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刻板成见名词解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曼莎屋顶名词解释 传播学刻板成见名词解释

传播学刻板成见名词解释

2024-07-08 07: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传播学刻板成见名词解释-传播蛙

"刻板成见"或称"刻板印象"、"刻板偏见",是指人们对特定 事物,尤其是对特定社会群体所持有的某种类型化、固定化、简单化 的观念,它通常表现为情感性的好恶评判。

刻板成见是一种特殊的类别思维。类别思维就一般意义而言,是 人们理清同类事物共性及与他事物之差异不可缺的认知方式。但刻板 成见这一概念特别指人们对某事物带偏见性的简单而固化的评价,尤 其是指:把对个体的评判简单推论至该个体所属事物的整个类,为其 贴上同一标签。这种认知现象也被称为"过度概括"、"一律化判断"或"指认不当"。

作为一个术语,刻板成见出自李普曼的《舆论学》(1922)一书,

他将这个原意为"铅版"的概念引入社会科学,使之在社会心理学及 传播学的研究中得到较大发展。李普曼在该书中特别强调了大众传播 对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社会的刻板成见方面的影响。

社会生活中的刻板成见很普遍,人们常常会对各种社会群体有特 定的"看法",例如,"刻薄的后妈","豪爽的北方人",绅士般的白 领","粗俗的蓝领","无商不奸","头发长见识短"等等。

美国学者蒂姆·奥沙利文(1994)认为,刻板印象助长了某种"直 觉信念",并对建构社会的各种"常识话语"起了核心作用。对刻板 印象的传播学研究也开始较多地分析大众媒介在表现种族、女性、政 企关系以及种种异端行为时所设置的语境效应。比如,大众媒介对通 行的某种刻板印象予以夸张或戏剧化,从而赋予或否认其合法性。相 关研究还将其与意识形态理论和霸权理论结合起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