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河南新乡:“头雁工程”锻造乡村振兴过硬队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闻亮点范文 【亮点】河南新乡:“头雁工程”锻造乡村振兴过硬队伍

【亮点】河南新乡:“头雁工程”锻造乡村振兴过硬队伍

2024-07-13 05: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号讯(通讯员 李吉明 史来磊 代娟)“自个富不算富,我愿带领父老乡亲一起过上好日子。”在河南省新乡市“头雁工程”的感召下,陈英宪返乡,2020年高票当选为西陈村村党支部书记,先后筹资800多万元,带领村“两委”干部硬化道路、整治村内环境、打造乡村民宿......如今的西陈村从满目污水坑到村舍整洁,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而在新乡广大农村,像陈英宪这样的乡村“头雁”,还有很多。

近年来,新乡市结合农村工作实际,积极探索优选、精育、严管、激励“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全面推广实施“头雁工程”,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发展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亮化、绿化、硬化、美化全覆盖,长垣市芦岗乡西陈村干净整洁的村庄大街。

在“选”字上下实功

推动队伍优化升级

聚焦“标准严”,新乡市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成立村党支部书记县级资格联审常设机构,严格落实县级备案管理制度,严把入口关,坚决防止不符合条件人员进入“头雁”队伍。

聚焦“素质优”,新乡市坚持从好人中选能人,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等界限,把“选准当干部”转变为“选准干事业”,确保“头雁”队伍高质量。重点围绕退役军人、优秀青年、返乡大学生等进行选拔,累计选拔339名“兵支书”、192名“女支书”、98名“青支书”、139名“大学生支书”回村任职。

聚焦“后备足”,新乡市按照村党支部书记1:2比例建立“头雁”后备干部库,形成“乡土人才—党员—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选拔模式。全市储备优秀后备干部2万余人、平均每村3至5名。其中,长垣市鼓励在外能人带技术、资金、资源回村任职,充实乡土人才库3233人、后备干部库1491人,储备了“新鲜血液”和“后续力量”。

在“育”字上做文章

提升队伍整体水平

依托新乡市委党校、河南新乡干部学院等阵地,新乡市委组织部采取“内培+外训”“线上+线下”“主课堂+分课堂”模式,对村支部书记进行培训,并组织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到发达地区学习。同时,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高乡村振兴能力,158名村党支部书记积极主动到高校参加了学历提升。

获嘉县史庄镇西曹庄村集体经济项目——研学基地。

实施“雁阵培育工程”,坚持递进培养优秀党支部书记,分别按照村党支部总数5%、25%、50%的比例,确定“五星头雁”“四星强雁”“三星壮雁”培育对象。延津县纳入“头雁”支部书记7名、“强雁”支部书记51名、“壮雁”支部书记119名,以“雁阵效应”为乡村振兴聚势赋能。

深化“导师帮带制”,充分用好新乡先进群体、优秀基层干部以及驻新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人才等优势资源,细化“一村一策”帮带方案、以需定向结成帮带对子,通过教方法、传经验、授技能,对新任职村党支部书记开展精准化帮带。

在“管”字上出实招

强化队伍规范建设

严格落实坐班值班、工作例会、组织生活、公示公开、议事决策等制度,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广获嘉县“3533”党群代表议事会制度,提升村“两委”干部的公信度和议事决策的规范度,促进乡村治理水平逐步提升。

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实绩考核机制,坚持每年开展1次村党支部书记履职情况分析,对实绩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的村党支部书记,及时进行动态调整。今年,新乡市结合届中分析工作,深入了解能力素质、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廉洁自律、群众反映等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常态化调整不胜任、不称职、不合格村党支部书记22名并及时补优配强。

在“励”字上求突破

提振队伍创业热情

让干得好的有待遇。健全完善以财政投入为主、集体经济收益为补充的待遇保障机制,建立“基本报酬+业绩考核奖励报酬+发展村集体经济奖励报酬+其他报酬”制度,激发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活力。

让干得好的有荣誉。定期开展“好头雁”评选,选树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特别优秀的纳入新乡先进群体进行重点培养。

让干得好的有舞台。拓宽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的晋升渠道,评选“史来贺式好干部”32名,推荐803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县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人选,8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被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激励村党支部书记积极投身乡村建设“三通一规范”工程等中心工作,在乡村振兴一线打头阵、扛硬活、出实绩。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委组织部,图片由作者提供)

原标题:《【亮点】河南新乡:“头雁工程”锻造乡村振兴过硬队伍》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