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何出现人口增长奇迹?因为美洲作物?仅仅只是统计错误罢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明朝人口统计 清朝为何出现人口增长奇迹?因为美洲作物?仅仅只是统计错误罢了

清朝为何出现人口增长奇迹?因为美洲作物?仅仅只是统计错误罢了

2024-06-29 10: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古代中国传统封建农耕社会中,战乱、饥荒和时疫总是会定期地和灾难性地夺走人们的生命。

中国人口数量近几个世纪以来最大幅度的下降发生在17世纪前中期的明末清初之际。这一时期,各种农民起义和各种战争频发,再加上中国北方在当时爆发了极其致命的时疫,这些因素一并造成了中国人口数量的大规模减少。

随着天下重新一统,清朝的统治越来越稳固,国家和社会越来越稳定,中国的人口数量经历了一个快速上升时期,并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人口水平。

从1400年的6500万左右增长到了1800年的3亿有余,这表明当时人口年均增长率在全世界已经算很高水平,而传统农耕社会能在如此长的时间内持续保持如此高的人口增长率的确比较罕见。

从乾隆后期(18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中国人口增长率虽然越来越缓慢,但绝对人口数量依然一直都在增长,中国人口到了1850年已达到巅峰,有4.3亿之多。

葛剑雄教授《中国人口发展史》图册

为什么中国人口在1400年之后能够实现如此快速的增长?

没有人知道确切原因,不过很多学者坚信这不仅仅是因为人口出生率有所增长,其实在中国传统封建农耕社会人口出生率一直都没有很大的波动,而是因为中国那时候的人口死亡率有所下降。

此外,关于人口死亡率下降的解释也有很多种,其中一种观点认为这得益于明清时期中国长期处于和平稳定时期,先是明朝靖难之役之后一直到万历年间中国一直没有大规模对外战争和内乱(汉武与匈奴的世纪之战、东西汉交替之乱、唐安史之乱、南北宋交替之乱),中国进入长达百年的社会和经济复苏时期,后来则是康熙、雍正、乾隆长达百年的康雍乾之治,因而导致中国人口大爆炸。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人口增长是由于医疗卫生实践水平提高的结果,比如早在西方人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 发明牛痘接种法二百年之前的中国就有人已经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让人们对天花病毒有了免疫能力,此后中国人死于这种致命疾病的几率得以大大降低。

还有一种解释认为西方大航海时代,使得中国土地上出现了从美洲引进的玉米、马铃薯和花生等粮食作物,使得食物供给更加充足,更多中国人因此能活得更好、更长。

玉米

如果我们的眼光不要局限在中国,放眼全世界,会发现欧洲人口数量在15世纪到19世纪中期的起起落落(包括在17世纪的回落)与中国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几乎是同步的。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Braudel, 法国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对这种同步表示困惑,认为“这种同步是一个重大问题”,并试图进行解释。

费尔南·布罗代尔

此外,沙俄帝国人口数量在18世纪也和中国一样出现过成倍增长现象。

这一时期,世界上很多地区同时出现人口数量增长的客观事实表明,人口骤增可能并非某一国家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布罗代尔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气候的变化。他认为14世纪以来,北半球连续出现多年出现寒冷的冬天,北半球的温度在这个时期里变得非常低,这就是著名的“小冰川期”理论。

后来伊利诺伊大学的杰弗里·N.帕克(Geoffrey N.Parker)证实:在夏季,平均气温每下降1℃,农作物生长期就会延迟3周至4周,并致使农作物能成熟地区的最高海拔高度下降约152米。即使到了科技发达的现代,每延迟收割庄稼1天,每公顷作物产量就会比不延迟收割的产量减少63公斤;在欧洲,夏季平均气温每下降1℃,农作物生长期就会延迟30天左右。

相较今日而言,在17世纪,人们在很多刚刚开垦的荒地上用比较原始的方法进行耕种时,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更为显著。

中国在明末清初之际也曾经发生大规模的饥荒、战争、动乱、瘟疫等等,而且这些事件的发生几乎与欧洲历史上的“小冰河期”同步, 而这种“同步”恰恰可以印证上述的气候变化效应。

17世纪三四十年代是被称为“蒙德极小期”的太阳活动非常衰弱的时期, 当时中国文献也记载了中原地区湖泊冻频率远高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此外,这种全球气候变冷的趋势与日本17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导致大量人口因饥饿和瘟疫死亡的“宽永大饥荒” 也是同期发生的。

由此可见, 费尔南·布罗代尔关于欧洲和中国在人口数量上实现“同期”下降、“同期”上涨这一令人困惑的现象可能是全球变暖所造成的推测极有可能是正确的。

那就产生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都感觉清朝人口高速增长,明朝人口没有增长的错觉?

人们之所以会产生这种错觉,都是从不准确的前提出发的。

最早的错误来自于清朝乾隆皇帝的说法,很多史料也是沿用这种说法,以后很多人甚至包括众多学者、专家也沿用了清朝人口暴增几十倍的“神话”。

历朝历代中国的人口数量的研究以著名海外学者、哥伦比亚大学何炳棣教授和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的研究成果最为权威。

何炳棣教授

何炳棣教授认为导致清朝人口统计错误的原因是迷信“丁”与“口”的比例关系,又把由“丁”数推算出来的“口”数作为计算增长率的根据。比如按照文献来统计,宋朝和明朝官方户口统计中的“口”为实际人口,那么中国的人口在整个明朝只有6000万~8000万,到清朝乾隆时期时才仅仅突破1亿,清朝的人口比明朝的最高数增长了6倍多。

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附录

根据何炳棣教授1959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368一1953年中国人口研究》一书所记载,何炳棣认为万历二十八年(即1600年)明朝范围内大约有1.5亿人口,这个数据现在被国内外学术界视为明朝人口的定论。

何炳棣教授认为漏登户口的现象在明朝初期是非常严重的,也是极其不正常的。由于元朝统治者是草原民族,治理国家太过粗糙,到了末期,苛捐杂税异常的多,北方地区还算是元朝的管辖区,而南方地区已经彻底脱离元朝管辖范围,所以饱受战乱的华北平原户口漏登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但是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边远地区的漏报更为严重,至于内地少数民族的户口数更是无从得知,只能从地方志零星内容中统计出一个大略出来。

因此一般将明初时期的户口数作为估计当时实际人口的基础,经过相关史料统计估算,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明朝的实际人口数至少有6500万。

也就是说在两百年时间里,明朝的人口数从14世纪末15世纪初(1400年)的约6500万一路增加到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的约1.5亿,也增长了一倍有余。

与此同时,根据中国葛剑雄教授《中国人口发展史》中详尽的的估算,也得出和何炳棣教授一样的结论,1400年~1600年这200年间,明朝人口至少增长到1.5亿。

而且葛剑雄教授还对在明朝疆域范围内但不列入户籍登记的少数民族人口,和今天在中国领土但不在明朝疆域内的人口进行统计与估算,进一步详细了当时的中国人口数。

根据葛剑雄教授权威统计,宋朝的人口顶峰应该在1亿左右,明朝的人口顶峰在万历年间,比如万历二十八年(也就是1600年),明朝人口大约在1.6亿~2亿区间,即使经过了明末清初之际的大动乱也还有1亿多几千万,清朝的人口爆炸就是在这样雄厚的人口基础上产生的。

牟复礼《剑桥中国明代史》的明朝疆域图

所以可以认为到了万历年间,也就是17世纪初期,在现代中国所在的疆域上,中国的人口早已超过2亿。

从净增长人口来看,清朝的人口增长的确算一个奇迹,但是从宋朝的1亿到明朝的2亿再到清朝的4亿,清朝的人口增长也就不算那么突出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