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行业系列(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智能家居的现状 智能家居行业系列(二)

智能家居行业系列(二)

2022-03-26 11: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前言:

现在,智能家居技术已经达到阶段性成熟,消费者也已普遍建立起对智能家居产品的认知,两个因素驱使整个行业开展成熟市场下的竞争策略。但技术发展仍然是驱动智能家居进步的重要因素。技术的不同发展方向也势必影响未来产业竞争格局。

**前篇关于需求的分析请见笔者其他文章。

现状:

1、产品阶段性成熟,智能化范围逐步扩大

目前,主流的智能家居产品技术已经阶段性成熟,意味着在短期内,智能家居相关的核心技术不会有大的突破和改变。例如,扫地机器人的外形和功能设计已经非常完善,最尖端的扫地机器人与普通版本的区别只在于导航的精密程度和附加功能的差异,未来设备厂家的技术发展思路会放在降低产品成本和提升机器的稳定性和智能性上,而产品的核心设计和功能则不会有大的改变。

再比如已经阶段性成熟的智能音箱,三大主要厂家(阿里、小米、百度)的发展重点都放在了市场推广上,通过低价进行市场战。同时也驱使制造商通过增加智能音箱的附加功能来提升产品的吸引力,如丰富智能音箱提供的内容以及设计更多的音箱外型。

此外,越来越多的居家场景开始引入智能化产品,尤其集中在厨房和个人护理两大领域。在厨电领域,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推出自己的智能烹饪设备,而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的智能烹饪设备都采用美膳食的产品设计,工作原理和造型基本大同小异。在个人护理领域,除了将国外已成功的产品(电动牙刷、智能化妆镜等)国产化外,也有厂家尝试将中医理念与电子智能结合,生产中国特色的智能护理产品。还有厂家针对细分人群推出更强调健康概念的常见家电产品,如面向女性宣传水健康的熊小夕饮水机。设备厂商们正在向更多细分领域引入智能化设备,尤其是国产小家电。2020年至2021年3月,国内小家电融资事件共29起,融资总金额超过30亿元。*数据来源:壹览商业

科技发展是智能家居行业重要的驱动因素。而在核心技术发展暂缓的当下,各个品牌和厂家都在提供更低价、更多附加功能的智能家居产品,以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但科技仍然是智能家居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对消费者最重要的营销卖点。聪明的厂家应当继续加大或者保持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

2、消费者已经熟悉智能家居概念,但仍需要切身体验产品

智能家居对广大消费者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绝大部分家庭家中至少有一件智能家居产品。而且大部分消费者并不抗拒智能家居产品,对购买新产品的疑虑主要来自实用性和价格的衡量。因为大部分智能产品是创新的产品,目的是为替代用户的某些家务活动或者为用户提供新的生活体验,许多核心功能是消费者从未接触过的,甚至是第一感觉不需要的。跟其他传统家电或3C电子消费品一样,消费者更希望在切身体验过智能家居产品后再决定要不要购买。

现在,越来越多的智能家居品牌(绿米)和家居大卖场(IKEA)都在扩大建设线下智能家居体验店,以满足消费者对体验的需求。而入门级智能家居产品智能音箱的价格一路下降,其提供的互联、远程控制功能,也会驱使更多消费者接触和体验智能家居产品。

现在也正是不同厂家打造品牌认知和知名度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智能家居行业中仍然有许多空白的领域,消费者在空白领域尚未对单一品牌建立广泛的品牌认知度。另一方面新技术的诞生和发展让产品概念设计有更多搭配的选择。新技术与传统产品的组合很容易诞生新的概念,成为厂家推广品牌的选择。

3、客观条件造就激烈的生态竞争

主流产品类别的成熟再加上消费者购买意识对智能家居产品大范围的接受,驱使中国智能家居行业整体发展进入成熟期。在主要的智能家居产品品类中,都出现了头部领先企业,且不同厂家的产品用户体验相差无几。厂家彼此间为了争夺更多早已准备接受智能家居产品的用户,在价格和产品生态上展开竞争。

因为智能家居产品具有互联和集中控制的特性,一个家庭基本只需要一个人机交互入口。目前主流的人机交互入口便是智能手机和智能音箱。拥有人机交互入口技术的厂家如阿里、百度、小米,还有华为、苹果等企业都希望扩大自己的生态接入设备,构建一个能够全面覆盖用户生活的智能家居产品生态,以追求更大的利益与产业链话语权。而传统家电制造商美的、海尔以及其他中小企业,则担心平台企业掌握过高话语权压缩自身利益,所以更倾向与多平台合作,同时也不放弃自研智能家居平台系统。现在整个市场呈现了几大生态共存,且生态间都处于半开放半封闭的状态。

但在现有技术下,除了远程控制外,智能家居设备互联并无很高的实用价值。将更多的家电产品互联起来,并不能给用户带来非常高的实用价值。所以,目前生态间的竞争不是技术的竞争,而是营销战。平台型厂家和家电设备制造商互相利用,以达到将自己品牌推广给更多消费者的目的。而相当领域内的企业间则更需要立足将自己品牌定位成为智能家居的领先代表,或者是细分领域的佼佼者。

4、关键技术:半导体、AI和物联网

芯片和传感器是智能家居产品的硬件根本。因为本身功能较为单一,处理的数据类型和量都较少,智能家居产品所需要的半导体技术相比手机、电脑要求更低,也更有利于起步晚的国产半导体厂家落地实际产品。而5G技术在中国的大范围应用和推广,也有助于中国厂家寻找突破国外通信巨头对通信专利的垄断。在推动国产半导体的政策驱动下,未来中国智能家居行业会优先采购国产半导体技术和产品,且行业能实现半导体技术“自给自足”的可能性较高。

AI技术的发展则会集中在头部的几个厂家手中,如拥有更强的研发的能力和更多的数据积累的阿里和小米。它们会更关注泛用性AI的发展,尤其是人机交互能力。但对单品领域的智能决策能力,即使是小米也难以覆盖智能家居广阔的所有场景。各细分领域的设备厂家则有更丰富的数据积累和训练场景。提高自身智能单品在单一领域的AI决策领域,有助于设备厂构建自身的技术壁垒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未来也应是各设备厂 发展的方向。

物联网更多是一个概念,并不是指代单一技术。目前国内主流的智能家居互联技术集中在蓝牙、Wifi和蜂窝网络上。不同的互联技术各有优势劣势。由于家电产品自身功能的高度针对性,万物互联对消费者意义不大。家电设备商和业界也在积极思考万物互联真正的价值所在,如海尔正在主推同一场景下的设备互联,将具有相近功能的设备互联以寻找新的价值。

1-2年后:

1、核心技术循序渐进发展,短期内难见突破性创新

AI与物联网在短期内仍然是缓慢发展态势。设备厂商会逐步在每一代新产品上提升技术的性能,而短期内不会看到有突破性的发展。

AI作为各行各业都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技术,其最尖端的技术突破更有可能出现在生命医疗、军事制造等高尖端行业。在AI能真正在智能家居行业落地前,必将在其他行业看到AI技术的突破。并且,家庭空间包含多种数据场景,而打造和推广家庭数字化还需要时间,AI最重要的智能决策功能也难以在缺乏数据基础的家空间中实现。

而物联网技术,受限于生态竞争的大环境和智能家居设备数据互联价值未能体现高价值,短期内仍然会以实现远程控制、通讯为目标。各厂家将继续以提升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为主要研发目标。

在这段时期,厂家将会推出许多打着AI、AIoT噱头的智能产品,但很有可能是达不到消费者心理预期的“失败品”,盲目宣传高科技概念定会损害品牌价值。但这也正是厂家从高新技术研发回归使用场景逻辑分析的好时期。智能家居是一个与广大消费者每日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最后胜出的产品不一定是最有技术含量的,而是最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

2、更多的智能单品出现;细分领域将涌现爆款产品

现在,智能家居行业已经开始不断细分;未来,这个趋势也将进一步扩大。

首先,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开始追求更优质的生活。其中,越来越多人会更重视个人健康。个人健康包含许多方面,如健康饮食、日常锻炼、睡眠健康和心理健康等等,与家空间都息息相关。在各个方面都将出现创造性的、或是借鉴国外产品经验的智能家居产品。

其次,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的需求和消费习惯,也会出现更多细分领域的智能家居设备。比如专门面向老年人的智能看护设备,书籍朗读器;面向儿童的智能玩具、陪伴机器人等等。开发面向细分人群的产品不需要产品拥有新功能新技术,更多需要考虑具体人群的实际需求,并且通过有效的市场营销活动将品牌植根于消费者认知中,成为细分领域的第一。

最后,根据销售渠道的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市场。除了面向广大消费者的消费品市场,智能家居行业还有面向酒店、房地产等大范围整屋改造工程。当下,在整屋解决方案领域也尚未有领先的品牌。而“批发式”销售的整屋解决方案,能快速帮助厂家建立大量活生生的使用场景。试想一下,用户若在一家酒店中有不错的智能家居使用体验,其回家后也大概率有想法在家使用相同品牌的产品。

向细分领域发展是智能家居行业的大趋势,1-2年的时间足够让单个品牌生产出某细分领域的爆款单品。但长期的品牌建设需要厂家不断专注的产品设计理念以及对用户需求的挖掘,也需要长期的质量保证,否则短期内的爆款产品很容易被后来者取代。

3、产业上游国产化初有成果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更严格的企业监管下,乐观地估计中国半导体行业有望在1-2年内生产出足以满足家居家电产品的产品,并能在第一时间搭载进入智能家居市场。

产业上游国产化将带来两个好处:

第一,中游设备商成本下降,将能够推出价格更有竞争力的智能家居产品,进一步推动智能家居产品的在国内普及,中国制造在国外市场也将具有更强的价格竞争力。

第二,设备定制化成本下降。国产上游企业能为中游制造商提供更好的半导体定制化服务,帮助制造商进一步打造更优秀的产品设计。现在大型家电企业如海尔、美的、小米所拥有的集成能力优势将被削弱。中小企业通过更好的上游定制化支持也将获得更好的元器件集成能力。

4、扩大出口

海外市场也将成为中国智能家居产品竞争的舞台。从条件上分析,中国有全世界最全面的制造业,不断扩大对外贸易的利好政策,加上疫情后较快的经济恢复速度,都让中国品牌有进入国外市场的机会。目前,海外智能家居产品主要的玩家以美国、欧洲、日本等企业为主。在技术上,中国品牌并没有优势,但价格的优势巨大。趁着疫情后消费快速恢复的机会,中国厂家有望抢占到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家电出口也不应只是大型家电企业的机会,小家电企业甚至创业企业都可以考虑避开国内激烈的竞争在国外开发市场,打造品牌价值。

5、生态进一步孤立会给晚进场的玩家带来机会

即便国家正在推动智能家居产品规范化,推动产品互联,1-2年的时间也不足以扭转各大生态割裂的局面。以阿里、小米、百度为代表的三大入口生态不会实现互联互通。而美的、格力、海尔等家电厂商会继续摇摆在三大平台之间,并积极建设自家生态。

这就给了华为、腾讯等晚进场,但又有技术能力的厂家机会。通过输出技术不生产实际产品,可以实现与多方合作,在割裂的生态间开发新的合作。合作意味着合作双方要放弃一定的市场利益,如何平衡双方的利益得失需要长期的博弈去达到稳定和信任。也因此,合作驱动的生态在初期难以全力投入产品技术的研发提升和规划统一的推广战略,短期内难以与原有生态抗衡。

但假以时日,达成合作的厂家更能专注发展各自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即使只掌握单一核心技术或服务,也有希望在技术上发展到最领先,再与整个智能家居行业合作互惠。

2-5年后:

1、家庭平均拥有智能家居产品小有规模,本地存储方案将成为刚需

随着每个家庭购入越来越多智能家居设备,大部分用户都需要为日益庞大的家庭数据寻找合适的存储方案。

以智能摄像头为例,目前市面上摄像头基本都提供三种数据存储方式:产品自带数据存储卡、本地网络NAS存储、和云存储。前两者如果家空间没有被物理入侵,基本可以确保用户数据只在本地空间和网络内传输。而云存储,则需要将用户数据上传至公共网络,用户隐私数据的保护只能完全依赖云服务厂家。

无论是本地存储或是云存储,都不能给用户数据带来绝对的安全。不法分子可以利用智能设备产品自身的协议漏洞、无线数据劫持等方式盗取用户上传的云数据;或是利用本地防火墙漏洞或外泄的密码对本地网络进行攻击。但“隐私数据留在家中”这个概念依然会驱使消费者搭建本地数据存储的方案,以实现对隐私数据的绝对控制感。

目前市面上已有众多厂家开始售卖家庭本地存储硬件设备。大概2-3年后,当大部分家庭的数据量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家庭服务器和数据库市场将成为热点。除了设备的销售,配套服务、相关教学也都将产生需求。谁来管理家庭网络需要市场来解答。不同于电脑、手机软件等每日都需要操作,网络管理设备需要的是一步到位的初次设置、不经常性的检查、以及对突发状况的解决能力,让一般消费者掌握相关能力似乎不太现实。而电信营业商、硬件设备商或者其他三方服务商则更有能力提供相关服务。

同样在未来2-3年内,将有很高概率爆发一起或多起家庭隐私数据泄露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件,预计这起事件将成为网络安全行业的转折点。实际上,国内外智能设备泄露隐私的问题一直在发生,只是因为智能家居普及度还不够高,还没有涉及太多用户足够敏感的数据,所以造成的社会影响不大。但随着智能家居越来越普及,用户更多更敏感的隐私数据将暴露在风险中,也会有更多的不法分子出现。

2、AI的发展

AI的本质是一套神经元算法+不断重复的数据训练。目前智能家居产品中,AI融合在家居产品中,由设备制造商负责数据收集、提升算法和训练AI。目前设备商提供的AI服务具有泛用性,AI能力主要体现在语音识别和人脸识别等基础能力上。

而下一阶段AI技术的发展目标是智能决策,让AI利用自身强大的学习能力,结合用户的生活习惯数据,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家务管理服务。李开复博士曾预言,AI有一天将比人类更懂人类。

在一个综合能力很强的AI管家出现前,用户将会看到各个家务细分领域的“专家级AI”,这意味着整个智能家居行业将迎来一个“AI割据”时代。这对所有厂家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一方面,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大厂拥有经验丰富的AI工程师和领先的算法技术,但同时他们缺乏传统家电家务专门领域的数据,像如何进行智能洗衣、智能调温、智能烹饪。而传统家电厂家在细分的家务领域有着长达数十年的经验与数据积累,是未来与互联网企业竞争的重要资源。类似的,处于其他细分领域中的创业公司,也可以积累足够的数据,提高自身产品在专精领域的智能化水平。能在长期竞争中胜出的,一定是具备扎实智能决策AI的企业。

3、AI的其他可能——自训练AI

与现有的小爱同学、天猫精灵不一样,自训练AI由用户自行训练,用户的关键数据不需要外传,而是完全掌握在用户控制下。用户自行训练AI也意味着用户可以给予AI更明确的学习目标甚至是直观的指令输入,能够大大缩短AI的训练期,让AI能够更快具备实用价值。

目前市面上小爱同学、天猫精灵等主流AI方案更像是基础功能和附加服务,融合在用户的智能手机、音箱等设备中。其AI功能大部分是预设好的使用场景,用户在预设基础上只能进行有限的自定义。也有厂家如华为、海康威视等,提供开源的AI方案让用户下载并自行训练。但现阶段,自训练AI还是需要用户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但随着时间推移,训练AI的门槛必然会下降,可以展望AI开源厂家可以提供更多模块化的训练方案供用户选择。拥有一个可自行训练的AI,用户便可跳过现在由大平台企业控制的智能家居交互入口,选择利用自训练AI接入智能家居设备,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专属AI。而作为开源的AI方案,开源厂家的利润更多来源于技术的一次性销售或者授权订阅式服务,与设备厂家不存在太大的话语权和利益冲突。相反开源AI将会更欢迎外来合作者,也将吸引更多开放者共同建设,更容易得到设备厂家的数据支持,让智能家居形成一个开源的社区。

4、家庭私有即时通讯网络

在当下,远程通讯已经是一种非常基础的能力。电话、邮件、微信甚至抖音都可以成为用户的社交通讯的办法。几乎每一项通讯技术都源于人与人之间私密社交的需求,比如电邮取代写信和贺卡,QQ和微信的第一批好友一般都是身边的亲人或者朋友。但随着技术的普及和成熟,又几乎每一项通讯技术都会成为工作和商业的工具,用户再难在其中享有一种纯粹的、私密的私人生活空间。电子邮件是最典型的例子,诞生之初,人们用来取代写信、电报等远距离的通讯方式,在世界范围内交笔友,逢年过节用电邮发送电子贺卡;而现在,电邮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只是商务沟通的凭证以及收发银行、商家广告的工具。微信最初是用来联系亲朋好友的,也曾加入漂流瓶等陌生社交功能,主打的是生活化的交际圈;但现在,随着微信在企业通讯中应用的越来越频繁,许多人也难在微信中寻找安宁,家人或者朋友给你的消息很容易就淹没在茫茫多的公司群消息中。

给予用户一个纯粹的家庭通讯网络,是智能家居可以实现的。现有的大部分智能家居设备都向家庭成员提供了家庭内部的通讯办法,在拥有微信的今天看似多此一举,但实则非常有潜力。在微信不断拓展其办公用途的今天,一个专注于个人生活圈的通讯工具完全有空间攻击微信庞大用户覆盖优势中的弱点——覆盖的圈子太大导致不同圈子间的间隔变得模糊。智能家居的通讯社交网络,以家庭成员为出发点,再拓展到邻里、同城朋友、甚至全世界的朋友,是完全可能的。但关键在于,该通讯网络要保证私人生活圈的专注。借着智能家居设备的普及,各大互联网平台企业或许可以真正找到一个挑战微信统治地位的办法。

5、生态将不再重要,产品的价值将回归技术本身

现在我们看到的小米生态、天猫精灵AI联盟等等智能家居生态,在未来可能不再重要。生态的优势在于同生态内产品可以实现更好的互联,更强的品牌推广效应。但随着互联技术的发展和智能单品的不断进步,这两个优势都会消失。

技术上,互联技术早已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即使是在当下几大生态割裂的情况下,用户依然可以通过智能开关通断电控制、第三方中控系统来实现不同生态间产品的互联。因为本质上家电产品都是用电来驱动,互联技术也都是建立在蓝牙、WIFI等通信协议上,所有现有生态所宣传的更广的产品互联能力,更好的平台管理能力都是可以通过更好的通信基础技术来实现的。

未来用户在选择智能产品时,不会像现在一样,因为产品属于某某生态而决定购买,人们只会买自己认知中最好的产品。现在智能家居在大部分消费者认知里还是语音交互、远程控制等偏向人机交互入口的概念,这导致在大部分人心中,智能家居整个概念等同于天猫精灵、小爱同学等人机交互产品,让这些企业可以凭借消费者的认知打造自己的生态。但未来,随着智能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智能单品会具备更强的智能,人们的认知也会从智能家居=智能交互上分散到各个细分领域。人们会逐渐在脑海中建立新的品牌认知,会有最好的智能扫地机器人、最好的智能烹饪、智能洗浴等等新的品牌认知阶梯建立。人们会根据新的认知去选购心怡的产品。每个厂家也会积极打造自己的品牌价值,强化消费者对自身品牌和品牌所属细分领域的认知。

所以,未来智能家居这个大的认知会细分到各个不同的细分领域。消费者对智能音箱的认知也将回归,智能音箱就是智能音箱,不再等同于智能家居。智能家居生态割裂将会消失。

*原创声明 —— by Samuel Liang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