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普洱茶膏历史记载文献 论文

论文

2023-05-09 10: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期刊

《国际问题研究》2023年第2期

作者

吴心伯 教授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提要

随着拜登政府执政进入第二年,中美战略博弈更加激烈。拜登政府处理对华关系思路更明确,行动更聚焦,手段更凶狠。中国保持战略定力,顽强应对美方的遏制打压,坚定反击美方的各种挑衅,加强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引导与塑造。双边关系总体上消极互动态势突出, 对抗性和不确定性上升。在此背景下,迫切的任务是确定中美战略博弈的边界:在何种程度上“脱钩”,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对抗。明确这个边 界将为管理日趋棘手的中美关系提供有益的框架,赋予具体问题的处理 以分寸感,并增加整体关系的可预测性。对中美博弈边界的探索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对事件与危机的处理总结经验,二是通过政策和战略对话获得启示。这一过程将极大地考验双方的政治魄力、远见与智慧。

中美关系、战略博弈、美国对华政策

2022年以来的中美关系,摩擦不断、持续紧张,双边关系总体上消极互动态势突出,对抗性和不确定性上升,战略博弈的边界尚不清晰。与此同时,在中美各自战略和双边关系的基本格局难以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两国都有意加强对双边关系的管理,增加接触与对话,提升可预测性,避免严重冲突,并寻求在一定程度上开展务实合作,其中探索中美战略博弈的边界将是新的一年中美双方重要的共同任务。

一、动荡与冲突的中美关系

总体来看,2022年的中美关系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美国强化对华遏制打压

拜登政府对华基本判断是,中国对美国构成“最重要的地缘政治挑战”,中国是美国唯一既有意图,也越来越具备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力量来重塑国际秩序的竞争对手,未来十年的中美博弈将是决定性的。基于这一认知,拜登政府以战略竞争的名义对华实施外交围堵、经济施压、技术封锁、军事威慑等措施。

(二)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对抗加剧

拜登政府从中美地缘政治竞争和科技竞争的角度看待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重大利益,中国则坚定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裂活动,积极谋求把握两岸关系的主导权和主动权,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交锋愈来愈激烈。

(三)美国利用乌克兰危机加大对华压力

2022年2月爆发的乌克兰危机是冷战结束后在欧洲大陆发生的最大规模军事冲突,它不仅关系到北约东扩和欧洲安全结构的前景,也关系到世界战略格局的走向。面对乌克兰危机,拜登政府既要全力以赴对付俄罗斯,又要继续推进以中国为主要战略对手的既定战略,试图利用乌克兰危机服务于对华政策目标,华盛顿竭力推动北约效力于美国对华战略博弈。此外,乌克兰危机也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美国“印太战略”的实施,使其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向欧洲。

(四)中美沟通与交往的增加

拜登执政第一年,外交重点在于修复与盟友的关系,在对华关系上,为显示其对华强硬姿态和摒弃接触政策的决心,对中国采取冷淡态度,中美沟通交往有限。执政第二年,拜登政府越来越意识到加强对华沟通交往的重要性。

二、拜登政府多维度推进对华战略

继2021年提出以竞争为主、兼顾必要的对抗与可能的合作这一对华政策方针之后,拜登政府在2022年进一步推出了包括“投资、协同、竞争”三部分内容的对华战略,其要旨就是在国内增强实力、与盟友和伙伴加强合作、对华强化竞争。拜登政府基于这一思路实施对华战略,虽有收获,更有挫折。

在国内层面,拜登政府对华战略推进较为顺畅。一是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对华问题上形成了高度的政治共识,行政当局与国会亦同频共振;二是拜登政府强化美国实力的一些举措也取得进展;三是拜登政府继续为长期对华战略竞争提供制度支持。

在与盟友和伙伴的合作层面,拜登政府竭力打造三大遏华联盟。一是经济联盟,目的是要阻碍中国的技术发展,减少对华投资,限制中国海外投资,在重要产业链上“去中国化”;二是外交联盟,成员包括美国的盟友和重要伙伴,目的是要抑制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阻止中国通过国际机制促进自身的国家利益;三是安全联盟,目的是在台海、南海和东海加强对华军事威慑。

在中美双边层面,拜登政府主要着眼于获取对华竞争优势,争取中方在美方关切问题上的合作,以及管控风险。但拜登政府对华战略与政策在实践中面临一系列问题。其一,美国视中国为最严峻的地缘政治挑战和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以竞争的名义实施对华遏制打压政策,但中国又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如何处理这二者之间的张力是美国对华战略与政策的最大挑战;其二,美国基于经济和安全考虑,对华实施贸易保护、科技封锁、投资限制、产业链“脱钩”等措施,在打击中国的同时,也使其自身付出巨大代价,引起美国工商界和科技界的不满与反对;其三,美国在经贸、科技、外交、军事等领域全方位实施对华遏制打压,不断强化对华军事威慑,推升两国和两军间的敌意与对抗,同时美方又表示“不寻求冲突或新的冷战”,要管控风险和危机,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任务;其四,由于美国国内在对华问题上的政治气氛极端消极、非理性,两党竞相打中国牌,国会在涉华问题上表现得空前活跃而强硬,加之拜登政府处理国内政治的能力较弱,严重制约了其所声称的“负责任地管理竞争”的努力;其五,拜登政府为阻挠中国力量的增长,积极拉拢盟友和其他国家随美国起舞,然而美国通过贸易战、科技战等方式打压中国,破坏了国际经贸规则,严重扰乱了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稳定。

三、中国稳健开展对美博弈

2022年,中国对美博弈延续了上一年的风格,一是坚决斗争,二是积极引导美国对华政策,三是善于调动第三方因素。

过去的一年中,美国不断在台湾问题上挑战中国利益,中方坚决对美开展外交斗争。在佩洛西窜访台湾后,中方出台一系列重大反制措施。一是对佩洛西及其直系亲属实施制裁;二是对美采取八项反制措施;三是在台海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中方在网络安全问题上也对美开展了有力斗争。中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对美斗争,不仅向世界揭露了美国在网络空间的种种不法行为,也有利于改变中美在这一领域的博弈态势。

对美斗争也越来越多地在国际经贸、国际安全等多边机制中展开。在多边机制中的对美斗争,展现了中国作为国际机制和规则维护者的形象,更凸显了美国对国际秩序的破坏与侵蚀,削弱了美国的国际道义地位。

在坚决斗争的同时,中方也积极引导美国对华政策。中方积极推动确立中美关系指导原则,并主张双方应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美方的反应虚多实少,总体缺乏积极和建设性的姿态。此外,在美国实施全面对华打压政策的大背景下,中方积极调动第三方因素,有利于维护国际战略格局的稳定,拓展中国对外政治、经济、安全合作空间,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有效抵制美国的战略压力。

四、探索中美战略博弈的边界

从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美国以中国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以遏制打压为对华政策主旨的战略设计在理念上不断强化,在实践中不断深化。针对美国对华战略的重大变化,中国也不断调整对美战略,中美战略博弈愈加激烈。在国际层面,中美力量对比变化、两国利益分歧和冲突在进一步发展;在国内层面,两国国内政治演变强化了负面的相互认知和对抗性行为偏好。在结构性因素刺激下越来越紧张的中美关系还产生了明显的外溢效应,愈来愈多的国家感受到中美关系变化的压力,在立场选择和利益权衡上面临更大的挑战。

在强化对华战略竞争的思维指导下,美国不断限制在经济、科技、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对华关系,不断加剧在外交、军事领域与中国的对抗。由于趋势性和结构性因素的作用,期待在可预见的将来显著改善中美关系是不现实的,真正迫切的任务是确定中美战略博弈的边界:在何种程度上“脱钩”,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对抗。明确这个边界将为管理日趋棘手的中美关系提供有益的框架:它赋予具体问题的处理以分寸感,并增加整体关系的可预测性。

对中美博弈边界的探索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对事件与危机的处理总结经验,二是通过政策和战略对话获得启示。鉴于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两国之间常态化地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政策与战略沟通是非常必要的。

五、结语

动荡与冲突是当前中美关系的主要特征,是这一关系经历重大结构转型所带来的震荡效应。两国关系告别了以合作共赢为基调的模式,随着战略博弈的激化,它带有越来越多的“冷战”特征,然而又不可能是“冷战”的简单重演。时代条件和两国关系的现实状况决定了中美之间将会形成一种新的更加复杂的关系模式。这种新的关系模式不会自动生成,它需要双方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作出共同努力,而这一过程将极大地考验双方的政治魄力、远见与智慧。就当下来说,认识到这一探索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尽快开启这一进程,至关重要。

全文链接:

https://fddi.fudan.edu.cn/7a/2f/c19046a490031/page.htm

来源|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排版 | 陈姝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