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文字的由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日语主要书写文字的来源 日语文字的由来

日语文字的由来

2024-06-04 00: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意外的邂逅 最好的结局

前言:

       原本笔者是打算做视频来介绍日语文字由来这个话题的,但是无奈深感难度之大,做出来的只能是PPT画风的视频……所以决定还是通过专栏文字的形式向B站各位小伙伴介绍这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背景。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说“学五十音之前需要了解日语文字的历史”,其实知晓历史是学习一切语言都需要的知识。因为当你知道了某个特定语言的历史渊源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所学是非常有历史渊源的。记得在去年我旁听隔壁日语专业(笔者是英语专业,前几天刚刚考完研,跨考日语)的翻译课时,翻译老师一脸惊讶地反问日语专业的学生:“难道大一的时候老师都没给你们讲中日文化交流史吗?”。从那个时候起我也深刻感受到学习语言历史的重要性,因为我们光知道日语当中有很多汉字,却从不问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所以这篇专栏就是希望通过不长不短的文字,让B站热爱二次元,热爱日语的大家对日语有更多的了解。

一色诚老师告诉我们喜欢不需要理由 对语言也是

一、万叶假名——中国汉字在日本

       公元6世纪以前,在日本能够掌握汉文的人少之又少,懂汉文的人大体都只局限于政府官员内部。到了公元6世纪,随着遣唐使、佛教传播等中日文化交流活动,汉文在日本的传播大大加速,影响面也随之变得宽广。到了公元7、8世纪,借用汉文的“音读”和“训读”就已经在日本十分广泛。万叶假名这一个日本文字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就随之诞生了。(音读和训读比较占篇幅,所以会在之后的专栏里专门介绍)

       万叶假名是用来表述日语语音的汉字, 它通常为一个字表示一个音, 与在含义上与中国汉字毫无关联。这类汉字由于在《万叶集》中被大量使用而得名, 但其使用并不仅限于《万叶集》,《古事记》《日本书纪》的歌谣等也部分使用了万叶假名。

万叶假名虽形式上是汉字, 但却与中国汉字不同。中国汉字包含音、形、义三个要素, 而“义”是汉字的本质。也就是说, 汉字的本质主要体现在表义这一点上。一个字被称为汉字, 必定要表示一定的意义。而万叶假名虽然借助了汉字的原形, 但却用来表示日语语音。作为表义文字的中国汉字, 与作为表音文字的万叶假名在本质上就存在着不同。另外, 在语音方面, 万叶假名也没有中国汉字具备的声调的区别。

图自Bing 《万叶集》标注版

举个例子(手机端可能会出现不对齐的情况):

现代日语————万叶假名————中文意思

はる(春)              波流                      春天 

あき(秋)              阿伎                      秋天

       虽然大家读着万叶假名会感觉和现代日语的音也不是很像,但其实在那个时候,日本人从中国将汉字的读音跨过山和大海带回日本,读音发生变化在所难免。同时这些汉字在那时中国的读音和我们现在普通话的读音也会有所区别,所以有违和感也是情有可原的。

       万叶假名虽然通常是一个字表示一个日语的音, 但一个日语的音通常也由多个字来表示, 同时它的笔画较多, 书写繁杂, 因此从《万叶集》等书籍的纯万叶假名形式, 到表义的汉字和表音的万叶假名共用的形式———和汉混淆体, 万叶假名在应用中被不断简化, 并形成了平假名和片假名, 这为日本文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平安时代——平假名与片假名的起点

       在日本平安时代(公元794-1192年),日本人在长期使用万叶假名的过程中,为了方便书写进行了两方面的改造:

1. 简化汉字的复杂笔画和结构(如:阿→取汉字左边→ア、礼→取汉字右边→レ);

2. 用草书写汉字并进行简化,从而创造出了新字形(如:安—草书—あ、以—草书—い)。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问:假名是什么?

       假名是相对真名一词而言的,在古代日本,真名是指有读音、有字形、有含义的汉字,而假名就是从汉文中假借过去,有字形、无含义、只用做音符的汉字。由于汉字里同音字实在太多了,所以在万叶假名使用的过程中,日本人渐渐形成了用约定俗成的一两个汉字来专门表示特定日语词读音的习惯。而平假名与片假名就是在这些渐渐固定的表音汉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当我谈真名时我谈些什么(误)

       那为什么会有平假名与片假名之分呢?今天我们说日语外来语用片假名写,日语固有的词用平假名写,但在平、片假名刚刚形成的时候,它们的形成发展其实是相对独立的。

       通常我们认为,因为当时的汉文有楷书、草书之分,在平安时期日本的男子和僧侣在学习汉文时基本都是使用正楷书写,同时为了让百姓读得懂佛教经文需要添加注释,这时候他们就把已经约定俗成的表音汉字进行略写,或用汉字的偏旁代替这个字,由此形成了片假名。这样一来不被官方采纳的草体汉文就为女性的使用提供了可能,恰好宫廷中的女性在创作和歌、随笔、情书的时候就需要用柔和的草书线条来表达自己的心绪。同时草书刚好写着方便,便不用再做删减,渐渐地形成了平假名。而就是在平安时期,日本的女性作家紫式部和清少纳言分别创作出了《源氏物语》和《枕草子》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尽管也有些书里说这两位女作家在宫里并不互相喜欢,还会写文章嘲讽对方),大大扩大了平假名的影响力和规范性,进而使男性也逐渐接受了平假名的使用。

       这时候我们回头来看,会发现平假名是基于汉文字形的草书形成的,片假名是基于汉文字形的楷书形成并做了删减的,所以当大家学习到平假名和片假名的时候就容易感叹怎么它们长得这么不一样!原因就在这里:它们在产生的时候就是依据不同的汉字字形形成的。

根据偏旁形成的片假名根据草书形成的平假名

       平假名和片假名的形成标志着日本文字的正式成立,并在日后逐渐形成了通用的表音符号,让汉字更多地能够表达含义而非单纯表音。而成书于公元905年的《古今和歌集》则标志着假名开始成为日本社会通行的文字符号。

下期预告:       

       那么有关日语文字形成的历史就先讲到这里啦,学习了这一段历史之后相信聪明的你一定已经对有(复)趣(杂)的日语更感兴趣了!那么下一期我会发表有关五十音的知识,热爱学习的你一定会再来看的对吧!其实你会发现,原来五十音不是真的只有五十个音,还有其他你平时看过但不知道是啥的奇♂怪符号也会一并出现在下一期专栏当中,大家下次见!

参考文献:

[1]《论日本文字对汉字的借鉴》. 邱丽君.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 2012.

[2]《汉字传入日本与日本文字之起源与形成》. 陆晓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2.

[3]《论日本文字的历史发展及其书写系统的构成》. 王锋. 《世界民族》. 2002.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