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M到24G,一篇文章看完英伟达显卡的显存之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显存规格 从4M到24G,一篇文章看完英伟达显卡的显存之路

从4M到24G,一篇文章看完英伟达显卡的显存之路

2024-03-20 18: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为全球最大的图形卡及视觉计算技术公司,英伟达(NVIDIA)一直在显卡性能及功能上不断创新;其中,显存容量的增加也是衡量显卡产品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

老G哥今天看到一张图片,本着从小就接受看图说话的教育,今天就给大家汇总下,从英伟达的第一代GeForce 256显卡到如今最新的RTX 4090 及RTX 6000 Ada显卡,来探讨下英伟达显卡的显存之路。

文 | 老G哥

各位知道英伟达第一代显卡的显存容量有多少吗?

说出来可能让你觉得不可思议——4MB。

是的,第一代高性能图形显示卡的显存容量,就是4MB;这和现在动辄6、8G起步,16G、24G都成为潮流的当下,实在是无法比较,那这产品的发展历程是什么呢?

注意,以下产品当年的标准显存大小不包括旗舰型号,我会特别将旗舰型号的显存写出来,但这种产品出货量少,而且价格(以当时的购买力来说)非常贵,所以不计入正文的普遍显存容量看待。

1995年,4MB显存(第一代显存元老的容量)

英伟达推出了其第一款显卡产品——基于NV1核心的STG-2000X,它拥有4MB的显存,支持二维和三维图形加速,以及声音和游戏手柄功能。NV1是一款创新的产品,但由于其采用了四边形而非三角形作为基本图元,导致与当时主流的DirectX不兼容,因此市场反响不佳。

1996年,8MB显存(显存容量翻倍)

英伟达推出了RIVA 128系列显卡,它拥有4MB或8MB的显存,支持DirectX 5.0和OpenGL 1.0标准,提供了更好的三维图形性能。RIVA 128系列显卡在当时的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997年,8MB显存(显存容量原地踏步)

这一年英伟达继续打磨RIVA 128显卡,并且与3dfx Voodoo等竞争对手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1998年,32MB显存(显存容量暴涨)

英伟达推出了RIVA TNT系列显卡,它拥有16MB或32MB的显存,支持DirectX 6.0和OpenGL 1.2标准,提供了更高的分辨率和色彩深度。RIVA TNT系列显卡是当时最强大的单芯片显卡之一,但仍然无法与3dfx Voodoo2等双芯片方案相抗衡。

1999年,64MB显存 SDR显存版(显存容量翻倍)

英伟达推出了GeForce 256系列显卡,它拥有32MB或64MB的显存,支持DirectX 7.0和OpenGL 1.2标准,提供了硬件变换和光照(T&L)功能。GeForce 256系列显卡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GPU(图形处理器),它在当时引领了三维图形技术的革命。

2000年,64MB显存 DDR显存版(显存容量原地踏步)

英伟达推出了GeForce 2系列显卡,它拥有32MB或64MB的显存,支持DirectX 7.0和OpenGL 1.2标准,提供了更快的T&L性能和更高的像素填充率。GeForce 2系列显卡在当时是最先进的GPU之一,但也面临着ATI Radeon等新兴竞争者的挑战。

2001年,128MB显存(显存容量翻倍)

英伟达推出了GeForce 3系列显卡,它拥有64MB或128MB的显存,支持DirectX 8.0和OpenGL 1.3标准,提供了可编程着色器(shader)功能。GeForce 3系列显卡是当时最先进的GPU之一,它为三维图形带来了更多的灵活性和强大的性能。

2002年,128MB显存(显存容量原地踏步)

英伟达推出了GeForce 4系列显卡,它拥有64MB或128MB的显存,支持DirectX 8.1和OpenGL 1.3标准,提供了更高的时钟频率和更多的渲染管线。GeForce 4系列显卡分为两个子系列:Ti和MX。Ti系列是高端产品,提供了全面的DX8.1特性和高性能。MX系列是低端产品,缺少一些DX8.1特性和T&L功能,但价格更便宜。

2003年,256MB显存(显存容量翻倍)

英伟达推出了GeForce FX系列显卡,它拥有128MB或256MB的显存,支持DirectX 9.0和OpenGL 1.5标准,提供了高级的可编程着色器功能。GeForce FX系列显卡是英伟达第一款支持DX9.0的产品,但也因为其高功耗、高噪音和低效率而受到了诟病。

2004年,256MB显存(显存容量原地踏步)

英伟达推出了GeForce 6系列显卡,它拥有128MB或256MB的显存,支持DirectX 9.0c和OpenGL 2.0标准,提供了更好的着色器性能和更低的功耗。GeForce 6系列显卡是英伟达第一款支持SLI(可扩展链接接口)技术的产品,允许玩家将两块相同型号的显卡连接起来,以提高图形性能。

2005年,512MB显存(显存容量翻倍)

英伟达推出了GeForce 7系列显卡,它拥有256MB或512MB的显存,支持DirectX 9.0c和OpenGL 2.0标准,提供了更快的核心时钟、更多的渲染管线和更大的缓存。GeForce 7系列显卡是英伟达最后一款基于DX9.0c的产品,也是最成功的一款产品之一,在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2006年,512MB显存(显存容量原地踏步)

英伟达推出了GeForce 8系列显卡,它拥有256MB或512MB的显存,支持DirectX 10和OpenGL 2.1标准,提供了统一着色器架构、HDR渲染、几何着色器、流处理器等新特性。GeForce 8系列显卡是英伟达第一款支持DX10的产品,也是第一款支持GPGPU(通用计算图形处理器)技术的产品,可以利用GPU进行非图形计算。

2008年,1024MB显存(显存容量翻倍)

注意,这一年也是显存容量首次达到1G的年代。

英伟达推出了GeForce 9系列显卡,它拥有512MB或1024MB的显存,支持DirectX 10和OpenGL 2.1标准,提供了更多的流处理器、更高的时钟频率、更低的功耗等改进。GeForce 9系列显卡是英伟达最后一款基于DX10的产品,也是最后一款采用单芯片设计的产品。

2009年,1792MB显存(显存容量稳步提升)

注意,这一年英伟达推出了单卡双芯的旗舰显卡——GTX 295,采用双路(阉割版)GTX 280 核心焊在一块PCB板上达到了2×896MB、共1.79G的巨量(以当时来看)显存,可以说是不可思议的一款产品,其定位类似Titan系列,不为出货只为秀肌肉。

英伟达推出了GeForce GTX 200系列显卡,它拥有512MB或1024MB的显存,支持DirectX 10和OpenGL 2.1标准,提供了更多的流处理器、更高的时钟频率、更低的功耗等改进。GeForce GTX 200系列显卡是英伟达最后一款基于DX10的产品,也是最后一款采用单芯片设计的产品。

2010年,2048MB显存(显存容量略微提升)

注意,这一年英伟达故技重施,再次推出单卡双芯的旗舰产品——GTX 490,它由两块GTX 460 拼接而成,两块核心的代号都是GF104-325-A1,通过中间的一颗桥接芯片达成内部SLI。

显存放置了来自三星的16颗0.4ns GDDR5颗粒,总容量2GB,每个核心分配256-bit位宽和1GB容量。

英伟达推出了GeForce GTX 400系列显卡,它拥有1024MB或1536MB的显存,支持DirectX 11和OpenGL 4.0标准,提供了全新的Fermi架构、更强大的可编程着色器功能、更高级的抗锯齿技术等新特性。GeForce GTX 400系列显卡是英伟达第一款支持DX11的产品,也是第一款采用双芯片设计的产品。

2011年,3072MB显存(显存容量稳步提升)

旗舰型号GTX590的设计理念和GTX490差不多,将两块1536MB显存、完整规格的GF110 GPU拼接而成。

英伟达推出了GeForce GTX 500系列显卡,它拥有1024MB或1536MB的显存,支持DirectX 11和OpenGL 4.1标准,提供了对Fermi架构的优化、更高的性能和效率、更低的功耗和噪音等改进。GeForce GTX 500系列显卡是英伟达最后一款基于Fermi架构的产品,也是最成功的一款产品之一,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优势。

2012年,4096MB显存(显存容量稳步提升)

英伟达推出了GeForce GTX 600系列显卡,它拥有1024MB或2048MB的显存,支持DirectX 11.1和OpenGL 4.2标准,提供了全新的Kepler架构、更高效的流处理器设计、更强大的GPGPU功能、更先进的动态频率调节技术等新特性。GeForce GTX 600系列显卡是英伟达第一款基于Kepler架构的产品,也是第一款支持PCI Express 3.0接口的产品。

2013年,3072MB显存(显存容量原地踏步)

这一年英伟达没有秀肌肉的推出GTX790,而是将GTX780好好打磨了一番,其功能及散热能力对比上一代简称“战术核弹级”的GTX690要好很多。

英伟达推出了GeForce GTX 700系列显卡,它拥有2048MB或3072MB的显存,支持DirectX 11.1和OpenGL 4.3标准,提供了对Kepler架构的优化、更高的性能和效率、更低的功耗和噪音等改进。GeForce GTX 700系列显卡是英伟达最后一款基于Kepler架构的产品,也是第一款支持G-SYNC技术的产品。

2013年底,第一次矿潮出现了,人们了解到了新名词: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等来美化“击鼓传花”的词语。

2014年,6144MB显存(显存容量翻倍)

距离上一次显存的容量翻倍,还要追溯到2008年的GeForce 9系列显卡,可以说众多玩家几乎要哭出来才能看到英伟达狠狠挤了一把牙膏吧?

英伟达推出了GeForce GTX 900系列显卡,它拥有2048MB或4096MB的显存,支持DirectX 12和OpenGL 4.5标准,提供了全新的Maxwell架构、更高效的流处理器设计、更强大的GPGPU功能、更先进的动态频率调节技术等新特性。GeForce GTX 900系列显卡是英伟达第一款基于Maxwell架构的产品,也是第一款支持NVIDIA GameWorks技术的产品,可以为游戏提供更多的视觉效果和物理模拟。

第一次矿潮结束。

2016年,11264MB显存(显存容量翻倍)

经过英伟达2年时间的打磨,普遍性能是上一代2倍提升的GeForce GTX 10系列显卡终于出炉,也是从这一年的产品开始,显存首次突破10240MB(10GB)大关,后续的标题我也会弃用MB,改用GB来描述显卡的显存容量。

英伟达推出了GeForce GTX 10系列显卡,它拥有4096MB或8192MB的显存,支持DirectX 12和OpenGL 4.5标准,提供了全新的Pascal架构、更高效的流处理器设计、更强大的GPGPU功能、更先进的动态频率调节技术等新特性。GeForce GTX 10系列显卡是英伟达第一款基于Pascal架构的产品,也是第一款支持NVIDIA VRWorks技术的产品,可以为虚拟现实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性能。

2017年,第二次矿潮开始。

2018年,11GB显存(显存容量原地踏步)

这代产品也是老黄第一次将GeForce系列产品的后续拓展型号——GTX改成了RTX,强调了光线追踪(RayTracing)等技术。

英伟达推出了GeForce RTX 20系列显卡,它拥有6144MB或11264MB的显存,支持DirectX 12和OpenGL 4.6标准,提供了全新的Turing架构、更高效的流处理器设计、更强大的GPU功能、更先进的动态频率调节技术等新特性。GeForce RTX 20系列显卡是英伟达第一款基于Turing架构的产品,也是第一款支持NVIDIA RTX技术的产品,可以为游戏提供实时光线追踪和深度学习超采样等效果。

2020年,24GB显存(显存容量暴涨)

这一年,英伟达大力加强了单精度浮点运算能力,一脚牙膏踩下去,显卡的算力得到飞速的提升,定位中高端的RTX3070性能竟然能和上代旗舰——RTX 2080Ti 扳手腕,而它RTX3070的官方指导价,只有后者的三分之一而已。

但首发价往往都是昙花一现,由于2020年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的出现,第三次矿潮(也是目前溢价最疯狂、持续周期最长、覆盖范围最大的一次),开始了。

英伟达推出了GeForce RTX 30系列显卡,它拥有8192MB或24576MB的显存,支持DirectX 12和OpenGL 4.6标准,提供了全新的Ampere架构、更高效的流处理器设计、更强大的GPGPU功能、更先进的动态频率调节技术等新特性。GeForce RTX 30系列显卡是英伟达第一款基于Ampere架构的产品,也是第一款支持NVIDIA DLSS 2.0技术的产品,可以为游戏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帧率。

2022年,24GB显存(显存容量原地踏步)

作为矿卡的RTX 20、30系显卡库存让各大经销商头疼不已,当年卖的有多“耍猴”,矿难后就有多“囤积”,为了消化库存,老黄将RTX4080 16GB版定价9499起步(要知道上一代RTX 3080 10G产品的首发价只要5499起步),尝到矿潮带来的显卡溢价甜头后,再想让商家吐出这部分利益,就很难了。

而后续原本作为RTX 4080 12GB 版的显卡,则让老黄直接改名“砍”成RTX 4070Ti 12GB进行销售,定价6499起步。

英伟达推出了GeForce RTX 40系列显卡,它拥有16384MB或24576MB的显存,支持DirectX 12和OpenGL 4.6标准,提供了全新的Hopper架构、更高效的流处理器设计、更强大的GPGPU功能、更先进的动态频率调节技术等新特性。GeForce RTX 40系列显卡是英伟达最新推出的产品,也是目前最先进最强大的GPU之一。

专业卡方面。

2023年,48GB显存(显存容量原地踏步)

为什么要说显存容量原地踏步呢?其实这个RTX 6000 ADA 还有前代产品,就是——RTX A6000 TU和A8000 TU,以及第一代RTX系列专业卡——RTX 2000 一直到8000;

要知道在专业卡领域,英伟达早在钱几年前推出的Tesla P40等专业显卡,显存容量就已经达到24GB了。而第一代RTX 8000,显存容量也有48GB。

而到了ADA架构,显存容量对比上及上上代产品,其实是没有变化的,只是显存频率,显存(GDDR5,GDDR6等)产品使用不同而已。

2024年,传闻老黄会推出增强了路径光线追踪及DLSS4技术的PTX 50系列显卡

但是要说到显存容量,老G哥觉得不会有多大变化,考虑到基本隔一代,老黄就喜欢来一次原地踏步,PTX 50 系也有可能带来暴涨的提升(不管是显存还是性能),但考虑到40系显卡基本以性能来决定价格,PTX 50系的旗舰型号5090(猜测)可能要2W的起步价了。

以上就是英伟达历代显卡的的显存进化之路。

老G哥最后评一句

从1995年至今,其旗舰显卡的显存已经从初始的4MB持续增长至今日的24GB以上,它的革新、进步肉眼可见。

而根据英伟达历代显卡产品的显存发展,我们还可以预期及展望PTX50系列以及更之后显卡的进化:

1、旗舰级显卡的显存容量量会继续增长至32GB甚至更高。随着8K分辨率显示器的日渐普及、HDR影像与视频内容的增加,超大容量显存已成为驱动超高分辨率游戏体验的基本需求。

2、 非旗舰高端显卡的显存量也会进一步提升至16GB或更高。目前中高端产品线搭载的8-12GB显存量,在今后几年会逐步增加至16GB,以支持主流的4K高刷新率游戏体验。

3、新增显存技术或标准以支持更大容量。像GDDR6X、GDDR7这样的新标准的出现,使得在相同显存接口下可以接入更高容量的显存。未来还可能会出现HBM3等全新标准,从而跳跃式增加显存量。

4、显存带宽会继续提升以充分利用更大容量显存。英伟达未来产品会提供更高的显存频率与更宽的显存接口,以达到每秒1TB或更高的带宽,为显存中的巨量数据提供稳定高效的通道。

5、随着容量增大,显存的功耗也会逐渐增加。这会促使英伟达采用更为高效的制程工艺、电路设计与散热方案,来控制大容量显存的功耗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内。功耗过高无疑会影响产品的成本与散热性能。

总之,超大容量高速显存的出现会带来更为顺畅游戏视觉体验(当然我也明白,游戏特效不仅要显存,游戏帧率更需要CUDA或A卡的CU这些单元数量的多少来决定,以及你有一颗性能不错的CPU)。但它也会给英伟达的产品设计与研发带来新的挑战。我们拭目以待英伟达如何在未来几代产品中不断突破技术的限制,继续在显存容量与性能方面引领行业的进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