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书,《我的奋斗》写了些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普鲁士表情包 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书,《我的奋斗》写了些啥

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书,《我的奋斗》写了些啥

2023-06-17 10: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希特勒使用最大的篇幅描述了他对民族——或者说是对种族看法,他认为雅利安人是最高无上的种族。而日耳曼人是最纯种的雅利安人,也是“地球上最高级的人种”。

而雅利安人的衰落是因为血统的不纯洁:

“血统的混杂和由此而来的人种水平的下降,是旧文化衰亡的唯一原因……世界上凡是不属于优良种族的人都是些糟粕……人民的哲学认为人类的重要性在于它的基本人种因素,因此它绝不相信种族的平等,而是根据种族的不同,承认各种不同种族的价值有高有低……在一个杂种化和黑鬼化的世界里,所有关于人性美和崇高的思想,都将永远消失。”

这是一番多么危险的种族歧视言论。而他所谓的“糟粕”,就是犹太人和斯拉夫人(东欧的绝大部分人)——但他居然不知道大多数日耳曼人都有斯拉夫人的血统。可悲的是,这一极端民族主义催生出的种族灭绝思想,成为纳粹的执政纲领,也造成了600万人的种族大屠杀。

关于外交

“国家社会主义运动必须努力消灭我国人口与我国面积之间的不平衡状态,把后者不仅视为强权政治的基础,并且也视为粮食的来源……我们必须毫不退缩地坚持自己的目标,为德国人民取得他们有权享有的土地。”

“生存空间”,是他在书中反复提到的概念,说白了就是获取更多的领土,来养活日耳曼人。

在一战之前,德国是一个旭日东升的强国,经济上,差一点“超英赶美”;科学上,涌现出爱因斯坦、赫兹、伦琴、普朗克这一大批诺奖获得者;艺术上,诞生了莫扎特、巴赫、歌德、海涅……可谓是群星璀璨。然而一战战败后,数千万日耳曼人生活在《凡尔赛条约》和经济崩溃的阴影之下,生活得不到基本的保障。

自小父亲亡故,30岁那年德国战败,希特勒在脑子里埋下了这些仇恨、屈辱的种子。他认为民族复兴就是要夺取更多的土地。那么这些土地从哪里来,如何实现呢?

“我们国家社会党人,要集成我们在600年前中断了的事业。我们要终止日耳曼人不断向南和向西的移动,而把我们的目光转下东方的土地——俄国和它的藩国。”

“法国将要灭亡,但日耳曼人要把东方的疆土取过来,包括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以及广大的俄国。”

这不就是二战的预演吗?当纳粹上台而逐步实现自己的计划时,如果有一个头脑清醒的西方人可以认真读一下《我的奋斗》,也许就能避免这一悲剧。

关于内政

“决不能实行多数决定的制度,只能由负责人做决定……当然每个人身边都要有顾问,但必须要由一个人单独来做出决定,只有他才有权威,才有指挥权力。”

希特勒认为独裁才是国家的出路,没有其他。而对于经济,他是一点都不感兴趣:

“国家同任何固定的经济概念或经济发展都一点没有关系……国家是个种族有机体,而不是个经济组织……普鲁士的经验极其鲜明地标明,只有靠思想力量,而不是靠物质因素,才有可能组成一个国家。”

所以,希特勒站上舞台后打出一系列组合拳:解散国会,清除其他党派,结束魏玛共和国,靠着个人崇拜舆论建立独裁统治,再到后来大兴军工带动国家经济复兴,都是在狱中早已明确的内政纲领。

那么,历史上只出现过一个这样极端右翼的国家,为什么希特勒会出现在德国?或者说,为什么当时的德国,希特勒和他的纳粹思想会“有市场”?这得从德国的历史根源上分析。

根源一:日耳曼民族主义

纳粹党,全称是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Nazi是德语Nationalsozialismus的音译,用英语翻译就是“National”(民族)和“Socialist”(社会)的结合。

听起来就是红色政权的词汇。我们从小就受教育,中华民族有着伟大光荣的五千年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云云。那么崇拜民族,歌颂民族的光荣传统,不是振兴国家的好事吗?

要搞清“民族主义”,得先了解所谓的“主义”到底是啥。

用百度的话来说:“主义”就是代表理念或有完整体系的思想和信念。而我自己的总结是:“主义”,就是一个多头的跷跷板,把各个阶级民族放在每一端上,从而保持微妙的平衡。不过呢,这个跷跷板永远都不可能完全平衡,普世的平等只是乌托邦式的幻想。全国人民用手选举,用脚投票,为了夺取政权,当政者要平衡利益,动员绝大部分人民的力量。在非常时期,甚至要激起人民的屈辱和仇恨。

不同国家的民族、阶级构成,就成为了其“主义”方向的决定因素。为了方便理解,我们以民族为横轴,阶级为纵轴,非常时期的德国、中国、沙俄为例,当时的情况差不多是这样的:

沙俄的民族成分非常复杂,最多的俄罗斯人也占不到全国人口的半数,以民族为单位是无法动员绝大多数人群的,所以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就有了市场,他选择了社会底层,获得大多数人民拥戴,建立红色政权。

我国虽然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汉族的数量远多于其他民族,而且经过千年的融合,民族间的内部矛盾并不激烈。而且,从清末到民国,统一的“中华民族”意识已经深入人心。此时,国民政府的贪腐造成人民对权贵阶级的痛恨,因此我们最终也走上了同苏联相同的革命道路。

而德国则完全不同,虽然动员底层人民的方法不是不行(要不然也不会出现马克思),但整个日耳曼民族的人数占到了压倒性的优势。而且在19世纪末,欧洲的民族意识觉醒,尤其在成分错综复杂的欧洲,以民族为维度动员明显就更直接有效。

也许希特勒天生具有对民族主义的偏激,也许是作为政治家的雄才伟略,无论如何,他的这一策略是成功的。而极端民族主义也造成对其他民族的极端仇恨,发展到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根源二:普鲁士

同其他欧洲大国不同,德国建国历史相当短——比美国还要晚了近100年,那么在此之前,这块广袤的中欧土地上,日耳曼人都干嘛了呢?

罗马帝国强盛时期,日耳曼人还处在蛮族时代,电影《角斗士》开场的战斗,罗马军队打的就是他们。后来攻入罗马城,灭掉帝国的,也是日耳曼蛮族。在黑暗的中世纪,这片土地上诞生出一个由维也纳为首都的“神圣罗马帝国”——也就是德意志第一帝国。这个组织就像是中国的春秋战国,中央的力量非常弱,各个诸侯也不鸟对方。到了1807年,在拿破仑的入侵下灭亡。

在法国和瑞典发起的30年战争后,各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中欧这一大片土地受到周围列强的牵制。日耳曼人分裂成400个小城邦(基本是以家族为单位)。

真正实现德国统一的,是铁血宰相俾斯麦领导的普鲁士,这个我们在中学课本上学过了。普法战争胜利,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宣布德意志帝国建立,即德意志第二帝国。那么,强大的普鲁士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

普鲁士发源于易北河以东荒地上的勃兰登堡,其规模顶多算是一个家族城堡。他们土地贫瘠,矿产稀少,人口也少,没有大城市,所以缺乏工业(貌似跟秦国、蒙古帝国、女真有点像)。但他们有着坚毅意志和组织的天才,骁勇善战,最终成为了一个斯巴达式的国家,靠战争和外交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土,一步步成为德国霸主。

通过这种法西斯式的成长,他们在普丹、普奥、普法三次战争中获胜,成为了中欧霸主。

一个没有统一思想,统一经济连接的国家就这么成立了,它所以能够维持,是靠统治者的绝对权力,靠一批忠实执行命令的思想狭隘的官僚,是靠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普鲁士国家每年收入有2/3,甚至5/6花在军队上。曾经有人这么评价:“普鲁士不是一个有军队的国家,而是一支有国家的军队。”

所以,军国主义本就是德国成立的根基。希特勒骨子里就认同这一点,在书中赤裸裸地写道:

“国家这一概念意味着战争,因为国家的本质是权力……如果执迷于永久和平的幻想,就必然要因为在超然孤立中衰败而不可救药地灭亡。”

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希特勒带领他的第三帝国走上了穷兵黩武的道路。

根源三:哲学家

德国是一个哲学家辈出的国度,不乏黑格尔、尼采这些大师,他们备受争议的观点,在希特勒心中埋下了种子。

神圣罗马帝国被灭后,面对四分五裂的局面,柏林大学哲学教授费希特发表了著名的《告日耳曼民族书》,以唤醒民族情绪为主题的演讲,深深震动了日耳曼人。这是德意志民族主义的萌芽。

费希特逝世后,黑格尔接过了他的衣钵,他是德国唯心论哲学的奠基人,主张用战争推动人类的发展,歌颂英雄主义。他的理论日后落实到了两个极左极右的政治观——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和纳粹的民族主义。

而后,极富争议的尼采站到了德国哲学界的中心,尽管他的哲学体系庞大复杂,在对于国家、战争的论调上却是旗帜鲜明,极端疯狂。他的书中写到:

“你们爱和平应以它作为新战争的手段,爱短期和平应胜过长期和平。我劝告你们不要工作,要去作战。我劝告你们不要和平,而要胜利。只有战争才使一切事业变成神圣。”

尼采成为了纳粹世界观的创始者,受到希特勒的强烈追捧。尤其是尼采的“超人预言”:一个大胆的统治者种族正在加强自己。这种人和他周围的精华人物应该成为地球的主人。

“地球的主人”——这在《我的奋斗》中反复出现,而希特勒也坚信,自己就是尼采所预言的超人。

高晓松曾说,要让一个民族陷于危险和疯狂的境地,无疑于灌输两个思想:“我们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以及“我们的民族饱受屈辱”。在一个群体中传播仇恨,要比传播爱,容易得多。

于是,历史造就了希特勒,人民选择了希特勒。就像法国大革命成就拿破仑,美苏中的三国博弈成就了金日成,也是美国的麦卡锡主义成就了卡斯特罗、格瓦拉。

最终,一个人的奋斗,以及7000万人的鲜血,为人类的历史,推动了重要的一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