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论文3000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论文3000字内容 新能源论文3000字

新能源论文3000字

2023-06-12 16: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好文网为大家准备了关于新能源论文3000字的文章,好文网里面收集了五十多篇关于好新能源论文3000字好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多关于新能源论文3000字内容请关注好文网。ctrl+D请收藏!

篇一:风能发电3000字论文

风力发电技术

在不断持续的能源紧张中,不少人想到了新能源利用。利用洁净的能源(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环保理念的体现。洁净能源指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能等,这都是可再生取之不尽的能源,特别是风能技术最为成熟,经济可行性较高,是一种较理想的发展能源。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风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换形式,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能源。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各处受热不同,产生温差,从而引起大气的对流运动形成风。据估计到达地球的太阳能中虽然只有大约2%转化为风能,但其总量仍是十分可观的。全球的风能约为2.74×109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107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 我国风能资源总量约42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约3亿千瓦。目前东南沿海是最大风能资源区,风能密度为200W/M2~300W/M2,大于6m/s的风速时间全年3000h以上就可取得较大经济效益。

一 风力发电的现状

21世纪是可再生能源的世纪,由于风能非常丰富、价格非常便宜、能源不会枯竭,又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取得,非常干净、没有污染,不会对气候造成影响,因而风力发电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在中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部、西北和东北的草原、戈壁滩以及东部、东南部的沿海地带和岛屿上。这些地区缺少煤炭及其他常规能源,并且冬春季节风速高,雨水少;夏季风速小,降雨多,风能和水能具有非常好的季节补偿。另外,在中国内陆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有些地区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适合发展风电,比如江西省都阳湖地区以及湖北省通山地区。目前我国的风能利用方面与国际水平还在一定差距,但是发展很快,无论在发展规模上还是发展水平上,都有很大提高。

据资料显示,“十一五”末九江电网电力开始出现缺额,2010年缺额将达158兆瓦。老爷庙风电场的建设,可以缓解九江电网电力不足的矛盾,满足九江电网日益增长的电力需要;同时可就近向当地供电,减少了长距离输送的网损,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

据初步测算,目前风电场造价成本约为8000~9000元/KW,机组(设备)占75%左右,基础设施占20%,其它占5%。风能利用小时数在2700~3200小时,其风电成本约0.45~0.6元/千瓦时。假设:风电场造价成本为:9000元/KW,上网电价(并网收购电价)为:0.6元/KW(不含税价),运行小时数(风能利用时间)为:3000小时,上网(并网)损耗为5%,风电场运行费用(年KW收入)10%,:则年KW发电收入=(运行时数×上网损耗)×上网电价×运行费用,(3000×5%)×0.6元/KW×10%≈1539元/年(KW)。

一、 风力发电的潜力

长期以来,由于风电电价高于火电电价,作为清洁能源的风电对于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保护问题的意义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事实上,风电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具有着巨大的产业前景。而它作为新兴能源,更对促进边远地区经济发

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在电力紧张、能源紧缺的情况接踵而至的今天,我国应该重新认识风能的利用问题。

首先,风力发电的潜力体现为风电电价的快速下降。截止到目前,风电电价正在快速下降,甚至已日趋接近燃煤发电的成本,经济效益开始凸现。数据显示,风力发电能力每增加一倍,其成本就下降15%。纵观近几年,风电增长一直保持在30%以上,因而成本也正随之不断下降。目前,中国风电成本约在0.5元以上,随着中国风力发电装机的国产化和发电的规模化,风电成本可望再降。此外,风电外部成本几乎为零,甚至低于核电成本。据初步测算,如果将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同时计入成本,风电将是当前世界上最经济、最洁净的能源。

其次,风电的潜力体现于风能资源的丰富性。据初步统计、中国陆地10米和海面15米可供开发的风力资源在几亿千瓦以上,相当于可开发水能资源(3.9亿千瓦)的2.5倍。而50米风力资源还会增大一倍。根据现有技术,地面 50-100米的风力资源都可开发利用。2003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为3.85亿千瓦,专家认为,中国单靠风力发电就能将现有的电力生产翻一番。

此外,风电技术正日臻成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风电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更大型、性能更好的机组的已开发并投人生产试运行,可利用的风速要求还会降低。

最后,风场也成旅游项目。风电场还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内蒙古风电场就是很好的例子。它虽然不大,但场面很壮观,已发展成为旅游区。

三、发展风电刻不容缓

风电产业要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依靠科技进步来推动风电产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

首先,需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技术结合的创新体系。对开展试点的企业应对其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研发项目,专利申请,产品品牌,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和量化的指标。

第二,正确处理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的关系。采用自主研究开发和引进消化国外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是实现提高竞争能力的较好途径。、

第三,加强风电创新能力建设,建立风电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共同对资源进行整合、共享、完善和提高,通过建立共享机制和管理程序逐步做到资源有效利用。

中国风电行业发展比较迅速,但与国际风电行业的发展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国内的风电设备主要依靠进口,对外依赖性强,虽然风电成本已下降很多,但相比火电成本的优势在短期内并不会明显突出,风电行业的发展还有很多的阻碍因素。但是风电行业投资的高风险,必然会为风电行业发展带来高收益,不论是风电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中国目前奉行的可持续发展和节约战略,都为风力发电行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在,风能发电成本已经下降到1980年的1/5。随着技术进步和环保事业的发展,风能发电在商业上将完全可以与燃煤发电竞争。

篇二:新能源论文1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

化学专业论文

题 目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与应用

学生姓 名 宫庆玲专业年 级 2010级学号

指 导 教 师(职称) 朱宇君日期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发展替代能源, 实现传统能源之间、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是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 也是真正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保障。国家将积极开发水电、核电, 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积极开发利用地热能和海洋能。据悉, 到2020 年, 中国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从目前的7%左右提高到16%左右; 2035~2040 年,这一比重将占到一次能源总量的25%以上。在寻求能源与经济均衡点的进程中,新能源具有清洁、污染排放少、可再生等一系列优点,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改善能源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总结目前国内的主要新能源种类及利用方式,分析了国家政策对新能源发展的支持和导向,阐述了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的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并对我国新能源发电的发展方向及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低碳,低碳经济,新能源,减排,能源消耗,能源结构,可持续发展,发展方向; 正文:1980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对新能源的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和核能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日前在中国,可以形成产业的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主要指小型水电站)、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是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手段,也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最终能源选择。 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因此,煤、石

油、天然气以及大中型水电都被看作常规能源,而把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等作为新能源。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过去一直被视作垃圾的工业与生活有机废弃物被重新认识,作为一种能源资源化利用的物质而受到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因此,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也可看作是新能源技术的一种形式。

新近才被人类开发利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发展的能量资源称为新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情况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内容。当今社会,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气等。

特点:1)资源丰富,普遍具备可再生特性,可供人类永续利用;

2)能量密度低,开发利用需要较大空间;

3)不含碳或含碳量很少,对环境影响小;

4)分布广,有利于小规模分散利用;

5)间断式供应,波动性大,对继续供能不利;

6)目前除水电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本较化石能源高。

一、能源形势和任务

我国传统能源资源并不丰富,尤其是油气资源。据统计, 中国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1%、4%和54%。相对而言, 煤炭略多, 注定了我国的一次能源结构只能以煤为主。从2002~2006 年的5 年内, 依靠以煤为主、煤在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中所占七成左右的比例, 中国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 2002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第一次超过10 万亿人民币,达到102398 亿人民币; 2006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209407亿人民币。在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同时,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2002 年为15.18 万亿吨标准煤,2006 年为24.567 万亿吨标准煤。5 年来,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消费的能源总量的比例确实发生了重大变化, 但是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仍然维持在七成左右,以传统燃煤为主的中国能源结构并没有重大改变。而且2006 年中国煤炭产量达到了23.25 亿吨,现有产能加在建产能和新批准发证形成的生产能力已经突破了28 亿吨, 巨大的煤炭产能和燃煤消费方式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有别于同等水平国家的经济特色。与此同时, 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40% , 2020 年预计将超过60%; 能源运输方式90%依靠海运, 存在导致油路中断的众多不安全因素; 油价一路走高, 对经济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大量废气排放严重污染环境, 等等。中国“ 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要求, 到2010 年单位产值能耗降低20%, 这意味着我国发展模式要进行根本性的转变。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 降低能源消耗,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既是我国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重要措施, 更是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创新发展模式的重要手段。为此, 我国必须在能源结构上进行天翻地覆的换代转型, 加快发展新能源。

我国能源分布如下:

图1.我国核电厂分布图图2.我国煤炭分布图

图4.我国大中型水电站分布图图3.我国油田分布

图5.我国境内天然气分布及管道分布图

二、新能源建设项目规定

2002 年, 我国发布的《新能源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暂行规定》中规定, 新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资源经转化或加工后的电力或洁净燃料。凡新建的新能源设施的项目( 转化或加工电力或洁净燃料)

为新能源基本建设项目。新能源基本建设项目的经济规模为: 风力发电装机3000 干瓦及其以上, 太阳能发电装机100干瓦、地热能发电装机1500 千瓦及其以上、潮汐发电装机2000 千瓦及其以上、垃圾发电装机1000千瓦及其以上、沼气工程日产气5000 立方米及其以上及投资3000 万元人民币以上其他新能源项目。达到经济规模的为大中型新能源基本建设项目, 达不到的为小型项目。2005 年我国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规定: 可再生能源, 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2005 年11 月29 日, 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 在《目录》中涵盖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和水能等六个领域的88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系统设备/ 装备制造项目。其中部分产业已经成熟并基本实现商业化; 有些产业、技术、产品、设备、装备虽然还处于项目示范或技术研发阶段, 但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和能源产业发展方向,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或在特殊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三、新能源发展现状与前景

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资源量丰富、开发潜力大。太阳能的理论资源储量为每年23000 亿tce ( 吨标准煤) , 2/3 的陆地年日照小时超过2200, 每平方米年接受太阳辐射5000 兆焦; 风能的资源量为3.23TW ( 太瓦=10 亿千瓦) , 可开发潜力陆地为250GW( 吉瓦= 百万千瓦) , 近海为750GW; 小水电资源量为180GW, 可开发潜力为1.28GW;海洋能的资源量为2500GW, 可开发潜力为50GW, 其中潮汐能的资源量为1100GW, 可开发潜力为22GW; 生物质能的可开发潜力目前为3.18 亿tce, 2050 年为9.76亿tce; 地热资源量为2000 亿tce,高温6GW。

1.风能 风能是太阳辐射下流动所形成的。风能与其他能源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蕴藏量大,是水能的10倍,分布广泛,永不枯竭,对交通不便、远离主干电网的岛屿及边远地区尤为重要。目前风能最常见的利用形式为风力发电。风力发电目前有两种思路,水平轴风机和垂直轴风机。水平轴风机目前应用广泛,为风力发电的主流机型。 风力发电是当代人利用风能最常见的形式,自19世纪末,丹麦研制成风力发电机以来,人们认识到石油等能源会枯竭,才重视风能的发展,利用风来做其它的事情。 1977年,联邦德国在著名的风谷--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布隆坡特尔建造了一个世界

篇三:新能源论文

新能源的意义及开发现状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据估算,每年辐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为17.8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500~1000亿度。但因其分布很分散,目前能利用的甚微。地热能资源指陆地下5000米深度内的岩石和水体的总含热量。其中全球陆地部分3公里深度内、150℃以上的高温地热能资源为140万吨标准煤,目前一些国家已着手商业开发利用。世界风能的潜力约3500亿千瓦,因风力断续分散,难以经济地利用,今后输能储能技术如有重大改进,风力利用将会增加。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等,理论储量十分可观。限于技术水平,现尚处于小规模研究阶段。当前由于新能源的利用技术尚不成熟,故只占世界所需总能量的很小部分,今后有很大发展前途。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新能源分为以下三大类: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传统生物质能等。下面分别对新能源做简单地介绍。

一、太阳能

太阳能一般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太阳能的主要利用形式有太阳能的光热转换、光电转换以及光化学转换三种主要方式。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等由太阳能导致或转化成的能量形式。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主要有:太阳能电池,通过光电转换把太阳光中包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并利用热水发电等。现在很多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利用太阳能,例如青岛凌鼎新能源有限公司就利用太阳能研发了太阳灶、太阳能烤箱、太阳灶反光膜、太阳能开水器等系列产品。太阳能清洁环保,无任何污染,利用价值高,太阳能更没有能源短缺这一说法,其种种优点决定了其在能源更替中的不可取代的地位。

二、核能

核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核能的释放主要有三种形式:1.核裂变能:所谓核裂变能是通过一些重原子核的裂变释放出的能量 。

2.核聚变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氢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同时发生质量亏损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反应叫做核聚变反应,其释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聚变能。3.核衰变:核衰变是一种自然的慢得多的裂变形式,因其能量释放缓慢而难以加以利用

三、水能

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是清洁能源,是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的水能资源。是常规能源,一次能源。水不仅可以直接被人类利用,它还是能量的载体。太阳能驱动地球上水循环,使之持续进行。地表水的流动是重要的一环,在落差大、流量大的地区,水能资源丰富。随着矿物燃料的日渐减少,水能是非常重要且前景广阔的替代资源。目前世界上水力发电还处于起步阶段。河流、潮汐、波浪以及涌浪等水运动均可以用来发电。

四、风能

风能是太阳辐射下流动所形成的。风能与其他能源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蕴藏量大,是水能的10倍,分布广泛,永不枯竭,对交通不便、远离主干电网的岛屿及边远地区尤为重要。目前风能最常见的利用形式为风力发电。风力发电目前有两种思路,水平轴风机和垂直轴风机。水平轴风机目前应用广泛,为风力发电的主流机型。风力发电是是当代人利用风能最常见的形式,自19世纪末,丹麦研制成风力发电机以来,人们认识到石油等能源会枯竭,才重视风能的发展,利用风来做其它的事情。截止2009年底,全球累计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1.59亿千瓦,2009年全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3千万千瓦,涨幅31.9%。从累计装机容量看,美国已累计装机3516万千瓦,稳居榜首;中国为2610万千瓦,位列全球第二。

五、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来源于生物质,也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于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质能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或气态的燃料。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而且是一种无害的能源。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生物质能(又名生物能源)

是利用有机物质(例如植物等)作为燃料,通过气体收集、气化(化固体为气体)、燃烧和消化作用(只限湿润废物)等技术产生能源。只要适当地执行,生物质能也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能源,但要看生物质能燃料是如何产生出来。

六、地热能

地球内部热源可来自重力分异、潮汐摩擦、化学反应和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能量等。放射性热能是地球主要热源。中国地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已有5500处地热点,地热田45个,地热资源总量约320万兆瓦。

七、氢能

在众多新能源中,氢能以其重量轻、安全环保、无污染、高温高能、热能集中、热值高、自动再生、即产即用、应用面广等独特优点脱颖而出,将成为21世纪的理想能源。氢能可以作飞机、汽车的燃料,可以用作推动火箭动力。

八、海洋能

海洋能指蕴藏于海水中的各种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度差能等。这些能源都具有可再生性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是一项亟待开发利用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能源。

此外,还有海洋渗透能、波浪发电、潮汐发电等。海洋渗透能是一种十分环保的绿色能源,它既不产生垃圾,也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更不依赖天气的状况,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全球范围内年度发电量可以达到16000亿度。据科学家推算,地球上波浪蕴藏的电能高达90万亿度。大型波浪发电机组也已问世。将来的世界,每一个海洋里都会有属于我们中国的波能发电厂。波能将会为中国的电业作出很大贡献。同时,据世界动力会议估计,到2020年,全世界潮汐发电量将达到1000-3000亿千瓦。

近年来,曾支撑20世纪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为主的石化能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除其储藏量不断减少外,更严重的是科学研究发现,石化能源在使用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作为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后,人为地导致了全球变暖,引发了人们对未来社会发展动力来源的广泛关注和思考。不少国家的能源战略都有一个明显的政策导向——鼓励开发新能源,这既是国际市场上石油等传统能源产品价格高昂压力所致(非常时期除外),也是人

类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因此,新能源开发有可能成为未来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成为最有创造就业和财富能力的新经济支柱。

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深处所产生的热能。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也可以说,新能源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很多新能源分布均匀,对于解决由能源引发的战争也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在党中央领导集体下,把能源作为关系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民族根本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摆在重要地位。我国能源工业的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在各地区、各部门长期的、共同的努力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

第一,能源供给能力逐步增强。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一次能源生产能力很低。半个多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能源生产快速发展,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0.6亿吨标准煤,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煤炭,产量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原油产量达到1.81亿吨,居世界第6位。天然气产量达500亿立方米。电力方面,发电装机容量突破5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24747亿千瓦时, 自1996年起稳居世界第二。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发展迅速。

第二,能源消费结构有所优化。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费迅速增长,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近年来,通过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出现了两个趋势:一方面,煤炭消费的比重趋于下降,另一方面,优质清洁能源消费的比重逐步上升。

第三,能源技术进步不断加快。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石油天然气工业,从勘探开发、工程设计、施工建设到生产加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复杂段块勘探开发、提高油田采收率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煤炭工业,已具备设计、建设、装备及管理千万吨级露天煤矿和大中型矿区的能力,综合机械化采煤等现代化成套设备广泛使用。电力工业方面,百万千瓦超临界、超超临界及核电机组正在成为新一代主力机组。三峡左岸最后一台机组国产化水平达到85%,电网发展进入了大规模跨省跨区送电和全国互联的新阶段。

第四,节能环保取得进展。在党中央、国务院“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方针的指导下,我国节能提效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主要用能产品单位能耗逐步降低,,能源加工、转换、贮运和终端利用综合效率有所提高,同时,能源领域污染治理得到加强。

第五,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目前已实现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煤炭生产和销售已基本实现市场化,煤炭价格主要取决于市场供求状况。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国有石油企业基本实现了上下游、内外贸一体化。能源需求侧管理取得积极成效,推广完善了峰谷电价、丰枯电价、差别电价办法,引导电力、冶金、建材等重点行业的大型企业制定了节电改造、优化用电方案,这对近两年顺利完成迎峰度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六,能源立法明显加强。近年来,相继出台了《电力法》、《煤炭法》、《节约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制定和完善了《电力监管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标志着能源法制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能源开发利用正在走向依法管理的轨道。

世界各国越来越认识到,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社会,应该是既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人前途的社会。因此,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尽可能多地使用洁净能源替代含碳量高的矿物燃料,坚持走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道路,应是我国能源建设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本文来自 好问网(www.haowenwang.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