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圣弃智,几千年来我们都理解错了,这句话的解读藏着个千古阴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有阴谋的人怎么形容 绝圣弃智,几千年来我们都理解错了,这句话的解读藏着个千古阴谋

绝圣弃智,几千年来我们都理解错了,这句话的解读藏着个千古阴谋

2023-05-13 18: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绝圣弃智,几千年来我们都理解错了,对这句话的解释隐藏着一个千古阴谋。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对于“绝”字的解释,我们一直把它解读为绝灭、抛弃,但是这真的是老子的本意吗?大家为什么都这样解读它?

  古诗有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绝顶”,明显是指最高峰、最高顶。“绝”字自然是指最高、最牛、最尊贵。为什么就是没有人往这方面去想呢?

  古代皇帝登基,也叫登临绝巅,登临绝顶。绝巅,明显是指最高峰,而不是没有峰。

  

  还有,颜真卿的字是绝迹,吴道子的画是绝技,梵高的向日葵是绝迹,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绝迹,清明上河图是绝迹。

  所以,绝迹二字,不是绝灭了踪迹,不是没有迹和技,而是指最完美的痕迹、最高明的痕迹、最优秀的痕迹。

  我们常形容人聪明绝顶。并不是说聪明的脑袋不长毛,而是形容人聪明的程度达到了最高顶、最高峰。

  “绝”字,一个绞丝旁,一个色字旁。丝是指丝线、丝带;色是指颜色,也就是指能吸引人的彩色。所以,从造字法来说,“绝”是什么意思呢?

  绝就是指有颜色的丝带,就可以引申为彩色的丝带,也可以是彩色的服装,自然也可以是五彩的丝带、五彩的服装,炫丽多彩的服装。

  古代谁才可以穿五彩、炫丽的服装?似乎只能是帝王们。帝王就是古代的绝巅。

  

  “绝圣”的意思应该就是要把圣人推上绝巅,让圣人站在最高处,戴上五彩的丝带,穿上最炫丽的服装,让老百姓让众人都能看到他、仰望他、追随他,能够聆听到他的教诲。

  但是几千年来,封建帝王才是站在绝巅的人,才是封建天子。如果把圣人推上绝巅,那么封建君王该往哪里安放?

  所以,封建统治者绝不会让“绝圣弃智”的正确理解出现在人间。

  我也不相信,几千年来那么多聪明人,竟没有人读懂“绝圣弃智”的意思。其真实原因就是:这是一个千年阴谋,封建统治者不允许民间对这句话有正确的理解。

  古人云:“绝学无忧”。怎么样才可以真正做到“无忧”?当然是要把学问做到绝巅、做到绝顶。试想你如果把学问做透了、做到绝顶了,不就自然可以做到无忧了吗?干嘛非要曲解成做个白痴、做个文盲,才能无忧无虑。只有这样才能没心没肺、没忧愁吗?

  

  古人云:“继往圣之绝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古人说的多好,啥是“往圣之绝学”?“绝学”不就是指最高明、最完美、最绝巅的学问吗?

  这已经提醒的多么明显了,两处都是写的“绝学”,一个字都没变。怎么就又把它解读成啥都不学了呢?为什么还是这边这样理解?那边仍是那样理解呢?

  这如果不是封建统治者的千古阴谋,还能是什么?也不知道,身处北宋时代的张载是什么心情。他们为了不让人们理解这句话,生生给“绝”字又创造一个新的词义出来,那就是绝灭、灭绝。也不知道老子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绝”字有没有灭绝的意思?

  

  按照这个思路,“智”字也好理解了,一个知字旁,一个曰字旁。“曰”,说话的意思。谁说话?别人说话。所以,“智”就是指那些专门分析别人说话、揣摩别人心思的人。等到他们把对方的话语、心思揣摩透了,就可以把对手玩弄于股掌之间。

  所以老子才会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智者,就是琢磨人心、玩弄权术的人。

  所以“绝圣弃智”,意思就是说:要把圣人推上绝巅,聆听他的教诲;同时要把那些揣摩别人心思的人、玩弄权术的人,抛弃掉、舍弃掉。

  “绝仁弃义”,就是要把仁爱之心推上绝巅,摒弃小团体的哥们义气。

  “绝巧弃利”,就是要把巧妙、精巧、机巧推上绝巅,难道老百姓就只配使用粗陋、粗鄙的东西吗?

  

  所以要鼓励发明创造。发明创造了精巧的东西,要懂得分享,让老百姓都能用上,你赚到干净的钱就够了。要摒弃掉唯利是图、利益至上的思想,不要太贪婪。你只要不是太贪婪,聚集过多的财富,盗贼也不会惦记着你。

  道德经是什么?道德经是古代最高智慧的结晶,讲的是最通俗易懂的“道”,“道”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人人都可以运用它。只要你识字,就可以读懂道德经。

  希望后来人,不要把道德经再往鬼神、神鬼、神秘、高深、莫测,甚至宇宙、星空、未知、迷茫、迷惑的方向去解读、去引导了。

  道德经的确很高深,高深到你根本不需要往高深的方向去解读它,你只需要往通俗的方向去理解它就对了。

  

  后来人,把“道”解释得马上连宇宙都盛不下它了。这样解释谁还能理解它,更不要说利用它了。这应该不是老子写下道德经的本意,解读方向错了。

  反者道之动,解读道应该从最小处着眼,从最小处开始,而不是从最大处。

  把道高高供起,舍道求智。是封建统治者的希望。你甘心让他们得逞吗?“道”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就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道”极其简单、极易理解。抛掉古籍的解读,摒弃传统的思维,再用自己的眼睛、不含他人的眼光去看看它吧。或者等我有时间把八十一章解读一遍,你再参考一下。

  

  人活一世,不过“观、行”二字。哪一个人不是在观看这个世界,行走这个世界呢?你怎么看这个世界,你就会怎么做。这就是“观、行”二字。

  在人生中,也只有这两个字,你无法再找出第三个字。这类似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我们都在“观、行”世界,“观、行”人生,“观、行”宇宙,“观、行”社会和人心,“观、行”一切……

  怎么“观”?怎么“行”?用眼睛观、用脑袋观;用脚步走、用身体走。这就是观行。

  先说“观”字。“观”,就是人的主观意识、主观认知,它有八层八种。“行”,就是执行、施行、行走,就是做。

  

  分别是以“道”观,以“道”行。

  以“德”观,以“德”行;

  以“仁”观,以“仁”行;

  以“义”观,以“义”行;

  以“律法”观,以“律法”行;

  以“智慧”观,以“智慧”行;

  以“信念”观,以“信念”行;

  以“禽兽”观,以“禽兽”行;

  这就是人的思想认知的八大层次:道德仁义礼智信和禽兽。当然还有一种你还没有听说过的以“灵魂”观行世界。我还在创作中,暂时你还看不到。

  

  在现实中,这八种思想认知始终并存,只有礼法、律法,也就是法律,在社会层面、在整体层面得到了大力推广与发展,用以保障基本的公平公正。

  但是,基本的公平公正,对于弱小的人来说,遵守法律就能实现富裕了吗?富裕的人遵守礼法就能保持他的优越了吗?

  无论弱势还是强势,贫穷还是富裕,遵守律法是底线,要想改变或保持自身的境遇,你还需要拥有并运用“道”或者“德”,“智慧”或者“信念”。

  富不过三代、贫穷翻不了身,都是因为不会运用道德、不会施行仁义,缺少智慧、缺乏信念造成的。

  

  如果你不会“观”世界,怎么“行”世界?观世界的方法就这八种:道德仁义礼智信和禽兽。只要选择一种坚持住就可以了,就足够了。

  我们生活中却偏偏把这八种混杂在一起。眼睛看用一套,嘴巴说用一套,脑袋想又一套,实际做又一套,心里琢磨又一套,结果一套都不精通。套套稀松又平常。

  本来很好的,一部通俗的道德经,可以让人们去学习,也不知被谁解释得马上要高到天际上了。

  本来人们可以利用它,以“道德”观行世界。被某些人一解释,大家就只能退而求其次,舍弃“道”,转而去研究学习仁义、智慧与信念了。似乎有人在命令着:“道”只能他来学习,你们去学习仁义智慧与信念就可以了。你看智慧、信念多好,对人多重要。这似乎还真能忽悠住人。

  信念每个人本身就都拥有,你还怎么去求?如果在成长中你的信念被磨灭了,也只是再把它找回来而已。

  

  你不觉得人类天生就拥有智慧吗?见小曰明。人的聪明、智慧,无非就是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已。

  你如果把“智慧”想象的很高深,它立马就会变得高深莫测起来。你还怎么求?

  你一生追求的信念与智慧,回过头来发现,那是你本来就拥有的东西,那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或许你永远都不会发现这个秘密。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以“道”观世界,以“道”行世界。道德经只有八十一章,五千余字,你还能找出比它更薄、更全面的书吗?何必舍近求远,舍易求难。

  道是什么?道从哪里来?道要去往哪里?

  道,自在你心中。道来源于你的思想认知,就存在于你的认知中。它一直在我们左右不曾远离,它也一直在衣养万物而不辞。

  如果上帝真的存在,上帝在造人时,就已经把“道”的种子装进每一个人的心中,装进每一个人的灵魂中。你只需要“静心”以待之,便可合道。你看飞禽走兽怎么没有人类聪明?

  

  道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有正道,就有魔道;有正确的道,就有错误的道;有大道,就有小道;有直直的道,就有曲折的道;有光明的道,就有暗淡的道。你走什么样的道,就会结什么样的果,是谓道果。

  无论你知不知“道”,在不在意“道”,喜不喜欢“道”,发没发现“道”,我们每一个人都在“道”上,也都在行“道”。

  但是我还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清楚明白地以“道”观世界、以“道”行世界。

  以“道”观世界,万事万物各有其道,也各行其道。

  其实“道”真的极易学,只是有些人把它解释到天上去了,让人们望而生畏,转而舍弃了它、远离了它。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