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线路吸引暑期研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是不是碉堡了雷军表情包 红色线路吸引暑期研学

红色线路吸引暑期研学

2023-07-04 16: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暑期即将到来,各地文旅单位挖掘研学资源,开发特色课程,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研学活动,尤其是以红色为主题的特色旅游线路吸引了很多师生参与。

河南焦作

“特别能战斗”精神薪火传

本报驻河南记者  张莹莹

河南焦作,因煤而生、伴煤而兴,在这里很多故事都与煤密不可分。七月,到焦作赴一场与煤相关的红色初心之旅成为不少人的选择。

近日,红色文化焦作精神研学线路之“解放区百年焦作纪念馆——中站区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中站区十二会村——中站区太行八英纪念馆——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迎来了游客小高峰。夏日炎炎,游客在这里认真参观游览,仔细聆听导游讲解,重温峥嵘岁月,深切感受先辈的不屈和坚强,传承红色文化。

▲学生在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体验矿工生活      1919文旅景区管理局供图

解放区百年焦作纪念馆是焦作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英福公司钱庄旧址,这里是中国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发祥地,是中国近代煤矿工业的“活化石”,也是历史所赋予焦作的印记,见证了在党的领导下焦作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艰苦历程。

在这里,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革命实物,诉说着近百年来无数革命先驱为焦作解放和焦作工业发展无私奉献、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游客重温着革命的光辉历程,感悟着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顽强斗争的艰辛,以及当今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

中站区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前身是焦作矿务局王封矿,1919年由英商开凿大井,这是英福公司在焦作最大的矿井,当地人俗称之为“西大井”。 1949年焦作矿务局成立后,更名为“焦作矿务局王封矿”。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内最大的现代化矿井,其为新中国的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管理局副局长杨伟明介绍,近年来,王封矿开始了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到“红色记忆”二次转型。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和厚重的历史沉淀,王封矿致力发展第三产业,利用井架、坑口电厂遗址、铁路专线、原有建筑、设施等老工业元素,成功建设了集文化、休闲、旅游、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研学、红色教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文旅园区,初步实现了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转变。

“打倒帝国主义!”“全国工人大团结万岁!”……身着下井工作服的游客与工人们一起高举旗帜、振臂高呼,这是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以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为故事原型创作的《井口怒吼》情景剧日常演出的一幕。《井口怒吼》情景剧演出的场地——英雄广场就是焦作煤矿工人为声援上海工人“五卅运动”发起大罢工的地方。

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以亲身体验为主,用红色历史感染人,用红色精神激励人。游客可以通过参观焦作煤矿反帝大罢工纪念馆、观看情景剧《井口怒吼》《矿工夜校》等,了解焦作煤矿发展史、焦作煤矿工运史和“特别能战斗”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新意,近距离感受入党宣誓的神圣时刻,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国情怀,对“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形成、发展和传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特别是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通过场景复原,把新旧社会煤矿工人社会地位、生活状态、劳动条件进行直观的对比展示,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孩子在巨大的反差中,能切实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爱党爱国之志。”一位家长深有感触。

同样,在被誉为“焦作西柏坡”的中站区十二会村,游客重温入党誓词,吃忆苦饭,重走红色长征路,参观太行区第四专区旧址和焦作市委、市政府旧址,观看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情景剧《英雄树》,通过全方位、多角度体验,进一步感悟焦作市红色旅游的魅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游是旅游和教育的最佳结合点。焦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以来,焦作市围绕太极拳、黄河文化、地质科普、革命历史、名人及国学传统、四大怀药中医药等优质研学资源开展研学活动,科学谋划编制具有焦作特色的研学线路产品。同时,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了百场主题研学体验实践活动,让丰富多彩的文旅场所、场景成为课堂。

黑龙江鸡东县

红色研学游圈粉青少年

本报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 

高考过后,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的高三学生们来到鸡西市鸡东县,参观了鸡东镇银东村“侵华日军军营旧址”“哈达河红色历史陈列馆”“抗联补充二团苏怀田烈士纪念碑”等红色景观。许多同学说,在这里听到的革命故事震撼人心、引人思考。自己马上就要进入大学了,要把家乡的红色故事传扬出去,激励更多的同学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鸡东县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6月初,该县推出了主题为“探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的青少年暑期研学游活动。鸡东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杜春虹介绍,当地把红色景观中融入旅游元素,不断完善研学基地、丰富研学内容、创新研学形式,引导青少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永远跟党走的信仰信念信心。

▲鸡东县新华中学在哈达河红色历史陈列馆开展红色研学活动      李 铁 摄

最新出台的《鸡东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特别提出,要深入开发青少年红色研学游产品,挖掘东北抗联第四军事迹、《红灯记》剧目中的历史事件、红色交通线故事等具有鸡东特色的红色文化,打造一个集历史古迹、红色资源、自然及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青少年红色研学游观光带。

鸡东县永安火车站侵华日军碉堡现已建设成“鸡西铁路史馆”。该馆通过陈列大量的实物、图片和照片、文字,展示了鸡西地区兴起和鸡西的初步繁荣以及日本帝国主义对鸡西地区的疯狂经济掠夺和残暴的殖民统治,以及鸡西人民英勇抗日斗争的史实。通过图表和实物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鸡西市发生的巨大变化。

“鸡西铁路史馆”是当地打造青少年红色研学游的一个缩影,并已成为一处重要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警示基地,每天引来大批青少年参观。鸡东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工作人员李铁说,鸡东县每个红色景观都有自己的特色,以高质量的红色内容吸引青少年游客。

为推动研学游规范化、体系化、良性化发展,鸡东县精心设计了以“哈达河红色历史陈列馆”为起点,途经“朱守一革命烈士墓”“锅盔山抗联战斗地”“八角楼抗日烽火斗争地”“新华村红色村庄文化大院”等十大红色景观的青少年红色研学游精品旅游线路,一路进行红色教育。该县第一中学一位学生家长表示,孩子们走进红色场所,通过游、看、听,探寻革命先烈足迹、聆听红色故事、了解红色历史,厚植家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对孩子来说意义重大。

鸡东县在青少年红色研学游产品打造上不断发力,设计了青少年“红色+生态”“红色+历史”“红色+乡村”三大研学游线路。此外,绘制红色景区地图、启动红色诗歌大赛、举办红色演讲大会等青少年喜欢参与的项目,以及推出观摩交流、追寻探访、红色溯源等研学课程。

鸡东县东海镇新华村依托京剧《红灯记》里的艺术元素,推出了包括李玉和的家、铁梅奶奶贴窗花、主题文化广场等20多个景点在内的红色文旅项目“红灯记文化展示街”,成为青少年红色研学游的重要内容。在这里,青少年可以欣赏《红灯记》片段,参观红色展览,并通过《红灯记》扇子等红色旅游文创产品了解革命史。鸡东县文化馆副书记袁颖说,通过开展研学游,青少年可以在旅游中感悟红色文化的特殊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鸡东县还把群文活动融入青少年红色研学游中。该县文化馆以红色文艺小分队的形式,开展了主题为“青春少年·不负祖国”走进红色景区巡演活动。该县图书馆与各个红色景区联合举办红色图片展、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红色图书进景区等各种文化活动,为红色景区增添亮色。

鸡东县立足青少年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推出了重走抗联路、祭扫烈士墓、红色经典诵读等互动式、沉浸式、情景式青少年红色研学游项目。鸡东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工作人员王宇宏说,青少年在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中,可以深切感受这片热土上曾发生的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激励他们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投入学习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能量、吸收营养。  

杜春虹说,青少年红色研学游就是让青少年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鸡东县将精心策划更具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的青少年红色研学游项目,用红色精神浸润青少年心灵,让红色基因的种子在青少年心田生根发芽。

走进火热的八闽红土地

本报驻福建记者  黄国勇

赢得“红旗不倒”美誉的八闽红土地上,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暑期到来之际,福建各地通过精心设计特色旅游线路、研学活动,用活红色资源,让八闽红色故事以鲜活形象走进年轻一代心中。

古枫树林遮天蔽日,峡谷溯溪充满野趣。位于福建闽北浦城县东北部的管厝乡,是粟裕大将战斗过的地方,也是廖俊波同志的出生地和成长地。这里还有距今5000多年的牛鼻山文化遗址,是福建农耕文化的起源地之一。近年来,当地通过挖掘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家风文化,助推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

暑假来临,“红”“绿”相得益彰的管厝乡成为生态游、研学游打卡的好去处。

“通过重走红色路线,学习当地历史,孩子更直观地感受到正是由于先辈艰苦卓绝地战斗,我们才能拥有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6月25日,和朋友们一起带孩子“打卡”的余女士深有感触。他们一行走进建在山村里的庆元山革命历史纪念,感知峥嵘岁月,还参观省委党校现场教学点廖俊波家风家教展示馆,在图像、文字、珍贵实物、多媒体影像视频及实景还原中,感受廖俊波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

“住在党溪村‘四同’体验基地,孩子们不仅能够近距离感受绿色田园风光,还能通过参与农事体验,真切地了解传统农耕文化,接受淳朴、勤俭好家风的熏陶。”同行的徐女士说,到了夜晚,充满童趣的“石头画”让孩子们远离了电子产品,可以尽情发挥想象进行创作。

管厝产业发展公司董事长吴鑫铖介绍,2022年9月以来,管厝乡党委围绕“俊波故里、闽稻祖地”农文旅融合发展定位,探索实践“双领办”新机制,即党委政府领办管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全乡19个村党支部分别领办“樵夫家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四同”体验基地正是该乡创新思路打造的乡村农文旅发展新模式,通过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调研的形式,让游客在探访牛鼻山古道文脉,领略闽北农耕风韵中,沉浸式体验绿色乡村生活,助力村民增收。

党溪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张青文表示,今年“四同”体验基地已经接待游客近千人,除了农特产品销售收入,仅住宿和吃饭,村民收入就达到了20万元以上,村财政增收了5万余元。

农耕文明与革命文化的无缝融合,“红绿配”,解锁乡村旅游新体验。

在闽西,从龙岩上杭古田会议旧址往西南15公里,来到苏家坡村,这里的“红绿”文章写出别样色彩。畬家贵妃农庄正张罗着7月4日福建省农业技术学校的研学活动。

▲ 龙岩市松涛小学三年级学生在苏家坡村开展研学    苏家坡村畲家贵妃农庄供图

苏家坡是毛泽东同志在闽西革命根据地居住时间最长的一个村庄,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中央苏区畲族村。作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试点村,这里不仅有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还有独特的畲族文化、民俗风情。村中留下了闽西特委机关旧址“树槐堂”、早期党校闽粤赣三省干部训练班旧址“鸿玉堂”和“主席洞”等革命遗址文物。

2017年,上杭县畬家贵妃农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成立,以革命遗址红色教育为基础,以福欣牧业科技创新企业为平台,以畲族风情体验为特色,主打“红色文化传承、绿色生态普及、民族风情体验”。

“依托苏家坡的红色文化与畲族资源,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觅主席脚踪、寻畲家牧歌’为课题,让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福欣牧业公司总经理雷金荣介绍,基地设计了“闽西革命历史、畲族文化、林下养殖”3个课点和多条研学线路。今年3月至5月共18批次9000余人参加研学,2018年至今共有168批次近9万人参加。

在福建各地,红色研学线路、课程设计不断创新升级,八闽红色故事绽放出更加鲜活、年轻的姿态。

共和国历史上有一条被誉为“苏维埃的血脉”的中央红色交通线,从上海出发,经香港、广东进入闽西,最后到达江西,绵延3000多公里。这条红色交通线成为开展红色教育的生动教科书。

地处闽粤山坳的闽西小村“伯公凹”,是中央红色交通线“入闽第一站”。伯公凹交通站成为龙岩市党史教育基地、福建省委党校品牌现场教学点、青少年研学教育基地,自2017年以来开展各类现场教学600多期、20多万人次参与。

今年7月5日,伯公凹交通站和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为期5天的《红路研学·大学生讲思政课》社会实践课程将开班,与会人员将重走中央红色交通线,参观考察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金砂乡上金村永昌楼(中央红色交通线闽西交通大站)、西溪乡赤寨(“赤寨会议” 纪念亭、纪念室)、合溪孟良公祠等。

“将福建红色故事转换为思政课鲜活素材,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通过社会实践课程,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引领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激发学生‘强国复兴有我’的热情,培养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烈士后代邹广敦说。

2023年7月1日《中国文化报》

第2版刊发特别报道

《红色线路吸引暑期研学》

责编:张海宁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