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事:老昆明城的“外排”与“内堵”指的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昆明城内人口 昆明城事:老昆明城的“外排”与“内堵”指的是?

昆明城事:老昆明城的“外排”与“内堵”指的是?

2023-03-27 19: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早期的老昆明尽管只是个城堡,毕竟还是一个人工系统,不管如何封闭,总要从外界获得水、食品、燃料和其他生活物资,总会产生不少废物,需要一个“外排”系统。当“城堡”向“城市”转换时,人流、物流膨胀,同样会引发交通拥堵,昆明最早的“解堵”,从清代就开始了。

图 | 民国初期状元楼下的阳沟

“清道夫”和“渣柜”

早年昆明城也有清洁工,被称为“清道夫”。清洁“装备”的标准配置是一把扫帚,一对挑箩,一把铁铲。这意味着他们的工作就是清扫垃圾,铲进竹箩,然后挑走。民国时期,昆明城区正义路、三市街、金碧路、长春路、护国路、南屏街等50多条大小街道都由清道夫清扫,清扫面积为36万平方米。

从清末到民国,昆明街巷也设置有垃圾桶,被称为“渣柜”,又称“垃圾柜”。这些“柜”都用木头制成,设置在各街巷的僻静处,供居民倾倒垃圾。因垃圾种类庞杂,有的含水量大,堆积“柜”中,极易发酵、发霉,腐蚀木质箱体。加上“渣柜”都是露天置放,日晒雨淋,天长日久,就易腐烂,并不实用,到20世纪40年代末,全市几乎没有一个完好的“渣柜”了(2002年版《昆明市志》)。

早年昆明城区的垃圾,多由清洁工人赶着牛车、马车,沿街摇铃收集,收来的垃圾大部分倒进城郊污水沟塘里。部分垃圾而由城郊农民进城收集,运到田间作为肥料。由于一般街巷缺人打扫,垃圾外运力量不足,运不走的就乱堆乱放,不少街巷空地常年堆有垃圾。而在倾倒垃圾的城墙脚下、臭水河边,更是垃圾成堆,蚊蝇滋生,成为一害。有民谣唱道:粪草堆成山,到处臭水塘;路面多坑洼,雨天烂泥滩。

1929年7月11日,军阀混战,昆明危急,守城者将北门外商山寺中所藏大批火药运到城中北门街江南会馆,因火药沿路泼洒,为防止意外,当局派两个警察“督率”二男二女共四个“清道夫”一路清扫。

后发生惨烈爆炸,昆明北城伤亡惨重,两位男清道夫被炸死,两位女清道夫被炸倒的墙压死,两位警察也被炸死。事后两警察各得抚恤金100元,又给遗属抚恤每年50元,共发5年——四位“清道夫”则不在此例,可见当时“清道夫”地位。

“茅司”“官厕”和“粪霸”

人有“三急”,于是昆明有童谣:东寺街,西寺巷,茅司拐拐小楼上。

这个“茅司”又叫“茅斯”,就是厕所,所谓“茅厕”是也。旧时昆明茅司稀有,竟成为一个地标,从这首童谣也可以看出来。

早年老昆明家有私厕的不多。大户人家以一侧院为一厕,自然清爽干净,小户人家的厕所就挤得多。原先没有化肥,大粪成为稀缺“农用物资”,可以卖钱,大多包给近郊农民,谈好价钱,隔段时间就来掏运一次。

有时农民也不需付钱,来掏粪时带点瓜菜之类送给主人家就行了。昆明老篆塘边有接驳从大观河运来粮草的马栈和交易市场,称牛市街,附近农民常来此运粪,后改称大惠农巷和小惠农巷,表示“有惠于农”。

旧时老昆明街巷里也有公厕,叫作“官茅厕”,简称“官厕”。清末“官厕”极为简陋,罗养儒在《纪我所知集》(《云南掌故》)有段记录:“三牌坊下之景象,以观视上则极其厌人——牌坊下支有木屌桶成十只,一般行人多就此拽裤而溺,丑极。”清末昆明街口的“栅子”有夫役守望,其一大任务就是“防人溲溺”——防止有人大小便,可见当时随地大小便也是常事。

早年官厕归警察局管。那时大粪是农家的看家肥料,厕所掏粪就成了“肥缺”。每年初春,警察局就要搞招标,谁出钱多就让谁承包,从此又出了不少“粪霸”。公厕的修建也由警察局负责招标,不少人以低价中标,又以高价转包给承建者,公厕修建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厕所电灯安装也由警察负责,但灯泡常常被盗,厕所卫生极差,多半肮脏不堪。1930年,美国著名记者斯诺来到昆明,就受不了“街上的臭气”:“我的上帝,那真是要命。不过,用不了多久,人们也就习惯了,随身带上一块手帕就可以抵御臭气的突然袭击。”(《马帮旅行》)。

民国初期,公厕清扫由清扫街道的“清道夫”兼顾,1923年成立第一个清洁队,专门负责公厕清扫保洁。到20世纪40年代末,昆明城区有官厕44座,每厕蹲位三四个不等,按当时城区人口计,平均每4380人才有一个官厕。

这些官厕“除两座为砖木结构处,都为半露天式土坯木结构,蹲坑用木板或条石拼搭,无门窗,雨季需张伞入厕,大多没有电灯照明,加上包租粪便的农民掏运时不注意卫生,甚至相互偷粪,破坏设施,粪便泼洒遍地,使人难以入厕”(2002年版《昆明市志》)。

即便如此,公厕对市民仍然非常重要。著名作家汪曾祺就提到,早年西南联大一位研究生“爱到处溜,腿累了就走进一家茶馆,坐下喝一气茶。全市的茶馆他都喝遍了。他不但熟悉每一家茶馆,并且知道附近哪是公共厕所,喝足了茶可以小便,不致被尿憋死”(《七载云烟》)。

图 | 昆明郊区农民挑粪下田

“阳沟”原为排灌渠

早年昆明城内外街道铺的多是条石,至于小街小巷,就铺上碎石泥土了事,有点儿像如今的泥结石路面。多半凸凹不平,或宽或窄,或曲或直,并无定制,有路便可。晴天一路飞尘,雨天一路烂泥。

直到20世纪40年代,昆明城区只有几条大街有行道树,稀稀疏疏,约300棵,品种有刺槐、蓝桉等,街道绿地就谈不上了。全城路灯有150多盏,全靠摊派“街灯捐”维持,都是白炽灯,不到60瓦,灯光微弱,上街往往还得打手电。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城市排水,只有正义路、文庙街正儿八经地有条简易的排水阴沟,用片石砌衬、条石覆盖了事,还有不少是陶土管,其余都是明渠,民间叫作“阳沟”。排水系统当然谈不上完整,加之河道淤塞,堤岸失修,每逢雨季,常遭洪涝灾害,绿水河、书林街一带更是下雨必淹。有人形容当时的情景为:旱季污水乱流,雨季滥泥及踝,暴雨立即成灾。

据一些老人回忆,光绪十二三年间,昆明城外金马路至相公堤外(今拓东路一带),街道上除了一些零散的铺面外,就是荒地。一条太和街,当街只有一座穿心鼓楼,剩下的地面还都种着杂粮,城内如北门街、大西门、小东门和五华山后皇河一带,还有绿水河、篦子坡、水塘子等处,直到启文楼下、玉龙堆附近等许多地方,不是蔓草荒烟,就是积水淤泥。这些早期的街道并无排水设施可言,使用的只是原来田间的排灌沟渠面已。

排水不畅,污水横流,街不成街,当街道繁华到一定程度时,这沟就非修不可了。昆明街道有沟始于何时,已难查考。光绪二十九年年底,昆明修筑从西辕门到大行宫正门之路,开工后先要筑沟,刚刚下挖几寸,忽然发现一条暗沟,石板、沟墙都很完整。

工匠喜出望外,立马飞报工务局,查勘的结果皆大欢喜:“只需挖去淤泥,即与新筑无异。”不知何人修筑阴沟,却埋没无闻,可见是有些年代了。这当然是喜出望外之事,只是千万别让贪官中饱私囊。当时的《滇南钞报》报道此事时,也意味深长地加了一句:“将来工竣报销,似应较原估大减也。”

修路开沟,历来是一件大事。1930年,昆明市政当局将正义门以东至护国门以西一段城墙完全拆除,修建南屏街,又修两条大沟,位于新街南北两廊步道之下,以流泻东面护城河及东南城内街面之水。此沟修得较为完整,每沟20丈镶砌沉淀池一个,上罩钢网,以排除沟中淤泥。两沟之间筑为砌石马路,车道3.6丈,步道每边1丈,共5.6丈,这算得是当时的“现代化”大街了。

图 | 清代昆明大东门门洞立碑解堵

清末的“解堵”

清代昆明街道狭隘,商业繁盛之区,更形逼窄。主要街道仅有南门、大东门、小西门内的三条,也不宽展。清末滇越铁路开通,昆明商埠开放,市面迅速繁荣,人口大量增加,从马市口以南,通过四牌坊、三牌坊、南大街至城外三市街,城里有菜市,城外有粮市,内外早晚拥挤不堪,南城门大小瓮洞本来就不宽,两旁又摆设杂货摊,就更难通行——交通拥堵就成了大问题。

据老人们回忆,当时的昆明城是猪狗满街跑,粪尿遍地撒。垃圾成堆,为老鼠粮库;食摊成排,为苍蝇乐园。大街之狭,行车不能掉头;小巷之窄,挑担难以换肩。民房屋檐,高不过县太爷的轿顶,府台大人的红伞,常挂在屋角之上。南城门口,天天争路抢道;逼死坡头,日日翻车伤人;顺城街上,马帮时时阻碍交通;三牌坊下,菜市朝朝摊贩争地。娃娃街头戏耍,更酿成事故。

清宣统元年,云南府巡警道员(警察局长)杨福璋发布“云南巡警扬示(告示)”,被称作昆明的第一部交通规则:滇省街道逼窄,轿马往来不停;乃有居民小孩,成群游戏街心。家长亦复听任,不顾轿马伤身;一经磕碰伤擦,期时后悔何能?为此出示晓谕,家长各有责成;以后勤加管束,勿令任意游行。倘再仍前疏略,定予查明究惩;本道责在保安,尔民其各禀遵。

当时的三牌坊是老城内最热闹的街道,终日人声鼎沸,轿马拥挤,警察用警棍驱逐,不能维持交通。后来官府让三牌坊菜市搬到藩台衙门的辕门以内(今威远街西口),俗称藩台衙门菜门,这是旧时昆明城一大解堵举措。

当年为便于军事防守,昆明城门洞仅有一丈多宽,外侧还建有瓮城,不少人又在里面建起铺房,空地上则挤满摊贩,加上驮马、牛车、轿子,交通更加困难。在大东门老照片中,可见早年瓮门正中立有一块大碑,据说作用就是阻拦牛车、马车进城,也是一种交通管制措施。

(文图资料见《老昆明旧话旧照》)

欢迎到评论区留言!

来源:朱净宇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本号保留最终解释权,本号不承担法律风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