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长白丨鸭绿江边,“抗美援朝第一渡”在哪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朝鲜南阳口岸 观长白丨鸭绿江边,“抗美援朝第一渡”在哪里?

观长白丨鸭绿江边,“抗美援朝第一渡”在哪里?

2024-01-13 23: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吉林省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这场伟大战争的重要后援地。

吉林――抗美援朝后援地。

吉林省集安市(原辑安县)地处中朝两国边境,清澈的鸭绿江水平静地流淌着。

1950年10月1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先头部队,率先从集安秘密渡江,进入朝鲜。集安也由此成为抗美援朝最早出征地,被称为“抗美援朝第一渡”。

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

如今,在距集安市区约10公里处,经过战火洗礼的铁路桥依然横亘在鸭绿江上。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这座桥见证了42万名志愿军集结开赴战场,承载了成千上万节车厢军用物资运往朝鲜,运送了一批批回国救治的伤员。

集安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英雄之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辑安(今集安)人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参战:党团员带头512人参军,其中214人牺牲在朝鲜战场;万人担架队在朝鲜战场上抢救出18.2万名伤员。

当时,辑安(今集安)倾全城之力支援战场,无数“平民英雄”修铁路、运物资、抬伤员、缝衣物、做干粮……使这里成为“铁血大动脉”和稳固大后方。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 军从辑安(今集安)跨过鸭绿江(1950年摄)。

吉林省地处东北边陲,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的重要通道。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第38军、39军、20军、26军、第50军等多支部队就是从辑安(今集安)奔赴朝鲜战场。

辑安(今集安)六叶军储站装运军用物资( 1951 年摄)。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吉林全省2.87万名青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郭忠田、徐长富、关崇贵等众多英雄人物。据统计,吉林省有18499位志愿军指战员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人数为全国第3位,占志愿军烈士总数的10.1%。按1954年各省人口统计,牺牲人数占全省人口比例,吉林省为1.6‰,为全国最高。

集安市抗美援朝烈士墓区一角。

为做好战勤准备工作,全省先后成立了军服加工委员会、军粮加工委员会、炒面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吉林省人民政府先后建立了9个招待站,承担转送伤病员和招待过往部队的饮食用水等任务。吉林省招待站还接待过往部队66万多人,伤病员近10万人,朝方家属2800多人,志愿民工2万余人,共计78万余人。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吉林人民克服重重困难,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集安抗美援朝遗址――凉水乡海关村江岸碉堡(凉水乡海关村鸭绿江右岸山坡上)。

70多年后,硝烟散去,集安市鸭绿江畔,庄严的口岸国门与整齐的铁路轨道旁,仍保留着飞机扫射留下弹孔的碉堡,抗美援朝战争的痕迹依稀可辨。

铭记历史,汲取抗美援朝精神力量,激励一代又一代吉林人始终保持奋勇前行的姿态,在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中,让抗美援朝精神绽放新时代光芒,以真抓实干的行动在黑土地上书写新的传奇。

文字:祝大伟

图片及视频素材:中共集安市委宣传部

视频编辑:李成伟

LOGO设计:姜 迪

策划:孟海鹰 祝大伟

统筹:朱思雄

(责编:马俊华、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