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时期京营的改革与背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明朝团营 明朝嘉靖时期京营的改革与背景

明朝嘉靖时期京营的改革与背景

2023-09-19 22: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三大营重置的背景

1.新帝即位

正德以来,明武宗朱厚照多行弊政,以致朝野混乱、军政荒废。其中京营弊端尤甚,以致正德末年,军额虚耗的状况十分严重,士兵缺额已经约占原籍总数的一半且剩余士卒多为疲弱不堪用战之人"按籍三十八万有奇,而存者不及十四万,中选者仅二万余"。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丙寅,荒淫无道的明武宗朱厚熄驾崩于豹房,次月壬寅朱厚熄以藩王身份入继大统,群臣思变欲革除正德以来的诸多弊端。面对此时京营军额不实"额兵十万七千余人而存者仅半"、官员冗积以及冒籍占饷,"自正德以来,容令无籍之徒,冒籍投充.....辦纳月钱、私役占用,不下八九万余,岁支钱粮百余万石"的等等弊况,明世宗朱厚照废止东西两官厅,重立十二团营,"诏四卫营、勇士营官军归原卫操练,仍赦戒各将领守法尽职"。在以杨廷和为首的改革派所拟的即位诏书中也谕令汰革京营中冒功、冒籍的各类武职官员及勇士"腾骧左卫等四卫勇士,除兵部科道官查出见役正数并事故外,其余诡冒名籍者尽数裁革""以及查革传升、乞升和额外添设的各类武职官员、书办人员,"各营书办人员,除大营额设员数外,其余额外添设者并冒滥保补者通行查革"。

即位诏中关于查革冒滥的谕令在明世宗朱厚熄即位初期执行力度较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正德十六年(1521年)七月,其下令革除京师80个卫所中共计14万8千7百名冒籍投充、空籍在册的人员,"命革锦衣等八十卫所及监局寺、厂司库诸衙门旗校、勇士、军匠人役凡投充新设者十四万八千七百人,敢有违明诏影射存留,冒支仓粮者,罪如律""。但随着"大礼议"的开始,明世宗朱厚熄与杨廷和等人的君臣关系亦日渐恶化,京营制度以查革冒滥为开端的革新去弊进程也大受影响。此后,纠察京营冒滥弊端的政策逐渐废止,冒滥的弊况也有所反弹,"厘革冗食冗费,今腾骧勇士不行核实,初裁革锦衣冒滥,今大臣近侍以迎立授世袭,旧邸旗校尽补亲军""。京营冒滥的纠弊还未彻底实行就已告终,其它的弊端也未得到有效查革,及至嘉靖三年(1524年),此时十二团营的积弊情况已经如给事中陈时明在《严武备以壮国威疏》中所言:今三营坏,而团营亦弊。籍有万人之名,营无万人之实。科道点闸官员据其实报到营之名数,无从究其队伍实有之真。内外左营等官,反以军伴工匠为名,一任恣意于差占之役。老壮不闻有别之期,勇怯不闻有去留之等。去岁北边有警,命于团营选兵三万听征。夫团营、本摘三营精锐而设,今团营选兵,则兵之不精可知......今各营坐营,多以功勋之宵为之。此辈生于绒绮之家,长于妇人之手。目未尝辨施旗之色,耳未尝聆金鼓之音,身未尝经锋铺之交。若一旦授以坐营重任,彼建树大将旗鼓,坐于将坛之上,俨然一大将也。叩其中之所识者,不过衣服舆马之间,饮食男女之际而已。既无才能,又不省事。且听信心腹家人,及积年识字尖棍,拨置剥削行伍,壳放军役,营务废坏,职此之由......至于教练之法,臣不避烦琐,为陛下复陈之。今京营将士教战之法,月凡三次。操练除祁寒盛署工役外,月不过数日。通计一岁,不过数十日耳。其下操也,又不过闻鼓角火炮之声音,趋走数十步,呐喊数声而已。质明而入营,未午而归家。未尝习击刺之方,闲驰射之法。甚至都人所言,京营下操,非操练也,乃比较也,今日下操,则追昨日该操不到之罚银,明日下操,又追今日该操不到之罚银。

十二团营的营务荒废,士卒逃亡情况严重,各营的军额不实,空有在籍名册之数,虚耗粮饷。营内剩余的士卒也大多疲弱胆怯,战斗力低下与三大营别无二致,遇到战事也只能临时挑选士卒出征。各营的军官出身显赫,他们的官职又多是因为世袭或者乞升而得来,其本身并无多少的作战与指挥经验,任职期间多是庸碌无为,甚至多有私役军丁、冒籍占饷的弊行。京营的操练也因为占役、将官庸劣等问题,以致操练时间不足,操练过程简单敷衍流于形式,毫无提高士卒作战能力的作用。

嘉靖四年(1525年),明世宗朱厚熄钦定大礼后,开始在京城大兴土木,修建大批的祭祀场地,完善祀典制度。太庙、帝王庙、献皇帝庙、社稷坛、先蚕坛等一系列浩大工程均先后于嘉靖年间开工。如此浩大繁琐的修建工程,也使得京营的占役现象越加严重,京营士卒多数荒废操练,疲于营造宫殿庙宇,士卒逃亡现象因此也屡禁不止。大学士费宏等针对占役京营士卒的问题,在上疏明世宗朱厚熄时就曾言:

京营军士卒,为团操振威武护京师,非所以为役也。顷来营造,尽役营军,驱使烦劳,人不堪命,虽多方选补,给以逃亡,下致民怨,上干天和。"不单大量在京的京营官军被役占去营造宫殿庙宇,轮番上京操练的班军也深受影响。嘉靖十一年(1532年),迫于大兴土木的经济压力,明世宗以一年为限,谕令轮番上京的班军半数上京操练,半数原卫休息,好节省粮饷用作营建之用,"时以工兴,多役班军.....兵部用通政使陈经议,请分为二,半归于营,半放回原卫休息,收其粮,雇夫应用,从之"。嘉靖十九年(1540年),被役占班军的规模越来越大,外卫班军共计4万6千人参与宫殿庙宇的修建,翊国公郭勋又巧立名目,开始向不至营造的班军士卒追征1两2钱的包工钱,大肆剥削士卒的钱财"。班军不仅受营造之苦,又要受到管工官的凌虐榨取,"班军赴工,多方凌虑.....管工官抑令在伍者,称贷补工,阴肆渔猎,倍责偿"",由此班军中士卒的逃亡现象亦逐渐增多。京营积弊未革,明世宗又大兴土木,打开占役士卒的方便之门,班军制度日渐崩坏,本为选调听征的十二团营、东西两官厅精锐士卒也变为如"老家"三大营备选士卒一般的夫役军匠。至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之变"之前,此时的京营积弊已久,"京营坐营等官,类多营私罔利,捂克诛求,以致行伍渐虚,士马消耗,往者听征兵号十二万,今括为两官厅仅三万六千,且老弱居十三,武备废弛",京营士卒疲于营造之役,军事操练废弛;将官冗滥,多有贪腐苛榨之举;京营的军额日渐虚耗,战斗力堪忧。

2.北虏犯境

蒙古部落的首领俺答汗在嘉靖时期"有众四十万,富甲边境",几乎控制了鄂尔多斯以东,大同以北的整个内蒙古西部地区。但是由于明世宗登基以来一直对蒙古部落采取"绝贡"政策,蒙古部落的生产技术又较为落后,俺答汗及诸多蒙古部落大多经济较为困难。因此,俺答汗一直想寻求同明王朝通贡互市的机会。从嘉靖十一年(1532年)开始,俺答汗数次遣使请求能够与明王朝通贡互市,表达愿意和明王朝和平共处的意愿。如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俺答汗第五次遣使求贡时,就再次向明王朝诚恳表述了其请求和平互市的意愿:

其先祖父俱进贡,今虏中大神言,羊年利于取和。俺答会集保只王子、吉表台吉、把都台吉四大头目商议:求贡若准,彼进黑头白马一匹、白骆驼七只、骗马三千匹,求朝廷白段一匹与大神褂袍麒麟蟒段等件,各头目穿用。边内种田,边外牧马,夷汉不相害,东起辽东,西至甘凉,俱不入犯。但是,明世宗朱厚熄顾虑到蒙古部落可能会借入贡之机窥伺中国,顽固地数次拒绝俺答汗通贡互市的请求,断绝了明王朝与蒙古部落和平往来的可能。俺答汗迫于无奈只能"挟众欲入贡"想以武力胁迫明王朝允许通贡互市,此时积弊已久,战斗力低下的京营部队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蒙古骑兵自然抵抗无力,以致"庚戍之变"京师被围,成为继"土木之变"后明王朝北部边防危机的第二次高潮。

二、三大营的重置

"庚戌之变",京营积弊积弱的丑态"营伍不及五六万人、驱出城门,皆流涕不敢前,诸将领亦相顾变色"在明王朝统治者面前暴露无遗。明世宗朱厚熄震怒,按罪处死了负责京营事务的兵部尚书丁如费及侍郎杨守谦,同时亦开始寻求整顿京营营务。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九月乙未,明世宗朱厚熄下诏"此事体非轻,必复祖制,乃可事权归一,蓄精锐以济实用。其革去十二营、两官厅名目,止用京营总兵官一员,提督三营,以鸾为之。各营用协同提督二员,赞理军务文臣一员,其余一应兴革。事兵部仍会官,悉心定议以闻"",谕令废革十二团营和东、西两官厅,任命咸宁侯仇鸾为总兵官提督三大营,并要求兵部官员详议京营改革的具体事宜,稍后将结果上奏。

同月丁酉,兵部经过会议讨论后,向明世宗上奏了关于京营改革的六种具体方案,其具体记载如下:

皇上洞烛毙端,欲尽复祖宗之旧。圣馨深远,诚不可及。臣等谨推广德意,条为兴革六事。一、议并团营以复祖制,将十二团营、两官厅官军悉并入五军营。仍分中、左、右哨掖五枝,每枝添设坐营官一人,参将二人,游击二人。三千、神机及五军所属二千围子手等营,俱如故。二、议足军额以充营伍,正统间各营团操官军有四十三万五千余人,今之所存仅十二三。命提督赞理官清查见在实数,设法处补。三、议点视官员以便查理,巡营科道官久则易玩,宜如弘治年间例一年一易。每年以十二月题差,次年十一月复命。举劾大小将领以备融涉,仍添差司官四人佐之。四、议革内臣以清宿毙,自古宦者不得典兵,今三大营内尚有内臣提督、监抢等项不下二三十人,此辈既不知兵,又专以役占为务,俱宜裁革。五、议选边将以壮士气,见在提督坐营公侯伯等官,各令自陈去留,取自上裁。都指挥以下,兵部同赞理文臣汰去不职,别选知兵之将充之。使本营将领各练本营士卒,遇警即率所部出征,不得更诿他人。六、议处班军以便防秋,河南、山东、大宁、中都等处,原领班军十六万有奇,每年春秋更番上班操备,往往为各营借工私占之资。自今请令于五月中赴京,各都司统率入营,一体操练。至十一月中,自掣回休息,不必两班赴京。如此则每岁京营秋防之时,可得军十五六万人,比之召募尤为省费。上曰,修理营政,务在得人,旧任提督官俱令回府管事,内侍官俱裁革,各营协同提督官即推举堪任者......见在军士各归原营随伍掺练,老弱并缺少者,即替补召募,务足原额。余如议。"

明世宗朱厚熄根据兵部上呈的改革方案,随即推行了以下改革:一、十二团营、两官厅悉数并入五军营,五军营按旧制分为中军,左、右哨,左、右掖。三千、神机营及五军营所属的千二、围子手营也悉数按旧制设置。二、全数裁革掉三大营内担任提督和监枪的宦官。三、担任提督、坐营的勋臣贵胄各自上奏或去或留的意图由明世宗定夺,都指挥以下的官员由兵部及赞理文臣裁汰并挑选继任者。四、改班军分春秋两班轮番上京操备为五月至十一月同时上京操备。

同月乙亥,设置了专门管理京营营务的文官,"改吏部左侍郎王邦瑞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金都御史,赞理京营军务"。同时从各地选取有能力的将领担任五军、神枢、神机营的协同提督官。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十月辛酉,改京营提督官名为总督京营戎政,改赞理文臣名为协理戎政,并授予咸宁侯仇鸾戎政府印,命其全权负责京营的各项事务,"诏,改京营提督官名曰总督京营戎政,铸戎政之印给咸宁侯仇鸾,赞理文臣曰协理戎政,不给关防"。

同月己卯,明世宗又谕令弃用三大营各营旧制里中军、左右哨掖的名称,将三大营的重置立为定制并上告太庙,"联复祖制,三营修武,其旧哨司掖名琐无用,今颁下京营新定之制,卿等可详议具奏,告于太庙行之。又特谕鸾曰,联定将兵制数,五军勿易,二营之副将今止用一人,不必又二人将,大将所统三营之兵,仍外添能战之将六人,分领掺练"。同时将神机、神枢两营原来每营两员副将改为每营仅设一员副将,精简京营军官;又增设练勇参将6人领练勇营,专门负责士卒的操练。至此,五军营、神枢营、神机营的重置工作基本完成。

三、三大营重置后的建制情况

嘉靖二十九年十月己卯,京营三大营的编制大致建构完成。三大营的编制情况大致如下,设总督京营戎政1员多以勋臣贵胄担任,设协理京营戎政1员通常以兵部侍郎担任。五军营,设副将2员,参将4员,游击将军4员,正兵6万人,备兵6万6千6百60人。神枢营,设副将1员,佐击将军6员,正兵三万人,备兵4万人。神机营,设副将1.员,佐击将军6员,正兵3万人,备兵4万人。另设练勇参将6人领练勇营,专门管理三大营的操练事宜。同年十一月庚寅,明世宗任命成勋、孙勇等30名军官为京营三大营的各级将领,具体编制情况如表

京卫、班军为明代前期京营士兵的主要的来源,但正统末年"土木之变"以后,募兵也逐渐成为了京营士兵的主要来源之一。嘉靖二十九年宗罢除十二团营与东西两官厅,恢复三大营旧制。五军营、神枢营、神机营也重新分领京师的78京卫,划定各营士兵的来源卫所,如表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明世宗恢复三大营后,班军制度也发生了变化。班军士卒的来源地没有变更,依然还是来自河南、山东、山西、大宁等地的卫所。班军制度自宣德二年成为定制以来,一直都是将班军分为春秋二班轮番上京操备。但是为了减少役占班军士卒等弊端发生的可能性,明世宗朱厚熄废止了这一惯例,改为班军士卒于每年5月至11月中旬同时上京操备一次,"议处班军,以便防秋。河南、山东、大宁、中都等处原领班军,十六万有奇,每年春秋更番上班操备,往往为各营借工私占之资,自今请令于五月中赴京,各都司统率入营,一体操练。至十一月中旬,掣回休息,不必两班赴京。如此则每岁京营秋防之时,可得军十五六万人,比之召募,尤为省费"。

自正统末年以来,由于卫所制和屯田制不断被破坏,军官腐化严重,士卒逃亡现象屡禁不止,京营存在严重的军额不实情况。为了补充京营的士兵数量,景泰年间开始启用募兵制,至嘉靖年间募兵制成为明代军制的主要兵源之一。如嘉靖二十九年九月,明世宗朱厚熄就曾派遣官吏前往山东、山西、河南等地募集两万民兵补充京营兵额,"北直隶、山东西、河南、庐凤徐邳等处,民多勇悍。请遣官分旨各处,多方招募,务足京营二万之数

四、结语

明代京营作为明代最为重要的军事武装力量,它的兴盛衰败自然也与明王朝的兴衰休戚与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明代初期,明朝国力强盛,政治清明,京营部队的规模与建制也随着明成祖朱棣的南征北伐逐渐扩大与完善,成为明朝备战征伐、守御京师的主要军事力量。及至明代景泰一嘉靖时期,明代政局动荡,是为多事之秋。鞑靼、瓦刺等蒙古部落雄视塞外,明朝内部诸任君主又多是昏庸无能之辈,政治腐败不堪,明朝的统治整体上处于内忧外患的风雨飘播之际。明朝的政局多变,统治腐朽,此时的京营也因此多有兴革,处于其衰败调整期。每次京营改革,明王朝统治者都寄希望于能通过重新选拔士兵,构建新的军事编制来重振京营战斗力。正统末年,京营三大营损失殆尽,也先所率蒙古骑兵又虎狼在前,于谦废三大营立十团营。成化以来团营既已弊坏,明武宗又以团营为"老家"立东西官厅为选调听征的精锐部队,嘉靖"庚戌之变",京营部队难堪用战,又皆罢前述团营、东西官厅重立京营三大营。京营的调整次次都是仅仅表面化地去除当时京营制度的弊政,这样的调整也只有在变革初期有些许成效,只能应一时之急。不久之后,京营又复为积弊积弱之状态,士卒为营官占役,疏于操练,不能操戈。贫者赢弱逃亡,富者顶名买闲,军额不实,册籍多虚数。衣甲器械弊坏不修,营官勾结提督内臣,狼狈为奸,科榨士卒,靡费钱粮。明王朝统治者数次变革京营制度力图重振京营昔日的战斗力,但却都收效甚微。其根本原因在于变革次数虽多却从未在根本上革除京营的弊端。京营不断衰败究其根源在于明朝政治的日渐腐朽,明朝中期以后,土地兼并的情况日益严重,大量的民田、卫所屯田被皇家庄园、勋臣贵胄所侵占,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作为明代军事力量基础的卫所制因此也日渐弊坏。卫所制既已破坏,京营也在所难免大受影响。京营武将多由勋臣贵胃世袭担任。武将世职,缺少必要的考核措施,整个武将阶层也加速腐化,而明王朝统治者又不愿革除与之同气连枝的勋臣阶层以保证其统治的稳定,因此京营武将阶层的腐化且尾大不掉也是京营不断衰败的重要原因。

.《明武宗实录》卷十一,正德元年三月丙戌,第346页。

*《明武宗实录》卷一百一十八,正德九年十一月庚申,第2381页。

(清)万斯同著,《明史》稿卷一百六,志第八十《兵卫一》,《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326册,第16页。

《明世宗实录》卷三百六十五,嘉靖二十九年辛卯朔,第6521页。《明史》卷八十九,《志第六十五.兵一》,第2179页。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