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型农业直接补贴...中国农村研究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日本农业采用什么农业机械 日本型农业直接补贴...中国农村研究网

日本型农业直接补贴...中国农村研究网

2024-06-29 22: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日本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分析

作者:朴英爱 付兰珺  责任编辑:赵子星  信息来源:《现代日本经济》2021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21-05-28  浏览次数: 6215次

【摘 要】日本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以山区半山区农业直接补贴政策为基础,以环境保护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和农业多功能性直接补贴政策为支撑,呈现出“三位一体”的融合性以及保障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农村生态的“三生合一”功能等特征。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山区半山区等条件不利地区的农业提供支持,在边际耕地耕种,保障耕地农地稳定,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升地域资源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基本国情所构建的农业直接补贴政策体系,重视丘陵山区等地理不利地区并强化该地区的农业直接补贴力度,进一步增强绿箱农业直接补贴的比例、制定明确而可操作性强的农业直接补贴标准等,既满足日本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诉求,还顺应全球农业直接补贴向绿箱转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日本;农业直接补贴;农业多功能;绿箱;环境保护

日本山区半山区①耕地面积超过全国的40%[1],但倾斜度高,休整耕地、引进大型农业机械比较困难;耕地细碎,经营规模小于1公顷的耕地比例占60%,高于平原地区的41%;农业基础设施落后,耕地面积减少速度快、弃耕比例高;劳动力流失、农民老龄化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农用地及农业基础设施受损害数量占全国的70%[2,3]。

长期以来日本努力解决山区半山区等生产条件不利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农业农村环境问题,把山区半山区农业的存续、“环境保护型农业”、发挥农业多功能性等议题纳入到农业直接补贴政策体系中。2000年山区半山区农业直接补贴政策出台标志着日本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开始产生,2014年该政策与环保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和多功能性农业直接补贴政策有机结合,最终形成日本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体系。

日本的山区半山区农业问题和农业农村环境问题由来已久,均始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加速了农村特别是山区半山区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和老龄化,农户放弃耕种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因弃耕而荒废的耕地又引发各种环境问题。另外,这一时期为提高劳动效率,化肥、农药等生产要素大量投入,造成土壤板结、酸化等问题;工业废水大量排放,使得灌溉用水和农业生产经营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维护山区半山区等重要农业区域的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成为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为解决山区半山区农业相对落后和衰退问题,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包括1965年的《山村振兴法》和1970年的《过疏地域对策紧急措置法》等,为增加政府对山区半山区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提供制度保障,但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也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同时日本政府推进包括山区半山区在内的农业环境治理。1970年和1983年分别出台《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净化槽法》,对检测和治理土壤中的铜、砷、镉等重金属以及构建分散式污水处理体系进行了法律规范,到20世纪80年代末土壤质量得到改善,公害问题明显减少。以此为基础,农村的环境管理重点由公害治理转为环境保护,1992年出台的《新的粮食·农业·农村政策的方向》首次正式提出“环境保护型农业”[2],并由一系列法律制度和相关技术对其提供保障和支撑。1999年出台的《粮食·农业·农村基本法》(简称新《基本法》)以充分发挥农业多功能性为核心,维持农业的自然循环功能为宗旨;《有机JAS标准》《堆肥品质法》《防止农药危害运动实施纲要》《农业环境规范》《有机农业推进法》等法律法规对“环境保护型”农产品的生产、定价、销售与物流等各个环节进行规制;相关技术为土壤复壮、化肥和农药减量使用提供支撑。另外,为解决山区半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遗留问题,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围绕山区半山区是否引入农业直接补贴政策进行了长达10年的讨论,直到新《基本法》第35条第2项明确规定要采取纠正农业生产条件不利因素的政策措施。据此,从2000年开始正式实施山区半山区农业直接补贴政策。山区半山区农业直接补贴政策是“三位一体”日本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最初体现,它的实施标志着日本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产生。

为了促进农业多功能性发挥,保障农地、农业用水,进一步维护农村环境,日本在2007年制定农地·水·环境保护提高对策,并于2011年把农地·水·环境保护提高对策分解为农地·水保护管理补贴政策和环境保护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新增了两个政策目标,即减缓温室效应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以此来进一步强化农业的环境和生态保护功能。随着农业多功能由经济、社会、环境功能向生态、文化功能延伸,农地·水保护管理补贴政策在2014年被更名为农业多功能性直接补贴政策,同年安倍政府整合山区半山区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环境保护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和农业多功能性直接补贴政策,构建起日本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体系。

一、日本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主要内容

日本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由山区半山区、环境保护型、农业多功能性直接补贴政策构成,包括与之对应的维持农业生产、保护农村环境、维护农地及农业基础设施的基本补贴和促进规模化种植、增强农村社会关联、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等的附加补贴。其补贴分别依据倾斜度、广域化区域及规模等制定标准,并以基本补贴为重点,附加补贴为补充,基本补贴与附加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带动农业生产,提高规模化程度。

(一)山区半山区农业直接补贴政策

山区半山区农业直接补贴政策是对倾斜度大、草地比例高和弃耕率高等生产条件不利地区提供的政策支持,是对签署个人或村落协议并在5年协议期内持续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户和农业组织提供补贴的政策。农户需要维护水渠和农用道路(处理淤泥和杂草)、管理耕地周边林地、保护景观作物等并参与“制定村落发展战略”的相关讨论,若未参与相关讨论只能获得80%的补贴[3]。补贴分为基本补贴和附加补贴。基本补贴标准根据每10公亩农用地的梯度、坡度及农用地的重要性、耕作难度、生产成本决定,稻田、旱地的补贴标准高于草地、放牧地,稻田的补贴标准高于旱地(参见表1)。同时对倾斜度相对不大的小块、不规则耕地以及因老龄化造成弃耕率较高的地区,按照缓倾斜地标准进行补贴。

表1 山区半山区基本补贴标准

资料来源:農林水産省.中山間地域等直接支払制度第5期対策(令和2年度~令和6年度)[EB/OL].(2020-04-30)[2021-02-23].https://www.maff.go.jp/j/nousin/tyusan/siharai_seido/attach/pdf/index-29.pdf。

附加补贴是在基本补贴的基础上对维护农业地域资源支付的定额补贴,其内容及标准在5个政策实施期内实行动态调整。在初期只对农业生产相关系统维护、农用地合并等行为进行补贴,经过动态调整,现行的附加补贴包括对小规模·老龄化村落合作和村落协定广域化③、指定梯田④地区振兴、村落机能强化、生产性提高等行为进行的补贴,补贴标准为3000~10000日元/10公亩不等。

(二)环境保护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

环境保护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是日本政府在《粮食·农业·农村基本法》《持续农业法》、农业环境规范、农地·水·环境保护提高对策等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推进“环境保护型农业”,降低温室效应、促进生物多样性,对按照GAP(良好农业规范)国际标准生产主要农作物,学习环保技术,削减化肥、农药使用量超过50%的农户及农业组织进行补贴的政策。此外,对推进补贴发放的地方公共团体进行补贴,其额度在环保型农业直接补贴总额中占比不到5%。

环境保护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以支持有机、绿肥作物生产为补贴重点,鼓励堆肥、杂粮、饲料作物生产为补充,主要体现在补贴标准和补贴面积两个方面。补贴标准上,绿肥作物和有机作物的补贴标准为8000日元/10公亩,高于堆肥作物的4400日元/10公亩和荞麦等杂粮作物、饲料作物的3000日元/10公亩。这是由于生产绿肥、有机作物的成本较高。除肥料本身的费用外,还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如种植有机作物前需两年以上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和农药。政策还规定对除草等生产环节的劳动进行补贴,以环保理念贯彻农业生产整个过程(参见表2)。补贴面积上,2011年获得补贴的有机、绿肥作物面积为1.4万公顷,占政策实施面积的82%。2019年获得补贴的有机、绿肥、堆肥作物面积分别为1.3万公顷、1.9万公顷、1.8万公顷,前两者占政策实施面积的41%,后者占24%,获得补贴的堆肥作物面积占比不断增加⑤。

表2环境保护型农业直接补贴基本补贴标准⑥

资料来源:农林水产省.環境保全型農業直接支払制度の概要[EB/OL].(2016-03-30)[2019-06-19].https://www.maff.go.jp/j/seisan/kankyo/kakyou_chokubarai/pdf/14_sanko8.pdf。

环境保护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既符合日本实现可持续农业的内在需求,也顺应全球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随着有机农业的兴起,土壤改良需求和高质量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增加。虽然环境保护型直接补贴额在日本型农业直接补贴支出中占比仅为3%,但其明确了环境保护的政策方向,引导农民进行环境保护型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农业多功能性直接补贴政策

农业多功能性直接补贴政策是以农地维护、资源改善补贴等基本补贴及小规模村落支持、广域化活动组织支持等附加补贴为手段,对开展农业多功能性活动、支援地域资源质量提升的共同活动、延长农业基础设施使用寿命、深化村落合作的农户和农业组织进行补贴的政策[4]。该政策继承了农地·水保护管理补贴政策的基本框架并对其内容进行调整,增加对稻田的补贴力度,对稻田的补贴标准比原来提高23%;降低旱地获得补贴的标准,根据农地·水保护管理补贴政策推行期间旱地区域的参与率低的现实,通过变更要件使旱地能够更容易得到补贴;降低对农业组织的要求,删除在农地·水保护管理补贴政策中获得农地维护补贴的农业组织必须有非农户参与的相关内容。

根据地形等生产条件,农业多功能性基本补贴标准为120~4400日元/10公亩,都府县农业多功能性补贴的标准相对高,最高为北海道地区的3.3倍⑦。这是由于北海道地区平原辽阔,有利于推进规模化经营,生产成本较低;而都府县一般多为山区半山区,农地维护成本高、组织地域活动困难、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投入大,农业生产率及资源利用率低。因此,都府县地区农业多功能性直接补贴标准高于北海道地区(参见表3)。

表3 农业多功能性基本补贴标准

资料来源:农林水产省.多面的機能支払交付金のあらまし[EB/OL].(2016-04-30)[2020-06-25].http://www.maff.go.jp/j/nousin/kanri/pdf/28tamen_pamph.pdf。

农业多功能性直接补贴政策还包括小规模村落支持、多功能性促进支持、深化村落合作支持、广域化活动组织支持等以促进村落联合为主要目标的附加补贴。小规模村落支持针对地域资源的保护、管理存在困难的小型村落,鼓励以村落联合的方式维护地域资源;多功能性促进支持和深化村落合作支持在保障农业多功能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村落间资源、劳动力共享;广域化活动组织支持需要至少3个村落或50公亩以上的农用地参与,可按照都府县和北海道地区的广域化规模分别发放4万日元、8万日元或16万日元的补贴,相同补贴标准下对都府县的要求较低。

农业多功能性直接补贴政策是为满足农地维护需求、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应对农村空心化等问题制定的政策措施。发展亲环境、高质量农业需要持续改善农地,而农地改良措施的成本较高,农地维护补贴能够有效减轻农民负担。2018年已达到最长使用年限但仍在投入使用的农业水利设施超过总量的20%,经常发生管道破裂等情况;全国20万个农业蓄水池中约70%建于江户时代之前,易受到降雨、地震等自然因素的侵害[5]。资源改善补贴能够阻止灌溉设施条件的进一步恶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问题长期难以解决,劳动力严重不足,而农业多功能性附加补贴以村落联合的方式促进地域共同活动、扩大广域化规模,能够有效提升地域活性。

二、日本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特征

(一)不挂钩产量与价格的绿箱直接补贴

日本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已经成为日本农业补贴和支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不挂钩补贴即绿箱补贴的范畴,其补贴不与产量和价格挂钩,对生产和贸易的扭曲作用很小。基本补贴分别根据耕地倾斜度、有机肥的使用量、是否从事维护农地及地域资源质量提升的相关活动制定标准,只要符合条件即可获得支持。补贴大部分用于农用道路、农村水渠、环保等方面的支持,对应WTO绿箱补贴措施中的区域援助计划、环境或储备计划、对生产者的直接支付等,对农产品价格和贸易的扭曲较小,符合WTO《农业协定》的规定和要求。欧盟、美国、中国等尚保留了部分与产量、价格挂钩的直接补贴,是《农业协定》限制的蓝箱或黄箱范畴。如欧盟的自愿挂钩型直接补贴对特定农产品(如可用作饲料的蛋白质作物)实行与产量挂钩的补贴;美国由反周期补贴发展而来的价格损失保险对农产品基期5年平均产量的76.5%实行目标价格补贴,属蓝箱补贴;中国的农机购置补贴属黄箱非特定产品支持措施。

(二)补贴水平较高

日本的农业直接补贴水平远高于中国及大部分欧盟国家。2016年日本型农业直接补贴额约为1500亿日元,农业就业人口209.7万,实际投入生产的耕地面积为410.2万公顷。每公顷耕地的补贴标准约为3.6万日元(以人民币计,约150元/每亩);农民人均可获得7.2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400元)的直接补贴,占人均农业收入179.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1万元)的4%⑧⑨。2016年中国农业直接补贴规模约160亿元,粮食播种面积为16.8亿亩,乡村人口数5.9亿,中国的农业直接补贴标准约为每亩95.2元;人均补贴额不足300元,仅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万元的2.2%左右⑩。欧盟农业以中小型农场为基础,竞争力明显弱于大农场模式,因此不得不将财政支出的很大一部分用于农业补贴,发展多功能性、绿色生态农业。2015—2017年日本对每公顷耕地的补贴强度达到欧盟平均水平的2.4倍,仅次于挪威、瑞士等极少数国家。

(三)“三位一体”及其融合性

日本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是山区半山区、环境保护型、农业多功能性等相关直接补贴的有机统一。山区半山区农业直接补贴政策是基础,环境保护型、农业多功能性补贴政策是两大支撑。山区半山区农业直接补贴政策实施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它源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围绕农村、山村、过疏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设施的建设、投资和支持;每年山区半山区农业直接补贴额约为510亿~542亿日元;2011年以前山区半山区的农业直接补贴额占直接补贴总额的比重高达98%,随着环境保护型、农业多功能性直接补贴政策实施和发展,下降到2019年的35.1%,但在日本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农业多功能性补贴和环境保护型补贴作为两大支撑,虽然起步晚、发展时间短,但补贴额度不断增加、占比不断提高。农业多功能性补贴从2014年的838亿日元上升至2019年的940.7亿日元,占补贴总额的比重由59.3%增加至61.9%;环境保护型农业直接补贴从2011年的13.3亿日元增加至2019年的45.4亿日元,占比由2.4%增加至3%,二者对日本型农业直接补贴体系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日本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融合性还表现在山区半山区的农户要享受直接补贴,不仅农地要满足倾斜度等条件,还要从事维护自然环境和对有利于发挥农业多功能性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包括防止弃耕、除杂草,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农业耕作和经营方式,管理耕地边界,种植景观作物,施用有机肥料等。

(四)具有保障“三生合一”功能,基本补贴与附加补贴有机结合

日本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对农业生产活动进行干预并提供财政支持,有利于边际耕地有效利用、农民增收、农业环境改善,具有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合一”功能。它根据倾斜度、广域化程度、农家肥或绿肥的使用面积、参与农地维护及资源改善活动等平均分配直接补贴资源,激励在种与不种之间摇摆的农业生产主体的积极性;对山区半山区耕地设定高补贴标准,减小山区半山区同平原地区农民的收入差距,对农民投入农业劳动力等要素提供激励,增加农民收入;还通过直接补贴转变农民对肥料使用的传统习惯,鼓励利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质量,引导农民开展农地及其周边资源的维护活动,促进农业多功能性的发挥。农业直接补贴还通过对生产者决策的影响和生产条件的改善,保障粮食供给及农产品市场价格的稳定;对都府县广大山区半山区的支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

日本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通过基本补贴和附加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政策效果。基本补贴是日本型农业直接补贴的主体,根据农用地、作物种类、实施地区等制定明确的、稳定的补贴标准,使政府相关财政支出和农户获得的补贴收入有精准预期,增强农户农业生产经营信心。附加补贴是基本补贴的一种补充,灵活性较强,可根据实际需要动态调整内容、范围、项目等。这些有利于巩固对生产条件不利地区的保护和地域资源质量的提升,促进村落广域化、机能强化,对村落间的合作提供支持,弥补基本补贴的不足。

三、日本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实施效应

日本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在促进农地耕地稳定,增加农业产量、农户收入和财富,提高农民福祉,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的效应明显,环境和生态保护效应显著。

(一)稳定耕地、增加农地效应

山区半山区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为山区半山区耕地面积的稳定和减缓耕地面积减少趋势发挥积极作用。基于山区半山区耕地面积占比超过日本耕地面积40%的现实,因此,这一地区耕地的变化对日本耕地面积的稳定产生重要影响。山区半山区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农民或农户对山区半山区等地理条件不利地区耕地的耕种意愿和劳动等要素的投入,减缓耕地面积减少趋势。山区半山区耕地平均每年增加将近1万公顷,缓解耕地资源每年流失2万~5万公顷给农产品和粮食供给带来的压力,耕地面积的减少速度由2000—2008年的5.3%降低到2008—2016年的4.3%⑪。山区半山区农业直接补贴促使可再生荒废耕地转化为种植耕地,实现耕地动态平衡。有机农业的开展提升了耕地质量,2013年日本可再生耕地面积为13.8万公顷,通过去除农作物在土壤中残留的根部、休整土地、从外部引入土壤等方式,2018年可再生荒废耕地减少至9.2万公顷,减少部分转化为能够正常耕种的耕地,促进了山区半山区农地规模稳定扩大,从2000年开始的山区半山区农业直接补贴政策实施期间全国农地面积每五年分别减少约3万公顷、5万公顷、6万公顷、7万公顷,而山区半山区农地面积每五年分别增加1.15万公顷、0.27万公顷、0.18万公顷、1.74万公顷,对减缓农地流失起到积极作用[6]。

(二)农业增产、农户增收效应

一般情况下,农业直接补贴与产量不直接挂钩,因此,对农业产量的促进作用相对有限。日本农业直接补贴政策对产量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把边际耕地纳入耕种的范畴实现,为增加水稻和旱地作物的产出做出贡献。另外,通过保障山区半山区耕地面积、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等方式改善土壤等对农业生产条件有利,促进耕地地力的提升,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环境,生产出更加绿色环保的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再加上直接收入补贴及其附加补贴,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日本农民收入的近60%来自于农业补贴,其中日本型农业直接补贴虽然不足4%,占比较小,但其在2011年及2014年的两次政策调整对农民收入的增加起到积极作用,特别是山区半山区这类非农收入占比较低地区的作用更加明显[7]。2001年日本农民收入曾高达3.5万亿日元,2009年减少到2.6万亿日元,但到2017年增加到3.8万亿日元,超过2001年的水平⑫,这得益于农业直接补贴作为国家对地方政府的交付金,直接构成农民收入的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农户的生活水平和福祉。

(三)减少使用化肥带来的污染

日本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鼓励农民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绿色农产品。开展有机农业的耕地面积从2009年的2.43万公顷增加至2018年的3.38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比重由0.56%增加至0.7%。使用化肥、农药等造成的面源污染随之减少,如稻田的化肥用量由2000年的22.69千克/10公亩减少到2014年的18.25千克/10公亩⑬,减少了氮、磷等营养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农田排水等方式渗入土壤中,降低土壤污染。覆盖作物和堆肥的使用加速土壤中的有机碳素的循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2011年以来每年减排量约为15万吨,相当于制冷功率2.2千瓦的40万台家用空调的排放量,为日本的减排目标做出贡献⑭。另外,通过日本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降低农业用水的污染,包括定期清除对农用蓄水池中的灰尘和泥土,清洁循环灌溉泵、水质调查、净化开放水道以及处理农业废水等活动提供支持,既能减轻农业用水对周围水域的影响,也有利于改善农业用水的质量。

(四)提升地域资源质量

日本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鼓励进行农田维护及农地周边共同活动,有效防止竹子等植物侵害农田,避免农地周边动物受到伤害。通过开展有机栽培、冬季淹水管理、综合虫害治理等资源改善活动促进景观及生物群落形成、提升生物多样性。2017—2018年为期一年的实验结果显示,环境保护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实施组农地生物多样性高及非常高的比例为88%,大大超过对照组的34%,尤其是对照组生物多样性非常高的评级仅为2%,而实验组则高达17%[8]。另外,日本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鼓励农民定期维护农业基础设施,2014—2019年间每年有近5%的农用道路、水渠以及近20%的蓄水池获得修复和更新,使农业基础设施状态能够维持在较好的水平[9]。

四、日本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经验

第一,根据基本国情构建以山区半山区农业直接补贴为基础的日本特色农业直接补贴政策体系。再加上覆盖全国的环保型、农业多功能性直接补贴,既满足日本国内农业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诉求,还顺应全球农业直接补贴向绿箱转化的发展趋势,减少对市场结构、要素价格和贸易的扭曲,符合WTO对于农业支持的合规性要求。

第二,环境生态保护是日本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主旋律。一般情况下,挂钩补贴鼓励生产主体使用更多的农药和化肥,生产更多的农产品,造成土地肥力下降、土地退化等问题。而日本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作为不挂钩补贴,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提升耕地地力,为农民在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采取环境生态保护措施提供内在动力。

第三,补贴标准明确,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按照耕地倾斜度、施用有机肥种类、提升农业多功能性的具体活动、参与广域化的位置及规模等划分基本补贴与附加补贴标准,只要符合相关要求就能获得补贴,体现日本发展精细化农业的基本思路,通过清晰的数据和对农业生产的严苛要求使政策具有更高的指向性,也为改善因山区半山区成本高造成的撂荒现象,提升土壤质量、维护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地规模化等提供激励。

参考文献:

[1]农林水产省.「中山間地域における喫緊の課題をめぐる情勢と対策の方向について」取りまとめ[EB/OL].(2007-11-21)[2020-06-05].http://www.maff.go.jp/j/study/other/cyusan_taisaku/zyosei_taisaku/pdf/data1.pdf.

[2]贾小梅,董旭辉,于奇,王亚男.中日农村环境管理对比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环境管理,2019,11(2):5-9.

[3]农林水产省.中山間地域等直接支払制度第5期対策(令和2年度~令和6年度)[EB/OL].(2020-04-30)[2021-02-23].https://www.maff.go.jp/j/nousin/tyusan/siharai_seido/attach/pdf/index-29.pdf.

[4]农林水产省.環境保全型農業直接支払交付金中間年評価[EB/OL].(2018-09-15)[2020-10-03].https://www.maff.go.jp/j/seisan/kankyo/kakyou_chokubarai/attach/pdf/mainp-66.pdf.

[5]农林水产省.[平成30年度予算の概要]農業農村整備事業(公共)[EB/OL].(2017-12-22)[2020-10-03].https://www.maff.go.jp/j/nousin/soumu/yosan/attach/pdf/index-45.pdf.

[6]农林水产省.中山間地域等直接支払制度(第4期対策)の最終評価[EB/OL].(2019-08-30)[2020-06-05].https://www.maff.go.jp/j/nousin/tyusan/siharai_seido/attach/pdf/index-22.pdf.

[7]蔡鑫,陈永福.日本农业补贴制度安排、绩效及启示[J].农村经济,2017(2):123-128.

[8]农林水产省.環境保全型農業直接支払交付金最終評価[EB/OL].(2019-08-30)[2020-09-16].https://www.maff.go.jp/j/nousin/tamen5/tameniinkai/attach/pdf/haihushiryou-6.pdf.

[9]农林水产省.令和元年度多面的機能支払交付金の実施状況[EB/OL].[2020-10-02].https://www.maff.go.jp/j/nousin/kanri/attach/pdf/r1jissi-3.pdf.

注释:

①山区半山区是日本山间地区(山区)和山间地区与平原地区间的中间地区(半山区)的合成语,是山区和平原地区间几乎没有平坦耕地的地域,包括耕地率10%以下、森林覆盖率80%以上的山区以及森林覆盖率为50%~80%的半山区。

②公亩相当于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面积。

③广域化是指村落、各种活动组织之间为协调行政程序、共同培训等建立的广泛社区。

④指定梯田为梯度1/20以上的稻田和坡度大于15°的旱地。

⑤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2011年及2019年环境保护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实施情况整理。

⑥若农户申请补贴的额度超过预算范围,补贴标准可能会降低。

⑦若生产期间补贴农地由旱地转为稻田,采用稻田的标准进行补贴。

⑧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数据、《2015年农业和林业普查结果摘要》等资料整理。

⑨日本农业就业人口是主要从事自营农业的劳动人口,计算时以该数据代替实际获得直接补贴的农民人数;日本农民收入即农林水产省生产农业收入,是农业产出扣除一部分费用、加入国家经常补贴金后农民可以自由储蓄和消费的可支配收入。

⑩数据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⑪根据日本统计局数据计算。

⑫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生产农业收入数据整理。

⑬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肥料相关情况整理。

⑭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环境保护型农业直接补贴政策效果相关内容整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