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昆虫:从历史到未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昆虫吃哪些食物为主 食用昆虫:从历史到未来

食用昆虫:从历史到未来

2023-12-04 18: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其实,原本我们不是那么“少见多怪”的物种,哪怕是现在见到昆虫食物就跳到桌子上的西方人,曾经也是吃虫“达人”。

在古希腊,吃虫子被记录在亚里士多德留存的文献中。他告诫读者,吃虫子一定要讲究时节,在对的时候吃对的虫子。比如,要吃蝉的幼虫,不能等它们发育出翅膀破茧而出,而是要在它们刚刚变肥的时候吃掉。再比如,等到交配季节之后,一定要找雌虫“下嘴”,因为这个时候虫子身体里充满白色的虫卵,最是美味。

和亚里士多德比起来,希腊作家老普林尼记录的古罗马吃法就没有那么“原汁原味”了。古罗马人讲究先用红酒喂养甲壳虫的幼虫,之后再品风味。

德弗里亚特猜测,最早人类是通过观察动物的进食习惯,发现哪些昆虫可吃,哪些昆虫不可吃。美国西进运动时代,人们曾发现内华达州印第安人保留了可能源自人类早期的独特吃虫风俗。在那里,部落男性打猎的目标是蟋蟀。他们挖掘壕沟,把稻草放在壕沟中,驱赶蟋蟀进入壕沟并引燃稻草。然后,部落女性搜集焚烧后的虫子,带回去把它们作为制作面包的配料。

如今,在很多地方,昆虫仍是餐桌上的主角之一。在墨西哥,大弄蝶的幼虫被放在龙舌兰酒中腌渍入味;在泰国,蜻蜓被放在椰奶中烹熟;在南非,玉米面粥里可能会出现昆虫的身影;在日本,糖和酱油是制造水蝇菜肴的配料;在中国,更是有形形色色的昆虫美食。

那么,为什么吃虫子如今会让很多人感到害怕、厌恶和恐惧呢?昆虫的身形天生就让人难以接受吗——那为什么人们还会吃身体结构类似的小龙虾呢?

学者们猜测,这或许跟农耕文明的兴起有关,因为虫子在农业社会被视为“庄稼破坏者”,让身处农耕文化的人产生反感。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大多数西方人也不再能欣赏源自古希腊和罗马的吃虫文化。

不过,即便可能与农耕文化格格不入,目前世界上仍有20亿人把昆虫当作食物。

效率更高的饮食方式

在现代社会,不少人开始反思通过“大鱼大肉”追求动物蛋白的饮食习惯,把目光投向效率更高的饮食方式,比如进食昆虫。

联合国粮农组织2018年3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不少国家的民众在寻求更多蛋白质的过程中,不得不食用大量的昆虫。这些昆虫为他们提供了关键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包括蛋白质、钙、铁、锌和维生素B等。

在刚果,每年春天的雨季之后,人们会把白蚁搜集起来,通过油炸或烘焙的方式食用。根据学者的统计,当地一些部落膳食结构中64%的蛋白质来自这些白蚁。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一数字为30%。在赞比亚,当地人生存所需摄入热量有40%来自昆虫。

昆虫转化蛋白质的效率的确很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营养学家克罗格通过测算发现,在一个西方人常见的汉堡包中,大概18%是蛋白质,18%是脂肪;而在做熟的蚱蜢中,却包含了60%的蛋白质和6%的脂肪。同时,昆虫中含有的脂肪酸是不饱和的,就像鱼类一样,相对更加健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