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收藏与鉴赏2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方艳玲是工艺美术师吗 端砚收藏与鉴赏2

端砚收藏与鉴赏2

2024-07-16 22: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端砚收藏与鉴赏2梅花坑《苏武牧羊持节》砚

梅花坑《苏武牧羊持节》砚

规格:67cm×26cm×7cm

石品:石眼、天青

作者:梁鉴棠(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砚铭:留胡节不辱、心存汉社稷

局部之一

砚铭:

    苏武牧羊持节  留胡节不辱 心存汉社稷

    辛卯金秋鉴棠制

入编花城出版社《紫云》一书的十方端砚 标签: 《紫云》 花城出版社 入编 端砚 文化 分类: 端砚赏析

坑仔岩《清塘荷韵》砚

规格:19.5cm×21.5cm×2cm

石品:石眼、蕉叶白、火捺、玫瑰紫青花等

作者:莫汉东(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鉴赏:当莫汉东抚摸着砚石上那两个碧绿的石眼时,突然就想到了国学大师季羡林散文名篇《清塘荷韵》所描写的那些圆圆的荷叶,想到了读者在阅读这篇散文时感受到的自然界法则中那深邃的人生哲理与感悟:夏日,在清澈的池畔,伴随着一股股随风飘来的清香,展现在你面前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自然美景。这是季老《清塘荷韵》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也是莫汉东这方《清塘荷韵》砚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荷花是“花之君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然而,荷花在季老的笔下,却另有一番风韵。它在荒芜的水面下,在阴暗的泥沼中,静卧一年二年,甚至第三年也只是飘在水面上的几片圆圆的绿叶,但是到了第四年,在经历了漫长的寂寞后,它完成了生命的涅槃。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那些圆圆的绿叶竟跃出了水面,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直至遮蔽了半个池塘。这不正是荷花强大生命力的体现吗?

坑仔岩《明月松间照》砚

规格:18.5cm×31cm×4cm

石品:鱼脑冻、蕉叶白、火捺、玫瑰紫、翡翠

作者:梁树彬(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肇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陈炳标(中级端砚工艺美术师、肇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鉴赏:《明月松间照》砚以唐代诗人王维《山居秋暝》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意境创作。皓月当空,银辉洒落在松林间,山泉清冽,有如洁白无暇的素练,流泻于山石之上。砚作者在诗情画意之中彰显了诗人、月下抚琴者高洁的情怀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砚背砚面的题款用印,不但增添了砚作的诗情画意,更加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歌的意境,同样表达了砚作者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与向往。

坑仔岩《汉江临眺》砚

规格:45cm×18cm×5cm

石品:蕉叶白、天青、石眼、胭脂火捺、翡翠

作者:杨焯忠(肇庆市制砚名师、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题铭:刘演良(中国制砚艺术大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鉴赏:汉江滔滔远去,宛如涌流到天地之外,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作者以其圆熟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手法,收嶙嶙山石于刀下,纳浩浩江流于砚上,并大胆运用中国画留白手法,极大地保留了供人遐想的空间,不但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而且赋予砚作伟丽新奇、隽永绵长的意味。

坑仔岩《雁南飞》砚

规格:12.5cm×18cm×2.5cm

石品:蕉叶白、青花、玫瑰紫、马尾纹火捺

作者:梁树彬(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肇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陈炳标(中级端砚工艺美术师、肇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鉴赏:以倾诉相思的词意入砚,李清照急切思念夫君早日归来的心情跃然砚上。砚雕艺术家以刀笔捕捉到了词作者那种女性特有的敏感与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浅雕线条表现得淋漓尽致。砚背的篆刻,不但金石味十足,而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既入眼又入心。制砚者,倘若只会刻砚,无诗心,不能画,也不谙金石,制出来的砚也必定是充满匠俗之气的,这在当下砚坛,占绝大多数。好的砚,往往带着文气,心气,让人过目不忘……坑仔岩《春江水暖》砚

规格:26cm×27cm×4.5cm

石品:石眼、蕉叶白、鱼脑冻、火捺

作者:梁树彬(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肇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陈炳标(中级端砚工艺美术师、肇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鉴赏:以苏东坡《惠崇春江晓景》诗意入砚,但又不拘泥于原作诗句,落入俗套地雕竹子和三两枝桃花,而是刀涉诗外。尤其令人拍案叫绝的是,竟以两条长长金线作倒垂的轻柔漫舞的柳条来表现春暖冰开的春色之美,又借砚石的石品(火捺、蕉叶白、鱼脑冻)寓轻烟薄霭、霏霏春雨。春寒料峭,柳条在轻烟薄霭中飘,在霏霏雨丝中舞,柳条上嫩叶的丝丝绿意显露点点春光。砚堂中一只天然的鸭子在江水中疾游,哗哗的掌声,带出一道长长的水迹(黄色碎冻),打破了四下宁静的气氛。砚下方精刻两只戏水的鸭子(巧妙地利用晶莹的小石眼作鸭子灵动的眼眸),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可使自上而下倒垂下来的柳条那种穿插呼应和透视效果更加明显,从而表现画面其他物象的空间感、层次感和立体感。是砚线条简约流畅,动静和谐,虚实互生,题款用印,极具画意。

麻子坑《天连碧水碧连天》砚

规格:23cm×19cm×5cm

石品:天青冻、火捺、翡翠

作者:梁树彬(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肇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陈炳标(中级端砚工艺美术师、肇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鉴赏:湖水、芦苇,无垠无际,仿佛与天相接,目不可及。湖水、芦苇,又相依相偎,相映成趣。一簇簇、一丛丛、齐刷刷、绿莹莹的芦苇,将一湖鲜活可爱的粼粼碧波,映照得澄于海碧于天。是芦苇染绿了湖水,还是湖水染绿了芦苇?芦花飘飘,白白的,软软的,像一簇簇轻盈的羽毛,在风中摇曳。野渡无人,扁舟自横,刚绽叶的芦苇飒啦啦摇响,似缠绵絮语,似低吟的一首朦胧情诗。轻声吟咏“天连碧水碧连天”这一句经典的回文楹联,柔柔抚摸这方仿如一幅墨韵淋漓水墨画般的端砚精品时,你纵有千种忧万般愁,也将消溶在这一湖碧玉里……

老坑《紫气东来》砚

规格:14.5cm×16cm×1.8cm

石品:青花、火捺、金线、翡翠点

作者:陈洪新(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鉴赏:《紫气东来》砚没有直白地刻老子骑着一头青牛而来,而是以老坑大西洞特有的鲜艳石皮作瑞气祥云,精刻一只象征“吉祥”“延年益寿”“无所不知”的吉祥物长寿龟在迎瑞纳祥。瑞气祥云旋绕成双池,小池铃两朱红的篆文“紫气东来”“砚夫”小印,不但颇具砚味而且金石味十足,使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老子骑青牛紫气东来的典故。尤令人拍案叫绝的是,砚作者在砚背那天然酷似人形的石品旁,以其特有的边款单刀刀法刊刻老子“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名言,于是,那张憨态可掬的笑脸,那双精光锐闪的睿眼,那抹大智若愚的神态,与中国古典哲学倏地相吻合了,似正向赏砚者阐释着先贤老子依旧经典、弥新、隽永的思想智慧,亦与砚面遥相呼应,最终给予赏砚者唯无欲、少智、守柔、退让才能纳福迎祥,健康长寿的哲理启迪宋坑《琵琶行》砚

规格:31.5cm ×19.5cm ×4.5cm

石品:火捺、晕

作者:梁树彬(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肇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陈炳标(中级端砚工艺美术师、肇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黄寿庭(肇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黎清好(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鉴赏:《琵琶行》砚的创意非常独特,石品“晕”的圈线应了珠落玉盘之情景,砚面上天然的深色火捺部分,升起一股闺怨之气,裹卷着苍茫的暮色蔓延飘散开去。砚面构图紧致,多层圈线及内外色差营造了纵深的感觉,加上火捺的斜斜向外晕散,又产生横阔及流动的感觉,人物的端坐静谧,更是让人觉得绕梁余音在,不禁溯章觅句,触景生情,心有戚戚……

    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俞飞鹏认为《琵琶行》砚之好,好在不流于一般的因材施艺的构想,好在工之细微和作者制砚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尤好在砚中飘忽着的难以雕刻的孤零感。

坑仔岩《云为鹤家乡》砚

规格:15.8cm×13.5cm×3cm

石品:天青、玫瑰紫、石眼等

作者:陈炳标(中级端砚工艺美术师、肇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题铭:邬邦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鉴赏:陈炳标向往“海为龙世界,云为鹤家乡”的那份极致高远、豁达从容。其为人处世,作画制砚,同样体现出那种鹤一般的高雅、飘逸和洒脱。“鹤舞九天兮,风在长空。 风何猎猎兮,鹤自从容。”此砚刀笔挥洒自如,一气呵成,两只灵性十足的仙鹤便跃然砚上,清朗而隽永。砚背的名家题铭,如鹤鸣般超凡脱俗,细赏不但可以净化心灵,而且可以找寻自己心中的蓝天与白云……

宋坑《大漠绿洲》砚

规格:50.5cm ×45.5cm ×4.3cm

石品:胭脂火捺、彩带

作者:梁鉴棠(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题铭:唐红伟(肇庆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鉴赏:是砚写景叙事,远近交错,虚实相生,给赏砚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大漠、绿洲、海市蜃楼,一串串的驼铃声宛如从遥远的沙漠中传来……

《紫云》钟道宇 著

花城出版社出版  2011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内容简介:小说以古端州的砚村为背景,以砚村端砚世家传人跌宕起伏的命运为主线,描写了端砚世家之间的恩怨情仇,悲欢离合,并把端砚的开采、制作、收藏、赏玩以及鉴别等融入故事情节之中,俨然一部活色生香且充满剧情的“千年端砚文化史诗”。

 

    钟道宇的端砚系列小说以其独特的题材吸引了人们的关注。西江、端州、坑洞、砚村、端砚、制砚人,在一个个或悲或喜的故事中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承载着作者对美丽的故乡端州以及千年端砚文化的缕缕深情。

                                                                                            陈艳玲

宏篇巨制“十大开国元帅套砚”面世

 

研究端砚作品

  ●文/图  余斗

  但凡到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庆明工作室的人都会发现,近年来,张庆明多了一个习惯,总是喜欢在挥毫习书时播放红色经典歌曲,又或者制砚之余观看一些“红色经典”影视作品。来访者会被那熟悉的旋律、熟悉的画面深深地吸引和感动,同样陷入激情的红色回忆之中。

  笔者出于好奇,便与张庆明聊起关于红色经典音乐与影视作品的话题。不曾想,张庆明一下子来了兴致,侃侃而谈,他说,这些红色经典音乐与影视作品反映了共产党人在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价值观念和道德诉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思想传承价值。激动之下,张庆明脱口而出一个埋藏心底多年的秘密:我创作了一套“十大开国元帅套砚”,已经做好!

  原来,早在五年前张庆明便萌发了要创作一套“十大开国元帅套砚”作献礼建党90周年的想法,不久他邂逅后来成为他弟子的画家林少勇,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合作设计创作这套鸿篇巨制,由张庆明执刀雕刻。两人开始搜罗大量的文字、音乐、影视资料,并且一直在内心感悟与体会、构思与酝酿。但张庆明始终不敢轻率动刀,他认为必须在自己具有了十二分把握和信心,并且自觉对十大元帅的内心情感与神态容貌有了足够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之后,才开始创作。

  众所周知,以端砚池雕艺术表现历史伟人难度甚高,不但要求造型精准,而且要具有超乎常人的观察力和表现力,还要深刻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才有神韵。“十大开国元帅套砚”表现的是十位人们熟知的历史人物,难度可想而知。为了充分体会和理解十大元帅的精神和思想,张庆明和林少勇几乎翻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开国元帅》等近10部权威著作,查阅大量资料总结开国元勋戎马一生,沿着十大元帅戎马烽烟的足迹,追寻他们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理想,感悟他们坎坷的经历。为了寻找合适的创作砚石材料,两人数年来更行踪访遍鼎湖、黄岗、金渡等镇各村。

  这期间,张庆明尝试创作了一方以毛泽东《泌园春?雪》书法入砚的“东方日出”山水人物砚,此砚大气磅礴,一代伟人的刻画细致入微:历经风霜雨雪的大衣、叉腰姿势指夹烟斗以及脸上那笑傲风云的神态,展现了一位叱咤风云的伟人的光辉形象。“东方日出砚”甫一亮相,便在砚坛引起强烈的反响。于是,张庆明渐渐有了创作“十大开国元帅套砚”的信心与感觉。可以这样说,创作“东方日出砚”,为他创作“十大开国元帅套砚”作了思想和技法上的充分准备。

  多年的准备与构思,数易其稿之后,张庆明开始着手创作“十大开国元帅套砚”,并且胸有成竹,如有神助,在刀石与心灵的碰撞中,一朵朵的重温红色记忆,品读红色经典的共鸣火花相继绽放,创作中由始至终充满着激情与冲动!张庆明对十大元帅的内心世界与神态容貌的理解通过刀笔功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虽然因只有他独力进行雕刻而常常需要工作到凌晨,但创作的激情使他乐此不疲。而颇为佳话的是林少勇不但在这过程中痴迷上了砚雕,还被张庆明收为嫡传弟子传授技艺。

  “十大开国元帅套砚”以十大元帅形象、十大战绩场面、十帧经典手迹、十句历史评价、十个红色印章来体现共和国开国元勋的精神面貌和丰功伟绩;十方砚规格统一,选料取材精挑细拣,石质上乘,囊括了端溪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宣德岩、宋坑、梅花坑、白线岩、朝天砚、古塔岩、绿端十大名坑。笔者有幸先睹为快,一下子为这套杰作所刻画的十大元帅的神情所震憾,并且心生敬仰。“十大开国元帅套砚”以传统走水池环绕墨堂,砚面池头除精雕细刻十大元帅头像、十句历史评价外,还在砚下方以十帧经典书法手迹作品来反映十大元帅的思想境界与丰功伟绩:或戎马一生、百战从容,或梅岭抒怀、坦荡胸怀,或远虑深谋,逐鹿中原,或高瞻远瞩,汗洒河山……砚背则以张庆明与爱徒林少勇共同创作的白描线刻来表现十大元帅的十大战绩场面,构图严谨,波澜壮阔、气势恢宏、内涵深邃。

  “十大开国元帅套砚”立足传统,主题创新,既有作者擅于将书法、绘画、历史人物融入端砚的创作风格,又突出作者文人砚的艺术内涵和文化品位,体现了张庆明迄今最高技艺水平,可谓端砚制作的开创性作品。

  “十大开国元帅套砚”的面世,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无疑会唤起人们对那段红色历史的追忆,和对十大元帅无限的崇敬与敬仰。

坑仔岩《云为鹤家乡》端砚赏析 标签: 端砚 陈炳标 赏析 文化 分类: 端砚赏析

坑仔岩《云为鹤家乡》砚

规格:15.8×13.5×3cm

石品:天青、玫瑰紫、石眼等

作者:陈炳标(中级端砚工艺美术师、肇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题铭:邬邦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赏析:陈炳标向往“海为龙世界,云为鹤家乡”的那份极致高远、豁达从容。其为人处世,作画制砚,同样体现出那种鹤一般的高雅、飘逸和洒脱。“鹤舞九天兮,风在长空。 风何猎猎兮,鹤自从容。”此砚刀笔挥洒自如,一气呵成,两只灵性十足的仙鹤便跃然砚上,清朗而隽永。砚背的名家题铭,如鹤鸣般超凡脱俗,细赏不但可以净化心灵,而且可以找寻自己心中的蓝天与白云……(点评:钟道宇)

 邬邦生先生为《云为鹤家乡》砚题铭

邬邦生先生为《云为鹤家乡》砚题铭

 

《金龙鱼》端砚(又名《鱼跃灵光》砚) 标签: 端砚 文化 分类: 端砚赏析

《金龙鱼》砚

(又名《鱼跃灵光》砚)

规格:厚7CM、直径20CM

坑别:宋坑(端砚四大名坑之一)

    金龙鱼一直被视为神鱼,是富贵吉祥的化身,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生意人很喜欢金龙鱼,通常把它摆放在家里或办公室内,认为不但能带来好运,还能招财进宝。金龙鱼嘴巴上有一对笔直整齐的龙须,加上全身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因此人们将其命名为龙鱼。传说有福气的人看见金龙鱼会看见“○”形的灵光。

    细赏此砚,两条金龙鱼雕刻得栩栩如生,鳞片的疏密自然逼真,天然的翡翠石纹喻“○”形的灵光,天工人工合二为一,实属上乘之作,收藏价值极高。

   

斧柯片石伴幽闲 标签: 端溪 老坑 石材 文化 分类: 端砚赏析

老坑最名贵的石品——青花

老坑石品——天青、金银线、冰纹

天青、玫瑰紫、金线、冰纹

青花

青花

刀如笔,砚如画

——青年端砚工艺美术师陈炳标印象

 

  【陈炳标】 工艺美术师,肇庆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从事端砚设计、创作20年。作为端砚界的后起之秀,具有较深的端砚雕刻功底和文化艺术素养,以其精巧的雕琢技艺而备受注目。主要代表作有《荷塘三友》砚、《明月松间照》砚等。其作品《咏柳》砚、《天连碧水碧连天》砚、《明月松间照》砚先后获得广东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铜奖、广东省第三届民间工艺精品展银奖。

 

    在中国砚都广东肇庆的一众青年砚师当中,擅长绘画、艺通丹青的屈指可数。陈炳标便是其中之一。他生于砚乡,长在砚乡,从小就对工艺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1987年他先是学习木雕工艺,两年后转而学习端砚设计雕刻,并把木雕技艺运用到端砚创作当中。

    陈炳标为人老实,待人诚挚,尊师重道、勤奋好学,因而先后得到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梁健、陈洪新、梁树彬的赏识与悉心指导。

    在名师的指点下,陈炳标的砚雕技艺越来越娴熟,并迅速成长为端砚界的后起之秀。但陈炳标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他仍然坚持白天做砚,晚上作画,星期天则跟随梁树彬老师到郊外写生,这便是他日复日,年复年的生活,风雨不改。

    外出写生,陈炳标总是与老师一边谈画,一边论砚,加之勤学善悟,自然画艺砚艺日精。平时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他,开始慢慢将中国画的元素融入砚雕创作,并为端砚制作注入一种新的生命活力。

                               图一:天连碧水碧连天砚

    欣赏陈炳标近年的砚作,特别是山水题材砚作,你会惊诧地发现,已入自然之道,呈古雅之风,颇具人文气息,并散发着超凡脱俗的禅味。他与梁树彬老师联手创作,并获得广东省第三届民间工艺精品奖银奖的《天连碧水碧连天》砚(如图一),构思匠心独运,以蓝色的天青冻喻碧水,利用绿色的麻子坑石皮精雕细琢成芦苇丛。一簇簇、一丛丛、齐刷刷、绿莹莹的芦苇,将一湖鲜活可爱的粼粼碧波,映照得澄于海碧于天。野渡无人,扁舟自横。湖水、芦苇,无垠无际,仿佛与天相接,目不可及,却又相依相偎,相映成趣,仿如一幅墨韵淋漓水墨画。

 图二:《明月松间照》砚 

    刀如笔,砚如画。这就陈炳标颇具个性的山水题材砚作。又如他的《明月松间照》砚(如图二)则以唐代诗人王维《山居秋暝》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意境入砚:皓月当空,银辉洒落在青松林间,山泉清冽,有如洁白无暇的素练,流泻于山石之上。砚作者在诗情画意之中彰显了诗人、月下抚琴者高洁的情怀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砚背砚面的题款用印,不但增添了砚作的诗情画意,更加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歌的意境,同样表达了作者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与向往。

    可见,陈炳标在发挥砚雕创作的人文情怀和文人意趣、沟通砚雕艺术与传统中国画艺术神韵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也让人眼前一亮。

陪俞飞鹏老师看端砚有感     作者钟道宇(左一)与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俞飞鹏(左二)、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陈洪新(左三)在端州砚斋工作室合影。   

    生活在砚乡端州,自然喜砚,自然喜与制砚的人交往。特别是那些认真制砚的人。这些人,制出来的砚,是艺术品,而不是工艺品。这种砚,可以为赏砚者打开另外一扇思考之门。我对这些坚守制艺术品的砚人,始终心怀敬意。

    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俞飞鹏,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与他素未谋面,但看过他的一方题为《烟波一梦里》的苴却砚,从此记住了他。后来,因共同点评端砚大师陈洪新的一方《夜月飞泉》砚,彼此成了朋友,也看了他有关砚的著作,感觉他不但是个坚守制艺术品的砚人,而且是个敢于说真话的人。

    俞飞鹏老师砚著颇丰,他说过要写端砚,并计划要来端州看端砚。我非常期待,可惜他一直未能成行。最近,他终于来了端州,并一起看了端砚,谈了端砚。再一次强烈地感受到,这真是个敢于说真话的人。

    看端州同行的砚作时,砚好在那里,不好在那里,他都说,而且面对面的说。在端州看端砚,端砚好在那里,不好在那里,他都说,同样是面对面的说。在端州看端砚,他也说歙砚洮砚澄泥砚甚至苴却砚好在那里,不好在那里。他说他反对做大做强,倡导做好做精。说这话的时候,他面对的是站在行业协会角度说话的朋友。敢于冒着压力,说出事实的真相。俞飞鹏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实在令人敬佩。

    正是这样的一个人,突然来到端州,看端砚,说端砚,让人猝不及防。端州的同行,或兴奋、或惊讶、或困惑……我是搞文学创作的,深知交流而且有效的交流是非常难得和重要的。交流写作的机会,在我生活的地方,是非常少的,每每要到外面去,才有。这就像一个下象棋的人,如果他总是跟自己棋艺相当的人下,肯定是没有什么进步的,倘若他总能跟比他下得好的人下,那他的棋艺又怎么不会有所长进呢?这样的交流,对于砚人来说,同样重要。

    正因为如此,我觉得此次俞飞鹏老师的端州之行,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的朋友交往了!

    俞飞鹏老师的端州之行,再一次验证了讲真话的重要。

    讲真话重要,认真制砚同样重要。

    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老祖宗的这句话,对认真做砚,认真讲话的俞飞鹏来说,似乎并不适用。

    讲真话的人通常都是老实人。老实人讲话可以不留余地,但做砚却不可做尽,十分只能做二三分。都做出来,就没有意思了。许多时候,砚的价值,不在于制砚者所做出来的部分,恰恰是隐藏在制砚者想做而没有做的地方。俞飞鹏老师就是这样讲话,和这样做砚的。

    这就是俞飞鹏老师以及他的砚作给我的强烈感觉。

俞飞鹏在端州子石斋与年青的端砚工艺美术师陈炳标(右一)交流制砚。  

端州观砚记

文/俞飞鹏

 

11月出差广州,突然地觉得要看看端砚,于是联系陈洪新大师,25日返程途中,我到了肇庆。

 

砚市

 

端砚砚市,主要集中在端州的主城区端州路一带。作家钟道宇先生告诉我,端州路一带,仅开店营业的端砚商铺就有一百多家。

现今看砚,着重在砚雕艺术的好,在谁做的,在做得怎样,在砚石。

端砚人看端砚,主要是传统的四看,其顺序如下。

1,看砚坑。这是看端砚首要要看的。端砚的砚坑,最具影响力的是老坑〈水岩〉,坑仔岩,麻子坑这三大名坑,其它次之。

2,看石品。比如石眼,青花,冻等等。

3,看做工。

4,看谁做的。

所以,在端砚,有人会这样认为,要主宰端砚,关键在控制三大名坑,控制了三大名坑,端砚的砚市也就掌控手中。

制砚就是制砚。在砚怎样。砚石和石品是天生的,而好砚,在砚雕家对砚石与砚艺的把握力以及认知,领悟,灵性,艺术,人文,修为,技术等等的综合。若单看砚石,偏重砚石,那么,差的做工,只要选用了好砚石,等于就有市场。而好的大师,只要砚石不好,他的作品就很有可能没市场。

端砚的看砚方式,我以为,多少会制约、影响着端砚艺术上的进步。

 

砚雕

 

刻砚是带着镣铐跳舞。

端砚延续了较完整的传统工艺,有独具一格的砚雕特色。以全国来看,如端砚这样的传统工艺延续,在其它砚种是鲜有和罕见的。我喜欢端砚这样的传继,喜爱它特有的砚相,独得的砚味。一方面,我希望端砚一直保持这样的砚相、砚味,另一方面,我又希望端砚不仅是继承传统,希望在端州看到有别于传统面目的端砚。

砚是砚。做砚,你就得做出具砚雕语言的砚。做端砚,你还得融入端砚的味,还有,你做的砚,得砚中有你,得见你独具的神来匠心。

随处可见的,是端砚传统的相貌。大家都这样做,大家都习惯于这样看砚。很多刻出的砚是端砚的,却不是自己的,因为一方方的砚,总不见自个面目,有些砚,连作者影子也没留下。

传统端砚的传统,有时就如一根根束缚砚作者们的绳子。传统总是在告诉你,你得这样做,你必须这样做。

很多端砚,爱在洞天中刻出层层叠叠的样子,刻出别有意想的天地。有山,见水,还有行人,还有曲曲弯弯的廊桥。

在端砚,我也看见,有的砚作者刀下已圆熟细腻,有的还在想着如何能刻得再细点,有的也在作它想,想自己的砚如何能刻得出人意外,别出心机。不少人也在念想突出传统的重围,可突出之后,路又在何方?突出重围后,砚雕艺术又当如何走?

有厚实传承的端砚,好也在传承,似乎左右端砚艺术思维的也在传承。

 

大师

 

大师是一个砚种艺术、思想、方向的引领者,带头人。

制砚是一高度个人化的工作,既劳心又劳力。既要付出心智还得支出汗水。对于大师在砚雕艺术上的劳动,我更多地视同单一的个人劳动。

一个大师在砚雕艺术上奋斗一生,他的作品只能是可数和有限的。刻砚,靠的是一刀复一刀的慢工细活。通常地看,作画和书法可以一鼓作气,一气呵成。砚却不可能一挥而就,一方砚,从最初的下刀到最后完毕,耗费几天到数月都是正常情形。

我到肇庆,更多地想知道、看到端砚大师在想什么,做什么,怎么样。

在肇庆,我先后见到了陈洪新,陈炳标,伦少国,梁健,梁树彬等大师。读到了罗星培,黎铿,刘演良,张庆明,梁弘健,程八,程文,程泗,程柱开,莫汉东,陈伟刚,陈金明等人的作品。

我知道,端砚的大师、砚作者们和很多砚种的同行一样,一方面,他们在做砚,想做好砚,要做好砚,另一方面,他们一样要为五斗米劳心奔波。

这,是当下砚界大师和砚作者们无奈的现状。

 

行业

 

作为一个行业,端砚也不例外地在呼吁做大做强。

多大才叫大,多强才算强呢?端砚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华先生告诉我,端砚目前还一般般,龙头企业还少,做成大集团的还没有。端砚协会,现在做的更多的是基础性的工作。端砚石,从发展的眼光看,现在的价格还不算高。十年以后或更远的将来,我们再看端砚,那时的端砚石价会更高,端砚会更好。

一个行业能做大做强,是好事。作为一个行业,既能做大,做强,又可以做好,做精,做深,当是更好。

在攀枝花,我曾经说,砚雕艺术行业,做大做强也好,做好做精也罢,最不可或缺的还是要有出类拔萃的大师。有没有这样的大师,和我们行业协会的工作,做得好与不好不是没关系,而是大有关系,太有关系。

我还说,要出大师,就要出具实力的真正的大师。这样的大师,是一个砚种的旗帜,标杆。名砚名在哪?好在哪?精彩又在哪?全在你有没有特立独行的有思想的大师。

要让这样的大师在你的行业如鱼入水般的自由成就,作为行业,你得为大师创造条件,你得秉持该你秉持的正义,你得敢说真话。

须知,一个没有真正大师的名砚,其实不算什么名砚,一个产生不了让人信服的名作力作的名砚,又有何脸面妄称名砚。

作为砚雕家,我更意愿在目前,为我们的端砚行业,苴却砚行业,砚雕艺术行业倡导砚的做好、做精、做深。

做一方砚,在砚石好的料上做,砚雕家们要做到锦上添花,在一般的砚石上,砚雕家们要做到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肇庆,是出有著名砚雕大师黎铿的中国砚都,是著有《端溪砚》等多部砚著的刘演良先生的家乡。在肇庆,我看到了为端砚默默耕耘的一个个大师,也读到了很多精彩的力作。当然,我更希望看到做得更好,刻得更精,思想性更深的端砚。我想,那是具端砚色彩,又富时代气息的新端砚,是有端砚砚雕家个性风范的端砚。是匠心独具的出自中国砚都的端砚,是可以令砚林人刮目甚至于傲视砚林的端砚。

在端州,我这样想。回到攀枝花后,我想的依然是。

2010-12-2稿于攀枝花窗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