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警察自创评书生动普法 传递警民真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普法故事会让普法更走心 “散打”警察自创评书生动普法 传递警民真情

“散打”警察自创评书生动普法 传递警民真情

2024-07-18 03: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个人简介

    耿琦,男,汉族,四川省郫县人,1979年3月16日出生,大学本科文化,法学学士,中共党员,现任郫县公安局公共关系办公室宣传民警,号称四川省警察散打评书第一人;2012年成都市百姓故事会我是故事王PK赛季军;2012年、2014年两届成都市群众最喜爱的普法员;成都市广播电台FM998《法治大讲堂》嘉宾主持;成都市电视台幸福3频道《热线188》嘉宾主持;成都市普法讲师团讲师;成都市道德讲堂讲师。

    事迹概述

    一方惊堂木、一张小方桌、一把纸折扇,在传播渠道日趋多元化的今天,“说书先生”身着长袍,信手拈来讲段子的形象离我们渐行渐远。而在四川省成都市郫县公安局和平派出所有这样一位民警,将本职工作与评书艺术有机结合,把具有教育警示意义的真实素材进行再创作,用“散打评书”的形式,让枯燥乏味的防范宣传鲜活、有趣起来。至今,他已经开展普法宣讲40余场,受众达到5万余人。他就是耿琦,一位被称为“警察中评书讲得最好的,讲评书中警察当得最好的” 的宣传民警。

    “当时谢静一个神龙摆尾把摩托横在桥上,恰似当年长坂坡的赵子龙。嫌疑人到30多米时,谢静掏出手枪瞄准对方扯起喉咙口儿大喝一声:‘停车!我是警察!’”2016年1月13日下午,成都郫县图书馆上演的“百姓故事会”巡演现场,郫县公安局和平街派出所社区民警民警耿琦第一个出场,他用评书的方式生动讲述了派出所女民警谢静缴获枪支的真实事迹,绘声绘色的表演引得现场观众满场博彩。讲完后耿琦从容走下台,向我们讲述起他用评书普法的那些事。

   另辟蹊径 用“散打评书”生动普法

   2002年从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毕业后,耿琦便加入了公安队伍。早在2007年,耿琦就以“社区民警讲故事”为平台做了尝试,就“怎样保护未成年人”、“怎样监管好自己的孩子”等话题与群众互动。随着工作经历的积累,耿琦创作警察题材散打评书的想法愈加强烈。2011年5月,耿琦来到郫县公安局。同年9月,全国的清剿火患战役打响。他并非专职消防民警,如果用固有的消防宣传方式,很难吸引住群众的注意力。“自己本来就比较喜欢听散打评书,我开始思考能不能用这样的形式进行普法宣传,把警察的故事和安全防范知识用市民更加喜欢和接受的方式,讲给他们听。”凭着自己对普法工作的理解和年轻人对本土语言的热爱,他另辟蹊径,选择了一条有别于其他民警的道路,决定走“消防评书”的道路。

  为了让“消防评书”的宣传效果达到最大化,耿琦开始认真搜集资料,他利用休息时间,从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多种途径网罗自己创作所需要的元素。火灾亲历者成了他的采访对象,消防队的官兵成了他的老师。那段时间,耿琦四处奔走,了解情况,搜集各方面的消防知识讯息。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他终于完成了2800多字的消防评书初稿。初稿完成后,第二个工作就是要修改完善和熟悉稿件。一篇初稿,被他改动了不下10次,不是觉得这里笑点不足,就是觉得那里还不大妥当。定稿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排练,平时上班没有合适的时机练习评书,耿琦只有将排练的时间放在下班以后。为了让自己的表演和说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他经常在脑子里构思动作,反复练习,每一个语气,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要经过反复的酝酿和揣摩,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消防评书”创作好了之后, 耿琦带着他的消防评书,走进了居民小区、学校、厂区、广场。“用油锅的注意事项、孔明灯的危害、电梯公寓防火须知”等等家庭防火的知识都巧妙地融合在了他的消防评书里面,幽默、诙谐、生动的语言也让听众忍俊不禁。很快,耿琦的消防评书迅速成为了和平街派出所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清剿火患战役结束后,耿琦又紧接着创作了第二部消防评书《景区防火与自救》,在郫县的大小景区开展宣讲10余次,听众近千人,并在全省消防工作推进会上向四川省公安厅岳副厅长作了汇报演出,受到一致好评。

  推陈出新 加盟电视节目现场普法

  耿琦看到把评书和消防宣传结合后起到如此好的效果后,耿琦决定将评书进一步与普法宣传结合。但耿琦知道,凭着自己的功底小范围“应付”一下还行,要有大的作为还必须苦下基本功。为此,他推掉了邀约,潜下心来钻研。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他摇身一变成了个“记者”,亲自与当事人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认真记录。除了安全防范,身边的警察故事也成了耿琦创作的源泉,他要把民警自己的故事改编成评书段子。创作的过程是艰辛的,一句话,哪怕一个措词,都会被耿琦琢磨上很多遍。同时,他还利用自己休息的时间观看李伯清和郭德纲的作品,及时充电。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耿琦陆续创作了《天下无贼》、《毒品的危害》、《红绿灯的警示》、《天下无骗》等二十多个评书段子,成了一名高产写手。

    段子排练好了,耿琦在社区便主动联系辖区的学校、小区开展宣讲。他的“散打评书”里面不仅有安全防范,还有警察的故事。渐渐地,不管是学生也好、上班族也好、社区的大爷大妈也好,都慢慢喜欢上了他的散打评书,一位社区大妈说:“听耿警官的散打评书,又愉悦身心,又能学到安全防范的知识,又能听到一些有趣的警察故事,真是一举三得。”

  为了让更多的群众感受评书普法的魅力,2012年底,耿琦加盟成都电台FM998“法治大讲堂”,主持“法治课堂”板块,每周散打一个法治小段子,深受听众的喜爱。同期,耿琦还担任成都电视台“‘奇’警出动”栏目主持人。在节目中,耿琦时而摇一把扇子,时而冒出一两句亲切的“川普”,散打评书说的是各种防范、各色警察故事。以往严肃刻板的警察形象,经过耿琦的表达变得亲切自然,迅速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至今,耿琦在成都电视台主持的“奇警出动”栏目已经播出80多期,“法治课堂”播出100多期。

  名气大了,在关注和一片好评声中,自然也有了争议。有人曾经这样说过耿琦,“好警察就应该埋头踏实破案,而不是站在镜头前耍耍嘴皮子,这叫不务正业。”对于这些批评声,耿琦从来不予回应,但在他心里有着自己的看法。“公安工作有多种类,有冲锋陷阵抓罪犯的,有走街串巷服务群众的,有坐在柜台后面给老百姓办证的。对于我而言,就是通过自己的宣传表演,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公安工作,知晓法律知识和安全防范常识,如果有一天遭遇某个骗局的时候,能够想起电视里曾经有个耿警官教过他怎么防范,避免上当受骗,这样我就满足了。”

    耿琦在社区里、荧幕上、电波中,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把法律知识、法治意识传递给大家,通过一个个动人的警察故事真诚述说着公安工作的酸甜苦辣,而耿琦自己的故事,也被成都市委宣传部列为2014年成都十大法治故事。

  为拍好微电影《我是警察》 “被打”二三十次

  2013年,耿琦自筹资金10万元拍了一部法治题材微电影《我是警察》,他既是策划,也是编剧和主演。在拍摄《我是警察》期间,为了演好一场打戏,耿琦“被打”二三十次,从晚上12点一直拍到凌晨5点。为了生动演绎这场戏,耿琦被对手一米八的大汉勒住脖子往地上摔。虽然拍摄条件艰苦,耿琦也咬牙坚持了下来。该微电影一问世就引起了各界的强烈反响,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官方微博也对微电影给予了充分肯定。2014年1月,该电影代表成都市公安局参加全国法制微电影大赛获得了优秀奖。2014年,耿琦又和他的微电影团队一起,参与策划拍摄了微电影《脚尖上的交警》,用独特的视角和朴实的风格真实展现了郫县交警的风采,再一次受到大家的赞扬。

  2015年,耿琦和他的朋友一起拍摄微电影《谢静和他的F4》,最后该微电影获得成都市党员教育片一等奖。那段时间,正值十月份,天气转凉,而这部微电影每场戏都是在晚上拍摄,基本上每次都要从晚上8点拍到凌晨1点,最晚的一次拍到3点过。由于长期熬夜,耿琦拍完这部微电影后经常失眠,花了4到5天的时间才恢复过来。“虽然拍摄的时候很累,但大家看到这部微电影的时候都很喜欢,我就觉得值得。”耿琦笑着说。

    耿琦告诉记者,现在警察更需要树立亲民形象,小品、相声和散打评书等形式都在给老百姓展现警察亲民的一面。他始终坚持“素材来源于生活,作品奉献于百姓”的理念,带着作品进校园,走社区,并乐此不疲。现在,除了拍摄法治微电影。耿琦现每周会做一到二期《以案说法》,目前已经做了50期。

   在谈到未来的发展时,耿琦表示,希望能川剧、折子戏合作,把传统艺术与警察元素结合,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法律知识。在2016年,希望把“以案说法”拍成故事片,把“寻枪”拍成微电影。“希望让观众看到全新的节目和全新的我。”

    作为“成都市百姓故事会十大故事王”、两届“成都市群众最喜爱的普法员”,耿琦通过一个个诙谐幽默的评书段子,把法律知识传递给社区居民。至今,耿琦已经开展普法宣讲40余场,受众达到5万余人。

    好人寄语:作为一名民警,磨磨嘴皮子便能为人们分解化忧,自娱中给百姓传讲法律知识,这是我的分内之事。百姓安,咱们民警才能息,无论我身在何地,都要义不容辞地为百姓排忧解难,传递法治的力量。

    道德点评:生活中有了这样一位能说善道的民警,法律常识不再枯燥乏味,他生动活泼的身影、津津乐道的讲演、和善温柔的语气融化了我们生活中的不快与纠纷。他用一个个诙谐幽默的评书段子把法律知识传递给社区居民,他不是布道者,而是法治力量的传递者。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