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有看头|《美食篇》之寒食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晋文公寒食节介子推 山西有看头|《美食篇》之寒食豆

山西有看头|《美食篇》之寒食豆

2023-04-01 06: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寒食节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

具体时间是在冬至后105日这天

推算下来

大致日期便是清明节前的一两日

因为这两个节日紧邻

随着岁月的流逝

寒食节便渐渐地融入清明节

所以也有人把清明节称为“寒食节”

寒食节的来历

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的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一次,公子重耳快要饿晕了,介子推便割了一块自己腿上的肉,煮了一碗肉汤给重耳。

要知道在医疗水平极低的古代,哪怕是破了一个口子,都会有被感染的风险,更别说是割一块肉了。由此可见,介子推对重耳是何等的忠心。这就是介子推“割股奉君”的故事。

后重耳回到晋国当上国君,史称“晋文公”。走马上任后的晋文公,即刻分封群臣,独介子推不愿受赏,他携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亲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避山里不肯与晋文公相见。

无奈,晋文公下令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出山与自己相见,结果介子推与母亲双双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

晋文公感念介子推的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介子推母子塑像

全民“寒食”

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

是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这天

人们要准备足够的熟食

以冷食度日 即为“寒食”

寒食饼

在汉代 山西民间

要禁火一个月 以表纪念

三国时 也曾一度取消这个节日

三国归晋后,由于与春秋晋国的“晋”同音同字,因而对晋地掌故特别垂青,纪念介子推的禁火寒食习俗又恢复起来。不过时间缩短为三天。同时,把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说法推而广之,于是寒食节成了全国性的节日。

寒食节插柳习俗

(“柳”是寒食节的象征,这天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都会在门窗等地方插上柳枝,歌颂介子推“不食禄”的高贵品质。)

帖士

小贴士古代“消防日”

初春时节,气候干燥,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寒食节这天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

禁火

(寒食这天,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

谓之“改火”或“请新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禁火与改火之间有间隔的时间,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说法。所以寒食节还被称为“禁火节”“禁烟节”或“冷节”。

拜扫祭祖

寒食豆 什么豆

在寒食节这段无火的日子里

各种冷食粉墨登场

寒食粥、寒食面、寒食豆

寒食浆、青精饭等等

寒食宴

其中的寒食豆

是介休绵山特有的特色食品

寒食豆虽名“豆” 但并不是豆

其实它是一种地地道道的面食小吃

用土炒制 味道香

麦香浓郁 酥脆可口的寒食豆

竟是用土炒制而成的

绵山脚下细密绵软的黄土

成了制作寒食豆的重要载体

面豆下锅 黄土焖烤

寒食豆出炉了

香香脆脆的寒食豆

不仅是寒食节必备的美食

也是绵山一带人们

平时常吃的特色小吃

从春秋时期至今

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一粒小小的寒食豆

承载了数千年的文化传统

讲述着悠远的动人故事

小贴士古人的“清明小长假”

寒食节源于春秋,到唐代时已成为全国性法定节假日,后与清明节合二为一,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早形成的节日。在各个历史时期,休假的日期也不等。

清明斗鸡

《唐会要·卷八十二·休假》明确记载“(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

踏春荡秋千

大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

踢几脚球

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天。”

放风筝

在小长假里,人们祭扫、踏青、蹴鞠……这个绵延了两千余年的节日,成为传承中华民族根祖文化的重要载体。

射柳

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触景生情,诗兴大发,咏者甚多,仅《全唐诗》就有唐玄宗、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有关寒食节的诗词三百余首。

END

出品 / 《魅力山西》融媒体工作室

责编 / 葛丽娜 美编 / 李欣

统筹 / 吕志钢 葛丽娜

监制 / 李晓琳 石怡松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遇见春天

MEET SPRING

万物更生,新岁开启

图文制作:山西广电融媒体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