份、麦麸20份、白糖1份、石膏1份;[0087]栽培料制备方法为:将桑木屑、桉树皮、杉木皮混合后粉碎备用,然后先将麦麸、石膏拌匀,再与木屑拌匀,之后加入溶解了白糖的白糖水,保持湿度为50%‑55%、装袋、灭菌,冷却至室温即得。[0088]实施例6:[0089]本技术菌株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0090]应用一:本技术的菌株桂毛7号子实体可用于加工木耳菌粉,并用于提高菌粉的粗蛋白、氨基酸含量。[0091]应用二:用于制备成干片木耳,用于加工螺蛳粉配料。[0092]应用三:用于加工成面包添加剂。[0093]实施例7:[0094]鉴于本技术菌株具有良好的外观,可用于改善木耳菌株外观,用作后期木耳育种的杂交亲本,以丰富木耳的种质资源。[0095]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木耳auricularia cornea菌株桂毛7号具有形态别致,与现有的木耳菌株相比子实体形态表现为:耳片边缘稍有弯曲、孕面光滑、背面绒毛明显、且具有典型的网格纹(脉纹),边缘褶皱呈裙状的特性,且经过品质分析发现,该菌株还具有:粗蛋白、粗纤维、总氨基酸含量高、抗菌能力强的特性;同时,经过申请人的配方研究,还利用废料生产了一种适合桂毛7号菌株生长的栽培料配方,该配方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桂毛7号种植、回收利用废料资源起到了积极的效果。[009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