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梦魇》国人不买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日本电视台公开南京大屠杀 《南京梦魇》国人不买账?

《南京梦魇》国人不买账?

2024-06-04 18: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南京梦魇》国人不买账?■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原金陵女子学院)竖立的明妮・魏特琳铜像。《南京梦魇》国人不买账?位于南京市内小粉桥一号的拉贝故居,被辟为拉贝展览馆。《南京梦魇》国人不买账?中国授予魏特琳、拉贝等红蓝白襟绶采玉三色勋章,表彰他们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对中国人民的救助。

  本站新闻稿件与图片版权归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制片人乔瑟夫指责:中国有关机构不合作,遭到馆长侮辱PK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回应:片中多处史实错误,中国对西方友人没有忘却

  ■新快报记者 蓝海

  8月19日,有网友在天涯等论坛贴出了《南京梦魇――南京大屠杀》导演制片人朗恩・乔瑟夫的一封公开信。在信中,乔瑟夫称自己的影片是反映南京大屠杀的最好的影片,却未能在中国公开发行,中国人给他帮助很少,也没什么捐款。他宣布将于9月1日关闭南京大屠杀影片网站。

  昨天,记者就乔瑟夫的指责一事采访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相关负责人。他表示,8月22日,他们在其官方网站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对乔瑟夫先生公开信的公开答复》,指称乔瑟夫认为该馆陈列的史料图片为“伪造”的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南京纪念馆的回复信还指出,乔瑟夫对中国人有关拉贝、魏特琳等西方人士的态度以及电影纪录片《南京》在中国上映的情况,发表了有违事实的评价。

  乔瑟夫的公开信

  曾遭中国馆长侮辱

  据悉,乔瑟夫在此期间一共发过三封公开信。第一封信称在创作《南京梦魇》的过程中,他遭受到了日本右翼的威胁,同时又被中国人毁谤。第二封信他叙述了在推广影片过程中遭遇的困难和尴尬处境。第三封信则是感谢300位中国人力挽狂澜的感谢信。

  有关机构不合作

  乔瑟夫在信中称,除了少数中国人热情捐款协助这部电影的制作之外,大部分中国人对此是冷漠的,一些中国人、中国组织和机构不仅不合作,反而对他有敌意。“比如,位于中国南京市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馆长朱成山显得完全不合作,甚至当我向他要求将一些纪念馆收藏的照片用于我的电影里的时候,还遭到了他的侮辱。当我发现这个纪念馆里甚至陈列和张贴了一些士兵和受害人穿着夏天衣服的造假图片时,这位馆长的行为更让我厌恶到极点。”

  乔瑟夫还称,不仅剧院、电视台拒绝播放他的电影,还不允许这部电影在中国出版或销售DVD。

  捐款者不超10人

  乔瑟夫在信中称,他在8月1日发出了最后的寻求帮助的公告。“只有不超过10个人回应,只有不超过10个人捐款。我们接收到的捐款少于1000美元。”

  为何与《南京》不同命

  乔瑟夫在信中质疑为何与之同题材的《南京》与自己的电影却有不同的命运。“《南京》投资了数百万美元,他得到了来自中国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的电影制片厂的全力合作。当然,如果你有亿万美金,中国所有的便利之门都会为你打开的。不幸的是,他的电影不怎么样,没有拿到任何有意义的大奖。”

  “相反,我的电影在美国可以统计的就有超过四百万观众,在Youtube网站上数以百万计的电影中,我的电影被冠为‘一直以来最热门讨论’的前十名。”

  西方友人命运悲惨

  “我回想起中国人对待约翰・拉贝、魏特琳女士以及所有建立南京国际安全区的西方人士的可怕态度。约翰・拉贝孤独地死于贫困,被称为活菩萨的魏特琳孤独自杀。那些本该属于他们的雕像在哪里?那些应该由中国铸造的雕像在哪里?”乔瑟夫在信中如此质问中国人。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回复信

  中国没有忘却西方友人

  针对乔瑟夫的指责,8月22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发表了一封公开回复信,称《南京梦魇》制片人乔瑟夫先生,以群发公开信的形式,不负责任地认为该馆展厅内陈列的史料图片是“伪造”的,并对中国人有关拉贝、魏特琳等西方人士的态度以及电影纪录片《南京》在中国上映的情况,发表了有违事实的评价等。南京纪念馆遂公开了其与乔瑟夫交往的经过、缘由的真相。

  纪念馆建议修改片中错误

  南京纪念馆的回复信中称,该馆与乔瑟夫方面的首次接触是2006年。当年2月27日,《南京梦魇》中文制片人吴海燕女士,致函该馆朱成山馆长,提出向该馆捐赠纪录片《南京梦魇》(中英日版本)作为馆藏电影,并授权该馆发行销售,授权南京电视台免费播映。

  2006年3月,吴海燕打电话至该馆询问是否收到电影样带并希望听到对该片的评价。该馆研究部主任刘相云告知她片中存在很多明显的史实错误。如,在影片片名标题背景下,竟然是“重庆大轰炸”中受害者尸体的图片;本来属于1933年侵华日军在辽宁铁岭和湖南衡阳等地的暴行史料,也都被当作南京大屠杀来引用,诸如此类简单的历史常识错误,还有许多处。刘并在电话中提到“我馆愿意提供资料支持,并要求对影片存在的错误加以修改”。

  当日下午,乔瑟夫即发来邮件,声称收回此前的相关授权,并称该馆所提意见对他是“一种个人侮辱”。

  乔瑟夫修改《南京梦魇》

  从纪念馆的回复信来看,在吴海燕的劝说下,乔瑟夫还是作了一些修改,并将修改后的样带寄给该馆征求意见。南京纪念馆告知乔瑟夫,影片中仍有多处与历史事实不符,建议作进一步的斟酌修改。此信发出后,乔瑟夫再也没有联系该馆。

  纪念馆用假照之说无根据

  针对乔瑟夫所说的纪念馆用假照片一事,回复信中给出了几方面的解释:

  一、乔瑟夫从未到过南京,未参观过我馆,却对我馆图片妄加评论。实际上,我馆所展的每一幅图片都经过中国包括日本研究南京大屠杀史学专家的逐一考证,自1994年12月公开展出以来,除遭到日本右翼蓄意攻击外,没有受到任何人提出关于图片的疑问。

  二、当年南京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向井敏明等人的判决书中,曾就日本参与南京大屠杀的军人着单衣问题进行过明确判定:“虽据辩称:照片所摄伊本人系穿衬衫,显在夏令,而攻陷南京系在冬天,可见该照片仅能证明伊在另一地方斩杀一人等语。然勿论在挥刀奋力猛斩之顷,为便利动作,纵在冬令脱卸外衣,本属常事,已不容斤斤执此,希图避就。”

  三、侵华日军从上海杀向南京,因供给不足致使部分日本兵身着单衣。

  英雄雕像矗立南京

  针对乔瑟夫“西方友人命运悲惨”一说,纪念馆在回复信中称,中国国民政府于1948年授予拉贝先生红蓝白襟绶采玉三色勋章,表彰拉贝先生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对中国人民的救助。战后,当南京人民得知拉贝老人在柏林生活窘困时,曾向他全家人伸出援助之手。现在,南京还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拉贝、魏特琳等曾帮助过中国人的西方友人。

  对《南京》评价不符合实际

  纪念馆的回复信中称,乔瑟夫先生对《南京》的指责不符合实际。莱昂西斯先生的电影纪录片《南京》在拍摄中,其导演比尔及其摄制组人员来南京实地采访了大量的幸存者、见证人,去日本采访了当年的日本老兵,还专门派人来本馆查找和拷贝了大量资料,并听取了包括朱成山馆长在内的南京一批专家的意见。由于拍摄的基础工作扎实,并广泛听取和吸纳方方面面的意见,所以该片以客观平实的手段,反映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放映时在中国各地受到了广泛好评。

  网友评论

  乔瑟夫借机炒作影片

  两封公开信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部分网友认为对关注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中国人应该支持,应该踊跃捐款,采取冷漠的态度是一种民族悲哀。另有部分网友则认为,应该弄清事实的真相,也许该片制作人只是想利用这一历史题材炒作自己的影片,不应该上该制作人的当。

  要敢于直面惨淡人生

  一些网友认为,一个外国人能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大屠杀是可贵的,值得关心和帮助。网友“危险的熊”认为,有些事情自己没精力能力去做,别人做了,至少可以在经济上帮忙。”网友“zhangzhan911”说,“如果这一切是真的,相信所有的中国人都无地自容!”

  网友“残月盈空”指出,“鲁迅先生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对历史的回避和忘却,就是背叛自己的懦夫。如今的人们习惯了韩剧中的美女俊男演绎的浪漫故事,沉浸在好莱坞式大片的欲望刺激中,或是流连于中国历代盛世王朝的指点江山金戈铁马。”

  遭到批评就难以接受

  有网友指出,乔瑟夫自认为做了中国人应当满怀感激的事,所以一遭批判就有些难以接受。网友“al-ibaobao99”称,之前他认为乔瑟夫受了莫大委屈,但看了南京纪念馆的回复后,觉得纪念馆方面没有做错什么。“我怀疑乔瑟夫本人是个热忱的理想主义者,认为自己正在做的是一件神圣高尚的事,以至于感觉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很神圣,认为中国人应当满怀感激,一遭批判就有些难以接受。另外我怀疑在与中国人沟通上,他由于个人性格及受他人蒙蔽挑拨,出现了很大障碍。”

  此《南京》非彼《南京》

  有网友提醒道,《南京》和《南京梦魇――南京大屠杀》是两部片子,前一部是制作者是泰德・莱昂西斯,后一部制作者才是该文作者朗恩・乔瑟夫博士。希望大家分清楚两部片子的区别。网友“三个饱一个倒”指出,这里,乔瑟夫博士间接指控泰德・莱昂西斯剽窃了他的创意,因为泰德・莱昂西斯声称,张纯如的自杀促使他创作此片,实际上他先收到了约瑟夫的录影带。而事后莱昂西斯的《南京》在中国得以公映(似乎票房不佳),约瑟夫的《南京梦魇》则没有进入中国。该网友还提醒说,“拜托各位,忙着挽袖子捐钱之前,先看清楚文章。”

  借机炒作自己的影片

  部分网友指责乔瑟夫是想利用此方法炒作自己的影片。一些网友对乔瑟夫所描述的南京纪念馆的馆长的态度表示怀疑。网友“Faustcn”认为,“小制作的影片没有进入中国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南京纪念馆的馆长那种不实事求是的态度。任何一件事,调查出真相,不听一面之词才可能不犯错误。”

  网友“良好先生”分析说,从所有的迹象上看,这位美国先生的所为,分明是在作影片的炒作,尤其是在影片不被认可的情况下,此种意图显而易见。如果是出于对历史的深刻反省和揭示的目的,对所发生的一切,分明应该是客观的评价。现在把影片不被看好造成的经济赤字,归咎于南京方面甚至某些个人对此事的支持不够,这就让人有些莫名惊诧了。现在网络上经此一炒,《南京梦魇》此后的轰动和让人关注,指日可待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