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佛教中的“慈悲”到底是什么意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最慈悲的神仙是谁 揭秘: 佛教中的“慈悲”到底是什么意思?

揭秘: 佛教中的“慈悲”到底是什么意思?

2024-07-17 07: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慈悲的范畴,指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世界,这么一个宽广的空间。我这个家、我这个集团、我这个民族、我这个国家,这个空间在佛教来说是很窄的,都有一个“我”字在里面。

慈悲的行持——时间很长

不但我现在要利益他,生生世世我都要利益他,都要救苦救难,时间很长。

慈悲的目的——境界广大

慈悲,不仅仅是为了帮助他人衣食财物的解决,而且能让他人得到法身慧命,将来都成佛,入大般涅槃,证得无上菩提。

佛教的慈悲,不是一般的爱、一般的仁、一般的道德,超越了一切宗教。《心经》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个“一切”包括得很宽,度一切苦厄到哪里去呢?到涅槃境界、菩提境界。这个境界很广大,佛心就是广大心、清净心、正直心、平等心、慈悲心。若没有这些心,就不能度众生。

慈悲是超越世间善良,是平等一体无我的。不分对象,无论男女、老幼、贵贱,都能不分别、不执着平等对待,给予众生以实际的关怀、帮助,使众生真正得到快乐、脱离痛苦。

慈悲是佛法的中心。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一个慈悲的人,他的善心是不仅停留在世间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的层面,而是将一切众生平等对待,帮助众生建立和延续究竟的法身慧命。

慈悲与喜欢有何不同

有人问禅师:喜欢与慈悲有什么不同吗?

一个孩子站在花前,孩子被花的美丽迷醉,不由伸手把花摘下。

禅师说,这就是喜欢。

另一个孩子满头大汗给花浇水,又担心花被烈日晒着,就站在花前挡太阳。

禅师说,这就是慈悲。

喜欢是为了私心的满足与获得,而慈悲的人却在付出的同时又成就了自己。

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出自《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经云:

智光比丘汝谛听,出家菩萨所应作,

无缘大慈摄众生,犹如一子皆平等。

又云:“然诸众生即是我身。众生与我等无差别。是大菩萨发起如是同体大悲无碍愿已。经一念顷恶风寻止。便得顺风解脱众难。得至宝所获诸珍宝。”

简言之,不分别、不执着的平等叫无缘;一个整体、自他不二就叫同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我们在学修路上培养慈悲心的目标与方向,以此来长养我们的善根,扩大我们的心量,进而发起广大菩提心。

悲智双运

佛法是智慧的信仰,学修路上光有慈悲是不够的,还要有智慧的引导,做到悲智双运。

如果慈悲没有智慧做引导,则会盲目化、随意化。譬如:放生的时候将陆龟放生到海里、将海鱼放生到河里、将毒蛇放生到寺院周边,如此不顾生物习性的放生,既破坏生态平衡,也不考虑他人安全。

慈悲恒顺众生,是不为个体而伤害别人;不为个体而牺牲群体;不为私欲而危害社会。慈悲时,要顺着众生的善性,帮助他们解脱,遇到众生的劣性,要能善巧方便的转化他,使其断恶修善。

一味没有原则的慈悲,没有智慧的指引往往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我们要正确理解慈悲、悲智双运,不能有人做坏事也去帮忙,有人犯法也去包庇。

学佛修行应以智慧做为引导培养慈悲心,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精神,逐步建立起怨亲平等、自利利他的观念。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