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法治为基,“尚法之城”拔地而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昆山城市宣传视频 昆山:法治为基,“尚法之城”拔地而起

昆山:法治为基,“尚法之城”拔地而起

2024-07-03 00: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8月5日,昆山市第八届法治微电影创作大赛短视频拍摄团队沟通会召开,大赛以“美丽乡村 法治护航”为主题,以微电影、短视频的展现形式,全方位反映法治护航下的乡村振兴新实践,丰富法治宣传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场微电影大赛开创全国互联网时代“微普法”新模式。大赛立足每年的普法工作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设定不同的主题,成为撬动“人人参与普法、人人主动学法”的重要支点,多部微电影获全国普法奖,参赛团队和观众也早已从昆山扩展至全国,形成多元普法的“昆山现象”。

“七五普法”以来,昆山积极整合社会力量,创新普法模式,着力构建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厚植全民法治信仰,推动法治成为昆山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昆山市人大将法治宣传工作列为一号议案,实施“提升全民法律素养打造尚法昆山”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以来,昆山市、镇两级累计投入普法经费6000万元,人均普法经费超7元,居苏州各板块之首。

法治为基,“尚法之城”拔地而起。昆山还成功举办县域法治建设高层论坛,成为首批江苏省法治建设示范县(市、区)和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获评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市、区),昆山市司法局荣获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

“填鸭式”变“互动式”,差异化推送“普法套餐”

戴上头盔,穿上黄马甲,近日,30多名孩子在周市镇司法所和派出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开展“小手牵大手 安全路上走”和“戴盔亮尾”等交通安全教育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学习交通安全法律知识。

这是周市镇“七彩夏日 法润童心”系列暑期法治教育活动的一项内容。该镇还以法治书画为载体,发动全镇中小学生结合宪法、交通安全法、法治格言等创作一件件书画作品,以书画艺术的形式弘扬法治精神,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

法律条文大多简单生硬,对许多人来说,学习起来难免有些枯燥。昆山市司法局变“填鸭式”变“互动式”,立足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有的放矢、因人施策,差异化推送“普法套餐”,使普法产品更加“适销对路”,让普法宣传更加“润物无声”。

昆山抓好青少年“关键时期”,明确每年4月、11月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月”,打造占地100亩的未成年人素质教育校外实践基地,融普法教育于户外拓展训练,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制定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意见,完善课程实施、师资配备、经费保障等制度,开展法治副校长标准化建设,提升法治课程教学水平。推动各区镇、司法执法部门与学校开展“一对一”结对,共建特色法治学校21所,评选出一批“小交警”“小城管”“小消防”“小公安”“小检察官”“小法官”等“尚法小使者”。

作为长三角制造业重镇,昆山外来人口众多,昆山抓好流动人口“关键场所”,实施“市情教育、素质提升”工程,将法治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开发一整套培训平台、教材课本、讲师队伍,提升外来人口文明素养、法治素养。同时,将宪法、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内容纳入企业岗前培训、骨干培训,在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点,投放自助法律咨询服务终端,为流动人口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此外,建设昆山开发区新馨园外来人口集宿区、周市镇朱家湾打工楼等普法阵地,让流动人口随时随地获得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

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昆山坚持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五年来累计学习法律法规54部,并创新推行法治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建成全省首家法治型党组织实训基地,依托基地推出“感受一种依法治国气氛、接受一次法律法规测试、参加一场党建法治讲座、观摩一次组织生活模拟、留下一句尊崇法治的承诺”“五个一”工作法,把法律素养、法治绩效作为考评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准,形成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的浓厚氛围。

深耕法治文化阵地,让学法成为一种“艺术享受”

普法测试中心、法治观影、法律书吧……走进异地升级改造后的昆山市法治宣传教育中心,1500平方米的空间层次清晰、内容丰富,融合宪法教育、党员实训、法治研创、法治培训等功能于一体,通过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将静态参观和互动体验深度融合,成为昆山城市法治地标。今年中心将再次升级改造,成为全省首个全面依法治市场馆。

唱一段宣卷,听一折昆曲,法治故事可以通过不同形式进行精彩演绎,而当法治与文化结合,普法宣传也就有了灵魂。昆山深挖本土文化,兴建法治文化阵地,繁荣法治文化研创,打造法治文艺精品,推动德治与法治双向互动,培育法治文化特色小镇,努力形成“一镇一品牌”特色格局,让群众学法成为一种“艺术享受”。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昆山实现法治文化阵地市、镇、村(社区)三级全覆盖,推动法治元素全面渗透公共空间,法治文化阵地随处可见。昆山市司法局全力打造“尚法昆山”普法品牌,连续举办九届法治文化艺术节,推出“法治朗读”“法治文艺区镇行”等56项专题活动,并融合大型体育赛事,在海峡两岸(昆山)马拉松赛、徒步大会、定向挑战赛等全民运动中,植入“尚法”标识,开辟法治宣传新路径。同时,成立法治文化研创中心,创作书签、雨伞等法宣产品,让法治文化元素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昆山还印发深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完善法治文艺扶持机制,累计发放奖励资金30万元,研创特色法治文艺作品267个。深挖顾炎武、朱柏庐等本地先贤法治思想,将“责文化”“和文化”“廉文化”融入尚法昆山宣传体系,增强法治文化的道德底蕴和地方特色。编演情景剧《朱子家训》,邀请顾炎武后人讲授德法思想,用先贤思想增强法治文化感召力。巡演《访测》《刺虎》等法治昆曲,编演沪剧《家庭公案》、宣卷《家有好官》,借助本地流行剧种,扩大法治文化传播范围。

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昆山市司法局创新探索,建设法宣阵地、尚法讲堂、法治文艺、模拟法庭、普法达人等五大普法载体,打造社会化参与、项目化运作、品牌化管理的“尚法昆山”工作平台。“七五”普法以来,累计开展“亭林尚法讲堂”363场次,依托普法文艺爱好者创作法治文化作品3060个,多途径推动法治成为市民生活时尚。

创新推进普治并举,惠民便企提供“源动力”

几张八仙桌,一圈长凳,大堂中央一副写着“风声雨声讲茶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对联赫然醒目。在位于周庄镇祁浜村的昆山乡村振兴讲习所,人们延续了以往“吃讲茶”的传统,组建以老党员、老干部、“田秀才”、大学生村官等为主要力量的志愿者队伍,既解决邻里纠纷、介绍身边的好人好事,又向群众宣讲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为民间这种沿袭已久的聊天方式赋予新的内涵。

围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目标,昆山推进普治并举,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深入开展“援法议事”活动,打造出一批如“吃讲茶”“公众评判庭”“德法讲习所”“老书记工作室”等化解矛盾纠纷、宣讲法律法规的新平台。

昆山加快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健全完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培育选树农村“法律明白人”,推动“德法”要求融入村规民约,周市镇市北村村规民约获评全国优秀村规民约范例,市北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此外,各区镇持续推进律师参与调解,为矛盾纠纷化解注入专业力量,“律所共建”模式获中央政法委推介。

结合污染防治、扫黑除恶、乡村振兴、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昆山市司法局组织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法治氛围。同时,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办好法治惠民实事,布设市、区镇、村(社区)基础站点和特色站点近500个;持续开展“关爱民生法治行”活动,“七五”普法以来实施法治惠民实事工程290项;开通农民工法律援助直通车,实行群体性讨薪案件“一日办”机制,2016年以来办理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案件13067件,挽回损失超5.4亿元。

今年是昆山确定的“环境提升年”,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是重要一环。昆山不断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建立市委市政府法律顾问库,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此外,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地生根,稳妥推进区镇综合执法改革;推动《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条例》列入省人大2018-2022立法规划;开展“法企同行”“法惠台企”专项活动,推动台湾有惟法律事务所在昆设立代表处,组建台企台商律师服务团,在沪士电子、科森科技等企业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为企业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法治“源动力”。

昆山市法宣办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