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汕 向上·汕头新青年镜像录⑥|潮汕青年郑林楷斩获“全球脑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最强大脑郑林楷决赛 向汕 向上·汕头新青年镜像录⑥|潮汕青年郑林楷斩获“全球脑王”

向汕 向上·汕头新青年镜像录⑥|潮汕青年郑林楷斩获“全球脑王”

2024-06-19 20: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编者按: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今日中国,进入了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新时代召唤新青年,塑造新青年,也成就着新青年。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4月30日上午,习近平出席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寄语当代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让无数青年倍感振奋。

纪念过往,呈现当下,展望未来。当前,汕头正着力打造现代化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亚青会的“落户”,更是让这个城市拥有了新的使命、新的希望。

在汕头奋进向上的实践中,“向汕”的新青年力量不可或缺。这些成长于新时代、自信开放且充满正能量的新青年,正在或已经成为汕头各行各业挑大梁的骨干,担负起新时代建设者和生力军的重任。不管是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还是创新创业的最前沿,处处闪动着汕头新青年开拓奋进、锐意创新的身影。

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推出特别策划报道《向汕 向上·汕头新青年镜像录》。我们的记者将深入实践一线,到青年人中去,青年对话青年,呈现他们的绽放着青春梦想、书写着人生华章的励志故事,更展示汕头新时代建设中步履铿锵、勇毅笃行的青春新力量。

专题策划 廖奕文

专题统筹 杨可

最近,江苏卫视大型科学类脑力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第六季完美收官,一名来自潮汕的青年众望所归地捧起了“全球脑王”奖杯,他就是郑林楷。

在《最强大脑》节目的比赛中,郑林楷一路“过关斩将”,在国际赛中更是出战三场,屡屡收获不凡的成绩。总决赛中,郑林楷与队友配合默契,以3分10秒的惊人速度将立方体拼接成功,战胜国际队,让全国观众为之沸腾,也为他赢得了“全球脑王”的称号。

“郑林楷取胜的两局,都是很难,不可思议的两局,当之无愧脑王。”这是节目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对郑林楷的点评。

今年19岁的郑林楷祖籍揭阳,出生于潮州,初中、高中均在汕头就读,目前是清华大学编程系一名大二学生。他告诉记者,参加比赛对他最大的收获,是“成长”。

郑林楷捧起了“全球脑王”奖杯。受访者供图

评价褒贬不一让他收获成长

比赛结束后,郑林楷返回到校园继续专业学习,但他的生活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蜂拥而至的媒体采访,还有来自校园内陌生同学们的友好招呼。“感觉还是懵的,而且还有了自己的粉丝。”对于自己的“成名”,这位外表看来起纤瘦斯文的男生坦言“仍在习惯中”。

郑林楷告诉记者,自己以前看过《最强大脑》节目,中学的时候也曾和竞赛班的同学一边看节目,一边尝试着把题目改编成信息学比赛的题。于是某一天,当他在宿舍楼下看到了《最强大脑》海选活动海报时,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在本季《最强大脑》11万名报名者中,郑林楷入选百强,并取得排名第三的成绩。在总决赛中,无论是团队精神、抗压心态,还是推理和记忆能力,他都表现得非常出彩。但郑林楷坦言,在比赛初期自己也曾因追求速度而失误,最后是战队队长给予他复活机会,才不至于止步比赛。

但这一细节却在网络上收到不同程度的负面评价,一度影响了他的心态。好在,这名阳光青年很快就将网友们的质疑转化为比赛的动力:“正是这些声音,让我更快地成长。”

“他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他出战的次数也是最多的,只要有他出战,我们就有了主心骨。”中国战队队长魏坤琳在节目中毫不吝啬于对郑林楷的赞美。其他选手也时常发出“太强了!”“太快了!”的感叹。

郑林楷获得“全球脑王”称号。

在校期间一半时间在机房度过

郑林楷的出色表现,离不开他自中学时期积极参加竞赛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他告诉记者,从初中到高中,他参加过的编程竞赛“数不清”了,几乎每一年都可以拿到奖项,“算是一直有缓慢进步吧。”

2014年,郑林楷以优异成绩考上金山中学后,得到学校重点教育和指导,他又“扎”进了他喜爱的编程学习中,并曾以选拔赛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广东省代表队,获得清华大学降至一本线录取的自主招生资格。

“金中是我编程突飞猛进的地方,在这个学习氛围浓郁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环境里,我学习得十分开心。而金中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机房,三年的高中生活,在校时间几乎一半在机房,一半在教室、宿舍度过。”郑林楷如是说。

据金山中学的老师介绍,高二时,郑林楷和竞赛班的另一名学生蔡逸熙,曾花了一周时间,帮助学校教务处设计了《智能平衡分班》软件,将人工智能算法运用到软件中,将学生的生源学校、各科成绩等非常均匀地分班,各班平均分差能小于0.1。这套软件至今仍在使用。

郑林楷回到校园,被师弟们围着要签名。

高三时,郑林楷提前获得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录取。原本可以轻轻松松度过最后一学期的他,却坚持每天都参加晚自修,经常泡在学校的电脑室,热心辅导信息学竞赛班师弟师妹们。即便是高中毕业后的寒暑假,他也会自带行李回母校,充当信息学夏令营“教练”,辅导师弟师妹。

“每个人身上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郑林楷的母亲林丽贞接受采访时曾说,儿子取得“脑王”奖杯是他自己付出了努力的收获。她告诉记者,郑林楷自小学习就很自觉,而且记忆力方面比较好,喜欢挑战难题。他们就“投其所好”,买一些书籍给他补充知识,买练习题让他练手。

从初中到高中,郑林楷在全国多项编程比赛中获奖,但这也意味着他在正常课业的学习时间减少了。如何平衡学习和竞赛?郑林楷认为这需要两边都花精力。“学习时间变少了,所以你需要更高效的一些学习方法。”

不管是写作业、复习功课,还是准备信息竞赛,他都力求集中精神,让效率最大化。郑林楷建议平时多玩一些益智类游戏,或者多钻研一些事物,学习能力自然而然就会上升,“简言之,就是要勤于动脑,不要太懒。”

但同时,在学习上,郑林楷倡导“先努力,再谈效率”。“学习的时候要让自己更主动、认真,不要被其他因素所干扰。在此基础上,再去思考一下效率怎么提升。”郑林楷说自己不缺效率,但一直都需要努力。“许多人会跟着老师的步子去复习,因为这样比较稳妥,但我更倾向于用自己合适的学习方法去复习,效果更好。”

郑林楷回到母校,与师弟们合影。受访者供图

还有半个多月就是全国高考,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学子,“全球脑王”会有怎样的寄语?郑林楷说用他微博置顶的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来表达:“每个人都是普通的,因为厉害的人也就那么几个;每个人又是不普通的,因为自己身上总会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不要因为一时的普通,而否定了自己的可能性。”他勉励师弟师妹们,“每一种体验都会带给自己不同的收获,所以要多多尝试、多体验”。

“荣誉只代表过去,奋斗才能成就未来。”目前还在大二的郑林楷用这句话鞭策自己,未来他将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业上,储备更多专业知识,收获更多的精彩。

对话“全球脑王”郑林楷:

荣誉代表过去 奋斗成就未来

南方日报:通过《最强大脑》认识的这么多人中,关系最好的和最欣赏的人是谁呢?

郑林楷:关系最好的应该是“俞神”(俞辰捷)吧,我们在百强的时候先认识了。他也参加过竞赛,我挺佩服他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这个含金量特别足。我没有“最”欣赏的人,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各个方面的强项或者说特点,我都挺欣赏。

南方日报:此次参加节目有遗憾吗?

郑林楷:在镜头前哭算遗憾吗?要是我稍微有点镜头感,应该会憋住(不哭)的,但最后还是没忍住自顾自地哭了。还有的遗憾就是在一些环节中出现各种失误,挺遗憾的。

南方日报:你觉得发挥最好的一场比赛是哪一场?

郑林楷:这里的“最好”如果定义为比预期高的话,我觉得肯定是国际赛最后一场,发挥应该是最能称得上是奇迹的一场。其他比赛一直都是稳扎稳打,像“迷宫寻宝“和“拿破仑的四色喷泉”等,在准备比赛的时候已经有九成把握了。最后一场比赛最没把握,但赢得最漂亮。

南方日报:什么时候对编程产生兴趣的?

郑林楷:这要说起我为什么参加竞赛班了。初中的时候我数学成绩还挺好,而竞赛班要求数学必须学得好,所以我就在想自己是不是适合竞赛,于是报名编程班尝试一下。一开始还抱着能不能编一下游戏的心态,后来进入竞赛班才知道这和编游戏有点远,但是也挺好玩的,对个人思维有挑战性,我就把编程当作纯粹的思维游戏来玩了。

南方日报:如何突破训练的“兴趣瓶颈”?

郑林楷:我觉得我没有“兴趣瓶颈”,反而是兴趣一直支撑着我。高一高二能连续十几天,每天起床去机房,全天十几个小时都在那里打代码,一直练到晚上才回去睡觉。竞赛以来,我都不觉得很累,可能这就是兴趣吧。

【文】南方日报记者 余丹

【实习生】 王逸晖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