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书记文献:为人民建好“五宜”朝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朝阳新闻头条 区委书记文献:为人民建好“五宜”朝阳

区委书记文献:为人民建好“五宜”朝阳

2024-06-26 12: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朝阳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秉承着“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所以,这场新闻发布的主题是“为人民建好‘五宜’朝阳”,就是要为人民建一座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的新朝阳,把首都“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在朝阳区具体生动的呈现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可亲可见的获得感,有更多可以直接体验、直接触摸的幸福感。

1

建设人民喜爱的 宜居朝阳

“来到朝阳区,就是朝阳人,就是朝阳群众”。我们建设宜居之区,就是要竭尽全力让生活、居住在朝阳区的人们,感受到生活的便利,享受到环境的优美。

我们努力实现百姓基本生活的便利。目前,全区249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了全部城市社区,医疗联合体实现全覆盖,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儿科门诊,打通了儿童看病“最后一公里”。上周,我们申报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已通过评审。未来的朝阳,在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医服务居民健康上,将会有更大的作为。

我们努力让生态朝阳嵌入城市生活。朝阳区是一个生态大区,有密布的水网、绿网,有158条大小河流沟渠,400多公里长,是一个被河网覆盖的城区。我们 以河道复兴带动城市更新,让居民、商户、企业充分享有绿色生态带来的舒适生活和经济效益。去年以来,亮马河成为网红打卡地,实现6公里通航,划分成2段,一段从燕莎码头到蓝港码头,一段从蓝港码头到红领巾公园,形成1河2湖24桥。另外,从绿网建设上,朝阳区已建成城市绿地1.6万公顷,公园绿地6400公顷,绿化覆盖率48.05%,形成了“一半森林一半城”的生态底色。大力建设“无界公园”,去年,43个公园拆除围栏,公园与城市无缝衔接,特别是从奥森到望京、再到朝阳公园35公里绿道已全线贯通。目前,已建成绿道总长度270公里,规划总长度达415公里,各类绿道、慢行步道联通后,将建成“一条绿道观朝阳”的绿色通廊。现在朝阳区大大小小的各类公园已近千个,号称“千园之城”,一个蓝绿交织、人水和谐、水城共融的新朝阳正在形成。

我们努力把朝阳区建成不夜之城。今天的朝阳,可以说是一座时尚靓丽的不夜之城,一条亮马河,璀璨的夜景让人流连忘返;一个“金十字”,点亮了长安街东延长线“最有温度的行政通廊”和东三环“最有品质的商务通廊”;三个灯光秀,让奥运塔、大望京、CBD展示出科技与人文的完美结合。今年,我们正在筹办“北京朝阳国际灯光节”,不久的将来,朝阳的城市会更有活力,朝阳的夜晚会更加安全。

2

建设创新生态活跃的 宜业朝阳

在朝阳,我们常说“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这和《诗经·大雅》中的:“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相契合。我们建设宜业之区,就是要吸引全球、全国各类人才聚集朝阳兴业创业,让朝阳筑巢引凤实至名归。

朝阳区有广阔的就业舞台。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高达93.4%,注册经营主体37.2万家,位列全市第一,平均每天有近百家企业在朝阳注册。在产业带动下,全区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达228万人,占全市超过20%,居全市首位。

朝阳区有优越的政策环境。相继出台了《朝阳区创业工作实施办法》等一系列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2020年以来累计为1300余家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达9.35亿元,助力初创企业和小微企业在朝阳落地生根。

朝阳区有高效的服务保障。建成全市首个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工作许可、工作类居留许可“两证联办”,为全市45%的外籍人才营造创新发展的生活环境。

3

建设营商环境优越的 宜商朝阳

朝阳区自辽代到清朝,一直是北京漕运的重要水道,对繁荣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朝阳区经历了从农业向工业,再向服务业的历次转型。历史的发展,形成了朝阳区亲商、重商、爱商的传统,也奠定了今天朝阳区作为经济大区的基础地位,建设宜商之区的条件得天独厚。

朝阳区是全市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我们坚持经济发展稳中求进,地区生产总值去年增长到近8000亿元。地方级收入持续保持在1000亿元以上。今年以来,经济快速恢复,一季度实现“开门红”,截至4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4.9亿元,同比增长16.8%;完成地方级收入433.7亿元,同比增长8%。

朝阳区是“两区”建设的重要承载地。我们加速推进CBD全球招商联络体系建设,先后设立了上海、香港、新加坡、广州、深圳、中东6个全球招商联络站,持续开展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今年一季度,新设外资企业87家,占全市1/4;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家,累计达149家,占全市70%以上。

朝阳区是北京数字经济核心区。我区汇聚了国家和市级重点实验室30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数量占全市20%。今年,我们紧抓互联网3.0产业变革机遇,推动全国首个互联网3.0应用场景研究院建设,在数字人、消费元宇宙等细分赛道领跑全市,形成了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安全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5月25日,我们与福建大数据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合资成立京闽数科(北京)有限公司,“数字朝阳”建设又翻开新的一页。

朝阳区是全市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我区营商环境连续四年排名全市第一。北京CBD在世界商务中心区吸引力指数排名全球第七、亚洲第二,保持全国第一。今年以来,我们积极落实北京优化营商环境6.0版改革方案,“一企一策”为企业量身定制诉求解决方案,累计走访服务企业2360家,做到走访企业有准备、服务企业有记录、诉求办理有跟进、发展动态有监测、服务成效有评估,在朝阳,“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4

建设教育资源充沛的 宜学朝阳

朝阳区是一个人口大区,这背后始终让人最牵挂、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教育。我们努力建设宜学之区,让朝阳区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努力建成具有朝阳特色的教育强区。

朝阳区是一个教育大区。目前,全区有幼儿园、中小学、职业高中593所,有907处校址,在校学生33.85万,基础教育体量约占全市1/6。区内国际学校35所,占全市近40%,国际学生和外籍教师规模均居全市第一。我区已建成20个教育集团,公办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100%全覆盖。当前,我们正在朝阳东部和南部地区布局建设北京中学东坝北校区、北京市十一学校朝阳实验学校、人大附朝阳学校南校区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更优质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找到好学校。

朝阳区开放包容、活力四射的城市气质和文化特征,深刻影响了学生的成长。朝阳区的孩子,见识广、视野开、不怵场,阳光向上、成绩优良,在各类体育、艺术、科技活动中获奖数量和比例均位居全市前列,学生的体质健康合格率和优秀率始终保持中心城区第一的位置,被评为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区,在我区,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我们连续实施五轮名校长、名老师“双名工程”。全区特级教师有259人,正高级教师有195人,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的近60%,高层次教育人才总量在全市名列前茅。先后获评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等一批国家级荣誉称号。

5

建设文旅资源丰富的 宜游朝阳

作为古都中的新兴城区,在游客的心目中,朝阳区也许不是北京旅游的第一站,但通过大数据显示,朝阳区却是游客们落脚和光顾的首选地,特别是成为了年轻人的必选地,建设宜游之区有后发优势。

到朝阳区享受的是文化艺术之旅。我们全力建设博物馆之城、阅读之城、艺术之城、双奥之城、时尚之城。71家博物馆,44家特色城市书屋、80多家时尚书店,102个文创园区,特色文化空间在朝阳遍地开花。北奥运功能区、三里屯时尚街区,近百个特色文化艺术园区,现代都市文化艺术在朝阳触手可得。

到朝阳区享受的是时尚消费之旅。我们大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承载区建设,朝阳区集中了全市半数以上的消费商圈、“夜京城”地标,形成了覆盖全域的“一纵一横一核”消费版图。今年,还将有十个商业综合体完成改造升级,以空中篮球场为标志的朝外THE BOX年轻力中心就是其中的代表。朝阳区的亮马河“2023醒春启航活动”“北京朝阳国际茶香文化节”,这些都是“不落幕”的消费主题。

到朝阳区享受的是品牌品质之旅。全球90%的一线品牌在朝阳区设有门店,累计引进各类首店1588家,占全市近60%。全市68%的黑珍珠餐厅、60%的米其林餐厅、41%的咖啡厅、30%的茶馆在此落户。近千家酒店全时段运营,让每一个游客都能得到最优质的住宿体验。

城以人为本,人以城为家。为人民建好一座城,就是让人们充满希望、满怀期待、心生喜爱。我们坚信,只要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和目标阔步前进,我们一定会走出一条具有朝阳特色,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朝阳实践中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来源:北京朝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