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朝时期的宁古塔与关外“披甲人”的历史真相!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明代关外 揭秘:清朝时期的宁古塔与关外“披甲人”的历史真相!

揭秘:清朝时期的宁古塔与关外“披甲人”的历史真相!

2024-07-07 15: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如果您经常观看“清宫戏”的话,那么肯定会熟知里面经常提到的一些“台词”和“俗语”。

就比如说在对一些犯了罪的大臣,皇帝在龙颜大怒后一般往往会说一句:“发送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入关”!

接着,犯人会表现出一种宁愿去死,也不愿被发配到宁古塔为奴的惊恐表现!

这里就产生了一个疑问,那就是:“宁古塔”到底是一个什么地方呢?而“披甲人”又是什么人呢?

为什么犯人在听到被发配到此地时,会表现得如此地惊恐不安呢?

“宁古塔”其实并不是一座塔,而是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地区,宁古塔地区内也并没有一座塔,只是名字叫“宁古塔”而已!

而“披甲人”在清朝也不属于一般的军人,他们是一群还保留着有原始游牧民族习俗的“游牧民族特种部队”!

“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也成为了清朝罪犯们最发怵的惩罚方式!

在清初时期,“披甲人”特指的是:帮助清政府镇守东北边境的游牧民族部队!

“披甲人”的称呼其实是来源于明朝对东北游牧民族的“称呼”。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祖辈,作为建州女真的首领,世世代代地承袭着明朝“建州卫指挥”的统领位置。

而早在明朝时期,大明朝廷就把努尔哈赤的祖先所统帅的这些女真士兵们称为“披甲人”!

披甲人在清初时期的地位很有意思,他们实际上属于是“驻防士兵”,在身份等级上要比一般的八旗士兵低一级,而又比奴隶高一级。

所以,说得好听一点叫“披甲人”,说的不好听一点的话,那就是“奴隶士兵”!

在“后金”正式建立之后,努尔哈赤就着手兴建了“宁古塔城”,而兴建好之后,就需要派遣一些士兵来驻防。

可当时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八旗士兵”人数其实并不多,大概在十多万人左右。

而努尔哈赤此时还要不断地和南面的大明朝正面作战,因此,也导致了后方的防守实在是抽不出太多的兵力。

最初努尔哈赤在正式建立“后金”之前,先是统一了女真族各部,随后又征服了一些其他的游牧民族部落。

因此,努尔哈赤就以居住在黑龙江流域的“野人女真”部为主,再征召一些被他征服的其他游牧民族来一同帮自己驻防宁古塔等后方地区。

这些被组建起来的游牧民族士兵,从此就被称之为“披甲人”!

“披甲人”的战斗力非常之强悍,他们也是清朝赖以统治的最后的保障和防线。

最初,在清军入关之前,“满洲贵族议会”就曾商议过:如果入关以后打不过汉人,被汉人重新赶回关外的话。

那么“宁古塔”等地区的“披甲人”就是他们退守关外的最后保障了!

他们可以依托这些“披甲人”部队,在关外继续地与汉人政权对立!

后来,随着清军顺利入关并统一了天下,但“披甲人”却并没有因此而被清朝的统治者所撤防。

披甲人和其子孙后代,也从此世世代代地成为了要替清朝驻守宁古塔地区的人。

他们和八旗所有的士兵们一样:“战时为兵,平时为民”。

因此,在清朝中后期以后,“披甲人”的含义也逐渐被引申成了清朝里“军人”的含义了!

清朝对这些驻防在苦寒地区的“披甲人”,赋予的待遇也是十分地优越的。

“披甲人”是世袭的身份,每一名披甲人,每年都可以从政府手中领取到二十二两银子和十五袋的粮食。

这个待遇可比一般的清军士兵要高得多,几乎等同于九品官员的收入了,也就是说,养一个“披甲人”就相当于养了一个九品官员。

我们要清楚地知道:东北地区可是地广人稀的,每一名“披甲人”也都会获得朝廷赏赐的很大一块土地,而土地的收成也全都归他们所有。

而且,这些“披甲人”的钱是钱、粮是粮,并且还是一群享受着“税务豁免政策”的特殊人群。

这样仔细一算下来:一个“披甲人”的综合收入待遇几乎可以抵得上一个七品知县的待遇了。

由于当时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披甲人分得的土地很多,他们即便是放开地生育后代,也明显是耕种不过来自己所拥有的土地!

所以在清朝初期和中期,也就是顺治到乾隆时期,清朝都会把流放的犯人发配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这些被发配的人到那里的罪犯,其实就是去替那些“披甲人”种地干活的。

在清朝初中期,发配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也成为了在清朝,仅次于“杀头”的最严重的惩罚了。

犯人们宁可被杀头,也都不想去给“披甲人”当“奴隶”,不光光是因为宁古塔地区的苦寒气候。

还有就是,在清初时期,“披甲人”其实本身就是属于奴隶士兵的,而给“披甲人”当“奴隶”,那就相当于给“奴隶”当“奴隶”。

这么仔细地一想,我们就可以理解这个被发配到宁古塔的人生活是有多惨了。

因为这些“披甲人”大多数都是没有经过文明洗礼的原生游牧民族之人。

最初流放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也的确是挺让人害怕的,毕竟这些原生的游牧民族之人都是十分野蛮粗暴的。

而男犯人在这里会好一点,就是受苦挨累而已,种地干活就好,但如果是女犯人的话,那就更加地悲惨了。

她们不光要给“披甲人”当奴隶干活,有时候还会经常遭到“披甲人”的侵犯。

不过,随着后来被发配过去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也包括了很多的“知识分子”。

这些知识分子到了宁古塔之后,由于他们的知识渊博,因此也得到了“披甲人”的尊重。

这些知识分子也由此开始了对“披甲人”进行文明的教化。

他们让“披甲人”逐渐地认识到了:在和平时代还是需要文化建设工作的!

比如说明末清初时的文人吴兆骞,他在顺治十七年时,就曾被牵扯进入了“科场舞弊案”,后来他就被发配到了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起初,吴兆骞到宁古塔的时候生活是十分之艰苦的,后来,由于他的学识渊博,所以在当地颇受“披甲人”的尊重。

之后,吴兆骞与一同被流放到宁古塔的士卒张缙彦、钱惟德等人组成了“诗社”,同时这也是黑龙江历史上的第一个“诗社”。

此后,吴兆骞更是获得了宁古塔将军—巴海的赏识和器重,被礼聘为“师爷”兼家庭教师,负责教育巴海的儿子们。

因此,后来有一技之长的人和知识分子在被发配到宁古塔时,他们也基本上都会受到“披甲人”的礼遇和尊重!

“披甲人”很少让他们干粗活,都是让他们从事一下文化教育和生产建设。

所以在清朝初中期,发配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实际上也算是对东北地区的开发和建设输送着人力和人才了。

在很长时间内,清朝都将东北地区设置为“军事管理区”,在这其中: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则是东北三省的最高军政长官。

但是最开始在清初的时期,清政府只设立了“宁古塔总管”来管理这些“披甲人”,后来才改为了由“宁古塔将军”来管理。

在康熙初期的时候,撤“宁古塔将军”改为“黑龙江将军”,由时任“宁古塔将军”的萨布素,改任为首任“黑龙江将军”。

之后,宁古塔地区一直都是设置“副都统”来管理,隶属于“黑龙江将军”的麾下。

清初时期的“宁古塔总管”是正三品官,后来变为“黑龙江将军”之后就变为了正一品武官。

直到乾隆时期,才从正一品变成了从一品,从此之后,这个官制一直延续到了清末时期。

宁古塔在清初时期,曾是抵抗沙俄侵略的前线阵地,“披甲人”为守卫国家领土,抵御沙俄侵略也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

像康熙时期的巴海和萨布素,他们都是清朝历史上有名的爱国将领。

在镇守宁古塔时,他们不畏沙俄的火枪,为了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带领着“披甲人”对沙俄的侵略行为进行了顽强的反击!

巴海在职期间十分地重视黑龙江地区的发展和建设,他一面整军备武操练“披甲人”,时刻提防着沙俄的侵略。

正是由于巴海对沙俄的警惕,不断地发展黑龙江地区的军事力量。

才使得后来的清朝,取得了对沙俄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利!

而巴海的继任者萨布素成为首任“黑龙江将军”后,他也一样地继承了老上司,巴海对沙俄的“警惕性”。

一方面,他礼遇着那些被发配过来的汉族知识分子,通过这些知识分子来教化披甲人。

另一方面,他非常地重视开垦黑龙江地区,极为重视经济发展的建设。

这些措施也使得黑龙江在后来,能凭借着自身的力量来抵御着沙俄的侵略。

后来,也是萨布素带领着清军击溃了沙俄的火枪队,收复了被沙俄抢占走的雅克萨城!

萨布素带领着“披甲人”,成功地取得了“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利。

最终,他迫使了沙俄与清政府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份,以中国作为主权所签订的国际条约—《尼布楚条约》!

也正是巴海和萨布素坚强地带领“披甲人”对抗着沙俄的侵略的行为,才成功地捍卫了清朝时期中国的领土完整。

如果清朝时期没有这些“披甲人”对黑龙江地区的守护,也许黑龙江地区现在早已经成为了俄罗斯的版图了。

实际上,清朝的“流放制度”对中国的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开发和建设,都作出过很大的贡献。

清朝初中期,也就是顺治到乾隆初期,流放的犯人们都是到宁古塔为奴。

在乾隆中期之后,乾隆攻灭了”准格尔汗国”,将整个新疆地区都纳入了清朝的版图,之后,乾隆就调派了很多“披甲人”去驻防新疆地区。

所以在这个时期,被流放的犯人们逐渐又多了一个去向:那就是被流放到新疆伊犁,从事开垦新疆地区的工作!

因此,清朝的这种流放宁古塔和伊犁的制度,也把这两片广袤的地区,牢牢地掌控在了清朝的版图之中。

这也算是清朝时期,“披甲人”对于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一大贡献了!

也是在这一时期,“披甲人”的概念,也开始与清初时期的“原生游牧民族奴隶士兵”的定义所变得不同了。

“披甲人”的概念,也在乾隆中期之后被引申为了“驻防边疆的军人”,而并非单纯指的是清初时期的“披甲人”概念。

从以上解读我们可以看出,“披甲人”虽然在清初时期的身份比一般的八旗士兵身份要略低一些,属于类似于奴隶士兵一样的身份。

但是到了后来,“披甲人”凭借着对朝廷的忠诚和勇敢,以及抗击侵略的巨大国家贡献,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也已经和八旗士兵们逐渐地对等了。

清朝统治者为了答谢他们对宁古塔以及边境地区的忠诚守护,给予他们的福利待遇也是远比一般的八旗士兵要高得多!

“披甲人”在清初时期的身份属于“奴隶兵”,到了清朝中后期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成为了“守卫国家边境的边防士兵”的统称了。

总而言之,在整个清朝的历史上,“披甲人”其实为了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

正因如此,“披甲人”对于中国历史的版图贡献在历史书上,也是一个不可磨灭的重要存在!

故事素材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敬请各位理性阅读!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